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百文网手机站

育儿健康小知识护理

时间:2021-11-23 18:13:56 育儿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育儿健康小知识护理

  春天的气候乍暖还寒,变化无常,家长应在穿衣、饮食、皮肤护理与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加以注意,助宝宝健康换季。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育儿健康小知识护理,希望大家喜欢。

育儿健康小知识护理

  育儿健康小知识护理:春季宝宝护理小常识

  1、“春捂”要适度

  老话说春天要“捂”,这个“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并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早春气候反复无常,宝宝皮肤的毛孔张开,如不注意保暖,风寒和致病物质得以侵犯宝宝的肌体,容易发生感冒。但是,宝宝活动后容易出汗,如孩子穿着过多,散汗后更易着凉。

  春天宝宝的衣服要注意防风御寒,宜宽松舒展、柔软保暖。宝宝衣服不可骤减,一定要注意随着气温变化加减衣服。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活动中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外出活动时着衣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如果宝宝面色潮红、手脚心都很热且出汗,就要考虑是否该给宝宝减衣物;相反如果宝宝手脚心发凉,除了疾病状态外,就要给宝宝增加衣物了。

  2、清淡饮食、营养全面

  春天宝宝护理做到饮食清淡的同时,也要注意宝宝营养的全面,春天正是孩子长个的好时候。由于冬春季蔬菜以大棚种植为主,营养要大打折扣,且新鲜水果品种相对较少,孩子此时容易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春天更要注意宝宝的营养及膳食平衡。

  宝宝食物应多样化,除了要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外,要经常给孩子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白菜、油菜、莴笋、绿豆芽等,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另外,还要注意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在饮食上应给宝宝多选用豆制品、鱼虾、芝麻和海产品等含钙量高的食物。为了保证钙营养的吸收,除了增加宝宝户外活动的时间外,还要给宝宝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蛋、奶、动物肝、海产品等。

  3、居室要通风

  整个冬季,多数妈妈害怕孩子被冷风吹着而整天紧闭门窗,造成室内新鲜空气不足;冬去春来,室内灰尘及致病物质也随着气候的变暖而滋生。这样,势必会造成使宝宝抵抗能力减弱。家有宝宝应注意常开窗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房间内及宝宝生活用品的清洁,不要让宝宝在尘土飞扬的场所出入和玩耍,避免接触扬尘、花粉等过敏因子,以避免湿疹的发生。

  4、做好皮肤护理

  春天保持宝宝皮肤的滋润和营养是不可缺少的,妈妈每天都要给宝宝的小脸以及全身涂上一层婴儿专用的润肤霜。为了避免花粉、细菌对宝宝皮肤的侵扰,爸爸妈妈要做重点防护。

  宝宝的脸部在春天最容易受到风沙、花粉和阳光的侵袭,从而引发皮肤干燥、过敏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宝宝晒太阳要在30分钟之内。不能让阳光直射在宝宝身上,也不能晒太久。晒太阳最好是在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时间最好在30分钟之内,晒完后多给宝宝喝水、擦点润肤露。

  宝宝的皮肤一般都很敏感,春天正是百花盛开的时节,带宝宝出去玩尽量避开有花粉等过敏源的地方。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宝宝更要注意这一点。

  婴幼儿的皮肤与成人不同,生理和功能也有差别,皮肤的呼吸代谢作用比较强,体内的水分及热量蒸发散失比成人快,易出汗,保温差,皮肤角质层菲薄、娇嫩,自我保护能力差,皮肤的`清洁宜用水洗不要用肥皂,保护皮肤,减少刺激。

  5、注意防病保健

  春天乍暖还寒的天气考验着宝宝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春季也是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水痘、白喉、麻疹、猩红热多种小儿疾病的流行季节,因此,婴幼儿春季防病保健很重要。

  春季气候干燥多风,应保护好婴幼儿的口腔、鼻腔的湿润清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每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应喂些温开水,以达到清洁口腔,补充水分的作用,鼻腔有分泌物时,应即时用棉签蘸点苏打水清洗干净。

  春风轻拂,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静、催眠的作用,使身体困乏、昏沉欲睡。家长不要让宝宝看电视或玩游戏耗到太晚,早一点给他洗漱,躺在床上讲个小故事。春天早睡早起有助于宝宝保持体质健康,抵御疾病。

  6、进行户外训练

  宝宝经过漫长的冬天,太阳照射不多,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降到最低。春归大地,正是户外活动的大好时节,可带着宝宝接受日光浴、空气浴。多做户外活动可增强宝宝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在天气晴和时应抱孩子到户外活动,接触阳光的照射,促进钙的吸收,维持血中钙、磷的平衡,减少佝偻病的发生。

  春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带宝宝去踏青赏花、登山戏水、放风筝、荡秋千、做游戏,尽情的玩耍可令宝宝精神愉快,气血流畅,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另外,要注意不带宝宝去人多空气混浊的地方。

  育儿健康小知识护理:宝宝家庭护理保健小常识

  为宝宝选个合适枕头

  一岁以内是婴儿头部发育的重要阶段。适宜的枕头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如果选择不当,不仅影响头颈部生理功能,还可能造成某些发育畸形。那么,怎样正确选择和使用枕头呢?

  刚出生的婴儿平躺睡觉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颈、背部肌肉自然松弛。婴儿头大,几乎与肩同宽,侧卧时头与身体也在同一平面。因此,没有必要使用枕头。

  孩子3个月后开始学抬头,脊柱颈段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因此,为了维持生理弯曲,保持体位舒适,婴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使用枕头。

  婴儿枕头高度以3—4厘米为宜,并根据婴儿发育状况,逐渐调整枕头的高度;枕头的长度与婴儿的肩部同宽最为适宜。

  枕芯质地应柔软、轻便、透气、吸湿性好。可选择灯芯草、蒲绒等作为材料填充。民间常用的荞麦皮也是很好的填充物,也可将泡过的废茶叶收集起来晒干,做枕芯材料,枕头与头部接触区可尽量做成与头颅后部相似的形状,枕套可选用半新的棉布制作。

  有的家长误认为婴儿睡硬一些的枕头可以使头骨长得结实,脑袋的外形长得好看,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儿颅骨较软,囟门和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长期使用质地过硬的枕头,易造成头颅变形,或一侧脸大,一侧脸小,影响外形美观。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出汗较多,睡觉时容易浸湿枕头,汗液和头皮屑混合易使致病微生物粘附在枕面上,极易诱发颜面湿疹及头皮感染。因此,婴儿的枕芯要经常在太阳底下曝晒,枕套要常洗常换,保持清洁。

  孩子打呼噜别轻视

  家长们往往不会把孩子的呼噜声放在心上,但是小儿科的医生要对家长们说:最好带打呼噜的小孩子去看看医生,因为那可能意味着是睡觉时的短暂窒息,会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其实,睡觉时窒息这种症状是可以被治疗的,只要对扁桃体动一个小手术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停止呼吸的现象了。据称,在学龄前儿童中,大约有12%的孩子会在睡觉时出现窒息,而大概其中10%的孩子会觉得痛苦。事实上,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会受到这种症状的困扰,他们会在睡眠时停止几秒钟的呼吸,这样一来,人肯定会因为呼吸不畅而惊醒,睡眠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所以,当孩子们睡觉时听到他们打呼噜可千万不能轻视。

  婴儿不宜睡在父母中间

  不少年轻父母晚上睡觉时,总喜欢把孩子放在父母中间,其实这样睡对孩子的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人体中脑组织的耗氧量最大。成人脑组织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而孩子越小,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就越大,婴幼儿可高达50%。婴儿若睡在父母中间,成人排出的“废气”双管齐下,会使孩子处于一个缺氧和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使孩子出现睡眠不安、半夜哭闹等现象,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同时,婴儿睡在父母中间,也增加了成人无意中挤压孩子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孩子还是不要睡在父母之间为好。

  小儿换乳牙父母莫慌张

  人的一生有两口牙,一口是乳牙,从婴儿6个月时开始生长,共有20颗,两岁左右长齐。从6岁左右生长的第一颗牙开始,换上第二口牙——恒牙。乳牙在这个时候开始顺序脱落,恒牙要比乳牙多出8~12颗,即新长出的恒牙上、下每排各为14~16颗,恒牙总数为28~32颗(有的人终身不长智齿)。

  首先,对宝宝新生的门牙不齐或磨牙现象,父母不必担心。新牙长出后,切缘(即牙尖)不齐,需要逐渐磨平,宝宝会不自主地咬磨“找齐”。7岁左右时,上边的两颗门牙长出,父母又发现孩子的两个门牙不挨着,中间有间隙,很担心两颗门牙会就此分开。其实这是牙齿萌出后的发育过程,两边的牙长出后,门牙就会慢慢靠紧。

  如果间隙过大,影响到两边牙齿生长,使间隙无法关闭,就该到医院找口腔医生进行矫治了。

  其次,当孩子的新门牙长出后,不少父母又觉得孩子长了“大板牙”,很难看。这也不必担心,如果恒牙和乳牙一样大,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颌面部发育生长到成人时,牙齿反倒会因为过小而变得很难看了。

  第三,孩子换牙时常有“双层牙”的现象。这是因为门牙一般从乳牙内长出,而当孩子的乳牙还没脱落,而旁边又长出新牙时,就会出现双层牙。“双层牙”危害性不小,不但限制了孩子颌骨的正常发育、影响面容美观,还将影响上下牙的咬合,有碍咀嚼能力,影响进食和消化吸收。所以发现孩子长“双层牙”时,及早去医院拔掉乳牙,让出恒牙生长的正常位置。

  正常的乳牙有促进颌骨发育、维持后继恒牙萌出位置,引导后继恒牙萌出的作用,如因外伤等原因造成乳牙过早缺失,家长也要尽快请医生制作保持器,保证它们的间隙不会缩窄,为恒牙的正常生长打好基础。

  最后,如果恒牙迟迟未出,可能是恒牙的颌骨内位置异常,阻碍恒牙生长,也可能与儿童身体健康和营养饮食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应带孩子到医院做全面检查,对症治疗,切不可用吃补药、激素等方法促进牙齿长出,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孩子开始换牙后,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新牙的生长情况。有些儿童在出牙和换牙时出现吐舌、吮指、舔牙、咬铅笔、咬嘴唇等不良习惯,家长应及时纠正,否则会造成牙齿的畸形,影响孩子牙齿咬合的能力。

  怎样保护宝宝眼睛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小儿的视力也是父母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的确,测定小儿的视力、了解小儿视力发育情况,对于防治斜视、弱视、早期矫正小儿的屈光不正是很必要的。初生婴儿的视力是很微弱的,1个月可看见近处的物体移动,6-8个月的视力为0.06-0.1,1岁的视力为0.2,然后逐渐发育,5岁的视力可达1.0。一般3岁以上幼儿大多能正确地指出E字视标的方向,而3岁以下幼儿可用观察两眼的注视反应的方法来估计视力情况,即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玩具在小儿眼前移动,观察其眼球是否追随移动,如他能用眼稳定固视目标,则提示至少有0.1以上的视力,通常3个月后的婴儿即有眼动反应。如发现小儿视力差,则应至专科医院扩瞳作眼底及屈光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黄斑发育才告完成。由于可见光可引起眼部损伤,当眼睛长时间注视强烈的光线,可引起黄斑烧灼伤,严重者可引起视力障碍及永久性盲点。因此在婴幼儿期,应避免过多频繁地面对闪光灯等强烈的光线,以免造成视网膜损伤。但是,年轻的父母们为初生的婴幼儿适当地拍照留下纪念也未尝不可,至今我们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尚未碰到由于照相而引起的视网膜损伤病例。

  小宝宝的个人卫生

  选择衣裤要柔软,颜色要浅,纯棉料最佳。

  脐带护理:新生儿的脐带还没有长好,应该保持脐带的清洁和干燥,最好从医院弄些药水来清洗消毒,避免脐炎的发生。

  口腔护理:在喝奶后喝些清水可以达到清洗口腔的作用;

  臀部护理:小便后要勤换尿布,大便后必须清洗干净,以免感染造成红臀的出现。要尽量使用布尿布,纸尿布也要使用棉质的,布尿布不可用肥皂粉等刺激性大的东西清洗,最好在阳光下晒干才使用,尿布外尽量不包塑胶带。在清洗完宝宝的小屁股后,为他(她)上点保护油。

  育儿健康小知识护理:母婴健康护理小知识

  一、新生儿出生后不要挤乳房,否则会导致乳腺炎。(新生儿乳房的肿块,与母亲体内胎盘分泌的大量雌激素有关)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二、女婴出生后可有白带,甚至有月经,是正常现象,2-3天后可消失。(女婴的月经、白带与母亲胎盘分泌的大量雌激素有关)

  三、新生儿不应用蜡烛包包裹,应让婴儿手足自由活动,有利于生长发育。(婴儿罗圈腿与缺钙有关与出生后捆绑包裹无关)

  四、新生儿怕冷更怕热,不能捂,高热易导致惊撅。(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差)

  五、产妇应早晚用牙膏、温水刷牙,饭后用清水漱口。(孕妇产妇的唾液含酸量高,牙齿易受损)。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六、坐月子期间能洗澡,忌盆浴,但洗澡不宜过长,防止虚脱。(产妇大量出汗应常洗澡,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消除疲劳)

  七、坐月子期间应避免过冷过热,夏季开空调可将室温调节适度,产妇感觉舒适。(产后关节疼与缺钙有关,不一定是受风)

  八、产后可吃新鲜水果蔬菜(冬季可切成小块用热水过一下)。(新鲜水果蔬菜中含大量维生素,利于均衡营养)

  九、坐月子能穿拖鞋,但拖鞋应是质地柔软、弹性好、透气强的布拖鞋、绒布拖鞋(产后腿脚肿需要慢慢恢复,鞋小对血液循环不利)

  会阴侧切伤口、痔疮护理

  1、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高锰酸钾清洗,护士会做伤口擦洗(拆线之前三天)。

  2、 适当起床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恢复。

  3、 注意饮食,多吃粗纤维食物,减轻便秘的发生。

  4、 可适当使用开塞露,协助排便。

  5、 肛门会阴扩约肌收缩训练。

  6、 痔疮严重时,可用药物按摩、热敷、还纳。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育儿健康小知识护理】相关文章:

健康育儿小知识07-31

育儿健康小知识07-27

育儿健康的小知识01-20

育儿秋季健康小知识08-02

育儿健康小知识文章08-07

学前班育儿健康小知识01-19

育儿小知识11-24

育儿健康小知识0到3岁01-19

健康育儿知识文章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