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大全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和意见

时间:2017-07-18 13:55:37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和意见

  一说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想到很多非常有意义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目的和重要的节日环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统节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和意见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篇一

  再过几周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午节前后,我们通常会看到龙舟竞渡、吃棕子,并且感受到龙舟水(下天),在20xx年的端午节,正在太空的神舟十号上宇航员也吃上了棕子。那我们知道端午节的来由吗?在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代,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同时,我们也经常会过一些国外的节日,最典型的是圣诞节,大家知道国外的圣诞节有什么由来和习俗吗?我们都知道,圣诞节外国人都要吃火鸡、摆最普遍的说法是,圣诞节是基督教徒为了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听到这里,你的感受是什么?赛龙舟、吃棕子,这些习俗从小就陪伴着我们,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们也耳熟能详。但我想问的是,火鸡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吃过呢?耶稣是谁呢?我一直以为他就是上帝,在百度之后我知道他是上帝的儿子,但为什么要庆祝上帝儿子的生日呢,按道理应该是庆祝上帝的生日。我想这

  可以能要基督教徒才能解答我的疑惑。我想,庆祝这样的节日,就好像无意中我被拉到一群游行的队伍里面,看到周围的人都很开心,但却不知道他们是为什么在高兴?

  中国有句老话,“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节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篇二

  我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据统计,全国大大小小的节日达到3000多个,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民族传统节日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蕴涵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它既是民族认同的基础,也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更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进一步建立起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虔敬情感,让民族传统节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外国文化开始涌入我国。情人节、圣诞节等一些洋节日作为“时尚”被一些人所追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节日,与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过洋节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节日。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在世界上得以存在,得以和其他民族相区别,就在于她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独有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正是她几千年岁月的沉积而形成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曾几何时,我们以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久弥香而自豪;曾几何时,我们以天下节日大备于中华而骄傲。又曾几何时,在不知不觉中那传承了几千年的骄傲与自豪渐渐弱化淡化,不知愁滋味之少年尚无法体会那份锥心之痛,而血性国人却理性地发出了拯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千年文明精髓的呐喊!

  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湮没了平常日子与节假日的区别,我们已经不必等到过年添新衣、过年宰牛羊,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像过新年,真正到了年根儿底下,“年味儿”反而淡了。

  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悄悄地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社会结构,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传统节日,也随之失去了以往依托的节日背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的充满田园气息的节味淡了。

  “年味儿”、“节味儿”越来越淡,不但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甚至人们内心曾经拥有过的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了。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日渐盛行,而且大有将我们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取而代之之势。许多青年对过圣诞节、情人节乐此不疲,而对中国节日,除了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外,对“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知之甚少,能记得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就算是有心人了。而对其中的节日文化似乎一概不知。

  如今,传统节日的`舞台上最活跃的、最能充分发挥节日文化功能的当属商家了,但大多是只求热闹,只问经济,只看效益。商场“血拼”,饭店折扣,来就有奖,买就赠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却少有人问津。很少有人在节日气氛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传承和发展、发扬和丰富上下功夫。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喝玩乐”的假日,那份美好的节庆记忆在逐渐消失。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传承与建设同样重要。

  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追求更高生活品位和多样化的精神愉悦方式的今天,传统节日也应随时代不断发展,吐故纳新,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让我们的节日也时尚起来,年轻起来,丰富和创新庆祝活动的形式,真正成为中国人越过越新的节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衔接。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篇三

  应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通过官方干预,复兴传统节日。春节作为最普遍的超越政治、阶级、甚至国界的民俗节日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民族的认同感。建议春节假期从大年三十开始。为了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春节时,国家领导人可发表春节贺词。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端午、中秋、清明、七夕等传统节日,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着日益被国人冷落的命运。古语有云:独柯不成树,独木不成林。假如这些分别承载着本民族各类传统文化的节日,有一天真的从我们身边永久消失,仅靠有着法定节日身份的春节,又岂能完全担负起积淀和再现历史与文化传统的重任?我们青少年也应该积极保护中国传统节日,不能一味去过外国锝节日!从小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中,民俗类有70项,占了13.5%,主要为民族传统节日和礼俗活动。北京民协主席赵书认为,民俗是鲜活的,是流动的河

  ,不是所有的民俗都要静态保存。“所谓静态保存就是不让民俗有所变化,比如,人们原来穿草鞋,为了保护这种原生态就不让人穿皮鞋,这显然不合理。”赵书建议,民俗保护要保护其形态,利用其价值,静态保存只能是保存了喘气的木乃伊。

  北京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崔普权则提出,现在每每提到中国节日,总要拉洋节来作为参照物。类似“中国

  情人节”、“中国感恩节”、“中国圣诞节”的类比非常流行,这反映出某些民族传统文化流失严重。他建议:“不要把传统节日装进洋节这个舶来的‘新瓶’,而是要重建传统节日的符号体系,加深公众对民族传统的认同。”


【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建议和意见】相关文章:

1.给老师的建议或意见

2.给学校的建议和意见

3.学校的建议和意见

4.对的建议和意见

5.给老师的建议和意见

6.对党员的建议和意见

7.对大学课程的建议及意见

8.对保护传统节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