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

项目调研汇报材料

时间:2017-09-25 20:45:39 汇报材料 我要投稿

项目调研汇报材料

调研 汇 报 材 料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村级经济对农民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做了哪些考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大批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是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形成的新的困难群体,他们担负着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成本,面临着生活、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已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一个根本问题。

我们顺外村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方面,采取了一些保障措施。例如,为部分困难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落实了五保户供养制度;每月为原村办企业下岗职工发放60元—105元不等的基本生活费,为退休村民发放80元—150元不等的退休金,每年发放200元—600元不等的重阳节敬老慰问金,每年为村民发放200元左右的福利金,并给特困家庭每年给予1000元以内的困难补助金。虽然我村每年用于村民生活保障金额达400多万元,但失地村民社会保障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近年来,因失地村民就业难、生活无保障而引发的'各种矛盾日益凸现。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争取盛市、区的相关政策,做好全村资产量化股份制改造工作。如果顺外村资产量化股份制改造工作能够得到盛市、区相关政策的支持,并且运作成功,那么本村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针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我们村结合青山湖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作为政府民生工程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它摆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国土资源、劳动保障、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农业、规划、人口计生、卫生等部门参加。

第二、在措施上要积极有效。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出台失地农民安置工程实施方案,对涉及失地农民的户籍、计划生育、义务教育、住房安置、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其中要把解决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将劳动年龄段内和劳动年龄段以上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通过科学测算,确定缴费和领取养老金标准。重点保障女年满45周岁以上、男年满50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生活安置。

第三、在资金上要保障到位。对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实行个人与政府共同承担的原则。其中政府承担的部分资金来源: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些资金,用以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非个人缴纳部分,不足部分,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工业园当年所产生税收中,安排一定的比例予以弥补。同时,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社会保险、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丧葬抚恤等补贴等方面所需资金,也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二、加强集体“三资”管理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高村级事务财务的透明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近几年来,我们针对本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紧紧围绕规范村级集体“三资”管理这个重点,研究对策措施,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源头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现将我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为确保“三资”规范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我村通过多次论证,研究制定了开展“三资”规范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建立了“四个机制”。

(一)建立工作机制。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基矗顺外村两委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三资”规范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员由分管纪检、财务、经管、物管和村建等同志组成。同时,设立集体资金管理、租赁合同和资产管理、集体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资源管理和内部审计5个专项小组,各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全村“三资”管理的具体工作。通过建立“三资”规范管理工作机制,保证机构、人员、时间、精力四到位。

(二)建立责任机制。制定《顺外村集体“三资”管理岗位职责》,明晰“三资”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村级小组和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包括村“三资”管理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及集体资金管理、租赁合同和资产管理、集体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资源管理和内部审计5个专项小组的岗位职责。通过明晰职责,我村“三资”管理机构和专责人员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办事按制度、用权受监督。

(三)建立管理机制。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招投标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既注重激活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又根据发展的新情况,补漏拾遗,完善制度体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抓好6个方面:一是建立《台账登记制度》,梳理资产和核实债权债务情况,并统一录入村办公电脑,实行村级资料每周更新的动态监控电算化管理;二是完善《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账户、收支、结算、审核、审批、记账和核销等要求;三是完善《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和《资源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资产出租、出让和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四是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租赁合同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类型集体资产资源租赁合同的租赁期限、租赁款缴纳和合同鉴证、合同备案、合同续签等相关要求;五是完善《农村集体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六是规范经济管理活动的程序,解决“三资”管理的突出问题。按上级要求,我村全面落实了统一银行基本账户、统一村账镇代管,实现了村镇管理的无缝对接。

(四)建立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是规范“三资”管理的重要内容。我村积极创新监督机制,力求使监督全程化。我们建立健全了村“两委”集体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和社会公开监督三项监督措施,有效强化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事前监督明确要求,对集体“三资”的重大事项,如年度预算决算、村民分配方案、大额资金使用、经营项目发包、建设项目招标等,都必须进入规定的议事程序,村“两委”班子充分讨论、决策“公之于众”,让村民了解情况,发表意见,使“三资”处置的各项重大事项信息公开、决策民主,有效遏制了腐败的滋生。

事中监督则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招投标领导小组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邀请上级纪委监察等部门现场办公,对“三资”管理进行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解决在萌芽之中。

强化事后监督则通过定期公开村务、财务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来实现。设立了村务公开意见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将村干部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自查自纠,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虚心接受和采纳群众的意见并定期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解惑释疑。

三、加大财务管理力度

在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方面,我村坚持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并举,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科学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理财;二是坚持“年初有预算,开支有存根,审批有程序,年终有决算,结果要公开”的理财原则;三是对帐目设置、帐目表建立、收支范围和金额进行了规范,做到日清月结,形成了“周、月、季、年”的财务报表体系。做到帐表、帐物、帐款、帐证、帐帐“五相符”,并将收支往来帐目按季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四是在投资环节,制定了“提、审、决”的科学决策程序,认真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提高了投资效果,规避了投资风险;在筹资环节,认真分析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在满足生产经营对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资金成本。五是进一步规范了村级接待制度,明确了接待方式,实行对口接待,以村食堂接待为主,原则上在食堂接待,在食堂接待时,实际接待开支比规定的接待标准普遍偏低。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临近下班或下班时间有需要接待的情况,食堂工作人员下班或没能及时准备,需要到饭店接待的,经请示主要领导方可到饭店接待。现行接待制度从源头上解决了接待滥签单铺张浪费的现象,节约了村级接待费用。六是明确规定了村主任、会计和出纳的职责,坚持一支笔审批,村里的一切开支,2000元以内由村主任负责审批,超出标准由村党委、村委会集体决定,特别支出则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七是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6名懂财务、坚持原则、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员、群众代表组成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每月参与审查,监督村务公开的落实情况和财务帐目及各项开支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对审查内容予以签名确认。

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村已经开始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起村务公开栏,制订村务公开制度,村里的财务和事务对群众进行公开,但当时村干部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怕事难做,怕麻烦多,怕受制约的心理,造成公开不及时,不完整,数字较粗糙笼统等,群众对此不满意,群众不信任村干部,村级班子人心涣散,缺乏战斗力。1997年8月,我村重新组建班子后,特别是近年来,村党委和村委会紧紧围绕有关政策,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标准,规范运作,切实抓好“村务财务民主化、经营管理制度化、处事议事规范化、工作决策科学化、社区环境法制化”建设。同时,全村干部心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事事同群众商量,群众享有对村务最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事愿向我们干部说,有话愿对我们干部讲,过去群众“见了干部想发火,干群说话就吵架,干部办事就猜疑”的对立局面已经成为历史,全村出现了干群齐努力,共同奔小康,共建和谐村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