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

水利工作讲话

时间:2018-01-08 10:52:23 讲话稿 我要投稿

2015年水利工作讲话

同志们:

2015年水利工作讲话

今天,我们继2009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之后再次召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战略部署,全面总结“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科学谋划“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新发展。湖北省政府和长江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刚才,湖北省赵斌副省长、长江委马建华副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下午,中科院龚健雅院士还将作空间信息服务的专家讲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工作成效

“十一五”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水利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抗灾减灾成效大、水资源管理效益显、民生水利发展好、人民群众受益多。这五年也是水利信息化投入大、发展快、应用广、效益显著的五年。在水利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在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全力推进重点业务应用,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从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业务应用建设阶段逐步进入到全面促进水利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掀开了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第一,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提升水利信息化应用效能。“十一五”期间,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目标单一、资源割据、共享困难、效能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发展。为此,我们着力推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指导意见》,旨在对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利信息资源、水利业务应用、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等水利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科学整合与合理配置,促进资源公用与共享,提高各种信息资源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配置效率。珠江委就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召开了座谈会,共同探讨珠江流域(片)的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四统一”纲要》。各级水利信息化部门,面向水利业务应用,积极推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有效提高了水利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二,着力指挥系统建设,提高防汛减灾决策支持水平。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历经多年,于今年1月完成竣工验收。一期工程建成了连接水利部、流域机构、省(区、市)、地级市三级水利部门的水利信息网络和覆盖水利部与12个直属单位、7个流域机构、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4个重点工程局的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在5个流域、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了125个水情分中心,完成了1884个中央报汛站的技术改造,提高了防汛抗旱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的技术水平,提升了水情信息采集和传输的自动化程度,实现了中央报汛站水情信息30分钟内到达国家防总的预期目标;开发的'防汛会商、洪水预报和实时水雨情发布等应用系统为国家防总和各级防汛部门的调度决策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有力提升了防汛抗旱整体水平和实际效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2015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河南省开发了盛市、县三级防汛联动指挥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全省5025个小流域的洪水过程动态模拟,为山洪灾害易发区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决策支持。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技术先进,实用高效,荣获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金奖。

第三,加强水资源实时监控,增强水资源配置和调度能力。在全国开展了流域与区域以及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着力提升水资源和水生态管理的调控能力,所建系统在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塔里木河生态调水、黑河分水,应对太湖蓝藻爆发以及汉江甲醇货轮爆炸应急处置等重大水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城市,开展了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建成了29个市级水资源监控中心和46个县区分中心,对2891个城市饮用水源地、大型取用水户、地下水超采区、水功能区监测点实现了在线监测。开发了集水资源业务应用、水资源调度配置、水资源应急管理、水资源信息管理于一体的水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监控城市取用水总量73.4亿m3,覆盖城市供水人口3608万人,有效提高了城市水资源管理能力和供水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保障了城市用水安全

第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全面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管理系统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7个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构成的监测机构体系,包含175个监测分站和738个监测点,初步形成了覆盖我国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布局较为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以“3S”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系统。黄河流域开发了黄土高原淤地坝、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贵州省开发了水土流失定点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应用系统采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水土流失状况,为快速准确获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治理与预防保护等动态数据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增强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和生态建设的决策支持能力。

第五,推进灌区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完成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36个,开展了中型灌区、大型泵站信息化试点建设,开发了水情监测管理、工情管理、水费征收管理、大型灌区用水管理以及信息服务与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应用软件,初步形成了灌区自动化管理的工作体系,在保障工程安全、提高灌溉效益、降低供水成本、提升灌区人员业务素质和改善办公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完成,在农村水利行业管理和建设项目的有效监督、规范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针对灌区高扬程、多梯级、多机组、大流量、点多、线长、面宽的特点,建设了泵站计算机监控,闸门自动控制和水量自动计量等系统,为实现灌区用水科学调度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六,构建电子政务平台,提升水利社会服务水平。开展了部机关和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一期建设,搭建了内网统一的应用环境,实现了域内的统一身份管理和单点登录,域间的信息交换和互连互通,逐步形成了以电子政务系统为平台的新型水利行政管理模式,促进了行政办公方式的转变,有效提升了行政效率。“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开通了面向社会服务的网站,进一步加强了政务公开、在线办事、交流互动等服务功能,为水利服务社会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服务平台。水利部网站荣获2010年度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政府网站、第五届中国特色政府网站特色奖和2010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精品栏目奖等荣誉;上海水务网入围“上海市第四届优秀网站评驯;福建省建成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这些网站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水利信息服务,加强了水利宣传,促进了政务公开,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第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十一五”期间,随着水利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快速推进,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支撑水利业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水利信息网覆盖面不断扩展。包括1个卫星主站、300多个卫星终端小站的全国防汛卫星通信网基本建成。视频会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2个省(区、市)实现了区域覆盖,部分省市联通到区县甚至乡镇水利单位。水利信息网络安全保密设施不断完善,覆盖部机关和七个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安全保密分级保护改造全部完成,水利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也顺利完成,并完成了在部机关政务外网的等级保护整改建设。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加强,数据内容覆盖水利业务方方面面,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体系比较完整、内容相对丰富、实用性较强的水利信息存储与服务体系。

【2015年水利工作讲话】相关文章:

1.水利工作讲话

2.水利 讲话

3.县水利工作会议讲话

4.乡镇水利工作讲话

5.水利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6.2015水利会议讲话

7.全县水利工作会议讲话

8.县长水利工作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