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百文网手机站

契税法律知识介绍

时间:2021-06-28 11:09:50 法律知识 我要投稿

契税有关法律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契税

契税有关法律知识介绍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应缴税范围包括:土地使用权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买卖,房屋赠与,房屋交换等。

  契税是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时向其承受者征收的一种税收,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在中国境内取得土地、房屋权属的企业和个人,应当依法缴纳契税。上述取得土地、房屋权属包括下列方式: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买卖、赠与和交换。以下列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征收契税: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以土地、房屋权属抵偿债务,以获奖的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以预购方式或者预付集资建房款的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契税实行3%-5%的幅度比例税率。

  契税,是指对契约征收的税,属于财产转移税,由财产承受人缴纳。契税中所涉及的契约,包括土地使用权转移,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房屋所有权转移,应该称为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如房屋买卖、赠送、交换等。除了买卖、赠送、交换外,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其中,有两种常见的房屋权属转移,按规定要缴纳契税:因特殊贡献获奖,奖品为土地或房屋权属; 或预购期房、预付款项集资建房,只要拥有房屋所有权,就等同于房屋买卖。

  契税是一种重要的地方税种,在土地、房屋交易的.发生地,不管何人,只要所有权属转移,都要依法纳税。目前,契税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固定来源,在全国,地方契税收入呈迅速上升态势。

  各类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方式各不相同,契税定价方法,也各有差异。

  二、契税的计税依据有哪些?

  契税的计税依据,归结起来有4种:

  1、是按成交价格计算。成交价格经双方敲定,形成合同,税务机关以此为据,直接计税。这种定价方式,主要适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

  2、是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土地、房屋价格,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奥运村地价立即飙升。该地段土地使用权赠送、房屋赠送时,定价依据只能是市场价格,而不是土地或房屋原值。

  3、是依据土地、房屋交换差价定税。随着二手房市场兴起,房屋交换走入百姓生活。倘若A房价格30万元,B房价格40万元,A、B两房交换,契税的计算,自然是两房差额,即10万元,同理,土地使用权交换,也要依据差额。等额交换时,差额为零,意味着,交换双方均免缴契税。

  4、是按照土地收益定价。这种情形不常遇到。假设2000年,国家以划拨方式,把甲单位土地使用权给了乙单位,3年后,经许可,乙单位把该土地转让,那么,乙就要补交契税,纳税依据就是土地收益,即乙单位出让土地使用的所得。

  三、契税的征税对象是什么

  征税对象:土地增值税是出让方交,契税是承让方交。

  1、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承受方交。

  2、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除了考虑土地增值税,另由承受方交契税。

  3、房屋买卖:

  (1)以房产抵债或实物交换房屋。

  (2)以房产作投资或股权转让。

  (3)买房拆料或翻建新房,应照章纳税。

  4、房屋赠与赠与方不纳土地增值税,但承受方应纳契税。

  5、房屋交换在契税的计算中,注意过户与否是一个关键点。

  在税率设计上,契税采用幅度比例税率。目前,我国采用3%-5%的幅度比例,这是国家定下的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各自的适用税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从1999年8月1日起,个人购买自用普通住宅,契税暂时减半征收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以成交价格为计税依据。

  2、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

  3、交换价格相等时,免征契税;交换价格不等时,由多交付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一方交纳契税

  4、房屋附属设施征收契税的依据(今年新补充内容):

  (1)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房屋附属设施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应按合同规定的总价款计征契税

  (2)承受的房屋附属设施权属如为单独计价的,按照当土确定的适用税率征收契税;如与房屋统一计价的,适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契税的相关内容,契税在我过的缴纳有着明确的办理手续和法律法规,希望如果有相关方面需要的朋友,可以详情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契税法律知识介绍】相关文章:

探望权相关介绍法律知识05-01

遗嘱以及遗嘱的法律知识介绍05-02

契税诚信保证书01-02

儿童法律知识10-08

夫妻法律知识08-15

法律知识问答01-20

基本的法律知识07-31

农村法律知识07-29

普及法律知识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