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现代观后感

时间:2022-08-03 12:57:1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易中天品三国现代观后感

  三国一直都是同学们非常好奇的一段历史,无论如何三国的人物和事迹都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易中天品三国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易中天品三国现代观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观后感篇一

  易中天品三国,之所以如此之受捧,关键在于他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表达三国时期任务的思想,使观看者产生近距离的亲切感。比如“周瑜这个人,就是个大帅哥,小乔当然喜欢他”还有“曹操生来就好色”等让观众一下子觉得古代这些纵横杀场的英雄人物和自己身边的.某某某很相似。再有就是现在人缺乏生活的乐趣,被生活所压迫的感觉在严肃的科教频道居然找到解决的乐趣,很是惊奇和不解,再次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易中天品三国观后感篇二 

  “白家讲坛”栏目近日推出“易中天品三国”,从小对“三国”不很了解也不喜欢的我居然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下定决心去一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易中天先生的语言非常的幽默,他将一些现代词套用到古代人的'身上,如“垃圾股”“绩优股”“帅哥”等,让我觉得“三国”并非是一大堆烦人的“文言文”,而是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这是吸引我的其中之一。

  还有易中天先生的语言是调侃的。当他讲到刘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时,猜测“他们的太太在哪里”。有学者说他不学术,但是易中天回应道:““他们的太太在哪里”是句学术上的评论,调侃也是做学问的方式,如果没有调侃,下面的人都走光了。

  易中天先生还善用肢体语言,他在节目中曾侵亲身示范三国中的“坐姿”和“跪姿”以及每一个姿势的作用。我想有哪一个老师或讲师会在课堂或讲堂上这样做呢?这是我非常佩服他的,也是我被他所吸引的最重要的原因。

  易中天品三国观后感篇三

  ★为将

  1、要听得进劝

  关羽失荆州、马谡失街亭,其实他们都是有机会不犯错误的。但是面对别人的忠言逆耳,他们同样选择了视而不见。回过头来读历史,不光是三国,其实很多历史关键时刻,谋士们给出的主意都是正确的,如果都被当时的领导采纳了,也许历史就得重写了。

  2、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有两把刷子,那么能成为你对手的人,也肯定不都是吃屎的。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关羽,打了那么多年仗,孙权是什么人你不知道?他怎么可能派个书呆子接替吕蒙,那是打仗又不是选作协主席,你可以从心眼里瞧不上陆逊,但打仗不是你瞧不上他他自己就跑了。尤其是身处要位的人,居安思危很重要。

  3、出将入相固然好功高震主很难办

  这个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相似的问题。三国里边陆逊、诸葛亮都是比较典型的。诸葛亮运气好摊上个无能之主,震了也就震了;陆逊就没那么幸运了,很快被“拿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例子中国历史上多了去了,最后吃亏的基本都是功臣,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张良,我能干的事干的差不多了,我主动辞官归隐。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拼死拼活帮忙打完江山之后,面对近在咫尺的荣华富贵能够做到一刀两断、辞官归隐。所以有那么一句话——舍得舍得,没有舍就没有得。

  ★为相

  1、可以有傲骨,但绝对不能有傲气

  这点主要是文人身上,好像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挺有傲气的,“清高气傲”简直就是中国文人的代名词,孔融、杨修都死在这高傲上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杨修和孔融可能文采不错,但是让你领兵打仗行吗?所以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而这两人不,恨不说话都带着“反讽”的语气,再宽容的君主也有受不了的时候,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说到清高多说两句,诸葛亮之所以被后世几近神话,也跟中国古代文人的风气有关。中国文人两个特点——一个是确实想出来做事,但同时又非常清高。所以像诸葛亮那样被领导一请二请三请请出来的,既满足了清高的虚荣心理又能做事,这是很多文人梦寐以求的结果,诸葛亮被后世神话般的推崇,这个原因恐怕占很大的比例。但这诸葛亮毕竟是少数,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才出一个能“猥自枉屈”三请的刘备嘛。假如他不来请你怎么办?

  至于傲气,以前我特不理解李白,觉得按照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以李白的诗文才华,就算不能像王安石那样当个宰相、至少也能混个刺史当当吧,怎么能天天在长安城内外“喝酒买醉”呢。现在好像明白了,李白的性格跟杨修、孔融差不多,人太狂傲了成不了大事。

  2、刚柔并济

  有原则是好事,依法治国嘛,我认为不是原则问题,没必要锱铢必较。“宁折不弯”话虽如此,但是水至清则无鱼,张昭对孙权、诸葛亮对刘禅这方面这个度把握的就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张昭,过于刚烈可能也是他没能做成宰相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这方面我感觉周恩来做的就比较好。

  ★为帅

  1、做事要从一而终

  曹操孙权包括刘备,其实年轻的时候都是比较有正事的,但是到了晚年可能战功卓著了、可能习惯被吹捧了,感觉不像年轻时候那么谦虚谨慎了、比如孙权逼死陆逊、曹操杀崔琰那些,以他们的聪明似乎不应该犯那么愚蠢的错误,所以人呐,什么时候得意可以,但不能忘形。

  回到现在,很多人一开始走进政坛步入官场的时候,都是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包括陈Liang.Yu、陈Xi.Tong他们也不会说我从政就准备捞钱,然后后半生在监狱里度过,也不会这么想的。所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把好的开始坚持到最后,是成功的另一半。

  2、懂得驾驭人才

  曹操、刘备、孙权在用人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人才的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确实不可或缺,孙权这方面就比较有领袖素质,孙权打仗比周瑜强吗?不见得;孙权谋略比鲁肃深远吗?也不见得。就像后世那个段子——刘邦文不及萧何、武不及韩信、谋不及张良,但就是能把这些人拢到自己身边为自己所用。

  三国后几百年,魏百策曾和唐太宗谈到用人的时候总结的一句话就非常经典:“开国之臣,但凡有一技之长便可用之,而治世之臣,则必须德才兼备”。人都有缺点,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当然要是能同时德才兼备,那就更好了。

  3、优柔寡断是大忌

  当然作为领袖也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就指着别人出主意,不能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这样也不行,那样也够呛”这是最忌讳的,真到需要拍板的时候你得能当断则断,并承担这个决断带来的责任和后果。要不当领导也太轻松了。

  ★治国

  1、谨防祸起萧墙

  团结的重要性不用说了,两千年前孔子就有:“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方面东吴前期就做的相对比较好,比如鲁肃周瑜虽然在“连刘”与否问题上政见不同,但不会因此心生嫉恨。蜀国这方面就差一些,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马上窝里斗,即伤和气又伤士气,最后伤了蜀国的元气,挂了。


【易中天品三国现代观后感】相关文章: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04-14

品《三国》09-07

易中天的语录07-19

易中天的经典句子01-25

易中天语录12-30

易中天的励志名言大全11-25

易中天很有哲理话09-30

易中天的语录集锦45条06-26

易中天的人生感悟经典语录01-21

2023年易中天的语录集合35条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