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分析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2-01-28 09:26:47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 篇1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良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其情节并不复杂,但引人入胜。其中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一个复杂,难以捉磨的人物,“宛如来自其它星球”。她这一人物不仅是全书的关键所在,而且自始至终联系着希思克利夫这一复仇的灵魂,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甚至超过了希思克利夫。本文意在分析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探讨产生她多变性格和变态人格的原因。

  一、复杂、难以捉磨的人物形象

  原始天性中的凯瑟琳

  1.单纯善良、天真无邪。不管凯瑟琳的性格有多复杂,多难以捉磨,单纯善良还是她性格中最本质最原始的一面。她虽然很顽劣,但“她并没有坏心,因为她一旦真的把你弄哭了,就极少不陪着你哭”。当希思克利夫被欣德利关起来后,凯瑟琳食不下咽,“脸蛋涨得通红,泪水从上面滚滚而下”。孩童时期的凯瑟琳,在原始封闭的世界里生活着,我们看到的,是她身上大自然的原始天性,那是一种单纯的不含杂质的野性美。在她嫁入画眉山庄以后,单纯养育的性格似乎被淹没了,但它并没有消失。试图把她从愚蠢的美梦中唤醒,并且严辞劝阻思克利夫,希望能够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2.自由奔放、激情十足。“自由”和“激情”是凯瑟琳身上最大的闪亮点。尽管是封建庄园的小姐,凯瑟琳却把宗教礼仪抛在一边,拒绝像上流社会的淑女们一样生活。“她是有一些别的孩子所没有的脾性,一天下来,她可以让我们大家失去耐性五十次以上:打从她从楼上下来,一直到上床睡觉,我们连一分钟安宁都得不到,就因为她时刻都在玩弄恶作剧。她的情绪总是处于兴奋期。”放纵使她形成了野性十足,爱玩,追求自由的性格。所以当希思克利夫到来以后,两个同样的灵魂很快就吸引到了一起。“两人一大早就跑到野地里去,一玩就是一整天,这是他们的一大乐趣,随后的处罚只不过是让人发笑的小事一桩。”在狂风呼啸的荒原里,他们俩一同嬉戏,一同疯狂。他们一起嘲笑埃德加和伊莎贝拉之间那种愚蠢而狭隘的游戏方式,“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在未闯入画眉山庄前,呼啸山庄的封闭隔绝了凯瑟琳与充满诱惑的世界的联系,让她那自由奔放的性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画眉山庄进入凯瑟琳的生活后,她这种自由奔放的性情被压抑了,直到死去前她才发现自由的呼啸山庄才是她要的天堂。

  3.倔强叛逆、桀骜不驯。在画眉山庄的房客洛克伍德翻阅凯瑟琳的旧书时,凯瑟琳第一次侧面登场。“我可不吃这一套,哗啦一把拎起那部破书(指经书)的封皮,就扔进狗窝里,一边还诅咒说我讨厌圣经。”此时凯瑟琳身上充满了倔强和叛逆,同龄的女孩子们都在玩布娃娃的时候,她却以骑马为乐。当父亲问她要什么礼物时,六岁不到的她居然要一根马鞭。“我们同声指责她时,她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快乐,露出大胆狡黠的神情,并用那张利嘴回击我们,把约瑟夫的宗教诅咒当成笑话,取笑我,还专挑他爸爸最恨的事情来做”。老恩肖的放纵,进一步造就了凯瑟琳任性、叛逆的个性。当凯瑟琳穿着漂亮服装的时候,她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拥抱一个又黑又脏的下等人,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凯瑟琳就没有地位的尊卑之分。在对待与她一起玩大的管家之女丁奈莉上,她又充分显示了庄园小姐那任性、傲慢、蛮横的本色。家庭的纵容,环境的影响和地位的高贵使她倔强叛逆的性格显得格外突出。

  (二)现代物质世界中的凯瑟琳

  1.对名利、社会地位的追求。“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即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的。人是不断需求的动物。”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

  括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而每当一种需要得以满足,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对庄园小姐凯瑟琳来说,生理及安全需要早已得到满足,而爱的需要也从希思克利夫和埃德加身上获得了。于是,想要得到尊重的愿望就立刻产生了。她“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而在她眼中,要得到尊重就是要有钱、有地位。从画眉山庄回来时,“野丫头”凯瑟琳被光鲜亮丽的生活和赞美之辞改造了,焕然一新的她穿得很漂亮,举止也优雅起来,这与衣衫凌乱、蓬头垢面的希思克利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画眉山庄她被资产阶级的文明和上流社会的生活深深吸引住了。凯瑟琳的价值观在这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见识了那般始终如一的礼仪之后,对粗鲁的行为也产生了羞耻感。”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让自己尽可能看起来斯文有礼,殊不知她那野性的性格已经深入骨子而无法清除。于是,只有扭曲自己的性格,在外人面前扮成一个举止高雅的淑女,在呼啸山庄才露出自己野性,不可驯服的一面。久而久之,这种不断变脸的行为形成了她的双重人格,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引起了不小的困扰。凯瑟琳陷入了虚荣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精神世界的空虚、孤独。童年时期的凯瑟琳,有着一些别的孩子所没有的脾性,不太讨人喜欢。老恩肖对她失去了耐性,欣德利与她之间有距离,约瑟夫称她为魔鬼,丁奈莉受不了她的盛气凌人。直到希思克利夫的出现才使孤独的凯瑟琳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人。但是这种快乐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凯瑟琳选择嫁给埃德加之后,希思克利夫在她的生命里消失了。对心灵的背叛让凯瑟琳重新又回到了孤独中,于是,她只能以更无礼,更傲慢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孤独和苦闷。追其原因,这不是大病后留下的后遗症,而是心灵极度空虚的表现。因为这种幸福不是她真正向往的幸福,这种生活带给她的欢乐是有限的。无论她试着多努力地沉浸在丈夫带给的幸福之中,她的内心世界始终是孤独的,埃德加不可能到达她的灵魂深处,他俩不属于同一世界,只有希克利夫才是她的同一体。所以当希思克利夫再次出现在她的生命里时,她是如此地高兴,几乎忘了周遭的一切,沉浸于只属于他俩的世界。在凯瑟琳最后的发狂之际,她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的妻子”,“一个从原来的世界被放逐出来的人”,画眉山庄或天堂并不是她灵魂想要的归宿。“只有你(指希思克利夫)来跟我在一起,我才会安息否则我永远也不会!

  3.心理及行为的变态。凯瑟琳的变态是从她人格的分裂开始,一步步形成的。最后,在她死亡之前,她的发狂、迷乱到了最高潮。毫无疑问,凯瑟琳是一个被现实扭曲的变态人物。作为人不仅有生理的需要,还有心理的需要。凯瑟琳的发狂、迷乱正是心理需要不能得以满足而产生的变态现象。

  凯瑟琳的一生中,追逐得最激烈的是爱。对爱的追求,贯穿于她一生的始终。她所追求的爱分为不同的两种,一种是由于人的天性,另一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前者表现在她对父亲及希思克利夫的爱的追求,这种爱是毫无功利性的爱,是自然的接近。后者则表现在她对埃德加、林顿夫妇等人上,这种爱是有目的的。童年时期的凯瑟琳太顽皮,不讨人喜欢,但她也希望得到父母和旁人的爱,这是人的天性。可是老恩肖不理解孩子们的童趣,不知道凯瑟琳的恶作剧和叛逆,是为了激起他人的关注,尽管这种关注是指责。这种缺少爱的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她狂野个性的发挥,形成了她专横跋扈的性格,这种性格正是她心理变态的前奏。希思克利夫的到来满足了凯瑟琳爱与被爱的需要。随着年岁的增长,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之间的友爱逐渐升温转化成爱情,他俩成了彼此心中最重要的人。然而,接触到现实世界后的凯瑟琳变得虚荣起来,凯瑟琳渴望同时获得希思克利夫与埃德加的爱。然而,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当埃德加坚持要让她在两者之间选其一时,她彻底崩溃了。她的心再也承受不了,只能以不正常的状态来欺骗自己。

  心理的变态的必然表现:行为变态。从画眉山庄回来后,凯瑟琳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不把自己粗野的一面暴露出来,她开始伪装自己,人格开始走向分裂。凯瑟琳与

  奈莉发生的严重冲突,是她那分裂人格矛盾的两方面不可调和而集中冲突的体现。凯瑟琳第一次变态的全面爆发是因为希思克利夫的离去,处于极度绝望中的她淋了雨在客厅里坐了一晚。第二天,身体的发烧加上心理的创伤使她神志错乱。当奈莉走进她的屋子时,她那副骇人的模样吓得奈莉以为她就要疯了。病愈后,凯瑟琳更加放纵自己极端的情绪。而其他的人怕她再次病发,对她百依百顺。这样一来,她的行为举止更加无法约束了。凯瑟琳变态最强烈的爆发是埃德加坚持要求她在他与希思克利之间作出选择的这一次,正是这次爆发彻底击垮了凯瑟琳。三天不眠不休的精神折磨让凯瑟琳变得更迷乱、狂野,她的灵魂脱离了躯体,在虚幻的世界里飘荡,精神的狂乱让她管不住自己的舌头,也管不住脑子,疯疯颠颠地说着梦境一般的话,发狂地作出异常的'举动。这一次,凯瑟琳彻底掏空了自己,最后的疯狂导致了最后的毁灭。

  二、凯瑟琳的性格及其变态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从自身看,凯瑟琳的精神变态主要源自于她的性格。当凯瑟琳精神受到困扰时,她会强烈折磨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她生性傲慢,性格强盛。她要求别人一定要顺她的意,奈莉与她的冲突正是由于这一点原因。因为好强与虚荣心,所以她想要赢得所有人的羡慕。于是,凯瑟琳嫁给了一流的绅士,有了很高的地位。但事实上,她的婚姻选择是她一生中致命的错误,是对人性的背叛,也是她变态形成的主因。这次错误的选择导致了希思克利夫的离去,而凯瑟琳以淋雨和呆坐来惩罚自己,引起了一场大病。这场病击垮了她结实的身体,为她留下了不可治愈的隐患。婚后,她在画眉山庄里也没有收敛自己的脾性,她总是以她的强烈去要求埃德加,埃德加对她也是百依百顺,企图用自己的柔情与关爱重新点燃妻子内心已经熄灭的爱火。但是,当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的关系让他再也忍受不了时,埃德加逼着她在丈夫与情人之间做出选择,凯瑟琳的脾气又上来了,她大吵大闹:“他吓死我啦,气死我啦,我也要吓吓他”,“如果我跟希思克利做不成朋友——如果埃德加狭隘妒嫉,那我就要用伤自己的心来伤他们的心。”凯瑟琳用绝食这个自我虐待的方法去迫使丈夫就范,却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外部原因

  内因是形成凯瑟琳性格和变态的主要原因,但外界环境也不可忽视。首先是自然环境的因素。凯瑟琳自幼就在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然环境中长大,她居住的呼啸山庄里,一年到头都流动着清新的空气。特别是在风雪肆虐的天气里,那狂风怒吼的情景实在让人惊心动魄。凯瑟琳最爱的游戏场所就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符合了她的天性,大自然也让她那激情、自由、奔放的性情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在外部原因中,给予她最大影响的是社会和人的因素。凯瑟琳生活在世俗等级观念横行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讲究的是身份第一、金钱至上。接触到外界社会后,凯瑟琳也无法抵御“文明社会”的诱惑,上流社会的生活激发了她强烈的虚荣心和名利欲。在这样的社会中,有两个人对她的影响是最大的。第一个是希思克利夫。他们俩性情相似,孩提时期,在希思克利夫的陪伴下,凯瑟琳自由、激情、桀骜不驯的性情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希思克利夫离去后,凯瑟琳陷入孤独中。凯瑟琳两次大型的精神变态的爆发都是希思克利夫引起的。希思克利夫从不甘心只当凯瑟琳的情人,他要的是占有。他不恨凯瑟琳,但是对于害了他俩的人来说,他是绝对不会原谅的。希思克利夫身上熊熊燃烧的恨的火焰导致其所作所为严重地伤害了凯瑟琳的心。终于,凯瑟琳在希思克利夫那独特的爱、折磨和刺激中引起了早产,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影响凯瑟琳生命的另一个人是她的丈夫——埃德加·林顿。埃德加与凯瑟琳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作为一个丈夫而言,他足够模范,极其宠爱自己任性的妻子,也助长了凯瑟

  琳的嚣张气焰。离开了呼啸山庄后,凯瑟琳自由奔放的性情被压抑了,但嚣张任性的气焰却有增无减。埃德加从不敢违背凯瑟琳的意愿,但只有一件事例外,就是他不能容忍妻子与希思克利夫的来往。这在常人看来是很合乎情理的——任何男人也不会容忍得了老婆对自己的不忠。然而,埃德加的坚持粉碎了凯瑟琳的美梦,造成了她的发狂。埃德加是资产阶级文明的象征,他鄙视没有金钱、没有地位的人。金钱至上的原则埋没了真性情,扭曲了人性。资产阶级可以容纳凯瑟琳这样野性的小姐,却无法接受像希思克利夫一样贫穷的下等人。但是,资产阶级对凯瑟琳的容纳,是想让凯瑟琳融入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变成自己人。然而,凯瑟琳的脾性却无法被驯服,最后,她只得被放逐于这个世界之外。

  《呼啸山庄》是部伟大而奇异的书,书中的女主角凯瑟琳更是被塑造得独一无二。“她叛逆中不乏奇异的美,激情中不乏诚实”,她独特的形象在整个文学史上都堪称经典。作者艾米莉通过对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塑造,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金钱与爱情的面前,女子应该如何选择才能获得自己的幸福呢?选择金钱的凯瑟琳没有走向幸福的殿堂。假如凯瑟琳选择了爱情,与希思克利夫一起去流浪,这能保证他们一定会幸福吗?当然不能。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女子只有保持独立的人格,顺乎天性的发展,在物质与精神上找到平衡点,才能让心灵不偏离轨道。凯瑟琳的悲剧不论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还是对现在或以后的女性都是一盏明灯。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 篇2

  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西方文学的巨著,它奠定了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 它通过记述两代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给我描绘了一个畸形社会的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中被扭曲的人性。小说的作者以她独特的笔法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对人性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从而成就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性格, 关键词:希斯克利夫;凯瑟琳;辛德雷 ;埃德加;第二代人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记述复仇的经典作品,它主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来剖析人性,其主人公在性格上都具有19 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烙印。希斯克里夫冷酷、残暴但对凯塞琳有着的热烈执着的爱,卡瑟琳任性不受拘束并且爱慕虚荣,埃德加·林顿温和有绅士风度但懦弱重视所谓名誉,辛德雷因为自小就受冷落而变得残暴冷漠,哈里顿卡西和小林顿也因上一代的爱恨纠葛而在人性方面产生了扭曲,本文就通过对呼啸山庄里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剖析人性,体悟认得爱与恨的关系。

  一、希斯克里夫

  希斯克里夫有着叛逆、孤傲、顽强、冷漠的性格,他的生活经历使他有一个敏感质朴的孩子一步步发展成一个极端的叛逆者和残暴的复仇者,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希斯克里夫是呼啸山庄的老恩肖捡回的弃儿,老恩肖非常宠爱希斯克里夫,由此而引起亨得利的嫉妒,老恩肖死后,亨德利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便开始虐待他,使他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并从事仆人的劳动,像动物一样活着。希斯克里夫开始变得孤寂。这时,同样不喜欢受社会的束缚与羁绊的凯瑟琳成了他情感的唯一寄托,渐渐地,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当他得知凯瑟琳因为嫁给他会使她降低身份而选择答应有金钱和地位的埃德加林顿的求婚时,一切曾经支撑他忍受虐待的力量顷刻消失,他悲愤地逃离了呼啸山庄。周围人的侮辱和虐待让他的性格变得更坚强也更冷漠,这些他都可以隐忍,然而当他唯一在乎的爱情也背叛了他时,他就转为了彻底的叛逆和个人主义,这为他对社会的反叛和复仇埋下伏笔。 三年之后,希斯克力夫重返呼啸山庄。他表面看上去温文尔雅,内心实则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有计划地对每个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展开报复。诱使亨德利赌博,从而侵吞呼啸山庄:他虐待亨德利的儿子。从小不让他接受教育,教他粗俗的言语和行为,打发他做仆人的工作,他把亨德利当年对待他的手段变本加厉地运用到哈里顿身上。 他骗取伊莎贝拉的芳心以谋取林顿的家产,婚后却不断地从精神上折磨她;他还强迫卡西嫁给他的儿子小林顿从而完全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财产控制在自己手中。此时的他在复仇心理的驱使下人性已经完全被扭曲,成了一个心里充满恨的凶狠的魔鬼。

  然而在魔鬼希斯克里夫的血液里却始终保留着对卡瑟琳的强烈的爱情,童年时代当身边所有的人都鄙视虐待他时唯一支持他的就是与卡瑟琳间的感情,当听到卡瑟琳说和他在一起会降低她的社会地位时,他便毅然选择了离开。在他的复仇过程中,他报复每一个伤害过他的人,可是对于背叛了他们爱情的凯瑟琳,他却依然深爱,甚至在起初也是为了凯瑟琳而使得复仇进度缓慢,由此可以发现,在希斯克里夫的精神里,恨只是爱的异化,他一直热烈地爱着卡瑟琳,因为爱,而要报复阻碍他们在一起的辛德雷,因为爱,而要报复抢走了卡瑟琳的埃德加一家。

  二、卡瑟琳

  从本性层面来分析,卡瑟琳是一个单纯善良,追求自由、桀骜不驯的人,当老恩肖去世所有的人都歧视和虐待希斯克里夫时,唯独卡瑟琳关心他,陪伴他,她虽然很顽劣,但“她并没有坏心,因为她一旦真的把你弄哭了,就极少不陪着你哭”。她野性十足,完全不同于封建庄园的那些小姐,她和希斯克里夫“两人一大早就跑到野地里去,一玩就是一整天,这是他们的一大乐趣,随后的处罚只不过是让人发笑的小事一桩。”当约瑟夫逼迫他们念圣经时,卡瑟琳的反应是“我可不吃这一套,哗啦一把拎起那部破书(指经书)的封皮,就扔进狗窝里,一边还诅咒说我讨厌圣经。”她的这种放纵任性,傲慢蛮横的性格与家庭的纵容,环境的影响和地位的高贵密不可分。但同时,她也有着虚荣心强,爱慕金钱和名利的性格特点,当面对与希斯克里夫和与埃德加林顿的爱情选择时,她想到,嫁给埃德加可以让她成为邻里最富有的女人,而嫁给希斯克里夫只会一起成为乞丐,经过比较,她最终选择了背叛本我,选择超我而答应埃德加的求婚,这就是她虚荣心推动下做出的决定

  三、埃德加 林顿

  埃德加从小生活在富裕而和睦的家庭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这就奠定了他坚定温和的性格和文质彬彬的绅士风度,也正是这种气质和魅力深深吸引了卡瑟琳,让卡瑟琳在自我与超我的选择中选择了他。同时,他也有着懦弱逃避和重视名誉的一面,当他目睹凯瑟琳见到希斯克利夫时的激动,听到她对于希斯克利夫的赞美时,他一再地保持沉默,后来甚至直接选择对任何有关希斯克里夫的地方他都不涉足。

  四、辛德雷

  辛德雷是一个因为得不到爱而变得残暴冷漠甚至自暴自弃的人物,童年时候他就收到冷落,自那时起,他就对希斯克里夫怀恨在心,老恩肖去世后,他就开始用一切手段虐待希斯克里夫,当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而且是唯一个他觉得关心自己的人即他的妻子去世后,他就完全陷入了绝望,诅咒,自暴自弃的状态,也是这种状态给了希斯克里夫复仇的良好契机

  五、第二代人

  希斯克里夫的复仇行动也造成了第二代人的人性扭曲

  哈里顿,原本是该成为一个有钱有教养的绅士,却由于希的报复而变成了一个粗鲁野蛮的人,过着悲惨的生活。他的家产被全部夺走他却浑然不觉,在仇人的掌控下成长并对他充满感激和尊敬。幸运的是,爱情的力量唤醒了他的自尊心和淳朴善良的本性,让他开始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

  卡西在父亲和女仆的呵护下幸福快乐地成长,童年时期的她阳光、活泼、善良有爱心,但当她嫁给自私而讨人嫌,也很难相处的林顿,陷入呼啸山庄这个人间地狱后,她变得越来越冷漠傲慢、不近人情,直至女仆奈丽回到她身边,才又让她的生活中出现了阳光

  除此之外,伊莎贝拉、小林淳、约瑟夫在希斯克里夫的复仇过程中也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性扭曲,而这些人性的扭曲都体现了小说背景时代人生的扭曲与挣扎,作者通过塑造这些形象突出了“爱”与“恨”的关系 ——“恨是爱的异化 ,爱是恨的复归 ”,同时也向人们揭示了人间爱的永恒主题。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 篇3

  希斯克利夫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一眼望去,他似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有时甚至是一个罪犯。他插手毁掉亨德莱,又残忍地虐待伊莎贝拉和哈里顿,手段恶毒凶狠。这表明,对这样一个人产生同情本是不可能的。当他行大恶、绑架小卡瑟琳和纳莉·丁恩时,他更是公然违反了社会的法律,也践踏了社会的道德准则。

  但艾米莉·勃朗特塑造这个阴郁的主角时独具匠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成为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例如,在书开章处,正当读者几乎定下心来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个残忍的、麻木不仁的畜生,连一个人对同类起码的道义都不与理论——简而言之,当他竟然要将洛克乌孤身一人赶入茫茫风雪中时——却出现了小说中最具抒情性的一个动人场景。希斯克利夫朝窗外探出身去,哀求卡茜的鬼魂进来。这一场中希斯克利夫显然具有深沉的感情,也颇具怜悯之心,叫读者不得不重新考虑对这个人所做的评价。毫无疑问,他心狠手辣,但同样明白的是,他内心深处潜存着无限的柔情和伟大的爱情。显然,在他生活的某一段历程里,这种潜力被摧毁了。而读者的兴趣受到激发,想知道这是如何发生的,便继续读下去。

  可在纳莉·丁恩的叙述中找到了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某种解释。他在幼时在利物浦穷街上度过的孤儿岁月无疑给了他许多教训,让他领略到了生活的残酷无情,而他随后在呼啸山庄度过的岁月几乎没有更改这些教训。不过,在老欧肖先生过世的时候,他倒还能感知很深,用天堂来安慰卡茜。其图景之美丽超乎一个牧师的想像。可是,希斯克利夫真正的苦难还在后面。正像在山庄上顽强生存的为数极少的那些树永远要受呼啸劲风的挫折和摧残,嫉妒成性的亨德莱那不散的恨意扭曲并挫折了希斯克利夫的爱情,使之变成愤懑之气。直到随着卡瑟琳的背弃,爱的一切可能都永远地消失了。希斯克利夫恰如其分地例证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告诉人们的事情,孩子被剥夺了爱会发生什么事。他们变得没有能力去感受那种感情,或者以某种毁灭性的方式将其扭曲。

  不过,希斯克利夫不只一桩社会学的病例而别无其他可言。他不是被表现为一种只是为了填补失去爱后的鸿沟才去仇恨的人,而是以恶的可怕象征的形式出现。这种恶实际上是自然之中一股积极的力量。读者第一次看到他时,他还是一个孩子,被描述成“黑黝黝的,就像是从地狱里出来似的”。因此,从一开始,这个孩子身上就同时存在着恶的潜能和善的潜能。这两种势均力敌的力量在他内心激烈地斗争着,但是到最后获得胜利的还是恶之力。

  艾米莉·勃朗特将黑暗和暴力描述成人类生活中真实、积极而且不可逃避的力量。事实上,希斯克利夫之所以成为这样引人注意的人物,《呼啸山庄》之所以成为一本如此令人难忘的书,如果有必要说出一个实证的话,那么这个实证就是这样的处理方法。希斯克利夫的一生就是这种恶之力的体现。细看他的历史,就像是在看一幅心爱照片的底片;一切本应是黑暗的地方都是浅色的,而一切本应是浅色的都成了黑暗的。希斯克利夫和卡茜不是通过取悦彼此来相爱,而是将巨大的痛苦施加在对方身上。他们不谈生活在一起,而是谈死在一起。他们不是靠进食来维持生命,而是靠绝食来维持生命。作为一位小说家,这是她的成功之举:随着情节发展,消极的变成了积极的。卡茜和希斯克利夫之间那扭曲的爱情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事实,而希斯克利夫本人,这个所有的虚构作品中最凶狠的人物之一,终于从细心的读者那里赢得了同情和理解。

  卡瑟琳·欧肖

  卡瑟琳·欧肖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时而友爱,时而狂暴,时而温柔,时而激动,时而深情款款,时而任性率性。她叫父亲深感绝望,因为不能理解她,他便说没法爱她。她的哥哥亨德莱觉得他被希斯克利夫剥夺得一无所有,卡瑟琳却在这个黑小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狂野本性的反映。她与他一起在荒野上玩耍,那里是他们的天然栖息之地,他们迷恋着乡间景色的粗犷美。但是卡瑟琳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她发觉自己无法抗拒画眉田庄的优雅生活的吸引,经过山庄的暴风雨后那座可爱的清新的老宅是那样的安详。就这样,她被引得背弃了自己心知肚明的真正本性——这种本性与希斯克利夫是一体的——只为那尘世的浮华的缘故。粗俗的希斯克利夫社会地位比她低,所以她决定嫁给埃德加,正是这个决定促成了小说的悲剧。在第十五章她与希斯克利夫重聚的动人场面中,她承认了这个事实。

  希斯克利夫与卡瑟琳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无论希斯克利夫变得何等残忍、何等邪恶,他从不背弃自己的梦想、从不背弃他对自己内心的看法。卡瑟琳追求的是尘世繁华本身,希斯克利夫则是把它作为回到卡瑟琳身边的一种方法来追求。尽管两人都承认他们是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只有希斯克利夫愿意面对承认的后果。他一点点地把卡瑟琳也带到可以坦言爱情的地步,但她屈从于真相的可怕的一瞬也正是她死亡的一瞬,这绝非偶然。书未过半卡瑟琳就已死去,但她的灵魂却继续活跃在呼啸山庄那风卷云涌的空气中,纠缠着希斯克利夫,又经过适当的慑服,返回在女儿和哈里顿身上。

  欧肖先生

  欧肖先生只在小说开头短暂地出现过,他是卡茜和亨德莱的父亲;但尽管如此,他仍是个重要的角色。是他把黑黝黝的弃儿希斯克利夫从利物浦带回了山庄,正是他的这一举动推动着故事按着不可避免的方式发展。欧肖先生心甘情愿背着这个孩子从利物浦辛辛苦苦走了许多里地,回到家中他得到的唯一酬谢是全家上下的恶意。这是纯粹的无私之举吗,欧肖先生真正放在心上的,是希斯克利夫的利益还是他自己的利益,他很长时间以来就不满意自己的儿子亨德莱。另一个儿子——名叫希斯克利夫的——已经死去。也许正像亨德莱所害怕的那样,第二个希斯克利夫正是要打算用来顶替第一个的,以此来赶走亨德莱。因此很有可能欧肖先生多半只把希斯克利夫当作一个工具,所以这孩子利用别人的技巧——日后他的这种技巧日臻完善——首先是从他的恩主那里学来的。但倘若欧肖自始至终就是想用希斯克利夫来与家人唱对台戏,那么希斯克利夫就从不曾当真有过其他的机会,这个悲剧是躲不掉的。

  欧肖太太

  欧肖太太在小说中是个次要人物。她为吉普赛小子希斯克利夫闯入她的家庭而感到不安。也许这比她丈夫那令人生疑的无私更正常些;可以说这是有利于她的说法。

  亨德莱·欧肖

  亨德莱·欧肖是欧肖先生的儿子,一开始很凶野,后来堕落了。读者理解这个人物要比对他生同情之心容易一些。亨德莱推测是希斯克利夫夺走了他的父亲(尽管事实上他很早就失去父爱了),他只有实实在在地出击篡夺者。《呼啸山庄》是一部关于各种各样的继承权的小说,它开头就写了亨德莱未能承接父亲的慈爱。希斯克利夫对亨德莱的报复是想要将后者施加在这年幼孤儿身上的一切迫害旋还于他。那些迫害本身又是对希斯克利夫在其父心中夺其长子地位的报复。(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为把希斯克利夫从利物浦带回家,欧肖是以曾许给自己儿女的那些玩具为代价的。)那么,这两人都是被剥夺了权利的人,两人都被夺走了爱,都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因此在谴责亨德莱时,也应该想一想,他正是颇有出息的哈里顿的父亲。

  法兰茜斯

  法兰茜斯是亨德莱从大学带回家来的妻子。她是个病怏怏的笨姑娘,一开始,在山庄看到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欣喜,但她天性浅薄,不可能对自己将要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美产生共鸣。她勉强生下儿子哈里顿,随即就撒手人寰,留下亨德莱一人在世上伤心沉沦,成了一心复仇的希斯克利夫容易得手的猎物。

  哈里顿·欧肖

  哈里顿·欧肖是亨德莱和法兰茜斯的儿子。出乎对其父母略有所知的读者的意料,他成了一个很有出息的人。尽管他被希斯克利夫践踏,还被夺去了一切上进的机会,他却有关切他人的能力——甚至关切他的迫害者——这是使他得到赎救的仁厚的德性。在小卡瑟琳·林敦的帮助下,他奋然去争取获得生来就有的权利,而面对他的奋斗,精疲力竭的希斯克利夫已无力抵挡。那一天,哈里顿大声念出了刻在呼啸山庄门上的姓名。不难看出,他拿到祖上遗产的日子已为时不远。

  洛克乌先生

  洛克乌先生是希斯克利夫为自己从卡茜手中窃来的产业找到的租户。洛克乌是一个城里人,显然是喜欢热闹的,也很适应文明生活。他因为一桩不幸的恋爱,就起了心思要装成一个离群索居的厌世者。可是直到他碰到业主希斯克利夫,他才知道厌世意味着什么;实际上,他从未真正能够完全理解他那些古怪的北方邻居。在书中,他犯了一些判断错误——他异想天开,以为也许有一天在他和卡茜之间会发生某种关系;不过,像书中其他叙述人一样,他在讲述所见的事实时既精确又忠实,读者因此而得以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并将其与洛克乌对它们的估计做一比较,从而注意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具有讽刺意义的反差。洛克乌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提醒读者,在包含呼啸山庄的世界中,的确还有伦敦和巴思这样的地方。

  爱伦·丁恩

  又叫纳莉,是那位身子骨硬朗的女管家。《呼啸山庄》的故事大多是从她嘴里听来的。她在山庄和田庄轮流当过仆人。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先后向她倾诉过心事,所以表面看来她无所不知似乎也有充分的理由。不过,她讲故事的技巧似乎太娴熟了些,艾米莉·勃朗特觉得有必要做些说明,她让洛克乌对女管家那非凡的天才大加赞扬。就像洛克乌一样,纳莉讲述的精确程度并不能和其评判的犀利程度并驾齐驱。实际上,这部小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在于纳莉和读者对事情有着不同的评价。纳莉对人物的看法几乎总是很肤浅:她认为,希斯克利夫就是邪恶,卡瑟琳就是轻浮,埃德加则是爱昏了头——有一次,她的迟钝冷漠的确影响到了故事的发展:她告诉埃德加,他妻子是在装病,可事实上那是真病。正如一位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纳莉的愚笨是叙述的最重要的一个手段,读者如果希望找到最深处的真相,就不得不直接参与到情节中来。

  约瑟夫

  约瑟夫是呼啸山庄的老仆人。纳莉说他是“一个最叫人头疼的自以为是的‘法利赛人’,他把一部《圣经》横翻竖看,只为了好把无穷希望往自己身上堆,把所有诅咒都扔给邻居们”。也许纳莉这一次还有点过于简单化了,因为约瑟夫在书中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恶毒。当然,他心眼儿窄,又认死理,还一心只顾他那严格的宗教。可是,读者会觉得,约瑟夫最大的特点并不是真心要给人造成痛苦,而是执意恪守一种阴郁、厌弃生活的信条。实际上,在第三十三章中,老头儿发现自己的黑醋栗树被刨掉后,便说自己也被连根拔了,这甚至可能会叫人替他难过。不过,树被移走的确象征着约瑟夫在山庄影响力的终结。他所代表的严厉倔强的本质正被哈里顿和卡瑟琳那深情开朗的本质代替。在黑醋栗树曾经矗立过的地方,从田庄移来的花朵将茁壮成长。

  齐拉

  齐拉在山庄当女管家时,纳莉正呆在田庄。她叙述的事情发生在第三十章中,她被刻画成一个冷漠自私的女人。就因为她是个“本分的仆人”,不愿意多管与她无关的闲事,她没有采取某种行动,甚至不肯仗义执言,而她本可以做这些事来救林敦的命。第三十章的齐拉与第二章的齐拉形成了古怪的对比。在第二章中,她是一个“健壮的女人”,在洛克乌孤立无援之际伸手相助。在塑造次要人物时保持前后合理一致,对一个小说家来说,这是与在塑造主要人物时保持前后合理一致一件同样困难的事。

  坎纳斯先生

  坎纳斯先生是山庄附近地方的医生。在英格兰,并非所有的行医者都能被人称作“大夫”。

  格林先生

  格林先生是当地的律师,是位无耻之徒,他“把自己出卖”给希斯克利夫,没有及时出面替临终的埃德加修改遗嘱。

  其他人物

  诸如马童迈克尔,牧童,取牛奶的伙计等人,在情节中各自起着不同的次要作用。他们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特点,也许只有迈克尔是个例外,他嗜好读书。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祝福》人物形象分析03-07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03-07

贝多芬人物形象分析07-25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07-24

红娘人物形象分析07-24

美狄亚人物形象分析12-14

寒夜人物形象分析07-21

卖炭翁人物形象分析05-21

赵云人物形象分析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