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建议

时间:2022-11-25 10:37:51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才工作建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经济逐渐崛起;经济一体化使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经济格局不仅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也彻底改变着传统观念。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对世界级顶尖人才的争夺已成为世界各国赢得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谁拥有这些人才、有效地使用这些人才,谁就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进入21世纪以后,不仅国际上人才争夺更趋激烈,国内人才竞争也愈演愈烈。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省市和我省苏南地区抢先一步,在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上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有力地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

近几年,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在引进人才和推进人才国际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的人才意识还不强,人才国际化的理念还没有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来;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培养和吸纳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引进外国专家数量有限,引进外智有待实质性突破;人才开发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已成为制约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目前我市拥有各类人才30.38万人,人才总量居全省第八位。其中,高层次人才10152人,数量位居全省第八位。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为0.069%(全省平均水平为0.05%,苏南平均水平为0.14%)。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应我市“十一五”加大开放开发力度,集中发展化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重点产业的需要,现就强化人才意识,加强我市人才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编制人才需求目录

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并发布《扬州市人才需求目录》每年一期,以便对人才社会总供求作出科学的判断、预测、规划和预警,提高人才培养与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集聚。

《扬州市人才需求目录》可包括人才类别、专业类别、主要涉及岗位、专业背景、能力和业绩、产业或行业导向、地区导向、政策服务等栏目,既反映本年度人才需求的状况,又明确表达政府人才工作的宏观导向,同时指出人才开发的参考途径。

编制《扬州市人才需求目录》,一方面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以此作为人才开发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尤其要关注市场需求的量不很大,但对本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某些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某些技能型人才等。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并以能创扬州企业品牌,引领扬州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人才引进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根据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特殊技能等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评价办法,作为人才引进的主要依据,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创造条件举办“中国扬州国际化人才暨技术项目洽谈会”,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地区)设立海外留学人员工作联系点。发挥侨台外部门和侨台属的作用,加强与海外侨领、侨团、专业人才、留学生协会、外国专家组织的直接沟通与联系,滚动建立国际化人才信息库。

推动引智方式的多样化,充分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和两个市场,对一些人力资本密集型的岗位,探索“高薪聘请”、“技术和智力入股”、“合作设计”、“合作生产”等灵活多样的引进方法,引入多主体投资的引智成果推广机制。

采取灵活的人才吸纳方式,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有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

三、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人才培养开发力度,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切实避免现有人才的流失、闲置和浪费。

人才培养要处理好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自主培养(内扶)与外来引进(外引)的关系、人才储备与人才使用的关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开发的新格局,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要加强中青年学者、技术骨干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鼓励岗位成才,在我市现有在职人员中,挑选一批年青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制订三至五年成才计划,通过在职或脱产进修等方式,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加强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其中包括利用扬州大学等驻扬高校的资源,建成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度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

四、优化人才创业环境

1、加强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积极推广人才资源开发的先进经验,及时发布人才工作的信息,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人才国际化战略的良好局面。通过考察、交流和经贸活动,积极向海内外宣传我市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介绍我市良好的用人环境和诚挚的求才热情,吸引各类人才来我市工作。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让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

2、设立专项基金

建议设立“扬州市人才资源开发基金”,强化人才开发工作的手段。基金主要用于引进国际化人才的前期考察经费、特困人才补助资金和设立“扬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奖”,为引进一流人才解决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奖励科研和生产经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3、营造载体工程

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和集聚。目前留学人员创业园还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如启动资金不足、工作生活条件不配套、优惠政策难落实等。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企业是人才的使用主体,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是今后人才的最大吸纳者。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国际化人才,扶持创业型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充分发挥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宝胜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723所)、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聚才创业中的作用。

4、加快城市化进程

受城市功能规律性影响,城市规模大小与人才多寡成较强的正相关。建议在我市获“全国人居环境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交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人才创业发展和安居乐业的空间环境。

5、妥善解决分配等政策问题

分配机制不活、收入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扬州人才发展,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分配制度的缺陷,造成扬州人才价格远低于人才价值,与人才“优质优价”的国际惯例形成鲜明的反差,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引进与稳定。这也是近几年部分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应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对受聘于困难企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实行最低保护工资价,对引进的同级人才每月给予一定数额的专项资助,对关键岗位上优秀人才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项目津贴、课题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

此外,在解决引进人才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住房安置、医疗保险等方面也应有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和措施,使扬州真正成为引智的强磁常

6、形成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真正做到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7、推进人才市场的发展

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人才中介组织向市场主体转变。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参与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培训,提升人才市场和人才培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完善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人才市场中介服务中的应用,为人才的流动和引进牵线搭桥。尤其要重视催生国际化人才中介市场的建设,使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流动机制与市场化、国际化接轨,在择业自由、迁徙自由、出入国境自由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

【人才工作建议】相关文章:

人才引进建议08-03

对人才培养的建议08-03

人才市场建议09-23

人才培养建议08-03

人才培养 建议08-03

人才对口支援建议08-03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议08-03

人才培养问题几点建议及对策(精选7篇)09-07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08-26

人才工作总结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