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

时间:2022-10-16 13:03:5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精选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精选5篇)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 篇1

  昨午泳后,晚餐在"食间道"酒楼,面壁正是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壁上展示了原画的一部分。但见宴乐场面色彩绚丽清雅,线条工整精细,人物情态生动,活灵活现,服饰、道具、家俬烙时代印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审美价值。

  回到家,兴犹未尽,翻开有关资料和原作细细欣赏,令人拍案叫绝,尤是刻划主人韩熙载那跌荡不羁而又郁郁寡欢的神色,入木三分。既揭示了韩熙载的`复杂心理,又流露出画家自身的内心情感。

  据载,画家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宅弟,窥视其夜宴情景。他目识心记画成此图。全卷共分五段:听乐、欢舞、歇息、清吹、散宴,其间以屏障作间隔而连续构画。

  韩熙载,南唐大臣,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后见国事日非,沉缅声色,抑郁而亡。

  掩卷思之,悲人悲己。想那夜宴娱欢,韩翁却并非眉飞色舞,沉醉其间,亦不如宾客轻松愉悦,对他的理解蓦然化作丝丝淡淡而甸甸的怜愐之情,在心头滋长漫延......那是一份难言的无奈,那是一股无语的酸楚,那是一抹自怜的泪水,那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哀。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人若心灰意冷,便没有了动力,没有了热情,没有了往日情怀,或颓然或抗争,沉浮两由之。他选择放异亦无奈之举。然,放弃抑或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开始?韩熙载的夜宴,是他选择放弃后的另一种生活么?它是否弥补了曾经的勤垦?他是否从此心安理得,无悔无怨?

  鸣呼哀哉,人生无奈,无奈人生。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 篇2

  作为千年真迹,《韩熙载夜宴图》地位高绝。宴会本身对历史并无影响,但这是现在能看到的古代唯一一次宴会场景。唐末五代之时,士大夫府上歌姬无数,一次宴会,就是一次盛大的社交享乐。

  韩熙载为了自身的安危,免受政敌的暗算,故意放浪形骸,本属智慧与谋略,但“日事游宴,名闻中外”,可能做得过分太夸张,反而让后主更为放心不下了,乃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窥之。画分五段,每段以屏风或床榻为自然界限,遮遮掩掩的,却也曲尽其微,曲尽其妙。

  琵琶演奏: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献艺,琵琶声中,高朋满座,一派华丽张致;

  集体观舞:主人击鼓助兴,为歌伎王屋山跳六幺舞按拍。身为清流,到底懂得重在参与;

  卧榻间息:洗手毕,与众家伎坐榻上稍歇。是不是亡国之忧顿生,檀板之声失色?

  独自赏乐:诸伎演奏,仙乐飘飘,为何屏退了宾客?袒腹而坐,想必意在仙乐声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吧?

  依依惜别:满目皆暂离之状,满纸尽永诀之情,这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绝佳诠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图中主人公韩熙载体胖美髯,席前玉食美酒,杂然相陈,更有舞乐佐饮,高朋同欢,但却双眉紧锁,眼角轻动,满脸愁云,与宴乐气氛形成鲜明的反差。却原来,身世之忧,亡国之惧,隐隐乎荡漾其间。我们透过画面上的歌舞升平,仿佛看到南唐大厦将倾之景,仿佛听到后周的金戈铁马之声。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 篇3

  《韩熙载夜宴图》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逸事为题材绘制而成的长卷。这幅画的构思十分巧妙,全画可分成五个段落,每段以古代室内常见的装饰性家具屏风相隔,又以屏风相连,使前后连续而又相互独立,以表现在时间序列中展开的事件。

  画面的第一段是“听乐”。好一幅热闹的夜宴歌舞的场面:侍女刚刚点燃了红蜡烛,楠木的几案上放满了各色酒菜瓜果。画面中那位长脸美髯的男子就是主人公韩熙载。他与众嘉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倾听教坊司李嘉明的妹妹弹琵琶。卧榻另一头的红衣状元郎上身前倾,已听得入神。值得注意的是屏后一女,也挤进来欣赏,一手扶着屏风,偷偷地会心而笑。想必是乐曲奏到了极佳之处,从人们的表情中似乎可听到珠落玉盘的声声琵琶。

  第二段“观舞”。夜宴到达了最高潮。韩熙载的娇小轻盈的宠妓王屋山无疑成为了今晚最亮的一颗明星,她身着窄袖蓝色长裙,随着鼓乐声跳起当时很流行的六幺舞。白居易曾有“六幺水调家家唱”的诗句,说明这种舞在当时非常流行。据王国维考证,六幺舞是以手袖为容,以踏足为节拍的。画面中,韩熙载敲击红漆羯鼓助兴。韩的门生舒雅手按拍板,应着节奏,敲打着拍子。几乎所有人都在观看歌舞,惟独一位僧人不敢正视舞者,他是韩的知心好友德明和尚,耳闻欢歌笑语,表现出一种尴尬矛盾的心理。

  第三段“休憩”。午夜将至,韩熙载与四位女伎围坐内室榻上休息,一侍女手捧水盆侍候,韩洗手的动作很舒缓,另有两侍女正在准备乐器,添换茶酒,这一切似乎表示宴会的结束。

  第四段“清吹”。显然,夜宴的节目还没真正结束。韩熙载袒胸露腹,微摇绢扇,身上披着一件白色宽衣,悠然地盘坐于胡椅上,神情闲散雅逸。身边有三位女子随侍,五位乐伎神情闲雅地坐成一排吹奏箫笛,画面的一角另一男宾站在屏风旁,回首与屏风外的女子窃窃私语,把观者的目光又引入了下一个画面。

  第五段“宴归”。曲尽人散夜未央,宾客们意犹未尽,有的与女伎一诉衷肠,有的则拥着女伎悄声说话。韩熙载重衣黄衫,复执鼓槌,端立正中,默默地凝视着。

  五幅连环组画放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完整的夜宴图,把我们带入了南唐贵族的奢靡而神秘的夜生活。

  此画的作者顾闳中,南唐江南人,以善画人物著称,长期担任南唐翰林院画待诏,可以说是一位宫廷画家。

  说起南唐,自然要提及一个人物:李后主李煜。李煜爱好诗文书画,曾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可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词人之一。但他在政治上却是个庸才,是气量狭小的昏君。当时南唐已经是岌岌可危了,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敌国后周的进犯,李后主一方面以财物媚悦敌国,换取片刻安宁;另一方面排斥异己,“颇疑北人,多以死之”,把猜疑之心放在了那些由北入南的官员身上。而这位官居南唐中书舍人的韩熙载正巧是出身北方望族,自然他的名字列入了李煜的猜疑名单之中。

  有一天李煜得知一些朝中官员将会聚韩宅,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他不由得陷入极度的恐惧:这伙人是不是阴谋串联?于是,李后主想出一个搞清这件事情来龙去脉的方法。他召见了自己所信任的画家顾闳中与周文矩,授命他们同赴韩熙载宅邸,暗中窥测这次宴会的真实情况,并把这些情况如实地描绘下来。

  经过了一夜认真细致的观察,顾闳中发现,宾客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等官员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当时一些走红的歌女和舞女。顾闳中和周文矩是画院中鼎鼎大名的画家,他们有“默记背写”的本领,出宫之后,顾闳中便凭记忆客观地创作出这幅反映当时宴会盛景的《韩熙载夜宴图》。李煜展卷之际,见到韩熙载纵情声色,戒心减少了许多。

  然而画中的主人韩熙载并非真是声色犬马的大官僚。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出身豪族,诗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后逃往南方避乱,曾任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等官。由于当时北方战争频繁,所以江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化中心,短暂的安逸和平静造就了南唐官僚士大夫生活的奢侈糜烂,他们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据史书记载,韩熙载家就有歌伎四十余人。所以这样通宵达旦的夜宴作乐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

  但是这位来自北方的才子,内心却隐含着不甘寂寞的雄心壮志。他不光在艺术上颇具造诣,而且满腹经纶,具有很强的政治才能。早在李煜的父亲李璟在位时,韩熙载就因为其出色的才能受到重用,面对北方的'战乱,他力劝李璟励精图治,出兵中原,统一天下。然而生性懦弱的李璟毫无雄心,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不久,李璟殁,后主李煜继位。这位风度翩翩的少年君主曾让心灰意冷的韩熙载重燃起过一星希望之火,但他很快发现李煜也同样沉溺声色,无心朝政。韩熙载那双忧郁的眼睛已经看到了南唐国势日衰的历史必然。面对这样的残局,纵使是孔明再世,也无力挽回;况且他毕竟没有孔明的才华与执着。面对朝中那些小人的排挤,他觉得心灰意懒,便辞去了宰相的职位。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韩熙载敏锐地感觉到李后主已悄悄地把猜疑的利剑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为了明哲保身,他不得不“率性自任,颇耽声色,不事名检”,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酒色歌舞之中。这种圆滑而又无奈的做法,对他这种才气高逸的士大夫来说,实在是非常痛苦的。

  据说,李后主细看这幅长卷后,发现韩熙载的沉溺声色,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抱负,于是决定将他逐出京城,令其南迁。这时韩熙载年岁已大,不能也不愿远离金陵,只得上表请罪,请求从轻发落。李后主这才勉强同意他留在金陵养老。韩熙载受此惊吓,生了一场大病,终于不治而亡。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 篇4

  《韩熙载夜宴图》乃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约910—980年)所作。

  关于该画的成因,有二种说法:

  其一,韩熙载本是北方的一个贵族,年轻时在京洛一带即负盛名,后因战乱逃到江南作官。开始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被重用,等到后主李煜即位,有意授其为相,其又感到政局日下、世事日非,说是:“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弃巾不暇,吾不能为千笑端。”因而以声色自娱来“避国家入相之命”。李煜为了对其进行规劝,便派遣画家顾闳中潜入韩家窥探,用“心识默记”的方法画下了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卷。据说李煜曾把这幅画拿给韩熙载观看,希望其能节制放荡的生活,以国事为重,结果“熙载视之安然”,依旧我行我素。

  其二,南唐韩熙载,以北人而在南唐为中书舍人,必然与当地阀阅貌合神离,暗中猜忌。于是韩熙载便整日里征歌买妓,饮酒弄妾,常常躲在家中招人作长夜之饮,席间轻歌曼舞,笙箫和鸣;或于酒酣耳热之际,难免有颠鸾倒凤、雨云翻覆之事。

  这样做当然是为了使政敌放松对他的警惕,以图自保。据说后主李煜非常艳羡韩熙载的夜宴,又没有机会亲自参与,只好派宫廷画师潜入韩宅观察,尔后再据回忆画出来,以供欣赏。这才有了《韩熙载夜宴图》长卷存世于今。

  不管以上说法那个更符合史实,但韩熙载之佻达放浪却是名震南唐朝野,可能至今也没人能达的。

  史书有记“南唐韩熙载,后房妓妾数十房,室侧建横窗,络以丝绳,为窥觇之地,旦暮亦不禁其出入,时人曰为‘自在窗’。或窃与诸生淫,熙载过之,笑而趋曰:‘不敢阻兴。’或夜奔客寝,客赋诗,有‘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畔著衣裳’之句”。真是“前卫”啊!

  韩熙载虽然是自甘消沉,但其席上座客却都是当时名士风流,如太常博士陈雍、状元郎粲之属,奇怪的是男宾中竟有和尚德明、其学生舒雅等人;而女宾中竟包括韩熙载之妹妹!可见当时之人乃不以淫纵为羞。李温陵《初潭集·卷十七》有云:“韩熙载事江南三主,时谓神仙中人。风彩照物,每纵辔春城秋苑,人皆随观。简介不屈,举朝未尝拜一人,唯多置女仆,昼夜歌舞,后房伎妾恣其出入。后主屡欲相之……”

  声色之乐人皆向往啊!且言归正传。

  《韩熙载夜宴图》为绢本,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设色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卷分为五段。第一段写韩熙载与宾客们谛听状元李家明的妹妹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表现的是演奏刚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从这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人们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的情感。画上韩熙载的手松懈地垂着,这和他的眼神的注视是相适应的。和韩熙载同坐在床榻上的青年,身体向前倾出,左手紧抓膝盖,保持重心的平衡,衬托出注意力的集中;最有意思的是那个背向琵琶女转首侧耳倾听的客人,两手叉叠,已经全身心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之中。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神情,显示出不同凡响的画艺;第二段写韩熙载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在这场面中有一个和尚,拱手却伸着手指,似乎是刚鼓完掌或行完礼,眼神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不看舞伎,露出尴尬的神情——作为出家僧而处这种侈靡艳冶的场景,画家的表现是非常恰当的;第三段写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什么;第四段写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动态,统一中显出变化;第五段写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整幅画卷交织着热烈又冷清、既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涵着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在画面结构中,屏风和床榻的使用具有一和中特殊的微妙意义。它们作为人物活动的道具,一方面起到分隔画面,使每段独立成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把各段连贯起来,使全卷成为统一的大画面。

  这种处理手法,比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吴道之的《送子天王图》等长卷画又进了一大步。

  从人物形象的刻划来看,更显示画家卓绝的功底。特别是韩熙载,分别出现在五个段落中,服饰、动作都不相同,但他的形貌和性格却都前后一致。他头戴高帽,身躯魁伟,长脸美髯,虽然是在夜宴歌舞中,对联不纵情声色,而流露出忧郁寡欢的表情,反映出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空虚、苦闷。这幅作品不是当场的写生画,而是用“心识默记”的方法所画成,画家这种写实、传神的精湛艺能,不能不令我们由衷钦叹。

  《韩熙载夜宴图》无疑是一幅名篇巨作,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 篇5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 巨宦韩熙载 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 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为了适于案头观赏,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既联系又分割的画面。构图和人物有聚有散,场面有动有静。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了肖像画的性质。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桌机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第二段是“集体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氛热烈而动荡。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是“间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

  第四段是“独自赏乐”,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是“依依惜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更凸显画家卓绝的功底,特别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分别在五个画面之中出现,但每个场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他的形态与性格却都表现的前后一致。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纹组织的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如毫发,极其工细。所有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使这一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 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我国于1990年12月20日曾经发行了《五代·韩熙载夜宴图》邮票,全套5枚连印。由“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构成,每一个画面以屏风相隔,展现了韩熙载开夜宴行乐的场景。

  拓展:

  一、创作背景

  编辑播报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绘制,历史上有两种缘由记载,一是说因为韩熙载出自豪门,才能超群,入南唐后官至中书侍郎。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却无力挽回,因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后主李煜很想重用韩熙载,却闻其“放意杯酒间,竭其材,致娱乐殆百数以自污,”于是命顾闳中夜间遣至韩熙载府第,偷看韩熙载行乐的每一个场面,想借以图画劝告韩熙载停止夜夜歌舞升平的放荡生活。论据为《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

  另一种说法是说,因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其父因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但李煜当时对他还是不放心,就奉命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矩把所看到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所以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后主看了此画后,就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

  二、艺术特色

  1.构图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画采用了传统的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并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虽然整幅画情景节奏繁杂,人物动势变化多样,却安排得宾主得当,疏密有致,场景衔接自然连贯。比如在第一部分描写琵琶独奏的场景中,人物繁多,动态各异,但画家将全场上每个人的精神都服从于琵琶女的弹奏动作上,紧凑的节奏与现场的宁静氛围相吻合。不论在场的人或站或坐,还是倚在屏风旁侧耳倾听,他们的视线都停留在弹奏者的手上。

  在不同的场景之间,画家还精巧地运用了屏风、床榻、长案、管弦乐器等古代屋内常见的物品将画面进行软分割,使画面既有彼此的独立空间,又不乏连贯性。例如在第三段描绘韩熙载在宴间休息的场景中,韩熙载与几名仕女端坐在床榻上休息,外围有屏风进行隔断,使画面更具立体感。这种结构内容的安排,使观者不觉割裂的生硬,而用屏风联锁时也不觉得牵强。

  2.人物刻画

  《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对人物的刻画,以形写神,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顾闳中通过对不同形体的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弹奏琵琶,有的挥手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画家对主人公韩熙载的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更加突出了全图他是中心,古人喜欢以主大从小的方式来突出主要人物。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回收击鼓,最后曲终人散,各个不同场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心不在焉。他的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欢乐的热闹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在当时形势下身置华宴歌舞中的苦闷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也由此深化了《韩熙载夜宴图》的内涵。

  3.设色

  《韩熙载夜宴图》设色工丽雅致,富于层次感。多处采用了朱红、朱砂、石青、石绿以及白粉等色,对比强烈。但又在众多绚丽璀璨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墨色来统一协调(墨色作为黑色的运用,可看做是色彩对比的缓冲,也可当成是画面构成均衡的祛码)黑白灰分布有序,色墨相应,神采动人。尤其是对“夜”的暗示,画家并无对天空作太多刻画,仅仅是用“一支红烛”的象征手法便使人们清楚的理解到这场宴会是在夜间进行的。细评画中人物的服装颜色的分配,更让人叹为观止。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客的青黑衣衫形成鲜明对照。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细看仕女们的服饰,可以看出重彩勾填的衣纹图案,细如毫发,整体而微,极其工细。对于服饰的刻画还体现在画家大面积而整体的渲染。除去局部的装饰外,对于衣物重叠和以及关节的转折处,画家巧妙的晕染技法,让画面虚实有序,统一而整体,让读画者回味无穷。再来看画中的几处起着分隔作用的坐榻等深黑色家具的设色,沉厚古雅,在画面中也起到稳重色块的协调作用。而仕女的裙衫、帘幕、帐慢、枕席上的图案也是绚丽多彩的。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得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其中在第一段的听乐场面中,画家将弹奏琵琶的仕女安排在有虚实变化的灰黑山水背景之中,故人物的衣裙、头饰、乐器等的色彩显得特别的耐看,而她身上的灰、红、绿的各色飘带,又将她衬托得极其妩媚动人。

  在第三段的休息场面中,运用的色彩极其丰富,让人眼花缭乱:以那位端着盘子的仕女为例,石绿色的衣裙、朱红色的腰带、储色的盘子、浓浓的灰发;再看拿乐器的仕女,粉红颜色的衣裙、绿红色的腰带、白颜色的纱巾、点着亮米灰图案的灰调色琵琶;床上则是红色帐慢、绿色披被、白色床单以及灰青起白图案的帐慢。众多的颜色杂陈的画面,却让人感觉到的色彩关系非常舒服。他让这群着装浓艳的亮丽美女置身于有大面积灰黑、浓墨的榻几等家具之中,还配以灰调山水、花鸟画来点缀,这就使得仕女们繁复绚丽的着装极其床上用品的浓艳之色有了依托,在视觉效果上,就给人一种繁而不乱、艳而不俗的感觉。在第五段的送别画面中,对于粉色的色调搭配运用也是非常成功的。如主要人物的灰色服装,就是在双钩定出边线的情况下进行分染的,然后罩染青灰色,最后薄薄地罩过一层绿色,因为绢随着时间放长久了也会偏黄,所以这个颜色本身就是灰绿体系的一个色系。旁边的两个仕女,一个青裙,一个粉裙,她们身上的对比,就是靠红色的腰带和白、灰两个有图案的披肩来装饰。

  4.线条

  从全卷来看,画中运用的线条是“铁线描”居多。作品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顾闳中擅长用此种描法,史料记载这种线描是受后主李煜书法影响而成,颇有韵味。全画工整精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服饰的刻画组织得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而且又富于变化,勾勒时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尽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得非常到位,线条空起空收,使得蓬松的须发真的好似从皮肤中长出来一样,形象生动。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居夜宴活动方案05-02

孔祥熙宅院08-12

陕熙的语录38条10-11

陕熙的语录34条09-30

春夜宴桃李园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原文赏析07-03

春夜宴桃李园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原文及赏析07-03

载着回忆的小木船作文02-17

载着成功的小木船作文03-05

《春夜宴桃李园序》赏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