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弗郎士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2-11-23 12:54:54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弗郎士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情感升华.文章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心理变化深化了文章主题.

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因此,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始终是在儿童幼稚目光的轻纱之后隐隐约约散发着动人的光辉.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没能够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去.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装束、语言、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虽然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还如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到惊异!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作者没有直接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惨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

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这最后一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

小弗郎士人物形象分析 [篇2]

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塑造了一个开始顽皮不懂事,经过最后一课的洗礼,终于理解了老师,懂得了学习,懂得了爱国的孩子——小弗郎士的形象。多少年来,小弗郎士一直作为一个不懂事不学习的小孩子形象留在人们的脑海里,甚至成为了一个代名词。

长期以来,人们对韩麦尔先生形象分析十分重视,却常常忽视了对小弗郎士形象塑造的分析。小弗郎士的转变到底是由哪些方面促成的呢?他的形象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我们不妨来认真研究探讨一下!

特别的交代,巧妙的铺垫

先看最后一课之前的小弗郎士。

课文一上来,通过几句话就点出了小弗郎士的几个严重问题:去的晚,很怕韩麦尔先生骂,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可见,小弗郎士学习的糟糕,行为的散漫。在这种情况下,小弗郎士于是产生了逃学的想法。

小弗郎士确实不懂事,更要命的是,竟然觉得看普鲁士兵操练比学习分词等有趣的多!普鲁士是侵略者,是法国人民的敌人,更是阿尔萨斯的敌人。可是,小弗郎士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竟然不觉醒,不觉悟!他的最大错误在于幼稚,在于不懂!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竟然在最后一课上什么都懂了,什么都明白了,其反差之大令人吃惊。

文章特别交代:小弗郎士尽管不懂事,但他“还能管住自己”。这说明他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孩子,而是一个有一定控制力的孩子,暗示是一个能够转变的孩子。也许,他仅有孩子的玩心,也许他仅对学习不感兴趣!

等发现布告牌前不同寻常的气氛时,小弗郎士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好像闻到了什么味道,于是他“不停步”地向韩麦尔先生的小院跑去。他快速反应,他的的敏感,说明小弗郎士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到让人不放心的孩子,而是一个有特别意识的孩子。

这一切都告诉读者,小弗郎士不“小”,小弗郎士也懂事,小弗郎士和我们心目中的那些淘气孩子有着很大的不同。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作者这样写,不仅为后面写小弗郎士的发展变化做了充分的铺垫,更重要的是让读者对小弗郎士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转变的可能。这样说来,作者从文章的开头就开始了小弗郎士的形象塑造,就埋下了伏笔,只不过很多读者没有发觉罢了。

塑造韩麦尔先生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塑造

小弗郎士的重大变化,是在他目睹了最后一课上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看到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的表现,体会到了最后一课的严重后果,心灵受到了极大震颤之后。

《小弗郎士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弗郎士不是最后一课普通的见证者,亲历者,而是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尽管作者从小弗郎士的视角去写韩麦尔先生,但作者在精心塑造韩麦尔先生的同时,也在用心塑造小弗郎士。可以这么说,作者在通过小弗郎士塑造韩麦尔先生形象的同时,也完成了小弗郎士自己形象的塑造。

小弗郎士不知道学习,不懂得爱国,作者要把他塑造成一个爱国者,懂事的孩子,从哪一个方面入手呢?

作者写小弗郎士,先写他会观察。小弗郎士有特别的观察力,他观察环境的变化,观察韩麦尔先生的变化,观察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这个观察的过程,就是影响的过程,更是重塑小弗郎士心灵的过程。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庄重严肃的穿着,让小弗郎士明白了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课的重视,对法语的那份严肃和特别的尊重之意。

韩麦尔在最后一课上的自责,对自己过去不负责的痛恨和忏悔,让小弗郎士理解了韩麦尔老师,原谅了韩麦尔老师,让小弗郎士看到了一个坦诚的人。实际上,这是韩麦尔先生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的一种体现。韩麦尔先生的那种自责,那份难过,那种对自己错误的勇敢承担,让小弗郎士理解了韩麦尔先生,同时也深深感染了小弗郎士,影响了小弗郎士。

小弗郎士亲眼目睹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时刻对自己小院的那种特别的留恋,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韩麦尔对小院的留恋,对学生的难舍难分,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的留恋,也是对法语的留恋。那种痛苦,那种不舍,让人看到了韩麦尔先生的那种真情。

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课的态度,更是影响了小弗郎士,感染了小弗郎士。最后一课是不同寻常的,韩麦尔先生怎么上?是和原来那样吗?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的表现,让小弗郎士看到了另一个韩麦尔先生。

这是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没有糊弄应付,而是特别的认真,特别的负责,没有放弃浪费一分一秒,而是直到“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上到了最后一秒钟。他上了语法课,上了习字课,还上了历史课。在这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讲-法国语言的美丽和重要性,发给学生新字帖,教初级班的学生拼读字母,每一样都认认真真,每一课都仔仔细细,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安排,特别重视。这就是爱国,这就是韩麦尔先生!

应该说,小弗郎士作为最后一课的见证者,亲历者,看到了最后一课上发生的一幕幕情景,一切的一切。他从这一课上,从韩麦尔先生身上,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可怜,体会到了什么是最大的可怕,认识到了什么是国家的尊严,品尝到了失去国土的痛苦,咀嚼到了什么才是人生、国家的最大不幸!

小弗郎士在这一课上,学到的不仅是那些知识,而是比知识更珍贵的东西。在这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不仅完全理解了韩麦尔先生,而且还走进了他的内心。特别是文章的最后,小弗郎士连老师惨白的脸色,无语的手势都读懂了,那还有什么不理解不懂得呢?

理解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爱国,本身自己也就学会了爱国!一个透彻理解了自己的老师如何对待最后一课,怎样爱国的孩子,自己最终被熏染成了爱国者。

韩麦尔先生用最后一课堂塑造了小弗郎士。最后一堂课上,韩麦尔先生的表现,给小弗郎士上了最深刻最生动最刻骨铭心的一课。这一课,让小弗朗士看到了韩麦尔先生的可怜,内心的无奈何痛苦,让小弗郎士看到了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主权,失去语言的可怕。这最后一堂课,让小弗郎士体会到了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尊严,什么是觉醒。韩麦尔先生对小弗朗士的影响,熏染和教育,使一个爱玩,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懂事,爱学习,爱国的好孩子。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小弗郎士的变化,是作者通过写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表现出来的。小弗郎士形象的完成,人物性格的定型,也是通过写他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同情、怜悯来完成的。

真是润物细无声啊!这就是最后一课的巨大力量!

【小弗郎士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霍小玉人物形象分析04-18

霍小玉人物形象分析07-17

阮小七人物形象分析07-29

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赏析12-07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10-13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9-06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10-18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09-08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