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结

时间:2022-08-02 19:34:35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科学结

2015年6月13日-20日我到泸州医学院新生儿科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受益匪浅 总结如下:

1.了解了新生儿病室的合理建筑布局。新生儿科相比其他临床科室建筑布局方面有很的不同,强调合理利用空间,合理布局,必须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如患儿进入通道与医务人员通道分开,从不同的通道进入,医务人员入口处有更-衣室,消毒洗手间,换好工作服洗手后方可进入病房。病房、洗婴室、配奶室分开,普通病房隔离病房分开,合理规范。

2.泸医新生儿病室有良好的消毒隔离措施。配备了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入口处有消毒洗手间,每个房间内至少有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为非手触式。每天有专门护工,负责擦暖箱和各种仪器、各种消毒液的更换,奶嘴的消毒,每个新生儿暖箱有一套免洗消毒液。护理人员操作前洗手,每接触一次新生儿均用免洗消毒液消毒双手。患儿出院后每个暖箱及床单元用含録消毒液擦拭,用三氧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

3.新生儿科护士上班期间精神面貌都很好。护士上班是统一着装,穿工作服、工作裤、专用护士鞋,戴护士帽。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都把手机调在振动,根本听不到手机铃声,也没有人接听私人电话,都是各司其职。她们只有总务护士记账、主班护士处理医嘱和护理班护士写护理记录坐下来,其他班几乎都没坐下来,总是在不停地巡视。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每一个班次、每一个人都必须把事情做完,清清爽爽地交完班,轻轻松松的下班。交接-班时,对每一个患儿逐一进行床头交接-班,这绝不是走形式,而是认真地进行。每一个班次都要检查全身皮肤情况、颜色、皮疹、红斑,有无红斑破溃,是否需要处理。每日输液前有一名护士专门检查留置针是否良好,有无回血,有无渗漏,局部皮肤有无红肿。

5 她们护理人员较多,实行周排班制度,每天的排班是弹性化的,随时可以调配护士充实到需要的班次和岗位。根据情况,合理分配人员,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保证护士的人力。她们的工作分工十分明确,有清晰便捷的服务和工作流程。比如:迎接新患儿入院的工作流程,先抱到沐浴室,对患儿进行全身检查,更换统一婴儿服,带手圈,测肛温,称体重,穿纸尿裤,安排床位。晨间治疗护理分成三办(没办两组)进行,一办管治疗(输液打针抽血),一办管护理(沐浴、病情观察如大便性状,皮肤,精神状态),一办配奶喂奶并记录进奶量,这样使整个工作条理更清楚,她们的每位护士都能按照流程操作并自我检查工作是否符合规范。

6. 她们在实习生教学和规范化培训方面有一整套教学程序,从思想到理论到操作,每一阶段该完成那些有固定的考核办法。每月一次培训,从理论到操作严格要求,人人达标,完不成的必须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教学全以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考试实行人机对话,机动选题防止作弊现象,真实反映每位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

7. 护理文书方面,她们的各种执行单不入病历。书写护理记录时按病危病人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但记录液体时根据医嘱的输液速度,书写一组签一组字,与临床治疗完全分开进行。

8.新生儿病室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流程,制定成册,放于办公室常学习,并作为新护士入科必学、必熟悉的项目。

儿科学结 [篇2]

一个多月,大概不到五周的时间,我们结束了我们的临床第一课——儿科之旅。旅途中我们见识到了很多东西,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临床工作和书本知识的巨大差异。回首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学习生活,感触颇多。提笔想写些什么的时候,却又发觉自己竟无从下笔。确实,这一个多月以来我们都收获了很多,只是不知道具体说些什么,因为我们学到的很多都是一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很难如泉涌般一下子浮现出来。

如果要讲讲收获,我想用我在临床见习的时候的一篇日志为引,来记述我对于儿科疾病的理解。

来到儿科病房见习,难免要和小朋友打交道。平心而论,相较于成年人来说,与小朋友们相处会更加的容易一些,给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项目的时候,他们也会更加的配合。例如今天见到的一个eb病毒感染的小女孩,当老师提出摸一摸她的肝脏和脾脏是否如书上描述的那样肿大的时候,她很配合的就把衣服撩起来给我们摸。小孩子们真的是很单纯,也让我们更加希望他们能远离病痛的折磨。对于我们这些临床经验并不丰富的小医学生而言,在儿科病房看到一些患有疾患的孩子,总会触动我们同情心,觉得他们真的是很可怜。对于刚刚降临人世不久的他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承受这样子的磨难。

今天整整一下午的病房见习,收获颇丰。我们见到了婴儿肝炎综合症,见到了过敏性紫癜,见到了皮肌炎,还见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过今天我就仅简单的介绍一下过敏性紫癜,该病起病并不急,但是也可以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关于过敏性紫癜:

本次遇到的过敏性紫癜的小朋友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些共性也在教科书里面被多次强调过。首先是这些小朋友的首发症状多数都是双侧下肢或臀部反复出现的皮肤紫癜,有些可高出皮面(今仅见一例),压之不退色。因此,对于有这些特征性皮疹的学龄前或学龄早期的儿童,我们就应该就可以初步判断该病的可能。

特征性的皮疹是过敏性紫癜的首发症状,但是以小血管炎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往往并不局限于皮肤,所以过敏性紫癜可以根据受累的部位分为五型:皮肤型、消化道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这五种类型分别提示病变的部位和过敏性紫癜的累计范围。累计肾脏型的过敏性紫癜预后较差,它的临床表现是血尿、尿蛋白或者尿管型。累计消化道可出现肠套叠、肠扭转或肠梗死,是过敏性紫癜致死的最主要因素。可见在发现有过敏性紫癜征兆后,应及时预防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使患者得到良好的预后。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并不困难,以特征性的皮疹为首要依据,加以血常规、尿常规和便常规,以及生化、血培养和自身抗体检查的佐证就足够了。鉴别诊断应包括itp、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疾病等。

关于治疗和预后:

过敏性紫癜可伴有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和阑尾炎等,前三者更是过敏性紫癜致死的主要原因。对于过敏性紫癜,并不存在特效药,临床上的处理主要是一般治疗(康复护理)和对症治疗(消化道:腹痛、出血,关节:红肿压痛、肾脏症状、凝血等的处理)。

最后,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仅有少数患儿死于消化道并发症。大多自行缓解,部分病例有复发倾向,出现后应及时复查。

简单的一段日志,囊括了我们这几周来学到的内容的精华。

首先,我们收获的是临床常见病的临床思路。体现在我们对一个疾病的关注要点,以我的日志为例,我们从事临床工作需要知道的关于疾病的内容有:流行病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常见并发症、治疗和预后。其中最后一条是患者及其家属最关心的问题。

其次,我们收获的是临床常见病的处理方法。体现在我们对于一个疾病的转归和他的处理要点的认识,例如优先处理原则和适量处理原则。最简单的例子应该就是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对于诊断该疾病的小孩首先要做的是止痉,然后是补钙,最后才是补充维生素d。

然后,我们收获的是写大病例的技巧。我个人的体会是,大病例和理论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对疾病没有基本的认识,想要写出一份合格的大病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对于各种细节的考虑,对于疾病的全方面的认识,才能有助于我们写好病历,把病历写得明白。在儿科写病历有儿科的特点,对于像前囟闭合、头围胸围以及喂养、个人发育史的详细程度要比成人更高,也让我们体会到问病史、查体、写病历并不能千篇一律。

最后,我们收获的是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往往都是配合的。他们都是心智尚未成熟,很纯洁的孩子,他们对医生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所以对待他们往往需要的是耐心,“孩子都是需要哄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对于患儿的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往往是用论据说服他们。一般的家长,在事实和科学面前还都是信任的,所以只要我们行事有理可依,耐心的询问他们子女的病情,往往都能取得家长的配合。而对于一些说话很刻薄的患儿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柔克刚,避其锋芒,然后用事实和细心的讲解说服他们。

五周的时间不短,收获的东西太多了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述全的。我想,最大的收获还是丰富了自己的“疾病谱”,同时也更深入的与患者进行了接触。

每一次学完,或者严格意义上来说考完了一门学科,都是会留有些许遗憾。往往这些遗憾都和自身不足有密切的联系,要不是平时不用功,要不就是既往的知识记得不够牢固。在儿科学习的这一个多月,刨除一如既往不擅长的考试以外,还头一次感觉到书本的厚度并不是我短短的几周内可以填塞到我脑子里面的。

我个人并不喜欢机械式的记忆,对于理解式的记忆也经常面临困扰。例如各种心音的区别,虽然早就已经理解了,但是过了个把月就会发现中间的某个环节已经印象不是很清楚了,所以相应的结论就推不出来了。所以对于我个人而言,考试对我而言一般都是苦差事,坚持奉行每天自习4小时、不熬夜不刷夜的原则的我往往觉得考前的后程乏力,这样每次考完试总会有一点点遗憾。

当然,学以致用才是更为重要的。本来计划在儿科学习的时候把书本通读一遍,完成一篇儿科疑难病例的review(试写),结果已经过去了五周这两件事都没有完成,不得不说我还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记得儿科书就把内分泌、神经肌肉、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全部病种看了一遍,后面的儿科急救也只是读了一部分,剩下的也只是摘摘老师课上讲的重点看了一下。学习效果并不十分满意。接下来要转妇产科,目标定低一些,就把书通读一遍就好了。

上一次写门诊见习感受的时候,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其中已经囊括了我对于临床见闻的主要感悟,这一次再写感悟,觉得自己只能换个别的角度来写。其实我们都知道,临川工作主要还都是从知识层面出发的。不过知识应该并不是临床工作的全部,尽管它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医学生能正式成为临床工作者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时间。非知识层面的内容,就像一个医生的基石一样,也许更加重要。

依稀记得上次参加儿科主任查房时的讨论,讨论的患儿是一个可能有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的患有nrds后期合并气胸的急症新生儿。由于讨论的当天患儿已经转院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所以讨论就在会议室以查看病历和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

以纯知识的层面来说,nrds是新生儿疾病里面的重点内容。对于nrds李高同学在课上已经全面、深入地剖析过,而且老师也多次强调过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而气胸则更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以由于多种因素诱发。虽然在儿科听到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我们在影像学和物理诊断学的学习过程中都曾接触过。所以,对于nrds合并气胸,我们虽然没有见过类似的病历,但是也还是能够推测出一个大概的。

病程非常的复杂,现如今我也记不得了,只记得主任几句话点拨了大家看问题的方式。

①首先,该病确实病程复杂,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患儿是周末进入的新生儿病房,这就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影像科的协作。由于照x线胸片的不及时,差一点耽误了患儿的病情。所以,主任强调的是要和其它科室搞好关系,尤其是那些有直接关系的科室,例如:妇产科、影像科、检验科、胸外科、神内科等等。

②然后,就是其它医院的治疗方式,和该病症并不罕见。所以如果能够加强对于其它医院的疑难病例的学习,而并非固步自封的话,我们对于“疾病谱”就可以有更丰富的认识。

③最后,对于科室内部应该加强交流与学习。由于人员的培训资金有限,所以有些技术只能有少数人参加培训,但是核心技术如果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组织就面临很大的问题,所以科室内部应该加强交流与学习。

或许这些内容,应该都可以算作医院人文。而我觉得,恰恰是人文和管理,更能体现出一个集体的智慧。你永远也无法把所有的书本都装到你的脑子里,所以才需要有团队,有更好的信息处理技术,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作要求。

对于儿科学的建议,我个人觉得有些疾病讲得有些快。又由于讲得太快的缘故,感觉回去之后也是要把书从头看一遍,感觉课上听了一点印象都没有。觉得与其这样的话不如把时间集中给一部分疾病仔细讲解,然后剩下的回去自学更有效果一些。然后,就是在儿童医院的病房里面讨论病历确实感觉很闷热,每次讨论的时候总觉得大家面色潮红,然后一个个摇摇欲坠的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在那个强大的暖气面前停滞了,要是能在一个稍微通气点的地方讨论病例的话就更好了。

关于考试,我觉得难度合适不过题目有点多,感觉考试超过两个小时写字的效率就开始下降了。觉得再把一个病例分析题缩小一点的话可以控制到两个小时以内,答题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儿科学结】相关文章:

助研实结08-06

如意结的编织方法07-07

学结自我评价08-06

生化科室实结08-06

生产参观实结08-06

生产调度实结08-06

生产实结与体会08-06

生产实结及体会08-06

生产与管理实结08-06

卫校实结范本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