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作文

话题作文审题

时间:2021-11-29 20:03:02 题作文 我要投稿

话题作文审题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一样讲究“题意”,“题意”是隐含在话题与话题材料中的一种“限”制,旨在求得应试的公正、公平,所以审请话题作文“题意”尤为重要。

话题作文审题

话题作正经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完善,试题结构己逐步定型为四大板块――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语以及要求语。审准题意就是对以上四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准确地理解文题所蕴含的含义。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般来说,“材料语”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现象,或虚拟一个情景,或进述一个故事,或描绘一幅画面等。意在吸引考生注意,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提示语”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补充介绍,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扩充思维,引发联想想像。“话题语”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写作范围”。因此对话题对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一环。“要求语”是关于“ 三自”的说明,以及作文字数等的要求。

怎样才能正确、准确地分析题意呢?首先我们应弄清话题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找审题对策。

〈一〉、单一话题与多头话题(关系型)

A、单一话题 所谓单一话题就是话题语中只有一个概念。

审题对策: <判明范围>

话题作文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条件、意义、有明确的,也有暗含的,弄清它所给的论题及限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2001年高考作文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范围内,但不少考生将上述要求抛置脑后。如《我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大谈自已怎样经受失败而不气馁的故事。这样就超出了话题范围,认为沾上文题或有这类字限即可,错误理解了“话题本意”。

我们首先把目光锁评议定在单一话题“诚信”上,因为它规定了作文的内容范围。那么什么是“诚信”呢?应为“诚实、守信”,只能视为把握了部分内涵,但如果将“诚”理解为“诚恳、忠诚”,把“信”理解为“自信、相信、信任”等都属于理解有误,或者有的由“诚信”游离开去,大谈良知,大谈“做人道理”,则完全偏离了写作话题范围。

其次,再看寓言材料,的感情-色彩的思想倾向明显,让考生认识到“诚信”在某些人心中处于“首舍”的地位,从而引出主旨“诚信”不可抛。从这个角度说,这道题回旋的余地比较小,只能在肯定诚信,维护诚信上做文章而不能超出这条道德底线。如立意“成信不如奸伪吃香”那么审题立意就跑题了。

B、多头话题。 所谓多头话题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题,它包括相对、相容、相加、相并等几种关系的话题。

1、相对话题: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2、相加话题: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也有可能几个要素间互为条件。“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个命题就是条件关系,可以这样立意: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正在伐树。弟-子问为什么那颗长得很歪的树不伐?答;伐了无用。至暮,投宿一老友处,友人欲杀鹅相待,家仆问杀哪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树有用而被伐,无用而被保全性命,鹅因不成器而被杀之,成器而得以延留。倘若伐木工要专寻特型树呢?那么直树反而不中意。鹅主人若是喜静而怕噪呢?当下砧板伺候的,只怕是会报警的鹅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总之,条件不同,环境不同,结局也就不同。

请以“环境、条件与结局”为话题,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为内容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3、相容话题: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就可以这样立意: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又如:梵文《百喻经》里有个故事,说一个愚人要住三层楼,南昌不让匠人造底下两层。钱钟书先生曾引用这个故事,说明学术研究不能一味追求那种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但在文学世界里,空中楼阁又确乎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高一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就叫做《我的空中楼阁》。

请以上面的话题为范围,自所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写剧本和诗歌。

4、相并话题是话题有许多个,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只须就其中一个或两个作为话题即可

福建200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选择下面所列的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 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眩④不得抄袭。

审题对策 <辨明关系>

例1、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而要准确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就需考生在平常多体悟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如能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等。并最终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审题,深刻立意。

例2:雪山是江河的源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命是力量的源泉,怀疑是创造的源泉……你找到了生活中的源泉吗?

请以“源泉”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题自拟。

读完这则话题作文材料语、话题语、不难发现这篇作文话题“源泉”还蕴含着一个道理就是:源与流的关系,雪山是源,那么江河是流;生活是源,艺术是流;生命是源,力量是流;怀疑是源,创造是流。所以我们审题时阐明源与流的关系:“清流”必须要有活源,有活源才能生“清流”。“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正如“流”与“源”的关系,有生活才能创造好的作品,好的文艺作品离不开作家的生活,辨明了关系,引申拓展,说理就更透彻。

〈二〉、显意话题与隐意话题(比喻象征型)

A、显意话题 所谓“显意话题”就是作文试题所提供的话题完全可以作为行文写作的主旨,考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实际上是在证明,演译这个“话题”,所以此类作文题往往把某个观点,某种认识,某一结论作为话题,比如2000年高考话题――答案是丰富多采的,2002年“心灵的选择”,就是此类话题。

审题对策 <抓准题眼>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题眼就是题目的核心,抓住了题眼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确定题目的起眼,一般从题目语法结构去把握,在偏正短语的话题中,题眼多在偏的成分,如“心灵的选择” 在“心灵”,如果话题是动宾或主谓短语,其题眼一般是动词,如“家乡巨变”、“咏菊”题眼分别为“变”、“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眼为“丰富多彩的”。

再以“心灵的选择”为例,这个偏正短语显示的信息非常明显:写作范围是“选择”,但写作的重点应该“心灵的”上。具体而言,凡是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必然是面对着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也就不需要选择。因此,“心灵的”矛盾的冲突应该在文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B、隐意话题 所谓“隐意话题”,就是:作文试题把某个对象.某种现象,某一件事情作为话题,并不曾点明其中蕴含的意义。

这种题型的`写作比“显意题型”相对更为自由,因为考生可以根据话题自定主题,写出来的文章只要不脱离话题就大功告成。如1988全国卷《习惯》、2003年上海卷《杂》、2004年上海卷《忙》、2005年北京卷《安》、江西卷《脸》等,都是这类隐意话题,题目空泛,不知从哪儿写起。

审题对策 <增添要素>,<化抽象为具体>

增添要素法是通过增补内容要素的方法,使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完善,题意更显露的审题方法。运用“增添要素”审题,能使一些藏头藏尾,题意不明显,有一定迷惑性或选择性的话题意思明朗化,从而隐低审题难度,确定为写作对象,范围,要点和重点。如《习惯》可以拟题为《我的习惯》、《这种习惯要不得》。如《诚信》可以拟题《拒绝“诚信”》、《诚信是金》、《难舍诚信》等,就是运用增添要素法。

化抽象为具体,就是把抽象的“话题”弄得更具体些,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去演绎,去分析,使之具化形象化。

最终达到既不脱离话题,又能写出立意深远的文章。如2003年、2004年上海卷作文《杂》、《忙》,我们可以分别拟题《水浒论杂》、《杂交》、《为难辛苦为谁忙》、《请忙一下吧》等。

〈三〉、材料型话题(倾向型)与话题型话题

所谓材料型话题,就是此类话题作文,在给出的材料语之后,往往有一段提示语,然后再近接直接要求考生以材料内容为话题,而不是直接地给出某一话题去作文。而话题型话题作文则直接给出了话题。

例如1: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院外的一棵小树被风吹断了,儿子却说:“不要管它了,明年重新再种一棵吧。”父亲却说:“不要在冬天放弃一棵受伤的小树.”父亲于是便用布条和草把它包裹起来.春天来临了,一天,父亲把儿子叫到那株小树前,儿子却发觉那株折断的小树生出了新芽儿,到了夏天小树长利枝叶茂盛,为院子撑起了一片绿阴.这株小树引起了儿子深深的思考,这些思考给他的一生带来了很多帮助.

生活中低有类似经历吗?请以材料内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例如2: 从下面所提供的诗句中任选一句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霜叶红于二月花 2春江水暖鸭先知 3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要求(1)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审题对策 <结合提示语,把握材料主旨>

把握材料主旨:就是根据作文材料语,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然后结合作文前提示语.选择其中一个立意话题进行作文,这就是要求考生首先要对材料审题立意.

以例1为例,得出如下立意.

A.从父亲的角度出发:1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对于处于逆境困境中的人我们应付出爱心,给予帮助。

B.从小树最终成活的角度看:3教育不应只关心优生.而忽视甚至忘记差生,4付出爱心就会有回报。

我们再结合这篇作文的提示语,不难看出2、3、4均可以作为话题,去进行作文.实际上此类作文的审题立意,关键在于材料的审题立意.

例2.作文要求考生任选下面六句诗中的一句作为话题,那么话题到底是什么呢?绝不是诗歌表面的东西,应该是诗所蕴含的哲理,就是作文的话题,也就是作文的大致立意方向,这类作文实际上属命意作文,而这种立意又有六大类选择面较宽,如例1、诗句的哲理可提炼为:经历了苦难的东西更美;例2、实践的重要性;例3、多读书的重要性、或熟能生巧等;例4、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例5、广阔社会舞台为我们提供了成才成功的机会;例6、逆境、困境中应对前途充满信心等等。当然每一诗句的立意不应只有一种。

〈四〉现实话题与虚拟话题(联想型)

虚拟话题 所谓虚拟话题就是演绎话题必须在假设情景、假设前提的情况下进行。而现实话题则没有这一限制。

审题对策 <抓住假设,抓住范围>

例1、材料1、鲜花张开小嗽叭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细雨闪着眸子说道;“说感谢还得先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么做的。”

材料2、稻田里,一派丰收景象,一个个稻穗长得非常饱实,但它们的头却垂得很低,眼睛总是望着根底。

要求:1、发挥合理想像,以《如果没有——》为题,写记叙文 2、记叙的内容要与材料寓意一致。3、不少于700字。

[审题导引] 本题属寓意型材料记叙文。材料的寓意就是记叙文的中心。这两则材料寓意一致。但必须抓住假设前提与话题范围去作文。细雨让鲜花去感谢春风妈妈,因为春风是春的使者;稻穗低头望根,是因为她忘不了这片供给她养料的沃土。于是扩展开去,作为子女,不应忘记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作为中华儿女,更不应忘记培养我们的祖国。一句话,不能忘根。

【话题作文审题】相关文章:

话题作文怎样审题07-02

初中话题作文审题07-31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0-18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10-10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10-05

初中话题作文如何审题06-21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06-28

话题作文的审题例说07-30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技巧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