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备考方案

时间:2022-11-24 16:06:45 备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地理备考方案

2017年云南省高考为新课标的第二届,为了更好迎接本届高考,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根据近几年新课标试卷的命题特点,制定了本届高三的复习备考计划。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为他们2017高考地理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以下为具体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备考方案

复习计划:

1、复习中国地理(12年7月—12年9月)

2、第一轮复习(12年10月—13年3月)完成必修1、2、3

3、第二轮复习(13年3月—5月)专题复习

4、第三轮复习(13年5月—6月)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具体内容:

1、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基本过程:理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特别对区位因素的分析,老师可以对每一类型的区位因素构建模式,学生先记忆强化模式,再结合似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同时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总之,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复习时间安排具体如下:

2012.7.1——2012.9.30复习中国地理

2012.10.1——2012.111地图,等值线和地球

2012.11.1——2012.12.1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12.12.1——2012.12.10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2012.12.10——2012.12.20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2012.12.20——2017.1.1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2017.1.1——2017.1.10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2017.1.10——2017.2.10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2017.2.20——2017.3.1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017.3.1——2017.3.5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地理信息技术

2017.3.5——2017.3.15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

2、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时间为2017.3.15—2017.5.1主要专题如下:

地理运动专题: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等。

人地关系专题: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

区位因素专题:包括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交通区位等。

地理图表专题: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具体的专题设置可以根据本班级的需要安排不同的专题。

3、三轮复习时间为2017.5.1——2017.6.1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做到精选练题,回归课本。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重原理,讲解题思路。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训练解题能力,对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

篇二:

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学生们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一、是要狠抓基础、提高能力。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高三地理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三、是要形成两个习惯。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第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第五、要走出六个误区提高复习效率。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随时注意适度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学习的误区: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3、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6、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

地理是文科中相对偏向理科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应该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的地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勤于分析、多加思考。

篇三: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必须以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为目标,以地理教材、《考试大纲》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要处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价值观,而地理价值观的核心是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社会热点的核心应体现出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三轮”复习,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优势,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

二、高三地理复习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2017年7月-2011年2月)

世界地理部分(2017年7月)

中国地理部分(2017年8月)

选修二(新课)(中国区域整治)(2017年9月-2017年10月中旬)

自然地理部分(2017年10月中旬-2017年12月)

人文地理部分(2011年1月-2011年2月)

2.第二轮复习(2011年3月-4月)--地理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2011年5月)--热点问题、综合复习

三、第一轮复习基本思路及教学建议

1、继续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深入理解高考命题精神

(1)地理《考试说明》提出的考试性质、考试目标和范围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和落实,以此指导下阶段的复习工作。

(2)在认真研究2017年的“文综”考题和地理试题后,我们认为,在内容上对来年高考进行推进没有太大意义,而应通过研究考题,逐步理解和领悟考试说明中对能力要求的具体含义。

(3)《考试说明》规定内容范围都是学生能力的载体,也是地理高考试题的载体,需要认真学习。同时,我们要突出重点,明确地图空间概念、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五个主攻目标。

2、全面复习,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

(1)“文综”考试涉及政、史、地三门学科,对每个学科而言,考试内容极为有限,这有限的内容仅仅是对学科内容的抽取,而这种抽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每一年高考试题都是变化的、求新的、不可能重复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唯有全面复习,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应对综合考试。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思考、理解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深入。掌握好学科的基本知识,就为解决综合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紧密相连的,而不是分离的两个概念。要重视复习地理基础主干知识,因为基础主干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2)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知识点直接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淡化知识的教学,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载体,足够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和应用。

《高三地理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不仅是学习的结果,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学习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知识才从个别的、零散的,逐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才能融入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中来,才可能灵活运用。

3、熟悉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区域,讲透自然地理原理,用活人文地理观点,探讨中国发展问题

高三地理复习内容可分为三大板块,即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的复习,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合性的特点。高三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同时,区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由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区域地理自然成为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复习以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地理的复习,重点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自然地理是学科内容综合的重点,高考比较难的题主要是涉及这部分内容。复习时注意让学生不仅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过程,还要能够读懂各种地图。

人文地理的复习,主要是观念和结论的教学,重在运用。人文地理的复习,通过一些具体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求学生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对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人文地理往往是跨学科综合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复习时要注意对资料(文字和数据资料)所承载的有效信息的提取、分析、归纳和综合,重点是教给学生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把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复习贯穿于整个复习教学的始终

以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命题是综合考试的重要特点。复习时教师总习惯把学科知识的复习,学生能力的训练,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的复习作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更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复习与相关的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并贯穿整个复习教学的始终。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教学联系实际,联系具体的社会生活,是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养成有思考、关注社会的习惯,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5、强化地理思维能力训练,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

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是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高考有多种能力的要求,其中思维能力最为重要。

建议:针对社会现实,确定专题性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往的高考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材料,可以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思路、设问角度、思维价值进行系列训练,精选各地较有价值的练习题,进行一些研究。

6、经常应用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综合地理信息的应考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经常以“地图”作为切入点,再设置与历史、地理、政治三门学科相关的问题。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要让学生经常接触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变式图”、“叠加图”和“区域图”,多看、多画、多练,在自己的大脑里储存大量的图像信息。

7、落实地理空间定位

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通过利用经纬线,大洲、大洋轮廓,河湖、海湾形态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事象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强化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形成空间逻辑能力。

四、第二轮专题复习--采用专题模式

专题整合、强化主干、构建体系、提升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练图表、扩展思维、控制深度

专题一地形图

专题二光照图

专题三等值线图

专题四图像图表

专题五区位因素

专题六地理规律

专题七地理空间定位

五、第三轮热点专题复习

热点专题复习、文综套题训练

热身训练、查漏补缺、完善自我、和谐高考

关注热点、留心细节、多思多问、调整状态

高三地理备考方案 [篇2]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已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我们发现文科综合考试突出能力立意,淡化了知识的覆盖面,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突出了人文地理、重大地理事件、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更突出了学生地理理性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教材的改革方向。高三复习是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检阅,是教师指导学生对高中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准备参加高考的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完成好高三地理的复习,便成了地理高考成功的关键。

一、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不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而是使用新材料,营造新情境,设计新问题。尽管这些材料涉及了区域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但其知识和原理仍源于课本,且要求考生解答的专业术语也要依据课本。所考查的知识点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立足于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原理和规律。试题通过引用课本内外的知识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因此,在学习中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精读教材,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梳理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关键词语的含义,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避免出现知识盲点。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不留死角。对已考过的知识点,不能麻痹大意,在复习时可以转换角度进行思考。

二、正确解析读图题,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像中提供了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要正确解答读图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扣准图名和图例,不放过图中任何信息(如经纬度、箭头、注记等)。坐标图注意纵坐标、横坐标,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交叉点,并通过描点来理解其地理含义,多轴坐标图要准确寻找与变化曲线相对应的横、纵轴;等值线图从形态、疏密、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入手;区域图、地形剖面图要根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参照物、比例尺等判断地理位置;无图考图题,先将文字转换成图形;若是区域图,要确定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要弄清楚它所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第二,观察图像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解决问题。第三,图文转换,这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思维能力的反映,也就是学生根据图中的地理信息,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论证和陈述的过程,即答题过程。应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在自己的大脑内多罗列储存大量的图像信息,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对练习题精心取舍,不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题和难题,对同学们“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对学生进行“双基”培养,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做到讲解少而精,有重点、有难点,各个击破,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练习题处理要有的放矢,不搞题海战术。要有选择地征订复习资料,精选习题。针对地理既文又理的特点,同学们一定要在理性思维分析上下工夫,突破文科学生的薄弱环节,诸如在地图的延伸和经纬网地图与区域的全面结合、等值线系列图整体训练、文字材料中的隐含条件上挖掘等,并在试题的精选上巧安排,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进而开拓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限时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地理学科的训练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学科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巩固积累地理知识,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学生在复习时要联系实际回归课本,对过去的错题进行温习和重作,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会贯通,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量,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五、规范答题训练,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地理学科考试中的语言表达应符合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有序性等要求。科学性要求对问题的回答要正确,达到准确无误,不能进行错误判断或错误定位。全面性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不能有要点的缺漏。针对性指在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因为,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考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如果抓不住重点,将不相干的答案写得过多,就会影响整个试卷的完成速度与质量。有序性要求考生要对答案内容进行梳理,使其规范、整洁、清晰。同时,还要注意减少错别字。“眼到、心到、手到”,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形成过程,概括基本原理,提高理解能力和文字说明能力,紧扣课本,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否则在答题过程中就会出现“眼高手低”或“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

六、聚焦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国内、国际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把握热点就要增加阅读量,平时注意阅读如《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报刊,注意收看新闻,同时随时查阅地图,弄清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联系,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对于地理时事和热点问题,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采取不回避、不喧宾夺主的态度,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这样既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觉得“地理有用”而兴趣大增,又可对相应的地理知识起到强化作用。如:能源问题与能源问题安全,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宇宙探测和极地考察,等等。注意宏观把握,微观切入,从不同层次、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又要注意与政史等学科进行横向联系,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精耕细作、日积月累。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复习备考策略,把复习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就一定会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在高考中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三地理备考方案 [篇3]

以《高考大纲及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一、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有4个普通班加1个艺术班。普通班(高三6班)基础相对好点,其他班的整体基础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缺少解题能力。

二、备考依据:

《2012广东文综高考大纲及说明》,《金榜夺冠2012高考地理总复习》及相关练习,《区域地理》(自编资料),地理教材等。

三、工作目标:

地理学科涉及内容多,但是考试内容却有限,而且每年考试题都具有不重复性,因此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全面夯实基础,要使复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省时性。对于高考重点知识要大讲特讲,讲深讲透,而非重点知识少讲略讲,不考内容干脆不讲。避免走弯路.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4、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

(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都要对近五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3)精心组织教学:

1、备课: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和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搞好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第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并能记录下来。本学期每篇讲读课文的备课中都能体现课后随笔。在反思中求进步。

(4)精选、精练、精评

进入高三,练习越来越多了。堂课要有练习,每个单元有小测验,每个月有月考。怎么样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好的题目,掌握最多的知识,往往成了成败的关键。

首先,教师对试题要精心挑选。所以老师要多做题,要分析试题,要把握高考题的特征,要学会自己命题。

然后,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的试题在合适的时间布置下去。有的可能适合做课堂练习,有的可以做例题,有的适合做考试试题。而且要注意时间上的安排,要做到短、频、快。题不在多,关键要精。

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还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

五、高三地理复习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2011年8月—2012年2月)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2011年8月—9月)

必修一(2011年10月)

必修二、必修三(2011年11月—1月)

2、第二轮复习(2012年2月—4月)--地理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2012年5月)---综合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采用专题模式,主要是强化主干、构建体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针对学生的失分情况,首先,强调审清题意,做题时找出每个问题的关键词;其次,加强地理专业术语的规范,在讲授时用语要科学、规范、准确,要用地理术语来表达,切忌用方言;第三,要充分利用各种示意图,让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提高地理图表分析能力;最后,培养答题技巧,如尽量少而精,如果没有把握则不如多答。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则可适度模糊。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晰。

第三轮复习则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文综套题训练,查缺补漏。

高三地理备考方案 [篇4]

2月21---23日参加了2017年度高考研讨会,结合与会专家和我校的基本学情,确定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案及思路。

一、明确高考命题趋势,精准备考

通过对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的深入研究,从高中课程改革的角度探索分析,结合近几年的全国和各省区的高考试题,2017年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势和内容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稳中求变。

14年是深化高考改革的过渡年,本着稳定为前题,逐步改革。因而今年的高考命题的主题是稳中求变。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生四大能力,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是地理高考始终不变的主题。

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在14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把原来的14题“有关欧洲西部和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对比”替换为2002年全国高考卷“有关2002年1月1日欧元上市流通”为背景的试题说明。这一变化说明今年的高考命题取向是更加贴近生活和时政热点,对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化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从命题形式来说会更加突出表现为:(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3) 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6)地理景观图成为亮点。(7)从宏观整体考查向微观细节考查。

2、轻记忆重理解,轻知识重能力,轻结果重过程

在本次会议上,结合高考改革方案及当今我国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今年的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描述和阐释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调动和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明确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的能力考查。 14年高考命题,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减少纯记忆性知识 的命题。试题的答案多通过对相应材料的分析归纳即可获得,从而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分析、加工能力的考查。重点加强对地理事物的形成演化过程的考查。

3、高考命题依据新课标,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源于生活,回归规律原理 新课标教材是一种案例教学模式,只是给出的范例,给出的规律原理。高考考的是规律原理,所以高考命题必然来自于教材规律原理而高于教材知识内容。地理是生活的地理,所以高考命题必然回归生活,回归现实。

二、根据学情,严管严训,精评试题,提高双基

学生现在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三原因:无知不会低分型(基础与能力全面不足),一知半解低分型(阅读力与理解力不足),会而不对低分型(生搬硬套与不规范答题)。

突出试卷功能定位,做到有的放矢

1、“诊断性”:分析错因,找出学生知识偏洞和能力缺陷,如何预防低级错误、非能力因素丢分现象的发生,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2、“对接性”:此题考什么,此题用课本哪些知识来解决,从而让学生知道此题虽在书外,但其理确在书中的命题思想。

3、“辐射性”:不能就题论题,要注重知识迁移,联系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获得思路,如何答题、规范表达。进行地理方法的提升,授之以渔。

针对学生目前阅读归纳提取信息能力差情况,主要是今后制定可行性计划,加强阅读训练。

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思路混乱的情况,加强学生答题模式训练,专题突破。

【高三地理备考方案】相关文章:

中考地理备考方案11-24

地理高考备考方案11-24

高考备考地理方案11-24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11-24

生物地理初中备考方案11-24

初中备考方案地理答案11-24

高三化学备考方案11-24

学校高三备考方案11-24

2016高三备考方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