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电影院看发条橙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1-11-24 12:59: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院看发条橙电影观后感

  《发条橙》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即青少年犯罪。同时《发条橙》也嘲弄和抨击了所谓的社会道德。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发条橙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影院看发条橙电影观后感

  发条橙观后感篇一

  据说这是一部关于心理学的电影,看过后我好像并没有这种感觉。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部电影是永远不会在大陆上映的。

  整部电影长达两个小时,我看到最后也没有搞清楚电影名称叫《发条橙》的含义。故事从一个名叫阿里斯的少年讲起,他带领自己的同伙三人每天在外游荡,进行各种暴力活动,偷窃,抢劫,甚至杀人,但每次阿里斯都能侥幸逃脱。直到他与自己的手下兄弟闹翻,有两人设计了一个抢劫陷阱,最终让阿里斯进了监狱。为了尽早出狱,阿里斯同意接收精神治疗,通过治疗,阿里斯被洗脑,遇见一切暴力和性的场面都会产生恶心,甚至由于意外导致他对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都感到生不如死。出狱后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受到欺负只能默默忍受,被父母抛弃,被以前的兄弟施虐。最终在贝多芬的乐曲中,他选择了跳楼,大难不死,躺在病床上居然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优待,同时也打破了被洗脑的状态,变成了正常人。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以暴力和洗脑为特点,看的时候明显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不过我想这部电影还能受到欢迎就是因为其描写了对人性的摧残的后果,阿里斯这个实验品最终证明是不人道的,通过这样治疗的罪犯最终肯定也会像阿里斯那样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简直是一种比谋杀更卑劣的罪行。正如豆瓣上某人评论的那样:人在未来的社会体制中,在科技高度发展的过程中,能否依旧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自己的行为?抑或是作为一个“发条橙”任人支配而没有自己的主张?或者说人在社会体制中如何保持自己的自由意志?看到这里,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影片取名《发条橙》的含义。

  发条橙观后感篇二

  片名的寓意,所谓发条,很容易理解,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见过,它隐喻着“机械化”。橙子,Orange,和“猩猩”Orangutan类似,人是由猩猩进化而来。所以在这里发条橙子就是,机械化的人——人们机械化的生活在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里,仿佛丧失了追求自由的精神意识。可见,导演也对“人的自由意识”抛出了质疑,这就是主题。

  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很极端的——用极其违背人道主义的手段给犯人进行“洗脑”,这属于一种社会暴力。反观主人公,他之前崇尚暴力,渴望性欲,加上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的完美表演,活生生地展现出“恶人”的形象,这属于一种个人暴力。个人觉得,导演并没有把矛头单纯地指向两者之一,而是两者皆有。在电影的前半段,也就是主人公坐牢前,矛头是毫无疑问的指向主人公以及类似他这样的一些人(比如他那几个所谓的兄弟),他们恃强凌弱,无所事事,暴力、性,无一不让观众觉得恶心作呕。此时,仿佛看到的只是一群青少年对社会带来的麻烦,导演把“个人暴力”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影片的后半段,主人公坐牢后——接受的所谓“治疗法”,以及被之前兄弟、受害者们的报复等,就是导演观点的转变,或者说,也是导演想表达的观点之一,那就是“社会暴力”。那个“治疗法”出自于政府之手,用残酷的形式强制给犯人“洗脑”,其相关人员对此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也让人发指,影片最后也提到这是绝对的违背了人道主义。之前受到主人公迫害的受害者们,对其的报复行为也是如此。反复的思考了一下,导演用这么剑走偏锋极其怪诞的手法来表现这些,仅仅只是为了风格上的与众不同?不太可能,当然我不否认他可能只是单纯地想这样拍而已,同时让麦克道威尔过足戏瘾。但是我更偏向这种看法:在文明社会,无论是个人暴力还是社会暴力,都应当逐渐摒弃,有人说应该“完全”摒弃,我不苟同,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制度下,“完全”摒弃暴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有人在的地方,就必定有暴力。电影《美国x档案》和《上帝之城》对这一问题阐述得太好了,也比《发条橙子》更容易理解一点。

  另外,政府最后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在影片末尾与主人公的对话,与其说成是一种共识,不如说是威逼。让人无能为力去选择做什么,或应该怎么做,而是似乎已经安排好他们必须这么做。个人观点,在此才是导演最想抛出的质疑,也是上面说到的——人的自由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权是否又得到了尊重呢?

  发条橙观后感篇三

  阿历克斯是一个充满暴力倾向的少年,他与其他几个和他一样的少年每天打架滋事,一天,在与小流氓大打出手之后,他和几个伙伴来到了郊外的一处寓所,这是作家亚历山大的家,在阿历克斯的哄骗之下,女主人打开了了房门,他们不但痛打亚历山大,还当着他的面轮奸了他的妻子,而后,阿历克斯在伙伴中建立了自己的老大地位。他们决定晚上到富婆“猫夫人”家作案, 没想到“猫夫人”在他们来之前就已经报案,在警察到来之前,阿历克斯失手杀死了“猫夫人”,被手下打昏后被警察带走。

  阿历克斯被判处14年刑期,为了早日出狱,他自愿成为监狱正在实验的“厌恶疗法”试验品。在进行“厌恶疗法”期间,医生给他观看了大量的色情、暴力影片,还有令人发指的纳粹暴行影片。“厌恶疗法”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试验者“目不转睛”的观看大量色情、暴力影片,以期达到对色情与暴力的条件反射,让试验者远离色情与暴力。“厌恶疗法”的实验结束了,阿历克斯在这种方法的治疗下变成了一个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人,他被释放出狱。

  被释放出狱的阿历克斯却发现家里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他不得已沦落到街头流浪,没想到碰到了曾被自己殴打的流浪汉,就在流浪汉对他实施报复时,两个曾经是他手下的警察替他解了围,这两个手下为报前仇,对他大打出手,就在阿历克斯奄奄一息之时,他爬到了一户人家,没想到,这就是被他曾经狠狠伤害过的作家亚历山大家……

  《发条橙》改编自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1969年,是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说服华纳公司以20万元买下版权,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用长达一年半时间用来拍摄这部影片。

  一直以来,这都是一部饱受争议的影片,在上映初期,美国电影审查会将其定为x级。上映一年后,斯坦利·库布里克删减了电影的部分镜头,而后被定为R级。而该片在英国的发行更显困难。《发条橙》的叙事结构、语言、音乐与影像表现都很不凡。叙事严谨,入狱前、入狱治疗、治疗后出狱三段叙事结构将阿历克斯惨痛的经历表现的淋漓尽致;极具舞台色彩的对白和语言赋予了影片歌剧色彩,也增强了对“以恶制恶”的批判力度;华丽的影像更显罪恶的深重;以贝多芬美好的音乐作为邪恶事件的音乐背景,更显影片的暴力与邪恶,总之,这部电影的表现形式越华丽,越美好,就显得现实越邪恶,越沉重,这种沉重与邪恶让人不敢正视,相信只有斯坦利·库布里克这样的鬼才才会选择用这种形式表现电影的主旨。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获得1971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1972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金球奖提名,1973年英国学院奖最佳电影、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剪辑、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导演提名等多项大奖,与该片同一类型的《猜火车》等也都颇受好评。


【电影院看发条橙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院看可怜妈妈电影观后感09-12

电影院看刮痧电影观后感范文07-13

电影院看罗生门观后感范文08-10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12-03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07-19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11-21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最新06-06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精选9篇)10-17

电影院实习报告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