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宣传资料

时间:2024-03-25 11:28:07 世界水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世界水日宣传资料

  千万别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变成我们的眼泪。千万别让孩子知道的鱼类只有泥鳅,听着这句话,心里感到无限的悲哀。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景。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界水日宣传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水日宣传资料

  世界水日

  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2020年3月22日,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设立背景

  世界水日,节约用水,不只是今天!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世界水日是为了节省地球水资源。解除我们国家以及全世界缺水的状态。

  设立目的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让我们节约用水,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节日确立

  2010百年不遇干旱地区大会回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有关条款;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定了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请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

  请秘书长就联合国秘书处尽2012年所能实现的条件之可能,且在不影响现行活动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与方法帮助各国组织世界水日活动,提出建议,集中在一个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特定主题,做出必要的部署,并保证活动的成功。

  建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执行其任务时把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放在优先地位。1996年,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相关问题

  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虽然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2013年,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并且还在增加,扩展和累积。

  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2]。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已发出警告:人类在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未来发展

  美丽的水,没有它,世界该会怎样?

  根据1993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有关条款,各国可根据各自的国情,在3月22日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出版、散发宣传品、举行会议、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以提高公众意识。

  最终宗旨

  应对与饮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的参与和合作。

  宣传活动

  概述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画“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水法宣传周”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那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中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节日意义

  节约每一滴水人们一点不知道水的重要,建立这么一个节日,为的是让人们能不浪费水,珍惜水!

  人类很早就知道水、利用水,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液体。古代哲学家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所以一直把水、火、气、土当作四个基本元素,由它们构成世界上一切物体。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才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和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气。后来的科学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下所有的水都一样。但在中国人眼中,水和水绝对是不一样的。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将水界定为三个等级,“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相传他曾著《水品》(或《泉品》),品评天下名泉名水,将宜煎茶的水按水质好坏分为二十等。而另一个爱评泉的人,清代乾隆皇帝,甚至曾闹出评出两个天下第一泉的逸闻来。

  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的发现水中微量元素,在我国古代,有一句俗语深入人心,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相信:水的好坏对人体十分重要。什么样的水养成什么样的人,水好的地方也容易出美女。而现代自然科学为古人的这种朴素结论找到了科学依据。

  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与地壳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密切,即人体和地壳物质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状况,所以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能在地球上正常地生活。

  而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比例与在人体中的构成比例基本相同,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这些矿物质少到不能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或者多到超过人体所能吸收与排泄的限度时,也就是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食物与空气间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人体就不能适应这种外界环境,就会发生某些疾病。

  为什么不需要水中矿物质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大部分的矿物质,而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因此并不需要斤斤计较于水中的那点矿物质。另一种说法是,我们承认原生水中的天然矿物质对人体是好的,但那是因为以前的水无工业污染,比较干净。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喝卫生无污染但没有矿物质的纯净水了。

  正因为这种观念,令1994年开始在国内兴起的纯净水(或称超纯水、蒸馏水),在我国饮用水市场上占据了霸主地位。中国内地上万家企业大量使用反渗透法技术生产纯净水。它们大多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在生产过程中清除水中杂质的同时,也过滤掉了水中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

  但更多的科学家和权威机构并不认同这些观点。2000年7月,新华社专电报道“专家提醒”:不宜将“纯净水”作为通常饮用水大量地长期饮用,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尤应慎重。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03年3月也发布同样的消费提示:人体大多适宜喝弱碱性水,老人与小孩子不宜长期喝纯净水。

  要知道水中矿物质的作用,我们先要明白水的真正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营养学研究进展来看,水不但起解渴、载体的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生物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等作用。由此,水中矿物质对生物体不仅是补充必需的营养,而且对维持水正常构架起着主要作用。

  水生理学专家明确指出,纯净水在失去矿物元素以后,它的水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异变和退化。水分子过分串联,变成线团化结构,不易通过细胞膜被人体吸收。但更不理想的是,这种超纯水因为不含任何矿物质,就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导致人体细胞内的生命动力元素逆向渗透,向体外流失。

  矿物质和人的关系

  人体pH值水中的矿物质,除了为人体补充营养的作用,同时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水平衡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维持体液中和性,保持酸碱平衡。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pH值(酸碱度)应在7.35-7.45左右。人的细胞活动必需在这个环境中进行。也就是说,人体内环境的酸碱性受到精确调节,人体液中主要正负离子的当量总浓度相等,从而维持体液中和性,处于偏弱碱状态。

  水的现状

  水利工程的全部过程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这个日子我们应该抽时间思考:10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每个月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和印度洋海啸的死难者一样多。尽管如此,这些人的不幸几乎没有得到一场自然灾害所能引起的关注。

  水对西方人而言是理所应得的寻常之物,而一个苏丹人平均每天要花1/3的时间去取当日定量配给的水。一个欧洲人每天用水约135升,而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通常每天只有10升水可供使用。在亚洲和非洲,传统上由妇女负责为家人汲水。她们平均要走6公里才能到达附近的河流。如果独自没法运足够的水回家,孩子就来帮忙——他们把时间花在打水上,而不是上学读书。

  尽管如此,水往往不够用,导致腹泻和疟疾频发。在过去10年里,死于腹泻的儿童超过了二战后所有武装冲突中死难者的总数。例如,因为缺水,一家人在同一个盆里洗手。由最年长的男性开始洗,等轮到最小的孩子时,洗过的手比洗前还脏。而孩子就用这双脏手吃饭。在红十字会启动供水工程之前,赞比亚小镇马查的卫生状况就那样恶劣:疟疾和腹泻在儿童中尤为流行。因为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备,当地的学校不得不关闭。许多村民在灌木丛中便溺,因为厕所不够。尤其在雨季,污水被河水冲刷出来,就会有发生瘟疫的危险。对村中的妇女来说,每天只能给家人搞到10到20升水,生活真是可悲。河流离家很远,她们每天能挑回来的那点水总是不够用。

  红十字会开展了大规模援助项目:在住房附近打了水井,修缮并新建了厕所,让村民明白卫生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重新开课了。学童甚至穿上了干净的校服。赞比亚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为这个项目出了力,健康则是推动经济良好运行的发动机。为减轻人们的痛苦,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水这个课题必须更多地得到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国际红十字会联合会打算利用其在提供清洁水和创建卫生环境方面的经验,于2005年2月24日通过了一项10年计划,旨在到2015年前将无法得到清洁水的人数减半。

  2005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源”。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但进入21世纪,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源。粮农组织对9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经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资源短缺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水对保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状况的改善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先决条件。

  世界银行官员克劳迪娅·萨多夫指出:“水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数据却让人并不乐观: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发展中国家中,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成为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说:“全世界半数的学校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厕所等最基本的卫生条件。”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由于生命之液枯竭,全球的“环境难民”数量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有3/4的农民和1/5的城市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够的生活淡水,因水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已超过因战乱出逃的难民。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紧张形势。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保护水资源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警告说,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后退,令数以亿计的依靠冰川融水的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人面临水短缺的威胁。令人欣喜的是,全世界已经就拯救生命之液达成了共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与北京清水同盟等机构在北京发表清水宣言:“珍惜水资源,让她更清涟。”拯救地球生命之液,时不我待。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只占0.9%;而对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的淡水仅占淡水总储量的0.02%.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另一方面,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破坏的严重程度。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措施,而且必须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除了在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外,还要开展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第47届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保护淡水资源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综合性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确定了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世界水日”决议。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水危机很可能会比粮食危机或石油危机更早到来。

  北美4100万人每天喝“药水”

  北美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占全世界淡水资源的大约13%),但有时还是感到有水资源不足的压力。作为加拿大大草原主要水源的冰川和积雪地正在萎缩。某些城市也存在供水紧张、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据一项水调查发现,美国有4100万人的饮用水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包括抗生素、抗痉挛药物、镇静剂等。尽管饮用水中药物含量甚微,不会即刻损害健康,但科学家担心,通过饮水长期摄入这些药物可能会危害健康。

  南美拥有全球1/4水资源

  南美洲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水资源,而南美大陆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但南美森林面积一直在缩小,水资源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加上南美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用水量,所以,在保护水源方面,南美绝对没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欧洲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日前发表公报说,欧洲仍有一亿多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欧洲及全球其他地区必须对水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非洲1/3人口缺乏饮用水

  非洲1/3人口缺乏饮用水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非洲的河流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这将导致四分之一的非洲大陆会在本世纪末处于严重的缺水状态。该报告发现非洲大陆的河道对降雨量的变化高度敏感。在非洲西部,即使是少量的降水量下降都将致使河流减少80%的流量,这一切会导致科学家们称做的“水难民”情况的发生。

  非洲三分之一人口缺乏饮用水,而有近半数的非洲人因饮用不洁净水而染病。而水资源问题也很可能会成为一些非洲国家之间发生纷争或冲突的导火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很多乡下妇女和女孩每天必须走数公里,才能找到水源。因为这种体力劳动,这些妇女和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整日为家庭和生计奔忙。

  大洋洲提出响亮口号“环境是合法用水户”即便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水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澳大利亚2002年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干旱,此后旱情有所缓解,但从2006年开始,干旱再次光顾。受到旱灾影响最严重的是默累-达令盆地。

  由顶尖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气候变化的分析表明,降雨减少很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为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采取措施,建立水分配与水权综合管理体系,并明确提出一句响亮口号:“环境是合法用水户”。亚洲恒河被列入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亚洲恒河水污染、洪灾和旱灾已成为南亚面临的三大与水有关的“灾害”。印度的生活用水质量在全球被评估的122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每天有200多万吨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当地居民饮用和在烹饪时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经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水污染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健康。流经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恒河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

  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的滴灌节水技术如今再获突破,实现利用紫外线净化水和利用细菌处理有机污水。以色列60%国土面积被列为干旱地区,境内所有水资源均归国家所有。伊拉克战争爆发五年后的今天,伊拉克有数百万人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

  一、是水资源短缺,

  二、是水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中国缺水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

  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钱易认为,我国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钱易指出,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

  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 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中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起,就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从1994年开始,把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28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每年未有效利用灌溉用水=数条黄河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缺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据统计,我国每年缺水500多亿立方米,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喊渴”。

  据了解,北方地区缺水原因可概括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南方地区缺水主要是季节性干旱,污染加剧;西南地区缺水因为水低田高、用水困难。同时,人为因素不可小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国每年农业灌溉取用水量中,未有效利用的水量相当于几条黄河。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水质恶化尚未根本控制,按现有用水水平粗略推算,到2030年我国将逼近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最大值。

  严格管水,刻不容缓。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并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进行全面部署。

  陈明忠表示,今后将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监控系统,将“三条红线”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对执行不力的地方追究责任。同时,将对大中型灌区、高用水工业企业、生活服务业用水单位等进行重点监控,开展入河排污口审批等专项检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将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

  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的47/193号决议设立了世界水日。在2003年12月23日的58/217号决议中,大会宣布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

  2006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

  饮水困难

  第一声警钟: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球约有1/5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第二声警钟:水质差导致生活贫困

  2002年,全球约有310万人死于腹泻和疟疾,其中近90%是不满5岁的儿童。

  第三声警钟:大部分地区水质下降

  淡水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迅速衰退,退化速度快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声警钟:90%灾害与水有关

  许多自然灾害都是土地使用不当造成的恶果。日益严重的东非旱灾就是一个沉痛的实例。

  第五声警钟:农业用水供需紧张

  这部分用水已经占到全球人类淡水消耗的近70%。

  第六声警钟:城市用水紧张

  2030年,城镇人口比例会增加到近2/3,从而造成城市用水需求激增。

  第七声警钟:水力资源开发不足

  发展中国家有20多亿人得不到可靠能源,而水是创造能源重要资源。

  第八声警钟:水资源浪费严重

  世界许多地方有多达30%到40%甚至更多的水被白白浪费掉了。

  第九声警钟:对水资源的投入滞后

  用于水务部门的官方发展援助平均每年约为30亿美元,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会提供15亿美元非减让性贷款,但只有12%的资金用在了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用于制定水资源政策、规划和方案的援助资金仅占10%。

  反之,用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来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纯净水的技术工艺,是将水中的钙、钠、钾、镁等矿物质阳离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一起聚集至阴极分离析出,而分解的氧、硫酸、硫黄等酸元素则保留在水中,因而增加氢离子(H)的浓度成为酸性水。

  同样,以纯净水为基础、在纯净水中人工添加含氯化钾、硫酸镁等人工矿化液的矿物质水,也难以满足维持人体弱碱性的功能。反而可能因为这些偏酸性的人工矿化液在水中分解产生大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使得酸度更低。

  水专家呼吁:我们应当饮用没有污染的水、没有退化的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他们强调:一定要分清“饮料水”和“饮用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饮料水偏于商品经济效益,消费者主要满足临时解渴,不是每天的必需品。而饮用水是民用必需品,每天必须喝。

  作为饮用水,联合国卫生组织有严格的含义,即人从出生到70岁,平均每天饮用1~3kg不会出任何问题。要满足这样的要求,水源是至关重要的。百万年以来,人体和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淡水水源,形成了和谐的依赖关系。这是经科技加工出来的、纯而又纯、远离自然属性的水无法比拟的。

  因此,世界上著名的饮用水品牌,从依云到富维克,到国内的知名品牌农夫山泉,都以它的天然水源为自豪,在瓶标上都会标注其水源地。珍惜每一滴来自天然的好水,因为它与生命和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保护举措

  2014年年初,《湖北省抗旱条例》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分别获准通过,这意味着,湖北建立起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湖北省抗旱条例》坚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将于4月1日起施行。另一则条例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用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7月1日起施行。

  2013年3月22日是第21届世界水日,也是第20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中国的宣传主题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各地举行各种活动,唤起人们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2019年3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2020年3月22日,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行动举措

  一、是水资源各项管控目标顺利实现。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三五”以来,全国用水总量基本保持平稳,每年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我们相信,2020年用水总量6700亿立方米以内的控制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与2012年相比,2017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了30%和32.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16提高到0.548,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63.5%提高到76.9%,各项管控目标顺利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二、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动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十三五”以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505万亩。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实施高耗水行业技术改造、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扩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开展10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和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建设,带动和引领各地区各行业节水。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风尚。

  三、是水资源配置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3年11月通水,中线工程2014年12月通水,到目前东中两线调水总量超230亿立方米,有力提升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黄河干流实现连续19年不断流,黑河下游东居延海连续14年不干涸。

  四、是水资源保护得到加强。划定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编制了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公布了全国618个重要水源地名录,组织开展达标建设和检查评估,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支持地方实施了237个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有效提升了河湖健康状况。在全国105个城市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这些城市的水生态水环境状况都得到显著改善。

  五、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利用南水北调水置换受水区地下水,年压采地下水达15亿立方米。2018年,实施河北地下水回补试点,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当地水库向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3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已经累计补水8.8亿立方米,长期干涸的河流重新焕发了生机,形成水面面积约46平方公里,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最近,经国务院批准,水利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六、是水资源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在宁夏、内蒙古、河南等7省区开展水权试点,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交易流转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有效探索。2016年组建了中国水权交易所,交易水量27.74亿立方米,促进了水资源高效、规范流转。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河北、北京、天津等10省份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税收杠杆在压采地下水、转变用水方式、规范取用水行为等方面的调节作用逐步地显现。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治水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水利部在深刻分析我国治水矛盾变化基础上,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总基调,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今年,我们将围绕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制定完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建立节水评价机制,推动高校合同节水管理,开展水利行业节水型机关建设,深入推进各项节水工作。二是夯实水资源监管基础。加快推进跨省和跨地市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明确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指标、生态流量管控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监管指标。三是严格取用水监督管理。开展重点取水口监督管理,做好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加强取用水总量控制,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四是着力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置换超采的地下水和被挤占的生态用水。以京津冀地区为重点,综合采取水源置换、调整种植结构、水源涵养等措施,加快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逐步遏制地下水严重超采局面。

  拓展延续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标语:

  1、纪念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

  2、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3、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4、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

  5、加强水利法治建设,推进水利依法行政。

  6、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治水管水兴水护水。

  7、节水洁水,爱水护水。

  8、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9、依法治水,严格管水,保障国家水安全。

  10、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世界水日宣传资料】相关文章:

世界水日宣传策划方案11-23

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总结03-15

世界水日的宣传活动总结02-27

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总结10-28

中国水周世界水日宣传总结11-23

历届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11-24

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总结15篇11-06

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总结(15篇)12-18

世界水日宣传标语简短(精选230句)03-21

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总结(集合15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