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时间:2021-06-12 14:28:06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目标引领、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带来了课堂的活跃、高效和精彩!谈不上独到的见解,现将自己对学案编排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作为教师,由于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的不同,从而导致处理教材能力的差异。为此,集体研讨,修正学案,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可以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思路,从而精编学案就成了智慧的探险!

就高二语文组而言,我们先是个人初备,然后将所备内容在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上共同研讨,谈论课程的导入是否有吸引力、问题的设臵能否起到引领作用、板书的设计是否合理、作业的布臵能否起到有效的巩固作用等等。最后由备课组长将大家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整合,谈自己的修改和完善意见。

比如我在说木叶这一课中,问题设臵如下:

1.“木叶”就是“树叶”,古诗中很少用“树叶”,比较树叶和木叶的不同。2.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木”字。透过诗句区分落木、木叶的不同。

交流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同意问题确实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是不够明朗化和条理化。修改之后分别就意象、季节、颜色、外形

触觉、意境、联想等六个方面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比较。这样做显得直观化和清晰化,一目了然。便于接受。

问题的设臵除了讲究引领、明朗、条理外,还要注意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比如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的学案中,课外拓展部分也涉及到炼字。和以往不同的是:做完本题后,我们注重方法的归纳和步骤的规范,特设诗歌鉴赏炼字类型题目答题步骤总结,有助于书写的规范性!

除此之外,涉及到景物描写的手法、语言风格、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画面和意境、结构技巧、表达方式等题目时,我们总在题后设臵一道总结归纳步骤性的题目。不仅要求孩子们掌握某一道题,而且要掌握某一类型的题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最后,学案的编排更要侧重于高考知识的衔接性和转化性。比如在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最后一道题目中,我们设臵了材料作文。将课内素材应用于高考!链接的材料是:

“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在早教专家面向家长们侃侃而谈的课堂上,在街头发放的各种培训班的宣传页上,在电视、广播里专门给孩子们“健脑”、“增智”的保健品广告中,所有的轰炸性信息都在宣扬这样的理念:如果不在0到6岁时抓紧时间开发智力,如果不在上学之前就初步掌握心算和外语,如果不用古典音乐天天抚摩孩子的耳朵,孩子就不能成为聪明快乐、大有前途的“花骨朵”。“专家”们甚至试图让人们相信:如果“胎教”工作没做好,这个孩子在娘胎里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问题设臵是教育孩子的诀窍是否也应该“尽木之天”?如果拿本文作为论据的话,如何和上面的立意衔接?当然同学们总结的也很好,我选了一篇和大家分享如下: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很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种树的秘诀在于“尽木之天”。所谓尽木之天,也就是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本性,“勿动勿虑”,而像那些失败的种树人“已去而反顾,旦去而暮抚”,终究种不出郭橐驼那样的树。当然,对孩子的教育不全然能够类比于种树,适当的引导还是必要的。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孩子参加一些课外培训陶治其情操,开阔其眼界本也是件好事。但问题就在于出发点并没有这么单纯。更多家长的出发点过于功利。我认识这样的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学奥数学英语,只因邻居家孩子参加了这些课程,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都时刻注意人家孩子的新动向,回家又督促自己的孩子跑步跟上,咱可不能落后了呀!同时每个家长又试图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们身上的负担只能越来越重,导致木之性日益离矣。

当集思广益,意见达成统一后,我们再对学案进行修订,形成共案。同时将学案融入到课件中,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使用,相得益彰! 教学实践后,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把成功之处、不成功之处、课堂感悟,在下次教研时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以后的借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最后将资料汇总,放入我们的QQ群,以备后用!

谢谢大家!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可能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完的课题,只有扬长避短,让课堂教学产生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走的越好,越远。

高中生大多数要准备参加高考,高中的教学实际上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为高考服务。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应在观念上大胆创新,在方法上灵活多变,内容上体现教书育人相结合,以适应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需求。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略述一二,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课程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理念与目标应该落实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中。

为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妨概括为:三种能力、五个方面、两大课程。 突出三种语文能力——语文应用能力、语文鉴赏能力、语文探究能力。这三者是高中语文课程在初中基础上的提升,也可以说是初、高中学段语文学习阶梯性的标志,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应体现三种能力的培养。

着眼于五个方面的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学习两大课程——必修课(注重共同基础)的5个模块、选修课(注重个性发展)的5个系列。

明确必修、选修的课程目标——必修阅读鉴赏部分的课程目标有12条,表达交流部分的课程目标有9条,选修5个系列均有具体的课程目标。

实施中要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几组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总目标,“三种能力”是高中阶段语文教育培养的重点,“五个方面”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着眼点,“两大课程”是达到目的的具体途径。

二、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

针对目前必修课时偏紧的问题,有必要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计划、方法和步骤是科学世界语文教育与生活世界语文教育的本质区别。

制订教学计划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包括单元整体教学、读写结合,综合利用教学资源的规划工作;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使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梳理探究、课外阅读整体推进;要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能力体系;要增强教学优化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尽可能做到最好。比如,教学《鸿门宴》,面对的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重点宜放在读懂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主要人物事件上,如果负载更多的学习内容,诸如历史人物性格分析评价,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等,那只有学习能力程度较高的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总之,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整体把握教材,扣住单元教学要求,体现文本特点,符合学生实际。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精心策划,重点阐述、引导启发、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保证学生通过课堂能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兴趣和灵感,除了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朗诵、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讨论甚至实地参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形式。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作品,如与之相关的原著、文体相似或主题相似的文章等,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在社会中进一步学习与实践。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合作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然学生存在学习个性、能力水平的差异,教师就应转变观念,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综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和思路。

四、注重实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拓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其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知识信息变成图片、动画、影视录像,并附以音乐、效果等,具有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使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得到全面优化,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为课堂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3]

人们常说中学教师难当,中学语文教师更难当,而我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了中学语文教师的乐趣,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在原来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探索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工作,积极去探索,一定会迎来高中语文教学灿烂的明天。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又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教书育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完成以上任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各种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以下宝贵的教学经验。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对象。

1、语文教学无差生

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而实际上,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人善于遣词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谋篇,有人长于书面表达,有人善于口语传情。在我的眼中语文学习无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差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老师会教好语文,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求得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其次是贯彻成功教育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3、授之以“渔”,求得学生主动地发展

“最好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进入高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要放眼社会,放眼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让学生坚持“多读、多听、多想、多写、多说”的“五多”做法,并严格要求,这样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普遍能够迅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老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的实现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授课教师要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发展。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例子。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特点,整体把握教材,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努力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只抓住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正是他毕生追求——向往平民化、回归自然——这一伟大人格的外化这一重点讲深讲透。莫泊桑的《项链》中外驰名,学生乐于阅读,但仅此一篇又怎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我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又给学生补充了莫泊桑的其它小说如《羊脂球》等,并把莫泊桑和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作以比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

2、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张衡、蔡伦、沈括,他们之所以历代被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天山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内蒙的辽阔,都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转》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可以让学生摒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

在贯彻这一原则时,我努力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结合课文并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思想价值的魅力。

3、课内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是个例子,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我注重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缤纷的课外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每学期我都要结合课文教学引入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思考习惯。并在课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名著以及《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专题文章,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课文只是范例,是导游图,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学生写好作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写作技巧是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有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品德。

1、养成思考习惯,为写作提供持久动力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化。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的学生,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一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

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极大丰富他们的思想。如在教《阿q正传》一文时,我提出“我是阿q吗”这一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点;教《药》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上医医国,其次医人”的道理,让学生反思当今社会。

“是要发展,还是要纯净空间”,让学生认识到它保护环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中国足球腾飞说明了什么”,从中悟出苦难与辉煌的含义。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会了思考,摒弃了无用的牢骚。一系列密切联系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提出,打破了高中生活的枯燥单调,调动了学生思考积极性,增添了高中生活的色彩,发掘出了写作宝库。

2、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提高写作效率

目前,作文教学还没有一套完整成体系的教材,作文教学也就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作文抓规范抓时效,练笔作文抓基础抓思想,收到了较好效果。

课堂作文规范性要求必不可少,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必要的写作知识讲授和严格的时间要求,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课堂作文紧扣人生思考、社会现实、课文内容、单元写作训练几个主要方面,力求让学生写出思想,写出生活。练笔作文重在抓基础,重在让学生通过作文去认识生活,去理解人生。形式不拘一格,这样一来练笔作文成了学生驰骋思想的原野,成了师生畅谈交流的渠道与平台。

规范化的要求,写作源泉的开掘,写作形式的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范文07-07

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12-27

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06-14

教学经验交流的发言稿06-14

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06-22

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模板06-23

物理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01-01

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01-01

校长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