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

宗祠重修倡议书

时间:2021-11-24 18:14:50 倡议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宗祠重修倡议书

各位陈氏宗亲、乡亲、社会各界人士:

宗祠重修倡议书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间,历史悠久,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陈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自此小塘陈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了教育事业,小塘陈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如今小塘陈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败,风光不再。

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原址归还给陈氏大宗祠。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陈氏大宗祠,势在必行。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陈氏大宗祠,恢复其原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好陈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陈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议全体乡亲、族人鼎力相助捐资,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襄善举,筹集资金。恳切希望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陈氏大祠堂之大业。捐款数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铭志留念。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监督、指导,共同搞好小塘陈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乡亲、族人踊跃参与。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

万世永垂,方土永康!

宗祠重修倡议书 [篇2]

xx-xx大宗祠,是我xx-xx的象征,亦是我族根之所在!宗祠稳固,始祖公安坐其中,佑我族人长安,是我族人的共同夙愿。

追溯xx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距今已历172载!翻开族谱的扉页,从字里行间渗出馨香,当年我们的先贤,经过多番的努力,筹备近五十年,才完成族人的心愿,兴建起xx大宗祠,过程可谓艰辛重重。随着岁月的流逝,宗祠已经变得木朽墙残,加上白蚁的蛀蚀,后座祖堂的上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坍塌,后用锌铁瓦重盖,一直沿用至今。宗祠的前座金中架杉桁等,亦惨遭白蚁、水渍的遗祸,居左边的金中架现已约莫下沉十几公分,凡落雨天,杉桁俱湿,墙体剥落,整座xx大宗祠,大有不胜岁月的重负,行将倒塌之虞!

xx大宗祠曾在上世纪20~40年代间用作办学,培育村中子弟,校名唤作“崇德学校”,而当年上学最年幼的学子,现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八旬老翁了。曾记得2015年8月,旅居加拿大的我族宗亲古大彦先生(版画家古元之子)回到故乡,第一件大事就是上大宗祠向始祖进香。步入祖祠,醒目的“崇德堂”牌匾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他眼眶都濡湿了,似乎怅然若有所思。后来古大彦先生告诉我们:“父亲古元曾告诫他,家乡的‘崇德学校’就是他当年的启蒙学校。”虽事隔数十年,古大彦先生一直将这番说话铭记于心。今日有幸目睹父亲的启蒙摇篮,更是思绪万千,对“崇德”二字有进一步的理解。现在和那些硕果仅存经已是凤毛麟角的当年学子闲话家常,说起崇德学校的旧事,他们都会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兴致勃勃地告诉你:当年的后门山古树参天,有两人合抱不过的大松树,林中茂密,四时水果应有尽有,生态盎然。更是雀鸟繁衍的理想场所。他们一下课,就抓紧时间去掏鸟蛋、捉雀仔、采野果,然后又结伴偷偷去大碑沟冲凉,捉鱼摸虾,后来又不知怎样被老师、父母知道,又如何处罚他们,忆述起来事情恍如发生在昨日,但一讲起现今的大祠堂,却残破不堪,修缮乏力,一个个都黯然伤神,嗟叹不已!他们更担心的是,随着他们逐一的物故凋零,大宗祠亦跟着灰飞烟灭,不复存在!繁衍六百多年的xx-xx,究竟何处是根,何处是家?漂泊海外的游子,午夜梦回,魂归故里时,他们又情系何处?

去年大寒,我们几叔侄萌生奇思妙想,回故乡古劳寻根问祖。早上七时驾车上路,约两个钟头的车程,回到魂牵梦萦,阔别已六百多年的古劳围。踏进故土,思潮起伏,内心的疑问却越来越多———故乡现在还有些什么亲人?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又如何?他们讲何种方言?广府话抑或客家话?还能认我们作兄弟吗?真是思绪万千,不敢想象。后来我们确定:先找xx大宗祠、再找大宗祠属下的理事会,取出我们一起裹带去的《xx-xx族谱》,说明我们的始祖叫做瑜保公,600年前从鹤山古劳迁居到香山,对方新、旧理事长古伟明、古裕章二先生一一耐心听我们细说缘由,认为切合情理,遂互相称作兄弟。继而在祖祠,向我们的先祖都禄公上香,并于大宗祠门前摄照留念,并约定明年农历九月,回祖家古劳参加三年一度祭祖活动。已近响午,古劳方面的宗亲在西江河边,设宴款待我们一行。大家举杯畅饮,互询近况,共叙祖德,此情此景,令人难以忘怀。酒酣之际,我凝望着滔滔东去的西江水,思绪漂得很远,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都禄公,亦是经此水系,带上祖先灵牌,由南雄举家漂流至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传承千年。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深深体会到:祠堂、祖墓、族谱在一个家族中,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它能找回你无价的历史,亦是我中华民族其中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尊祖敬宗,是做人之本,为人子孙,理应时刻紧记。现眼见我们的xx-xx大宗祠日渐颓败,我辈又岂能坐视不顾?大家有否想过,百年之后,我们准备留下一些什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座大宗祠,一本完整的族谱,使我xx万代流传,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吗?兄弟们,历史的重担已经昭然落在我们的肩上,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谁又能够给我们完成此一历史任务呢?今有古族裔孙:古根和、古耀源、古庆伟、古志强、古国祥郑重向外界发出倡议,举阖族之力,重修xx大宗祠、继修《xx-xx族谱》,功成之日,上慰祖先,下抚耆老,免却xx古族百年之忧,诚虔哉,快哉!

去年清明节,在大祠堂的祭祖晚宴上,宗亲古根和、古耀源二先生就率先提出重修大宗祠的建议,得到大家的应声附和,后经过大宗祠临时理事会一年多来的探讨研究,大家意见一致,遂提出重修大宗祠的意向,并聘请江门市嘉和古典建筑工程队作出工程预算,并制作出xx大宗祠的电脑效果图,以供各位宗亲参考,望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力求工程质量尽善尽美。

现临时理事会决定:

(一)  重修xx大宗祠,向族人、社会各界工商友好筹集资金110万元;(本次出资修建大宗祠功德无量刻石留名以彰其功)

(二)  第五次编纂《xx-xx族谱》的工作同时进行,先做好前期的资料搜集,一一登记在册。

自倡议书发出之日始,愿我族人团结一致,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完成我们共同目标,作出自己的义务和贡献。还是古根和兄台阐述得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事,就应该由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为了子孙后代,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语言简单朴素,有力,古人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早日完成我们的宏大计划,奋斗!奋斗!再奋斗!!!

宗祠临时理事会

2015年7月6日

宗祠重修倡议书 [篇3]

凌氏各父老乡亲,志士仁人,大家好!

大家知道,浦阳凌氏宗祠(梅街头祠堂),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至祠堂前进在前几年倒塌;后进也危在旦夕。抢修祖宗留下的基业是广大浦阳凌氏后裔的强烈呼声,也是摆在我们浦阳凌氏子孙面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经浦阳凌氏续谱理事会研究决定成立修祠理事小组,负责集资,修祠的具体工作。决定理事会成员先捐款,并向凌氏后裔发出倡仪,奔着一定要把祠堂修起来的原则,以求大家的帮助和大力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相信浦阳凌氏后裔有信心,有能力办好这件事,浦阳凌氏家族一定能发扬光大,宏开祖基,绿泽渊长,明天的浦阳凌氏会更好,谢谢!

一. 修祠理事小组成员:

组长:凌春流

副组长:凌金标 凌新明 凌寿喜 凌宏伟(浦江凌宅)

组员:凌海良 凌健生 凌增喜 凌春水 凌尔平 凌良金 凌子正(出纳)凌小兵(会计) 凌忠诚 凌子寅 凌兴富 凌金有 凌忠文 凌福顺 凌狄生 凌文松 凌新权 凌启炎(大) 凌启炎(小) 凌佑善 凌士联 凌柏舜(凌宅) 凌伟民(义乌莲塘) 凌国营(墩头) 凌小红(冷水湾)

二.有关规定:

1.凡赞助修祠5000元以上(包括5000元)者,送浦阳凌氏家谱一套。上家谱“全家福”或“公司”或“厂貎”彩照一张,同时上祠堂功德碑,以流芳千古。

2.凡赞助修祠2000元以上(含2000元)5000元以下者,送浦阳凌氏家谱一套。上家谱“全家福”或本人彩照一张,同时上祠堂功德碑,以流芳千古。

3.凡赞助修祠200元以上(含200元)2000元以下者,将姓名;金额上谱,上宗祠功德碑,以流芳千古。

4.凡赞助修祠200元以下者,将赞助人姓名,数额上牌匾公佈,以流芳千古。

5.梅街头凌氏,按现有人口,每人摊做义务工一天。

浦阳凌氏续谱理事会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宗祠重修倡议书 [篇4]

各位宗亲:

中华冯氏系出姬姓郡名始平,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是冯姓第一世祖。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我皖西冯氏迁六始祖兴旺公、鼎山公由江西经徽州新安转霍山,于成化六年(1470年)定居皖西金寨大小孟下保(今冯家畈)及土门冲,距今已有五百余年。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皖西冯氏宗族各项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各位宗亲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于二〇〇九年耗资十余万元完成了冯氏七修宗谱,又于二〇一一年先后建成兴旺公、鼎山公之墓,这其中凝聚着全体冯氏族人的慷慨解囊及爱心捐助,在皖西冯氏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功德无限的大事。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底蕴,有着以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为核心的宗祠文化,宗祠是供奉先祖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宗族宣传、执行族规家训、编修宗谱、团结族人议事的地方,宗祠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一向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相互协作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家之有宗祠犹国之有太庙也。”我皖西冯氏宗祠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始建于冯家畈小河北,民-国六年(1917年)迁建于冯家畈小河南黄泥畈,一九五六年因修建响洪甸水库宗祠被拆除。二〇一一年兴旺公墓落成典礼之日,皖西冯氏族人欢聚一堂,提出重建皖西冯氏宗祠议案,经广泛征求意见于二〇一二年正月初四破土动工,祠堂主体建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设计为徽派仿古四合院,庄严肃穆,精巧别致。皖西冯氏宗祠主体工程以51.8万元发包(人均集资400元),农历七月底可顺利完工,下一步配套设施及绿化美化工程即将启动,预估尚需经费30万元,计划九月底全面竣工。

重建宗祠是“上敬宗祖,下贻子孙”之大事,身为本宗子民,理应积极参与,欢迎我皖西冯氏之能人智士慷慨解囊,为我宗族之传承、事业之繁荣添砖加瓦,以助我皖西冯氏完成重建宗祠这一壮举。“同根同源脉相连,皖西冯姓一家亲。”捐款人员名单将在宗祠内立功德碑镌名留念,捐款两千元以上者单独立碑,以彰其德!

捐款联系电话:0564-7433536冯克和13865742618冯克营

15324582204冯先立18326200436冯先珍

捐款帐号:  邮政储蓄银行6215993761001038531户名 冯克和

皖西冯氏理事会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宗祠重修倡议书 [篇5]

台山海内外李氏宗亲均鉴:

1985年2月,台山县人民政府根据落实侨房政策的规定,决定将位于台城草朗街28号李氏大宗祠的产权归回台山李氏所有,为此,我们肩负这一族产维护、管理和使用的`重责。

追溯李氏大宗祠的历史,贯穿着我们海内外宗亲关注族务、热心公益、爱国爱乡的善举。兴教育才强国富民,乃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台山李氏宗亲亦不甘后人。1922年,李氏俊彦组建李氏学会,以位于台城正市街任堂公祖祠为校舍,确立以敬德修业为宗旨,创办敬修学校,开展小学教育,同年12月5日举行开学典礼。因办校有方,校誉日隆,吸引城内及四乡学生,时任校长李翘英提议扩设初中部。于是,李氏学会与校董会议决筹建新校舍,籍建校与建祠、勉敦宗而兴学的倡议发出,海内外宗亲一呼百应共襄义举。据当年《李氏月镜》(《敬修月报》前身)记载,其中捐白银1000元的有:东坑莲山祖、东坑约轩祖、东坑十翼祖、唐美庚秀祖、松林东林祖、松林勉修祖、东坑星衢翁、筋坑礼明翁、东坑煜堂翁、横塘瑞门翁、径头金照翁、缠禾田荫轩翁、东坑宏圣翁、东坑文启翁、水楼奕敦翁等。以当时物价每百斤晚造稻谷8元8角折算,1000元白银已是相当大的数目了。

李氏大宗祠选址在台城李氏聚居地草朗街,于1927年3月兴工,1928年4月竣工,并于当年秋季在新建祠堂开办敬修学校初中部。这幢当时邑内最宏伟、最新式大宗祠的建成,既让后辈有念祖归宗之所,又裔后培育数以千计学生,惠及万家功及社会,先贤们德泽后人,早已有口皆碑。上世纪80年代,海内外宗亲一如既往,捐资维修李氏大宗祠与新建七层大楼,乡中桑梓永远难以忘怀此功此德。

李氏大宗祠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物,随着时间推移,已被台山市人民政府立案定为“台城历史建筑”,指定业主为“保护责任者”。

李氏大宗祠产权归回台山宗亲所有之后,细察其因年代久远而待重修,我们以先贤为楷模,成立“台山李氏大宗祠重修筹备委员会”,通过实地考察做出方案,听取旅美、旅港宗亲多方提议,一再修改完善,计划首先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考虑到大宗祠年代久远,已出现棚顶裂痕漏水和批荡脱落等隐患,要对部分棚顶维修补漏;

二是原设在二楼中厅的祭堂,在李耳先祖画像下方,嵌入一排排资助复校的善长仁翁的照片(其中大多仍健在),每当海内外宗亲以及外地来访宗亲祭祖时,都深感不妥。我们李氏是大姓望族,理应及时加以改进和和修葺。为此,我们指定专人提出方案,将二楼大祭堂重新设计装修,由海龙装饰设计工程公司画出图纸,再经反复讨论,其布局安排是(见平面设计效果图)——

1. 拆除中堂两边临时间隔的木板房形成开阔大中堂,嵌入一个用红木精制的大祭台,正中供奉先祖李耳玻璃钢座像,两侧供奉岭南先祖、新会先祖、台山各大房先祖神主牌,两边预留各宗祖和善长仁翁单独捐资供奉其先祖神主牌位。

2. 大祭台两边墙上分别嵌入石刻“台山李姓聚居村落表”和“台山李氏班派宗枝表”。

3. 大祭台正中东墙,设“重修李氏大宗祠功德榜”,刻碑记叙重修经历和捐资芳名,并嵌入善长仁翁彩色照片;大祭台正中西墙,移下原祭台所嵌入的照片,设“敬修中学重办功德榜”。

4. 在祭堂前两排柱子和大祭台两侧,刻上三副对联:“枝叶繁荣盈四海,宗祠宏伟耀三台”、“念祖宗亲三叩首,寻根裔哲几回眸”、“道德兴天下,雄风贯陇西”。

5. 由地下两边的楼梯和扶手,直至二楼所有墙壁和天井栏杆,全部批胶和喷漆。

6. 在二楼增设两个座厕位的洗手间。

两项工程所需费用约80万人民币左右。

重修台山李氏大宗祠,是敬修新校区建成之后最重要的族务,更是李氏宗亲千秋万代怀亲念祖的大事。这一信息传开后,李氏海内外宗亲反响强烈,纷纷表示赞同,并付诸行动。旅美李振才宗长率先发动宗亲解囊,已付回首批善款14000多美元,市内宗亲也主动捐资,合计己筹集约10万元人民币。今特将这项族务向海内外宗亲报告,祈盼得到您的关注与支持,群策群力集腋成裘,以求早日玉成这项族中重务。

随颂

老少健康、家庭和睦、事业兴旺!

台山李氏大宗祠重修筹备委员会

2011年5月5日

附一:筹委会机构成员——

名 誉主 任:李保罗

主      任:李国亮

常务副主任:李松波

委      员:李  福  李国硕  李国儒  李国传  李炎均  李剑昌  李紫衡  李畅健  李沃光

办公室主任:李沃光(兼)

联 系电 话:李沃光  办公电话:0750-5524240  手机:13534716379

李松波  手机:13544962448

李剑昌  手机:13326826162  电子邮箱:26826162@#url#

通 信地 址: 台山市台城草朗街28号  邮政编码:529200

附二:功德榜表彰方法(个人、伉俪、全家福或公所全体首长)——

凡捐50000元人民币以上的,设24吋彩色瓷像;

凡捐30000元人民币以上的,设18吋彩色瓷像;

凡捐10000元人民币以上的,设12吋彩色瓷像;

凡捐5000元人民币以上的,设10吋彩色瓷像;

凡捐3000元人民币以上的,设8吋彩色瓷像;

凡捐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设6吋彩色瓷像;

捐50元人民币以上的刻芳名纪念。

附三:认捐供奉项目表彰方法(个人、伉俪、全家福或公所全体首长)——

单位:人民币 元

【宗祠重修倡议书】相关文章:

重修宗祠倡议书06-28

关于重修宗祠的倡议书07-01

重修祖坟倡议书06-28

重修祖墓倡议书06-28

重修祠堂捐款倡议书06-28

重修祖屋倡议书06-28

修缮宗祠倡议书06-24

修宗祠倡议书06-24

宗祠修建倡议书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