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孔子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

时间:2021-11-25 08:29:1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2017年孔子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

  孔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留下很多的儒家哲学,因此关于孔子的的读书笔记是很多的。下面就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孔子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孔子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

  有关孔子的《论语》读书笔记

  【原文】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 为本;(继嗣不立则乱之萌)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但说所闻而言言 不出说中故不可以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

  【杂感】

  在古代中国,以农为本,以修身为本,以孝为本,是立国的根本。在生产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想以商为本,是很难的;商业是规模化生产基础上的产物。而小农经济占主体的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只能被看作末业了。

  【原文】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 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杂感】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也曾出于孔夫子之口。因此孔夫子在此又再次强调了“诤”的作用。“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 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孔夫子一直教导要争,而不要无条件地顺从。由此可见,那些所谓“君要臣死、父要子亡”的被改头换面了的奴才理论,决不是孔夫子 的的原意。

  【原文】

  孔子见齐景公,公悦焉,请置廪丘之邑以为养。孔子辞而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赏功受赏,今吾言于齐君,君未之有行,而赐吾邑,其不知丘亦甚矣。”于是遂行。

  【杂感】

  无功不受禄,这是儒者的立身之道。如果是为扬名立万的纵横家就不是这样了。这可以用《论语》中的话来证明:君子之儒对于功名,并不是一概不要,但不象其 他人那样,对于一件事情总把人家推开,自己抢过来干的。他是谦让给人家,实在推不了,才勉强出来自己做的。而是“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 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老师是凭温良恭俭让的品德得到的。假如你认为老师是为了求官做,也恐怕与一般人的求官、求职、求功名的路线两样吧?

  【原文】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 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 也。”

  【杂感】

  贪得,必遭罗网;时常惊警,方可逃生。孔夫子从罗鸟这事,联系到人生经验。“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年轻人有勇气,老年人有经验。中国文化一向推崇人生智慧,因此一向也尊敬老人,孝文化因此才有气候环境。而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必然重敬老人。只有在人类初期,才尚力,尚勇,是尚武好斗的征服文化;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发展成为用对话协商来解决争端,这就是尚德重智的高级文化了。因此,中国文化,是最高级的文化。

  【原文】

  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乎?”子曰:“不可。昔东夷之子,慕诸夏之礼,有女而寡,为内私婿。终身不嫁,嫁则不嫁矣,亦有贞节之义 也。苍梧娆娶妻而美,让与其兄,让则让矣,然非礼之让矣。不慎其初,而悔其后,何嗟及矣。[言事至而后悔吁嗟又何及矣]今汝欲舍古之道,行子之意,庸知子 意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乎?后虽欲悔,难哉

  孔子读书笔记篇(一)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夏历八月二十七日。他的母亲名叫颜征在,他的父亲叫叔梁纥,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妻子,他们是自由恋爱。天有不测风云,万万不幸的是,叔梁纥病逝了。当孔子的爸爸为他起名子后,不久就病死了。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就尼丘山的丘;尼,就是尼丘山的尼(孔子生在尼丘山的坤灵洞)。仲,就是第二的意思。子,在古代是对人的尊称,而他姓孔,于是人们就叫他孔子,他的名子就世世代代的传了下来。

  颜征在已经料到,丈夫一去,施氏(叔梁纥的第一个妻子)是不会对她和孩子客气的。果然,给叔梁纥烧的纸灰还在窗框中飘着,施氏这个母老虎就张开了血盆大口,刚强的颜征在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儿子毅然离开了孔家。

  五岁时,仲尼已经能干很多活了,非常孝顺母亲,母亲也是仲尼的老师。他有很多的邻居,都是很好的朋友,其中原壤是他最亲密、最好的朋友,甚至比兄弟还要好。后来因为祖母、祖父的资助,孔仲尼上学了。但是不久祖父就悄然的离开了人间。给祖父带的孝还没摘下来,祖母也无疾而终了。给祖母办完后事回来,妈妈就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让仲尼退学。仲尼从此在家中自学。仲尼退学两年后,经历了太多变故、太多磨难、太多艰辛的颜征在,在将一个温柔女性所有的能量都倾注给儿子后,在正当繁花盛开的年龄里,悄然无声地凋谢了(颜征在死了)……

  孔子开始更用功的读书,他的生活就像走在山坡上,上面有许多碎石落下。在学习中,他在艰难的跋涉着,刻苦的学习,又要劳动。

  长大后,他办了一所学校,不管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上他的学校,他曾经出国游览,拜访许多名人,他要求学生不要死读书。最终他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孔子。

  孔子读书笔记篇(二)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

  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

  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

  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孔子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06-18

摘抄好词好句读书笔记10-10

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范文11-29

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赏析07-05

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的摘抄方法10-20

经典名著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07-18

兔子坡读书笔记之好词好句摘抄12-11

大学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参考08-31

写花的好词好句读书笔记摘抄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