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分析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1-06-24 14:25:59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篇目不少。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在三要素中必不可少。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也就成为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了。那么,阅读一篇小说应该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体会,浅淡一下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

一、 要分清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一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但这些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作者塑造的典型形象,次要人物是为这一典型形象而服务的陪衬人物。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对于把握小说的主题至关重要。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1. 据文题判断。因为题目一般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直接表露。如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范进中举》中的范进等,题目中出现的人物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2. 据小说的主题判断。看作者是通过对哪个人物性格的刻画来 表现主题的。如《七根火柴》中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卢进勇,一个是无名战士,谁主谁次,要看人物在体现中心思想上的地位。无名战士向战友拿出自己用生命的代价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在长征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见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卢进勇是次要人

物,卢进勇是无名战士的观察者,同时又对他起烘托作用。

3.据小说的具体内容判断。看作者刻画的重点是哪个人物,看 作者对人物是采取正面刻画还是进行反衬。《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作者对深知官场内幕,诡计多端,趋炎附势的门子的刻画,是为了反衬贾雨村的奸诈圆滑、虚伪阴险、忘恩负义。因此贾雨村是主要人物,而门子是次要人物。《卖蟹》一文中作者对“过滤嘴”肖像、语言和动作的刻画,可看出他老奸巨滑、分分计较、强横霸道、利令智昏,这正是为了反衬小姑娘的健美纯朴、机灵活泼和美丽的心灵。因此,小姑娘是主要人物,而“过滤嘴”是次要人物。

二、 要明确人物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

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还要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因为一定的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并和环境联系在一起。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进一步深化主题。如《社戏》里对“我”与小伙伴月下行船赶往赵庄看社戏的一段场景描写:碧绿的豆麦,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扑鼻的豆麦清香,点点的渔火绘制成的水乡月夜行船图,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孔乙己》开头几段对鲁镇酒店大致情况的介绍,就是对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对咸亨酒店的格局,从“长”与“短”,“坐”与“站”,“里”与“外”不同人物的身份、穿着、喝酒方式等有关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状况。从“每碗涨到十文”看,可知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从“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反映了人情的冷漠。此外,

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作者更从多方面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如孔乙己虽读过书,但未进学遭人嘲弄讥讽;而有钱有势的丁举人却可以作威作福,私刑拷打孔乙己。“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实际上是变-态的世人心理反映,而这一切构成了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的社会环境。这正是孔乙己悲剧演出的舞台,也是孔乙己悲剧的根源。

三、 要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等。其中具体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1.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指小说中对人物的体态、容貌、神情、 衣着、服饰等的描写。这些往往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修养、思想性格等有一定的关系,阅读时能准确地找到作者对人物所作的外貌描写是很重要的。作者对人物作外貌描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集中一两处,往往是在人物出场时加以浓墨重彩作描写。如《故乡》里中年闰土出场时,作者用了整整一大段文字,从他的身材、面孔、衣着服饰、手、神情等全方位地做了精细的描写,突出了闰土外貌的变化,与少年闰土的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反映了旧中国农民日趋破产的悲惨命运。二是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次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如《一面》就由远到近,由模糊到清晰,由表及里,四次描写鲁迅的脸色、头发、胡须、衣着,突出了这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瘦”的外貌特征,歌颂了鲁迅的战斗精神。

2. 语言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往往是他内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心世界的表露,读者往往可以由人物的语言看出人物的性格。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骂他左一个“现世宝”,右一个“烂忠厚没用的人”“癞哈蟆想吃天鹅肉”。中举后称范进“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等。充分表现出胡屠户欺贫贪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孔乙己》中孔乙己否认偷了别人的书时说的“窃书不为偷”“偷”与“窃”本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孔乙己说“窃”不能算“偷”,勾勒出他自欺欺人、迂腐可笑的性格特征。

3. 动作描写:人的动作也是人的思想、品德、性格等最直接最 具体的体现。看一个人的动作就可以了解他的精神面貌,洞悉他的灵魂。在文章中多体现在一系列动词的恰当选用上。如《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初到咸亨酒店喝酒时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在那些嘲笑他的短衣帮面前炫耀自己的神情,若改用“拿出”或“掏出”都没有这种效果。在《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送银子给胡屠户时,胡屠户非常贪财,可又不能不推让一下,“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个“攥”字写出了胡屠户生怕银子又被范进拿了回去,一个“舒”字是他慢吞吞的动作,是他虚伪的推让,活画出他口是心非的嘴脸,讽刺意味十足。

4.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 写。描写能生动具体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它是让作品中的人物敞开自己的心扉,直接披露心灵奥秘的一种写法。如《驿骆犁花》中写道:“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

溢的梨花林里散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布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这梦境幻觉正表现了“我”对助为乐的哈尼族小姑娘的喜爱之情。《我的叔叔于勒》中“我”在付钱时看到叔叔“又老又穷苦”,“狼狈不堪”的脸,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写出了“我”的同情怜悯和对父母的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又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遭到大骂后,在归来路上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表现了范进对功名的追求真是如痴如迷,以致于中举后过分惊喜而发疯。

5.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典型意义的情节、动 作、神态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写。它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写出一个人独具的个性特征,更为深刻地表现人物性格。如《分马》中写了一段老孙头在分马过程中骑上自选的'烈马而摔跤的事,重点描写了“骑马”和“摔跤”以及被人取笑的场面,其最精彩处在于对老孙头打马细节的描写。你看他“一手轮起木棒,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这个细节动作十分传神,老孙头想打马,是因为被马摔痛,又被众人取笑,心中有气;舍不得打,是因为他爱马,在这以前给人赶了一辈子大车,却从没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马。如今解放了,终于分到了一匹属于自己的好马,他怎能不高兴,又怎能舍得打它呢。这个细节传神地表现了这个翻身农民的性格特征。

总之,小说中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除了在教师引导下去学习、去赏析外,平时更需要我们在阅读,甚至是在精读的

过程中去慢慢品味和领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 [篇2]

1.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

(1)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①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肖像描写它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更好的以“形”传“神”。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写出的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历经沧桑,已变得麻木迟钝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说通过对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②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小说《守财奴》中有几处个性化语言描写,如“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了!”“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句句话语,把一个贪欲十足的守财奴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③通过动作行为刻画人物形象。如小说《守财奴》中“抢梳妆匣”一处动作描写:“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一“扑”写得生动极了,使人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把一个金钱狂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他人的言行,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形象刻画,就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从母亲口中得知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结果一见,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这些侧面描写的目的是欲扬先抑,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2.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应该说正是这高度浓缩的故事情节凸显了人物形象。如小小说《同意》: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轻松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他离开了他熟悉的办公室。

这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却把一个只知“同意”的糊涂厂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讽刺了社会上一部分官员不分具体事件,只知道动用手中的权力,结果输得一塌糊涂的形象。由此可见,小小说的故事情节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3.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小说的环境描写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外,还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如《祝福》的最后一段描写的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烘托了人物形象,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同时加强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进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再如孙梨《荷花淀》开篇水生嫂“月下编席”那段环

境描写,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诗意:“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描写很有诗意,它使人物犹如仙子,与明月、清风、银白的水、透明的雾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构成了妙不可言的诗的境界;同时,这景色又与具有着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应,彼此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在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阅读小说时,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也就成了阅读鉴赏小说的关键。那么,呢?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生探究作文命题变化(出示小黑板)

提问1:这种作文形式跟话题作文的区别在那里

——最大区别就是只给出材料,没有提出话题。

提问2:这是什么命题方式?——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板书)

我们知道2017年全国高考开始,这种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新题型横空出世,在去年的梅州中考作文命题就已经带来这个悄然的变化。

提问3:我们作文形式的演变轨迹是怎样的?

——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板书)

我们可以下一个应试考试框架里的结论:材料本身不是区别作文命题方式的依据,区别作文命题方式的依据应该是有没有直接提供话题或标题。

提问4:新材料作文没有提供话题,那么它跟话题作文相比写作范围更宽还是更窄了呢?

命题作文:材料 标题

话题作文:材料 提供话题 自定文体 自由命题(考场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文体“四不像。话题作文不需要审体——“过宽”)

材料作文:给出材料 (阅读、分析、提炼)选择话题 自定文体 自由命题(板书)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作文形式从表面看只是缺少了提供“话题”这一环节,实际上是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宽——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拟定几个话题。引导学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有人曾将这种作文形式称之为“戴着镣铐跳舞”,很形象解读了这种作文形式的生命力,既突出了开放性,有加强了限制性。

——材料作文的“材料”与话题作文的“材料”不同:话题作文中的“材料”是一段导语性的文字,它只是引出话题,帮助揭示话题内涵的作用。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写作范围也不是毫无边际,材料中的“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正是给你写作画的一个边界线。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内容或含意)之外就偏离题意。 这里我们好象必须要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旧材料作文:材料 中心思想 议论文(只有一个话题,规定议论文文体——“过死”)

二、如何审题?

——从大的角度言,就是如何读懂材料内容或含意,然后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话题进行写作。 提问5:那么具体如何“全面理解材料”?

1、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关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

3、 从抓住材料的关键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4、 从辨明关系入手。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

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

一言而蔽之,在准确理解出题者的情感倾向下,一个对象看原因,两个对象看关系。

1.故事情节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05-01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09-01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法05-01

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05-01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05-01

人物形象分析与小说读解02-26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05-01

关于人物形象分析与小说读解03-06

路遥小说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分析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