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大全

对单位发展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

时间:2017-09-18 10:29:06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对单位发展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

  在面对单位的发展,我们要做好思考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对单位发展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对单位发展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

  对单位发展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篇一

  一、强化公司管理,做到责任到位

  此次设备改造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如何管理和维护好设备是我们公司的一项大事。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及奖罚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确保设备在生产中的正常运行。

  二、竖立员工的价值观,培育企业文化

  竖立企业员工的正确价值观,员工和企业同心同德,不畏任何艰难困苦。企业以首先以员工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一份子,在企业的运作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企业是大家共同的财富,只有企业好了,个人才能得到发展。才能以天力自居为荣!只要企业好了,个人就能得到发展,得到回报。

  三、守岗、敬岗、

  让员工认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和肩负的职责、使命。首先我们要守岗,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使机器运做起来。上轴动了,齿轮不动,行吗?齿轮动了,轴承不动,行吗?显然都不行。或者,齿轮去装到轴上去用。悬梭和针杆调换着用。行吗?也不行!所以,员工首先要守岗,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

  其次我们要敬岗,爱岗。一台机器,少了针杆行吗?少了油管行吗?都不行。我们所在的岗位都是必不可缺的,都是重要的一份子。我们的工作都是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尊敬和热爱自己和别人的岗位。

  对单位发展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篇二

  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项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与我国大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形成了巨大反差,这是我国大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如何在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推动大企业发展,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企业发展正处于一个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关键时期,为此,我国企业自身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寻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我国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要着眼于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转变经济管理职能、创新工作方式、科学合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作用的有机结合,探索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大企业发展道路,实现大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努力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创新企业发展模式

  在我国企业追求强大、创建一流的进程中,许多行业领先者已经在实施企业战略转型、按照国际标准运作、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但对我国大部分企业而言,努力突破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核心能力、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瓶颈,创新企业发展模式,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丝毫不能有所放松。

  1.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根据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兴起对企业管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企业实践,我国大企业必须尽快树立起下列新的理念:

  第一,注重轻资产经营。轻资产是新经济时代奠定企业竞争基础的各种资产,包括企业的品牌、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治理制度、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轻资产经营就是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科学配置各种资源,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轻资产模式经营可以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更快的速度和更持续的增长力。轻资产经营的核心是知识管理,是对智力资本的良好管理。轻资产经营不仅要有战略规划、流程优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与轻资产经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用相应的激励措施保证轻资产经营创造最大的价值。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是企业价值的基石。如果说企业成长有什么根本法则的话,那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只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认真考虑顾客所期望获得的利益,只有把竞争的视角深入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层面中,才能进入到游刃有余的竞争空间。企业持续成长,靠的不是打败竞争对手,而是锁定客户价值这一目标后坚韧不拔地努力。这是世界级企业之所以强大的根本所在。

  第三,在开放条件下要注意保持企业的自主性。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融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民族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合资合作越来越多,这种合资合作促进了我方企业的发展,提升了我方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是必须看到,有些企业由于在合资、合作过程中未能坚持自主性,致使我国一些支柱企业的主导权面临被外资控制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我国的28个主要行业中,外资在21个行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每个已开放行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控制,中国大企业在开放条件下保持的自主性对于国家经济安全非常重要。

  第四,树立精益观念。精益的核心是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及其他经营活动中彻底消灭浪费现象。中国大企业必须树立精益观念,以高效率的中外先进企业为标杆,以精益的眼光分析本企业的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彻底取消或关闭那些只增加成本而不能为客户创造最终价值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生产线,彻底杜绝浪费现象。

  第五,强化全球化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深入发展,企业的生存已是在全球范围内的生存,从而使企业在产品生产和供销方面的地理概念逐步淡化,企业的视野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市场,而要站在全球范围的高度,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因此,大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观念,实施在全球范围内如何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全球化竞争战略,从全球的视角审视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的舞台上开展竞争。

  2.着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集中反映,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涉及企业的制度、组织和业务模式等多个层面的改进。

  第一,要从强调“所有权”到强调“进入权”。企业所有权是通过法律等外部手段强制分配权力的,进入权则通过赋予代理人进入某些特殊领域或对某些特殊资源进行专用性投资的机会,可使代理人获得一定的控制权,进入权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激励代理人对企业进行专用性投资,也比所有权的配置更能增加企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中国大企业应该打破注重所有权的传统观念,从而转变到更加注重进入权的配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制度层面增加企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第二,推动组织结构从一体化向模块化转变。一体化模式的企业内部体现了环环相扣和沿着流程运作的思想;模块化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半自律性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与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分解为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半自律性的子系统的行为,称之为“模块分解化”;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可进行独立设计的模块统一起来,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的行为,称之为“模块集中化”。通过建立模块化结构,企业能够处理复杂的事务,对平行开展的作业进行协调,更加有效地应付不确定性。中国大企业应该大力推动组织结构模块化的发展,建立好不同模块之间的接口,通过不同模块的灵活匹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推动业务模式从价值链到价值网转变。在商业流程中,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向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或服务,价值链中的各主体通过两两相连创造价值。如果打破整条价值链,使其通过虚拟纵向联合和虚拟横向联合,会使网络系统的参与者能够共享资源、智力资本和服务,联合创造更大的价值。从“链”到“网”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整个价值创造体系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创造新的价值。每家企业都可以在价值网上选择一个或几个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战略环节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而将其他的环节以策略联盟等形式外包给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化公司去做。中国大企业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原来垂直集成的业务模式中转变出来,从构建线性的价值链逐渐转向非线性化的价值网。

  3.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企业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战略高度牢固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以市场竞争为根本动力,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积极探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自主创新之路。

  第一,要全面把握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特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对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特征全面把握:⑴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创新氛围,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主导作用以及技术人员和经营团队的创新骨干作用牷⑵能将创新纳入战略规划,并拥有推动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措施;⑶主导产品拥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知名品牌;⑷研发投入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产出效率;⑸注重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创新资源;⑹能够不断吸纳、采用、创建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商业模式;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物耗、能耗、水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清洁生产和环保达到国家要求;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成长性。

  第二,在一些优势行业大力组建专利联盟,打破技术垄断。大多数中国企业由于专利资产太少不具备专利许可的条件,但是却具备将现有专利资产组织起来形成专利联盟的条件,在一些优势行业将相关技术拧成“一股绳”,组建专利技术联盟,能够迅速加强我国企业之间的技术协作,使我国自有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共享和推广,增强我国在未来产业标准中的发言权,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

  第三,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中国的许多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分布式的价值链中开展业务。在贸易壁垒日渐消除时,交易成本低和劳动力廉价便造就了中国企业的巨大优势。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同样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业务模式时,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自然会愈演愈烈。中国大企业应该探寻能够创造最大价值的方式和领域,审慎遴选合适的合作伙伴,并通过规范的联盟管理和流程,有效管理合作伙伴的商业关系,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

  4.通过规范的绩效管理提高员工职业化素养

  有职业化的员工才有持续发展的企业。在国内人才市场普遍不成熟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从外部引进足够多的职业化人才,大企业应当负起培养职业化员工的重任,通过实施规范、科学、系统的绩效管理,引导员工走上职业化的道路。

  第一,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在生产经营中落实企业的经营理念,把员工创造的财富合理回馈给员工,让员工真正参与到公司的利润分配中,使员工达成的绩效跟企业经营利润挂钩,消除不公平、不公正的心理负担,通过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素质,自我成长;引导绩效不佳的员工从学习创新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密切协作的团队意识、事求卓越的执著、明快严实的工作作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等方面去寻找与别人的差距,而不是怨天尤人。

  第二,帮助员工寻求提高绩效的方法。在设置考核指标和评分办法时要强化员工的参与意识,绩效指标要适度,目标过低太容易实现,起不到应有的牵引激励作用;目标过高太难实现,容易挫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鼓励、辅导和点拨;注重团队绩效考核,使员工养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好习惯,从身边小事获得成就感,才能更加认真贯彻工作命令,严格遵守现场纪律,深入落实各项指标,确保提高工作绩效。

  第三,引导员工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绩效考核促使员工提升了任职资格技能,提高了工作绩效,员工就走上了职业发展通道,自然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分为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内职业生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规范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内外职业生涯归根到底是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希望的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将这盏灯点亮,员工才会把职业作为事业来经营,不被外部的因素所干扰。

  5.逐步建立中国式管理的模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却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照搬,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同样需要探索创造。中国大企业除了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还应该肩负时代的责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与经营之道。

  第一,要推动东西方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融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们把握住这一点就是把握了在市场经济中“人无我有”的竞争规律,反映了我们在管理上的一大优势。将我国古代精辟的哲理运用于现代化管理真正反映了在管理上的中国特色,大企业应该在空间上放眼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在时间上延伸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华,同时遵循中央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总结吸取20多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经验教训,真正实现东西方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融合。

  第二,积极完善红色管理体系。无论从组织形态上,还是从实践结果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都是近百年来中国管理史上一个最大的管理案例。红色管理理论是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实践精华,是探索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源泉。许多中国企业借鉴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管理经验,在企业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中国重汽集团以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实施党员“先锋号工程”,企业规模和效益连年高速增长,公司董事长马纯济提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党员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先锋队,优秀人才在党内,优秀人才应当进入党内”等鲜明的红色管理口号。我国国有大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深化红色管理理论,积极完善红色管理体系。

  6.要争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人们希望今天的公司不仅能够创造财富,生产和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好事和坏事承担责任,对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做出积极反馈,建立并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实现自己的承诺。大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该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第一,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只有企业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社会形象,才能够更多地赢得顾客的青睐和满意。大企业应该积极开展企业公众关系项目,发动员工爱心献社区等志愿者活动,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

  第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企业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方式。企业和企业家要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完善各项规章与措施,逐步建立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运行机制,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循环经济经营管理模式。

  第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服务和为公益事业多做实事,满怀真诚,奉献爱心,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与社会矛盾加剧的历史转型期,需要企业在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中做出更多贡献,以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

  7.继续推进国际化以寻求战略突破

  虽然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但是对中国市场上已经有较大优势的企业来说,目前已经到了需要战略突破的时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我们的企业必须从被动挨打的防御型思维转变到主动整合全球资源的思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国际化的认识。我国大企业要从关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关注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企业的成功不是打败对手,而是通过价值链分工合作共赢。另外,走向全球化必须把本国的事情做好,以海尔、海信、科龙为例,在本土不能把世界企业打败,到日本能够打败松下吗?中国市场大,行业发展的成熟度各不相同,在有的行业把本土守住就是国际化,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

  第二,要打破“以我为主”的困境,参股顶级跨国公司。联想、TCL、华为等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目前基本是依靠本土力量和资源,走的是“以我为主”的资源整合之路。但是,由于缺少全球企业运作经验,特别是缺少在国际主流市场的管理队伍和人才,很多时候不得不拿自己的短板与顶级的跨国公司竞争,发展前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种竞争方式很难应对整合全球资源的顶级跨国公司。中国大企业应该学会借力打力,以全球应对全球,在合适的条件下参股顶级跨国公司,借助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人才、渠道、品牌、技术等资源,可以更加有效地弥补中国企业的能力短板,帮助中国企业比较快速地切入国际主流市场。

  第三,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我国大企业要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国际化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管理者、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财务会计等多层次专业人才。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设计职业规划,通过海外留学、外语培训、参加国际交流、不同国家的岗位轮替等多种手段,提高员工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维护产业安全,着力推进企业结构优化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营造的良好外部环境,也有赖于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政府不仅需要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提高民营资本准入范围、改善公司治理、推进企业家职业化建设等涉及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上着力加以推进,更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实施国家营销,维护产业安全,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持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积极实施国家营销,提升我国企业整体形象

  消费者对各个国家以及该国的产品和服务能力都具有固有的印象,当他们购买产品时,就会将对某个国家的印象与该国的产品联系起来。如果一个国家呈现给消费者的是正面的形象,那么良好的国家形象能够产生晕轮效应从而提升该国产品的形象,因此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反之,负面的国家形象则会降低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阻碍产品的销售。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将国家营销提升到战略高度加以对待。

  应当看到,国家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制定综合性的国家营销策略,从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体育、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加以推进,对涉及外交、商务、旅游、体育、文化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活动进行协调。要在宣传中国辉煌历史文化的同时,重点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形象,让国外消费者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接受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化,认可中国的技术实力和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当前,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在我国举办的契机展现中国的经济、科技和精神风貌,加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和塑造,为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产业安全维护机制,改善国内企业发展的产业环境

  解决产业安全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产业的竞争力,需要始终不渝地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5年保护期的结束,构建适合我国自身产业发展的各类产业安全机制,不断改善国内企业成长的产业环境,也有着现实的必要性。

  首先,有必要设计产业安全的国际互动机制,争取把我们自己的声音和要求融入到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中去。政府、行业协会和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应定期不定期地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和评估,就中国对外贸易、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大事件和问题提出政策主张与建议。其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外资的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外商往往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控制我国企业的股权、技术、品牌和经营决策权,从而达到对重要产业甚至核心产业的高控制率,带来的各种产业安全问题正逐步凸显,这些情况应当进一步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三,要着力设计和完善我国的产业安全评价机制,尽快在产业安全调查与评价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调查监测评估和发布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安全度定量评估模型,对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状况进行量化评估,以便能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3.多层次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关键是在若干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具备条件的一般领域形成以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为主导的国有经济新布局。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需要紧密配合、周密部署,依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力争使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工作取得扎实明显的进展。

  为此,从宏观层面上,要抓紧研究制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产业名录;从微观层面上,要积极推进有关国有企业的内部资源优化整合、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增强企业集团控制力;更为重要的是,要从中观层面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使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并确保控制力:一是要推进业务关联度高的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迅速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二是要推进有一定优势但规模不大的企业并入业务关联度较高的大型骨干企业,以弥补大型骨干企业产业链的不足;三是推进科研院所进入相关生产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升级;四是推进中央企业与关联度高、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地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以避免国有企业之间过度的同业竞争,通过统一规划实现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经济。

  4.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工业投资主要集中于高能耗和高资源消耗的重化工业部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压力,也难以有效地解决全社会的就业问题。加快发展服务业,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就成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应当看到,服务业涉及面广,千头万绪,在一定时期内要有所侧重。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地要靠生产性服务业来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就是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水平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控制了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取得了支配权。

  为此,促进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应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一是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状况,制定系统详细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二是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努力打破传统行业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地位,促进国有企业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对于新兴服务行业要针对竞争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加以规范,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一些束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行法规政策要及时予以清理。三是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组织的发展,发挥其指导行业发展、举办交流活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培训输送专业人才的作用。四是要及时修订现行统计体系,加强对服务业的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页更多精彩“对单位发展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