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时间:2022-05-09 09:54:0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远方的家》展现了许多清丽新奇、清新自然、安宁幽静的美丽景观,可以说《远方的家》大大开阔了观众的眼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远方的家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1

  好久未认真看电视,昨天偶尔打开,中央四台正播放着一男子,正坐在那宽广的草原上,手拿吉他,边弹边唱,一下被他草原所赋予的原声态歌曲所吸引,其实更甚却是他那张黝黑的脸庞,满脸是除却喧嚣的平静和单纯,这么质朴的容颜,只有在那片宽广无限的草原才能铸就吧!

  原来,这是央视四台的100集纪录片《远方的家》,讲的是摄制组耗时耗力,从南到北,一路走遍外国与中国接壤的那条围绕大半个中国的边界线,所经历的人、事、最主要是景,相信除了爱好旅游的,定能震撼到每一个人。

  正巧那集是从西藏去新疆的路线,哇,真乃美景啊!不为人知的湖泊、远山、戈壁。。。宁静、宽广,每一片湖泊都是湛蓝湛蓝、每座远山就似片中那位女主持所说的,像是被泼了彩墨般多姿多彩。也可能,干净的空气中没有杂质,是种穿透力极强的视觉效果吧。唉,保护得这么好的自然人间天堂,不知何时也能让我去踏上这片土地!相信随着这节目的播出,更多的旅游爱好者将会涉足这些尚不为人知的地方吧!

  我们每天出门面对着的是轰鸣的汽车声,记不清多久未见过湛蓝的天空了,秋高气爽在南方却是难以体会到啊!想想童年时代的我们还是比现在的小朋友们要幸运,那时的乡下只有宁静、安祥、蓝天、碧湖。。。可现在,即使是去到某某公园,你的视野里,还是摆脱不了远处现代化的高楼靓影,那份宁静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也难以找得到。。。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2

  在第181集中,盛产白瓜籽的宝清县和当地的一种天气现象——大 烟炮让我记忆很深。

  宝清县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有名的白瓜籽生产基地,不能不说与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当地人通过探索,找到了适合的农作物来种植,并使其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这足以说明扬长避短的道理。

  片中有一位司机为了运输白瓜籽到新疆,需要在路上驾驶大货车奔波6天,所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生计,这也是必须付出的。

  说道大 烟炮这种天气现象,我感觉和“白毛风”现象有些相像,这种现象看着都令人感到寒风刺骨,的确是北方冬天的一个显著符号。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3

  看电视纪录片《边疆行·远方的家》,更让人落泪和感动。

  那些守卫祖国边防的战士,居冰山雪峰之颠,处严重缺氧、低温的雪域高原。住宿,是简易的账篷;临睡前的洗脚,竟是凉水。严寒、暴风、紫外线,使他们本来俊俏的脸庞严重受伤,成了典型的“高原红”。就是这样艰苦的生活,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他们却无怨无悔,像冰雕一样岿然屹立在风雪之中,一动不动,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密切注视着祖国的边防线,忠诚保卫着我们宁静而详和的幸福生活。

  试想,他们也是二十多岁的孩子,正是想入非非、追求梦想、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同样来自内地,同样是父母的儿女,同样拥有父母的疼爱,同样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同样拥有闲适安逸的生活。可他们却毅然决然选择了边疆哨卡,选择了无私奉献!

  还有那位藏族老阿妈,年已68岁高龄,却几十年风雨无阻,每天扛着工具,徒步一个半小时,义务清理滇藏公路一处最易塌方的泥土。而目的,只是“为了人和车不出事儿。”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力量?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景仰吗?

  与之相比,我们的生活条件多么优越,工作环境多么舒适。我们还有理由比待遇、比级别、比收入、比享受吗?还有理由消极怠工、满腹牢骚吗?

  企业就是我们的家,职业就是我们的饭碗。让我们敞开胸怀,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吧!

  多为企业这个家着想,多为大家着想,多为他人着想,多为安全生产着想,高标准,严要求,争奉献,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向工作标准高的同志学习,向工作质量好的同志看齐,才是我们最切实际的目标!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4

  《远方的家》是由中央著名主持人彭祖主持,带领摄制组和两辆车队由广西边境出发,走人云南边疆,寻找边疆的美景。体验边疆旅游节目。踏上艰难的边疆行感动也自从开始。

  摄制组在奔腾不息的湅沧的边上,学校、场镇却在江的对岸,听村民介绍、离这最近的一座桥也有708公里远。所以两边互相弄了绳索,这样如果你想去那边,就可以用滑轮把你滑过去,但是小孩的妈妈说:“走,赶集去,你们去不去。”他们都会很高兴的说去,每次穿戴好衣服时,来到江边就会被吓得哭起来。记者问:“这里没有修桥吗?”他们说,有是有,但是桥离这里太远了,如果要走的话,就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政府他们说要修桥,可是好长时间了,一直没有修桥。一位阿姨说:“这里一般很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过来这里。”

  记者看见对面有两个孩子,便滑了过去,正要快到了的时候,被卡住了,他们说这是正常现象,有时这里还发生事故坠入江里死了的事情。出现卡住的现象是因为身上带的东西很多,要靠臂力才能得救。那两个孩子都是6岁,一个叫斯那拉姆,另一个叫次仁卓玛。记者问:“你们想过去吗?”那两个孩子都想过去,可是很怕坠入江里,只好在那等着父母的到来,他们很想去赶集,但是又怕,别说去赶集,连城市都没去过,如果这里修了桥,他们又可以去玩,又可以去上学。如果说去过那个远远的桥,但是要走七八个小时才到记者又滑过来了,然后他感动的甚至哭了,说:“有些事情等你真正做到的时候 ,你才会理解它到底有多辛苦,现在我的手还很疼,但是村民们天天在这滑,他们都没有任何抱怨,这说明都有一颗坚定的心……”

  尽管《远方的家》还未全部播放完毕,但是我相信后面还有更多的感动等着我,让我怀揣着一颗真城的心,跟随着节目继续寻找吧!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5

  天山姊妹谷,看这名字就知道是指两个地方。其一是塔里木,以前我们在地理课本上学到的塔里木盆地是浩瀚而广大的,但本集里介绍的塔里木却是不同的地方。位于伙尔木托尔山下,总面积45万亩,是巩留县境内的哈萨克牧民夏牧场,是当地最优良的牧区之一。古时候,塔里木沟全部是属于一位巴依的,而这位巴依的名字就叫做塔里木,应该就是其名字的由来。其二是恰西,总面积20.54万亩,是一片处于天山山间的峡谷盆地,用哈萨克语说是“阿吾利亚”(天堂)。恰西有连绵起伏的大草原,还有木质的小屋子松散的落在山间。因为从小吉尔格朗河与恰西河谷中流出的河水最终在此交汇,流入特克斯河,才被相连了起来,所以称为姊妹谷。

  西北向来被誉为摄影师的天堂,网络上很多有名的摄影作品大都取材于此 。《远方的家》这一路走来,在西北遇到过的扛着长枪短炮各种专业器材的摄影师不在少数,足以说明这片土地风景的神奇魅力。苍松凝翠,绿草如茵,绿树布满山间,河流缓缓向前,远处的座座白色毡房静静的散落在草地上,宛如诗情画意般的童话世界。

  摄制组走进的那户塔里木人家,和睦幸福、温馨有爱。老奶奶是家里的绝对权威,一间小木屋,两顶毡房,几匹天山马,还有成群的牛羊。哈萨克族孝顺老人的传统很好,家族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主人家最小的孩子阿曼,是奶奶儿子的儿子,为了更好的赡养老人,在哈萨克族的习俗当中,当家里的老人到了一定的年岁之后,大儿子要过继给父母一个自己最小的儿子,所以阿曼已经不能喊自己的爸妈为爸妈,而是喊自己的奶奶为妈妈。这样独特地民俗在我国其它的地方应该现没有了吧。

  而我最感兴趣的是采树莓回来做马林罐头。树莓又名覆盆子,成熟的果实味道酸酸甜甜的,很好吃很开胃,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牙齿会酸的。我对这东西太熟悉了,在老家的山上、溪水边、田野旁,都是野生的。小时候经常跟着小伙伴一起摘着吃,可能由于气候土壤等方面的不同,我们那里都是农历三月份时最多,所以叫做“三月泡”,三月间正是开春开始农业播种的时节,父母上山干农活我跟在后面,屁颠屁颠地去旁边的油茶树丛中找覆盆子果,覆盆子树都有剌,其实挺扎手的,为了多摘些果实是顾不上剌的,有时衣服被划破了都毫无感觉。一边摘一边吃,专挑熟透了的红黄色的果子,咬一口甜甜的汁水立刻充满整个口腔,嚼几下又会有另一番酸酸的滋味涌上来,整个人立马精神了起来。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摘很多,带回家分点给其它小伙伴,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一把一把的用手捧着吃,红红的覆盆子汁沿着嘴角流了出来,染红了下巴,一个个用手指着对方互相取笑。有时也会拿回家摘掉底部的蒂,加些白糖,捣碎后放在罐子里存起来,跟本集里介绍的马林罐头有几分相似之处,吃起来味道更甜了,是天然的果酱。

  不管是喀拉峻草原,还是塔里木牧区、恰西牧场,都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向往的那种恬静的之处。摄制组用独特的视角,为观众呈现出这些难得的美景。正如那位“天山画马人”所说,“家乡灵动秀美,而新疆有大山大水,有一种豪放吸引着你,浙江、新疆同样的美。”

  虽然我们每个人评价“阿吾利亚”的标准不尽相同,但是,只要我们热爱家乡,心系故土,并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心里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特的“阿吾利亚”!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6

  在江河万里行的节目里看到了衡水湖的介绍,衡水湖生物多样,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I、II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高贵的仙鹤、美丽的天鹅、灵巧的鸥鸟、轻盈的白鹭,翩翩起舞、悠然嬉戏,衡水湖是人间的仙境,是鸟儿的乐园。同时,在美丽的衡水湖畔也有衡水三绝之一的徐氏金鱼,还有正在举办汉式婚礼的我们的华北首席汉文化主题度假酒店——琴瑟园客栈。

  作为琴瑟园客栈的一员,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汉式婚礼,却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而且是在人们心中最正统的媒体中央电视台上看到我们的汉式婚礼,那场面比现实更显隆重,也让我由衷地感到骄傲。

  我们琴瑟园客栈不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汉式婚礼,更有多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过年的花灯庙会、衡水湖的开湖祭祀大典、六一的成童礼、十月一的乡射礼等等,这多种多样的活动既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我们的琴瑟园客栈增加了知名度和人流量,人流量多了也就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辛苦。就像今年的正月十五,因为举办花灯大庙会,人流量很大,很多员工都忍着疲劳加班到晚上十一点。通过这些活动,弘扬了琴瑟园客栈的文化之名,也为我们以后的活动积累了经验。

  我们琴瑟园客栈的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现在我们的国家大势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地利:我们位于美丽的衡水湖畔,是衡水湖旅游景点之一。我们的天时、地利都已经占尽,只要我们的员工团结一心,致力于公司发展努力提升自己,为客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达到人和,我们琴瑟园客栈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7

  今观看电视片《远方的家》,如泣如诉的歌声,听着无不让人热泪奔放。如诗如画的风光,看着无不让人感慨万千。以文记之。 一一山西冯恩启

  优美的电视片《远方的家》,在我的`心中,驻足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深情的解读,如天籁之音,不断地震撼着我的灵魂!花草树木、奇松怪石。小路篱笆、窑洞老屋。云雾炊烟、清泉河流。歌声笑语,水声蛙鸣。白鸟欢叫。松涛柏浪,竹林绰约。沃土田园,乡村如画......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让人向往!

  山岭抱村庄,清池荡草香;悬崖挂飞瀑,落日映霞光。不要忘了远方的家。大山之外还是大山,山山相连;村庄之外还是村庄,村村相望。山村相依,风情荡漾。我那远方的家呀!不知存在了多少年,也不知延续了多少年。思来,让人叹息;想来,让人向往!

  一程山水,一程景,不管是为梦离去,还是为爱而来。最美,依然是我远方的家!走进你,远方的家,几缕炊烟,依然;走进你,远方的家,几丝牵挂,凄然。

  小孩盼爹娘,老树守村庄。泥土墙斑驳,青苔披绿装。搁置的石磨房,落寞成殇,静听中仿佛透着隆隆的声响;倒挂的犁锄,依稀闪烁着,经泥土摩擦后的光芒。

  紫燕做巢在房檐,喜气盈门溢花窗。多少故事;多少悲欢;多少辛酸,从古走到今,走进爷爷晚归的寒风里;走进奶奶不眠的深夜中;走进爸爸离去的回望里;走进妈妈等待的泪眼中;走进了我无忧的童年中;走进了我鼓鼓的书包里,一日一日地给我力量,伴我成长!

  远方的家,在群山里;远方的家,在大海边; 远方的家,在边关要塞上;远方的家,在长河落日边;远方的家,在巍巍雪山下;远方的家,在茫茫草原上;远方的家,在浩浩大漠中;远方的家,在青青森林间;远方的家;在袅袅炊烟里;远方的家,在阵阵歌声中;

  远方的家,在云雾缭绕的迷蒙里;远方的家,在晨辉夕照的霞光中;远方的家,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的桃源里;远方的家,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山环水绕的怀抱中;远方的家,在匆匆离去人的背影里;远方的家,在急急归来人的目光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装扮着岁月精彩的容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绽放着农人“怡然自乐。”的笑脸。

  远方的家,透着泥土的芬芳;远方的家,唱着四季的期盼;渔舟唱晚,一张张笑脸,绚烂了雾霭暮烟;山岭樵歌;一阵阵歌声,回荡着鸟语清泉;新窑旧房,依然笑声朗朗;老屋新楼,不失古朴端庄;翠竹排排,曲径通幽,灵光闪闪;杨柳依依,大路相接,豪气荡荡。

  远方的家,带着远古的气息,带着不老的神话;带着自然、人性与原始固有的风貌,以自身内含的韵律,合着“天人合一”的节拍,悠然地书写着人类亘古不变的理想生活、心灵信仰与美好人生的历史画卷。

  远方的家,常常与边疆、军人、战争相连。远方的家,有的不仅仅是铁马冰河,凄苦悲壮的荒凉,还有风花雪月,追求美好的温柔风光。

  无数次的战争,不能毁灭我的村庄。数不清的灾难,也不能摧毁我的家园。青山不老,古村依然,一片葱绿,在千百年的岁月更替中,越发郁郁葱葱,怎不让人爱恋!怎不让人向往!

  我那远方的家呀!远离你时,我倾情思念;走向你时,我举步维艰。我那远方的家呀,到处充满着希望;到处隐藏着渴望。几多沧桑;几声慨叹;几滴眼泪。都在我的梦里飞扬!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8

  《远方的家》我是从第40集开始追看的,看到现在已经是第98集了,在这期间,也把40集以前的也补了几集,还有2集就要结束边疆行的旅程了(虽然央视还将继续推出《沿海行》),我想说这真是一个不错的节目,远方的家边疆行观后感。作为正在学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看完这样的大型专题片,有好多想说的想一吐为尽。

  在一次电视新闻的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让我们上台讲对自己了解的电视新闻进行一番点评。我一听到这作业,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正在看的《远方的家》,但当时我有两个疑惑在心头:远方的家属于电视新闻节目吗 由于我对它一直怀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它的不足之处在哪?说实话,这两个问题一直在我上台讲之前还是没说明白。当时我向大家放的是第62集 叫《阿合奇:猎鹰部落》,也是刚刚看完不久的一集。当时,我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新闻是最近或正在发生的,经由媒体报道的真实的信息,而对过去发生的事实在当下新的背景下发现了新的变化,这属于发现式、纪实性的新闻,而《边疆行》就是属于后者。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它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出镜的主持人没有作深入的采访、细致的体验描述,最终影响的是整集节目的质量,当然当时看的那一集的主持人水平是不错的。但老师为此的点评是:一直在说主持人,却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套节目。是啊,现在通过学习这门课,对此的想法也不再那么幼稚了……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9

  34集电视连续剧《远方的家》看完了。有2点感触

  一是:老了,儿女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父母全心全意地爱着儿子的小家,把儿子家的买洗烧,接送孙子都承包了,自己舍不得买好的吃,买贵的穿,替孙子交学费,眼都不眨一下的。把全部的退休工资都垫在每天的开销里了。但是,儿子媳妇以一种“应该的”姿态坐享其成。这就是社会上普遍的现象,叫“孝子”。等到孙子大了,媳妇就各种理由变着法子赶老父母走,给他们的小家腾地方。

  所以,上海人要记住“老句不脱手,脱手不老句”。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家的老窝。千万不能卖掉老房子。

  《远方的家》里,这对老夫妻,将老家的房子卖掉了,给儿子在北京买了三居室的大房子,媳妇要将房子换成学区房,一下子就把老人出全资买的房子变成媳妇也有一半的房子了。房产证上很容易就抹去了老人的名字换成儿子媳妇孙子的名字了。在剧里没有体现,在生活里比比皆是呀。

  二是:老北京人有那么实诚的富大爷吗?将四合院都租给了外地人。本地人老房东才母子2人,搬进来的外地人那是全家倒啊,不但母子进来住,还有外地的村里姐妹也跟着住进来,还有儿子、女儿家住不进去了,也搬进来住的老两口,更是将门面房也租给外地人开家政公司,房东不收租金不算,还要倒贴进劳动力帮她们打工,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我倒要问一问:这些个外地女人是只狐狸精投胎吗?这些北京老爷们都怎么了?

  还有那个宋歌的婆婆,一个外地人,徐娘半老了,值得一个老北京绅士神魂颠倒地追吗?还被那个老女人架子十足地拒绝之。

  我看,这部剧的编造成分过多了。只有一个地方是真实的,那就是外地老夫妻在儿子家,无立足之地。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 篇10

  今天看电视节目《远方的家》,摄制组在连云港市拍摄的画面和记者的解说令我非常感动!

  在连云港市,有一个雷锋车队,每天去火车站,免费把旅客从火车站接到汽车站。去接站的都是女同志,四个人一班,她们对旅客笑脸相迎,扶老携幼,帮着提包裹,就像接自己的亲人一样。当她们说免费接送时,有的旅客不敢相信。嗨!为什么有些人不相信?就是现在说钱字的人多,说雷锋的人少了。

  雷锋车队的成员不是固定的,有退休干部职工、也有在职工作人员。她们都是自愿参加。雷锋车队已坚持接送旅客48年,行程累计20多万公里。48年,多么不容易啊!多么可敬可佩的人啊!她们的思想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历史的车轮即将驶进2012年,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了,但是雷锋精神尚存。在当今众多人崇尚金钱的时代,雷锋车队发扬雷锋精神,长年累月,坚持不懈,不为金钱,只为助人。连云港雷锋车队是学习的楷模,是当代雷锋精神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现在我们的报刊、电台、影视……很重视宣传好人好事,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道德模范越来越多,雷锋车队就是最好的榜样!我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思想水平也在提高,这说明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我们呼唤雷锋精神!时代需要许许多多像雷锋这样的人!人人学雷锋,人人当雷锋,雷锋精神代代传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观看远方的家的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精选13篇)03-08

个人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精选18篇)03-12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精选33篇)03-08

远方的思念03-07

观看防溺水教育视频观后感(精选8篇)04-25

2022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45篇)03-24

2022观看央视《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27篇)03-24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600字(精选13篇)03-02

观看我是接班人的观后感5篇04-08

观看《防溺水教育片》观后感(精选20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