小麦冻害的预防与应急补救措施

时间:2022-11-23 15:00:47 预防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麦冻害的预防与应急补救措施

近年来,小麦冻害已成为小麦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每年都有部分麦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导致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冻害是指0℃以下低温使小麦的细胞组织因冰冻而受害的现象。冻害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但冻害与品种、播期、播量和栽培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使小麦生产趋利避害,达到高产稳产。

小麦冻害的预防与应急补救措施

一、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焉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应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可以抽穗,但穗小,粒轻,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里,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

二、容易遭受冻害的麦苗类型

小麦冻害发生的严重程度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麦苗越冬期的壮、旺、弱程度有关。一般来说,适期播种的麦苗生长健壮,抗寒能力较强,一般不易发生冻害。而容易遭受冻害的麦苗有以下几种类型:播种过早的旺长苗;播种过浅的漏籽苗;播种过深的弱苗;整地粗放垡块架空的吊根苗;播种过迟的无分蘖的独脚苗;播种量过大的无分蘖的弱苗;排水不良的水渍苗;土壤肥力不足的黄瘦弱苗;氮肥过多的旺长苗;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苗。对以上麦苗应加强冬前管理,增强抗寒能力,防御低温冻害。

三、发生冻害的原因

1、品种因素。近年来由于农民选用一些抗寒性差的品种,在冬季寒潮来临气温骤变的情况或持续的低温天气下,容易遭受冻害。因此,在生产上尽量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

2、气候因素。由于冬暖天气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利于小麦冻害的发生。若秋冬气温逐渐降低,小麦可受到抗寒锻炼,增强抗寒性。但如果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情况下,突然降温至0℃以下,小麦没有得到抗寒锻炼,抗寒性下降,即会遭受冻害。

3、播期因素。部分麦田抢墒播种,或者农民朋友为了早点外出打工,早早把小麦播种完毕。播种偏早,土壤水分充足,促进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质减少,抗旱能力降低,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

4、播量因素。播种量过大的麦田,麦苗簇集在一起,麦苗蹿高旺长,麦叶细长。旺长使麦田小麦体内积累与储藏的糖分少抗寒性降低,容易遭受冻害。

5、栽培因素。栽培因素是冻害发生的人为因素,也是防止冻害的重要措施。若播种过浅,分蘖节埋土不足3 ﹎,分蘖节处于冷暖骤变的环境,易发生冻害;若土壤干旱,不仅加剧冷暖骤变,也导致小麦生理失水,也易遭冻害;若播种过深、过浅、生长过旺,这样的麦田抗寒力差,也易遭冻害;若播种过晚,苗小、苗弱,糖分积累少,缺乏抗寒力,也易遭冻害

四、预防冻害的措施

1、选用抗寒性好的品种。宜种植冬性、半冬性品种或抗寒性好的弱春性品种,应适当限制抗寒性差的弱春性品种的种植面积,以免提前拔节,抗寒性降低,遭受冻害。

2、合理安排播期。黄淮区域半冬性品种宜在10月 10~15号播种,弱春性品种宜在10月20号以后播种,严格控制弱春性品种的播种期,不能早播,适当晚播,以防发生冻害。

3、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降低冻害程度。小麦冬前壮苗的植株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多,植株土壤上部器官和分蘖节的细胞含糖量高,在低温情况下,细胞不易结冰,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培育壮苗的主要措施有培肥地力,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和配方施肥等。

4、冬灌。合理冬灌除能满足小麦生理需水外,还有蓄墒防旱,稳定地温,减轻冻害的明显作用。

5、划锄断根。对旺长麦田一般在麦苗长出5片叶以后,在小麦行间深锄5~7﹎,能有效控制旺长,增强抗寒作用。

6、适时镇-压。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镇-压能破碎坷垃,弥合裂缝,促温保墒,增强抗冻能力,抑制主茎生长,促进大分蘖生长和根系发育。

7、适时追肥。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促进小麦生根、长叶,有利于苗情转化,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

五、小麦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发生冻害的麦田不能轻易毁掉改种其他作物。在一株小麦中小分蘖和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可以生长发育成能抽穗的有效分蘖。采取的补救措施如下:

《小麦冻害的预防与应急补救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主茎和大分蘖已冻死的麦田,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小分蘖迅速生长。在田间解冻后每亩追施尿素10﹌,要求开沟施入,缺墒麦田施肥后及时浇水。到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5﹌。

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无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时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3、低洼地做好受冻麦田的清沟排渍工作。对受冻的小麦,要注意养护受冻小麦的根系,增强其吸收养分的能力,以保证叶片恢复生长和新分蘖的发生及成穗需要的养分。

4、加强中后起肥水管理,防止早衰。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内消耗的养分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冬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按照麦苗的需要在拔节或挑旗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争取把冻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小麦产量。

5、施药防病促壮苗。小麦返青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g或尿素250g加15%井岗霉素75g或禾果利30g,兑水50﹌~75﹌,对小麦茎基部均匀喷雾,提高小麦的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分蘖,并可预防晚霜冻害。

小麦冻害的预防与应急补救措施 [篇2]

小麦冬季冻害是指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超出冬小麦抗寒能力而对小麦植株造成的伤害,一般发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初。据报道,过去的50多年中我国平均每5~7年发生一次较重的冻害。以我市2004~2017年度小麦冻害为例,由于当年小麦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后期温度骤降(11月下旬、12月下旬受两次冷空气的影响),造成我市26%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严重受冻麦田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的麦田达4%。

1 小麦冬季冻害的原因

1.1 品种因素

由于历年来受小麦晚播和冬季偏暧的影响,弱春性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281000hm2,弱春性品种种植面积达213333hm2,占总面积的76%。弊端是弱春性品种选用比例过大,在当年特殊气候条件下,暴露出了冻害较为严重的弱点,粮食产量有所减产。

1.2 播期因素

小麦各类品种播种后都需通过春化阶段,生育期进入拔节期以后抗寒性才会明显降低。一般半冬性品种0~7℃、20~30d可完成春化阶段,春性品种0~12℃、5~15d可完成春化阶段。半冬性与弱春性小麦应在适播期内后播。小麦如果早播,生育期进程必然加快,特别是春性品种,会提前结束春化阶段,开始拔节,致使小麦抗寒性降低,此时如遇低温寒潮,主茎大分蘖极易冻死;小麦如果晚播,冬季绿叶面积小、光合产物、贮存糖分少、抗寒性也差,同样容易遭受冻害。

1.3 播种因素

1.3.1 整地粗放

近几年,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麦田旋耕面积较大,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土壤悬松,播种过深,小麦分蘖缺位,苗情偏弱。同时,土壤透风,加重冻害。

1.3.2 播量偏大

众多群众普遍存在“有钱买籽无钱买苗”的思想,播种量偏大甚至有的农户播种高达20kg,导致小麦出苗后,植株生长密集,通风透光不良,蹿高旺长,麦苗积累糖分少,抗寒性降低,也为后期倒伏埋下隐患。

1.3.3 抢时播种

部分农户雨后抢墒、抢收抢种,造成整地粗放,出苗不均匀,且根系入土浅,分蘖节外露,如气温骤降,易形成凌抬现象,拉断麦根,冻死分蘖。

1.4 气温因素

小麦冬季冻害主要是因为寒潮引起的。寒潮是指受冷空气影响,24h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温度在5℃以下的天气变化的过程。寒潮冻害程度受极端最低温度、低温持续时间、冷暖骤变因素制约。2004年小麦播后前期温度持续偏高(10月平均气温26.8℃,11月平均气温7.2℃),11月27日、12月31日温度骤降,分别为-5.3℃、-16.5℃,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1.5 人为因素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人员大多数为青、壮年。留守人员大部分为老、弱、病、残,即"三八"、"六一"、"九九"等,生产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较慢,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等。

2 小麦冬季冻害的预防

预防小麦冬季冻害应以适期、适量、适墒、适宜播种深度为基础,以培育冬前壮苗为核心,以肥水调控、田间管理为手段,做好冻害的预测预报和预防。

2.1 选用优良品种

黄淮麦区北部适宜种植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根据多年的实践,我市应以半冬性品种为宜,2004年前弱春性品种占到总播种面积的60%~80%,且以豫麦34、郑麦9023为主,由于对气候的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弱春性基本淘汰。目前多以稳定性较强的矮抗58、周麦16、周麦22为主,搭配豫麦49-198、豫教5号等,旱地以洛麦21为主。

2.2 掌握最佳播期

小麦播种适宜日平均气温为12~16℃,播种最佳时期在10月5~15日。越冬前应有0℃以上积温550℃。根据培育壮苗的要求,合理安排播期,避免早播旺长或晚播苗弱情况出现。

2.3 提高播种质量

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土壤上松下实,播种时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cm、平均行距20~23cm为宜,可采用等行距或宽窄播种,切忌播种过密或过深。播种要求每667﹐基本苗15~20万头为宜,即小麦播种在适期内毎667﹐播量7~9kg。此外,小麦播种时施足有机肥和磷肥,有助于提高小麦抗寒性。

2.4 确保墒情适宜

小麦足墒下种有利于苗全、苗齐、苗匀,能够促根增蘖,培育壮苗,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播种至出苗土壤墒情要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0%。寒流来临前,如土壤干旱、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应及时灌水,以调节土温和田间小气候,预防和减轻冻害发生。灌水时要求做到速灌、速排,灌后24h内田间不再有积水,防止灌后结冰伤苗。

2.5 适时肥水调控

2.5.1 旺长麦田

对于旺长的麦田应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控制发育进程。防止后期群体过大或早拔节。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镇-压。镇-压要在上午10h以后、6叶以上麦苗用石磙进行镇-压,但忌在有霜或露时镇-压。

(2)划锄。划锄应在土壤封冻前进行,深中耕切断部分次生根抑制其快速生长,一般中耕深度为10cm左右。

(3)有机肥覆盖。可每667﹐施土杂肥1500~2000kg。

(4)化学调控。应在睛天、无风、无雨露时用壮丰安、多效唑、矮苗壮等生长调节剂,兑水均匀喷施,忌重复喷施。

2.5.2 弱势麦苗

对于播种过晚、苗势较弱的三类苗田块,除加强肥水管理外,还可以采用增施有机肥、碎草盖苗等措施,来保护叶片和分蘖节,使麦苗安全越冬。

3 冬季冻害的补救

小麦发生冻害后,根据受冻植株表现一般将小麦冬季冻害分为两类:一类是严重冻害,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另一类为一般冻害,症状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分蘖都没有冻死。严重冻害会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3.1 掌握补救时期

在小麦越冬期间,如夜间气温在0℃以下,麦田结冻,暂不宜进行补救,应在土壤彻底解冻后、日平均气温升到3℃时再进行肥水调控和田间管理。

3.2 适时肥水运筹

3.2.1 严重冻害麦田

严重冻害麦田即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应分二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667﹐施尿素10kg,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应每667﹐施尿素10kg,兑水施用;缺磷的地块可用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因磷素具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第二次追肥应在小麦拔节期进行,结合浇水, 每667﹐施尿素10kg。

3.2.2 一般冻害麦田

一般冻害麦田即仅叶片冻枯而无死蘖现象的较轻受冻麦田,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小麦冻害的预防与应急补救措施】相关文章:

小麦冻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11-23

茶树冻害预防及补救措施11-23

茶树冻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11-23

核桃冻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11-23

杏树冻害及预防措施03-05

玉米倒伏的预防与补救措施11-23

三麦冻害的预防措施11-23

石榴冻害的影响因子及预防措施11-23

防冻害的应急预案范文(精选7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