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措施及建议

时间:2022-08-02 21:08:31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推广措施及建议

一、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作业形式是免少耕施肥播种、秸秆覆盖留茬还田、机械化深松、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1秸秆覆盖留茬还田技术 该技术将作物秸秆经机械作业处理后,抛撒覆盖地表减少水蚀、风蚀和蒸发,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秸秆的处理方法有:①前茬作物粉碎处理,前茬作物在收获时,使用碎草器或秸秆粉碎机对秸秆直接进行粉碎抛撒,均匀覆盖地表。②粉碎浅旋处理,秸秆经切碎或粉碎抛撒后,使用旋耕机浅旋土壤表层,使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③留根茬处理,对残留地表的根茬,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发育前提下,留茬10—15厘米。

1.2免少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技术 该技术主要方式有免耕铁茬施肥播种和少耕(浅旋)施肥播种,简化作业工序,减少机械轧地次数,降低生产成本。①免耕铁茬施肥播种是除施肥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使用免耕施肥播种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②少耕(浅旋)施肥播种是表土破茬作业,基本不破坏土壤结构,使用带状旋耕施肥播种或浅旋播种施肥机械可一次完成土壤浅旋、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1.3 机械化深松技术 该技术是用机械松碎土壤而不翻土,基本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疏松耕作层以下5—15厘米的心土,促进耕作层下面的土壤熟化,从而提高天然雨水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为作物根系深扎和供水提供保障。深松作业首年进行一次,以后根据犁底层情况适时进行作业,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进行一次。

1.4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该技术使用化学药剂控制杂草、病虫害,也可进行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和机械化措施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可行性耕作技术模式和适用机具的使用,埇桥区经过多年试验对比研究,探索出比较适合该区进行保护性耕作的模式和机具类型。

2.1 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夏季:⑴小麦机械化高茬收获-→秸秆切碎覆盖地表-→深松(3至5年一次)-→免耕播种玉米(大豆)-→播后出苗前土壤封闭化学除草-→全生育期田管

⑵小麦机械化低茬收获-→机械打捆回收-→深松(3至5年一次)-→免耕播种玉米(大豆)-→播后出苗前土壤封闭化学除草-→全生育期田管

秋季:⑴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深松(首年深松,之后根据土壤情况选用)-→免(少)耕施肥精少量播种小麦-→小麦返青期化学除草-→全生育期田管

⑵玉米人工摘穗收获-→浅旋秸秆还田-→施肥精少量播种小麦-→镇-压-→田管-→小麦返青期化学除草-→全生育期田管

2.2 保护性耕作适用机械

经过试验比对,较适合该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的机具有下列类型:

2.2.1秸秆还田机械 ①使用4Q、4J系列秸秆粉碎还田机,配套70-90马力拖拉机,可将作物秸秆直接粉碎覆盖地表,粉碎的秸秆符合农艺要求。②使用4MQP系列秸秆切碎器,将收割机排草口的秸秆直接切碎抛撒覆盖地表,切碎长度、切碎率符合要求。③玉米联合收获机配置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玉米秸秆、根茬粉碎覆盖还田。

2.2.2免耕(少耕)机械 ①使用2BMG、2BMXS、2BMFS系列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大豆,配套动力70-90马力拖拉机,可一次完成灭茬、旋耕、播种、施肥、覆土、开沟、镇-压等多道工序,特点为设有掏草刀,防壅堵。②使用2BQMF、2BXY系列玉米施肥播种机播种玉米,配套动力90-120马力拖拉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特点为精确、省种、省时。③使用农民自主研发的2BMH-7小型播种机,配套动力15-30马力拖拉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覆盖、板茬播种、镇-压等工序,特点为播种深浅一致、秸秆覆盖良好、动力资源丰富。

2.2.3深松机械 ①使用ZS-180型振动深松机,配套动力90-120马力拖拉机,可打破25-40厘米之间的土壤板结层,特点为工作平稳、便于操作。②使用IS-5型深松机,配套动力90-120马力拖拉机,深松深度20-40厘米,特点为通过性好、效率高。

三、埇桥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埇桥区自推广保护性耕作近十年以来,按制定的《埇桥区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投入保护性耕作机具410余台(套),通过在各乡镇、示范园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累计完成试验面积近2000 hm²。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研究的项目区,与传统耕作田块对比:减少机车进地次数4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环节的工时;增加天然雨水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透性,作物增产10%左右,增收节支明显。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具备在该区加快推广的基础条件。

埇桥区农业生产的特点为一年两熟,基本为小麦-→玉米(大豆)轮作。夏季作物玉米(大豆)种植方式为免耕播种,而秋季小麦种植方式,仍然按传统耕种方法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却迟迟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其中存在诸多原因。

3.1传统耕作模式,难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传统耕作方法的弊端日益突显,农户土地规模小且分散,各家各户小机具作业,地块中扶基(垄)高,墒沟洼;过度依赖和使用化肥,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贫瘠;土壤板结严重等现象普遍,已经制约了土地的产出率,很难实现作物高产和效益增加。

3.2种植时间与习惯,不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该区每年70%的降雨量发生在七月份,这个季节夏作物基本为免耕抢种,很少进行深松作业吸纳降水。秋季小麦适播期在每年的十月中旬,这个时节干旱居多,所以当地农户习惯在秋收后土地适墒期进行耕翻、耙压(九月末),待到小麦播种期再进行播种。

3.3保护性耕作机具数量少,难以形成规模化。该区为农业大区,但家家户户小型机具多,埇桥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十几年以来,做了数次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和宣传培训教育,可技术并没有得到应用,保护性耕作机具数量很少,且闲置居多,并没发挥它真正的效益。

3.4免耕播种机具通过性差,影响使用。虽然免耕播种机开沟器分别设在前后主梁上,拉大开沟器距离,但壅堵、拖堆现象时有发生,作业中仍有漏播现象。

3.5农机农艺结合不够。保护性耕作技术涉及到农业生产的诸多领域,包括工程、种子、植保、等等技术,缺少对品种、配方施肥、播量、秸秆还田量、田间管理等农艺措施指导,及区域内部分土壤是否适合深松的剖面分析等方面报告,所以需要农机农艺紧密配合,共同促进技术的实施,才能使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具技术含量。

3.6注重免耕播种环节,忽视秸秆还田、深松、化控等技术。秸秆还田对免耕播种机具的通过性影响最大,秸秆还田的方法和量,以及深松、化学除草等技术,也应一并跟上,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全面推广。

【推广措施及建议】相关文章:

节能推广措施及建议08-05

经济运行措施建议08-06

绩效考核的建议措施08-03

推广建议书(通用5篇)11-29

关于推广普通话合理化的建议09-16

节能减排措施建议书范文(通用12篇)11-24

杜绝浪费水资源的建议书 浪费水资源的措施10-29

仓库应急措施-整改措施09-29

关于中毒预防措施及中毒应急措施11-26

推广推广主任岗位职责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