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员工的管理技巧是什么

时间:2023-11-09 09:12:25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同类型员工的管理技巧是什么

  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领导者应该要知道他们的管理方法。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不同类型员工的管理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同类型员工的管理技巧是什么

  不同类型员工的管理技巧

  一、对孤僻的员工进行引导

  无论在什么样的团队,都会有性格孤僻的员工存在。员工的性格孤僻,不是一天两天才产生的,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有生活上的原因,也有工作上的原因。这些员工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属争端的制造者,因为他们通常习惯单独行动,并且不屑与一些凡夫俗子共同谋事,但是他们冷僻的性格,或是偶尔犀利的言语常常会给群体内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作为领导者,不必强迫自己帮助他们改变什么,但是完全有理由像关心其他员工一样关心他们。一旦他们从心底接受了领导者这个人,那么尴尬的局面必然会得到控制,领导者的能力和领袖形象也会稳步攀升。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有四个来源:恋爱、家庭、朋友和社会。一个人的孤独程度,取决于他同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如何。一般来讲,性格孤僻的人因为处理不好上述四种关系,必然缺乏友谊,缺乏让人依恋的温情体验。而且,由于他疑心很重,干任何事情都担心别人议论,因而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管理性情孤僻的员工,首先必须深入了解这种人的心理特点,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管理。

  首先,拒绝冷落,施以温暖。管理这类员工最有效的策略是给其人世间的温暖和体贴。可以在学习、工作、生活的细节上多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尤其是在他们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友谊的温暖便会消融他们心中冰霜的屏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流露出对他们的表现漠不关心的态度,要像对待其他的员工一样来对待他们。这里就需要领导者的宽宏大度了。对于一名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来说,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急躁,去一份虚荣,对这类尴尬的局面一笑了之。

  其次,性格孤僻的员工一般不爱讲话。对此,关键是选好话题主动交谈。一般而言,只要谈话有内容触到了他们的兴奋点,他们是会开口的。但也得注意,性格孤僻的人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枝末节胡乱猜疑,一句非常普通的话有时也会使其恼怒,并久久铭刻在心以致产生深深的心理隔阂。因此,谈话时要特别留神,措词、造句都要仔细斟酌。

  再次,从这类员工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如果为了能和他们接触,而整日耐着性子,装出一副热情有加的样子和他们称兄道弟,保证不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尤其是当他们感觉到上级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想和他们“套近乎”时,他们一定会从心里认为上级是个十分虚伪的人。其实,只要和他们保持一般的工作上的接触就可以了。真正需要对他们进行帮助应该是在他们遇到了某种困难的时候。

  另外,保持耐心很重要。

  对性格孤僻的人进行管理,有时很容易遭到对方的冷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有耐心。“日久知人心”,“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到了他们能够完全信任领导者的时候,你说的话才会有分量,管理行为也就具备了威信。

  最后,要投其所好,直攻其心。这类寂寞的人群总有他们独特的方式来享受这独处的时光。仔细观察了解,看看脾气古怪的员工是以什么方式打发时间的,以此作为突破口,打开彼此间的僵局。

  作为领导者来说,尊重他们的选择是创造彼此间良好交往氛围的前提条件。对每一个员工,领导者都有义务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不要轻言放弃,用心的努力,就会得到他们的认同:

  二、对桀骜不驯的下员工设法掌控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心理,因此,作为领导者来说,不是去压制他们的想法,而应该是巧妙地利用他们各自的不同为工作所用。对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来说,不仅应该细心研究自己及周围人员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以及心理状态,更应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对于那些桀骜不驯、属表现型的人,务必注意在工作的各个细节上都为其制定具体的计划,否则,他们很容易偏离工作目标。要以同情的态度倾听他们的述说,不要急于反驳和争辩,当他们安静下来时,再提出明确的、令人信服的意见和办法。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同时也要多提醒他们冷静地思考问题。就像IBM公司的总裁T·沃森用人的特点一样,叫“用人才不用奴才”。

  据说有一天,一位中年人闯进沃森的办公室,大声嚷嚷道:“我还有什么盼头!销售总经理的差事丢了,现在干着因人设事的闲差,还有什么意思?”

  这个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是刚刚去世不久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由于柯克与沃森是对头,所以伯肯斯托克认为,柯克一死,沃森肯定会“收拾”他。于是决定破罐破摔,打算辞职。

  沃森以脾气暴躁而闻名,但面对故意找茬的伯肯斯托克,他并没有发火,他了解他的心理。沃森觉得,伯肯斯托克是个难得的人才,甚至比刚去世的柯克还精明。虽说此人是已故对手的下属,性格又桀骜不驯,但为了公司的前途,沃森决定尽力挽留他。

  沃森对伯肯斯托克说:“如果你真行,那么,不仅在柯克手下,在我手下也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的机遇。”

  后来,事实证明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极其正确的,因为在促使IBM做起计算机生意方面,伯肯斯托克的贡献最大。当沃森极力劝说IBM其他高级负责人尽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公司总部响应者很少,而伯肯斯托克却全力支持他。正是由于他们俩的携手努力,才使IBM免于灭顶之灾,并走向更辉煌的成功之路。

  后来,沃森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柯克死后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沃森不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而且提拔了一批桀骜不驯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他说:“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桀骜不驯。

  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好友,则是管理中的陷阱。相反,我总是寻找精明能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

  管理是一门艺术,科学地采用适合于彼此的工作方法进行管理,处理人事关系,可以避免简单生硬和感情用事,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进而赢得同事的支持与配合,造就一个协同作战的班子,并且能更迅速、更顺利地制定和贯彻各种决策,实施更有效的管理。

  三、对“老黄牛”式员工要善待

  在一个团队中,既需要那些很有创意的人才,同样也需要那些“老黄牛”式的员工,所有人的配合才能共同把工作做好。所谓“老黄牛”式的员工,往往是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事张扬的人。这样的人虽然可能领导者并没有太注意,他们可能也没有太突出的业绩,但团队同样离不开他们。因此,作为领导者不能因为他们的低调,就理所当然地忽略他们的成绩和存在。而应该一视同仁,像对待那些为团队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一样来用心对待他们。

  对于领导者来说,平时的工作经常像赶场似的忙忙乱乱,那些不事张扬的员工,平时干的好事和成绩未必都能得到及时的表扬。年终了,员工认为上级未必知道的功劳,不奖也就不奖了,要是好话都不给一句,岂不让人心凉?如果—卜级此时脱口而出,对他们的鼓励作用可能比奖金更可贵。此时讲不讲那么多道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懂事”,懂这类员工的心理。

  “老黄牛”式的员工虽然平时一声不吭,但他们的心理同样有问题,有对上级不同的看法,有对团队发展的建议等等,平时这些问题不可能充分展开,大多数是上级占尽上风。但领导者非常有必要抽出时间,听听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和心理对心中块垒的宣泄。有时只需带着耳朵,耐心听完他们的叙述,甚至不必做出什么回答,对方的不平心理就已经得到舒展。

  相对来说,“老黄牛”式的员工不是没有需求,只是他们很容易得到心理满足而已。因此,作为领导者只需要把“饼”画得清楚就行了。也许并不需要对这类员工进行特别的动员和嘉奖,只需要对团队的未来有一个长远、清晰的规划,就可以拴住他们的心,就可以激励他们为团队继续任劳任怨。

  每个员工的自我预期都不同。容易出毛病的是领导者想当然地归类。他们的想当然,不但无助于工作的开展,还会挫伤“老黄牛”式的员工的积极性。比如,你将他们归类于那些创意型的员工中,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挫败感,进而对上级失去信任。

  “老黄牛”式的员工即使职务对他们并不合适,他们也会抱着是上级安排的,就应该努力干好的心理,而不会主动向上级提出来。这时就需要领导者用心观察他们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他们目前的职务对他们并不合适,有时不妨直接告诉他们。即使他们以后离去,对团队和个人都是有利的。

  对“老黄牛”式的员工来说,他们要讲理,更要顾情。团队毕竟不是辩论台,很多限制使员工未必能尽展其才,这就要求领导者能感悟员工的情绪,让员工心理不平衡时也能说出来。

  因此,对于领导者来说,针对“老黄牛”式的员工要区别对待,要用心解读他们的心理,而不仅仅是引导、利用,这样才能抓住他们的心理,从而做到更好地管理他们。

  四、对墨守成规员工要多揣摩他们的心理

  众所周知,有效的沟通是管理的法宝之一。但是领导者常常会碰到一些“墨守成规”的员工,他们往往是我行我素,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你客客气气地与他寒暄、打招呼,他也总是爱理不理,不会做出你所期待的反应。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类员工,你不妨从了解这类员工的性格特点开始。

  墨守成规的员工天生缺乏创意,喜欢模仿他人,做人、处世的方法和语言都按照别人的样子,既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自己的风格。没有现成的规矩,就不知该如何行事。这种人往往没有突破性的发现,对新事物、新观点接受得较慢。这种人因为墨守成规,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不知道灵活运用,只是搬出老皇历,寻找依据。这种人不知以变应变,因此,他们难以应付新事物、新情况。这种人缺乏远见,也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他们的发展水平存在一个局限,一生中难以超越这个局限。因此,这种人不宜委以重任。

  但他们同样也有优点。比如他们做事认真负责,易于管理,虽没有什么创见,但他们一般不会发生原则性的错误。一般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办,他们能够按照上级的指示和意图进行处理,往往还能把事情做得令上级十分满意,难以挑剔。

  理解了墨守成规员工的心理和特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墨守成规的员工的确让人感到难以接近,这从他们的性格特点就可以看出来。但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往往又不得不对他们加以管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要不要也采取一种相应的冷淡态度呢?

  从形式上看,似乎他们怎样对我,我当然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但是,这种想法对领导者是不恰当的。这种员工,他们的这种墨守成规并不是由于他们对你有意见而故意这样做。

  实际上,这往往是他们本身的性格,尽管你主观上认为他们的做法使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这绝非是他们的本意。所以说,你完全没有必要去计较他们,更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对方的心态,以至于做出一种冷淡的反应。这样,常常会把事情弄坏。

  因此,领导者不仅不能冷淡他们,反而应该多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行中,寻找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一旦你触及他们所热心的话题,对方很可能马上会一扫往常那种墨守成规的死板态度,而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

  事委任于这类人,他们通常都能按照上级的指示,模仿上级的做事风格,搬用上级的做事方法,把事情完成得非常符合要求,因而也就能令上级放心和满意。这也不失为管理他们的一种方式。

  员工的管理方式

  一、负担型下属

  特征:稍不注意就偷懒,经常犯错,跟他讲有时他也听不大懂。

  分析:这种人在知识、技能以及态度上都有所欠缺。既不懂,也无所谓。

  对策: 安排专人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导,配合其本人意愿给予工作调动,使其产生对工作的兴趣及信心。长久以往,如连态度都未转变,可考虑淘汰。

  二、理论型下属

  特征:一说到什么,其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好像什么都懂,事实上很多观点并不正确。更突出的,在说之外,做的能力差。

  分析:态度良好,技能缺乏。

  对策:教会其必要技能,如5S实战、QC手法。引导其加入改善小组,发挥其能说的特长,将其平时的“夸夸其谈”引导为“可分享的知识点”。

  三、消极型下属

  特征:有能力做好,但不是很积极。

  分析:主要态度出了问题。

  对策:了解其心结何在?发现其平时工作的亮点,予以及时表扬;一段时间后,若其有所转变,可考虑调升其职位。

  四、堂吉诃德型下属

  特征:一根筋,有正义感,热情,但糊里糊涂,无法安心交待工作。

  分析:适合用“价值观”激励。堂吉诃德型员工运用得好,是鼓舞士气的极大力量。

  对策:讲清楚工作的意义,对客户的价值,企业的价值观追求。让其成为团队建设的一份重要力量。注意,这样的下属一般不单独委以重任。某些时候,改善的第一枪,可由堂吉诃德型员工打出。

  五、守旧型下属

  特征:有点老资格,只做既定工作,不想多做其它新的工作。

  分析:企业以往的激励措施未对其发生作用。

  对策:调整绩效激励幅度,让员工认识到改善的重要性。但可能一般主管并不具备调整绩效的权力。因而,管理者更应通过平时点滴工作树立威信,赢得成员对工作的支持。

  六、老实型下属

  特征:服从安排做事踏实、认真,纪律性较强。但推动力及影响力弱。

  分析:老实型下属优点远大于缺点。

  对策:适度将老实型下属当典型进行表扬,树立团队务实的作风。

  七、均衡型下属

  特征:做事有分寸、踏实,有一定能力,态度积极。

  分析:这样的人在团队中尤为难得,可当做左膀右臂。

  对策:予以一些挑战性的事务。工作中,可与其商讨某些事务的解决方案。在具备一定实绩后,应给予推荐提拔的机会。

  员工的管理技巧

  重在观念

  以前那种把管理职务当官来看,将员工当作工具,封建家长式的作风应当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理解员工具体需求,适应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机制,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合理地设计和实行新的员工管理体制。将人看成企业重要资本,是竞争优势的根本,并将这种观念落实在企业的制度、领导方式、员工的报酬等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设立高目标

  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不断提高要求,为他们提供新的成功机会。人人都希望获胜,热爱挑战是优秀员工的普遍表现,如果企业能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他们就会留下。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认识到在员工成长时,他们需要更多的运用自己的头脑来帮助企业并被认可的机会。所以你必须创造并设计一些挑战机会以刺激员工去追求更高的业绩。只有当员工感到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得到不断的支持,能够不断地学到新的东西,他们才会留下来并对企业更加忠诚。

  授权、授权、再授权

  授权是我们认为在管理中最有效的激励方法,授权意味着让基层员工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意味着你信任他,意味着他和你同时在承担责任,当一个人被信任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更多的工作热情和创意。所以,我们建议不要每一项决策都由管理人员做出,完全可以授权的事不要自己去做,管理人员要担当的角色是支持者和教练。

  辅导员工发展个人事业

  每一个员工都会有关于个人发展的想法,并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聪明的做法是为每一位员工制定一个适合于个人的发展计划。我们建议在日常谈话中,在评估员工业绩时应经常询问员工,他心中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以支持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然后尽力培养、扶植他们。那种不针对员工具体想法和需求,把教育和培训一股脑地抛到员工身上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做好这项工作。

  管理大智慧,批评员工四大技巧

  一、用标杆的方法和表扬的方法,把“批评”变成“自我批评”。

  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一样,同样,好员工也是表扬出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的你,要想让员工自愿地做出行为的改变,你需要懂得积极引导比消极否定更能让员工做出改变。要用积极引导的方式,要用树立榜样和标杆的方式,要用示范的方式(最好是你自己带头),来感染员工、促进员工的改变,而不是单一的批评。每个人都是有荣辱感的,当他知道了“好”与“坏”的区别之后,他就会自觉地进行“自省”和“自我批评”,自觉地向好的行为看齐。

  二、不要总是亲自“批评”,要学会塑造团队氛围,让团队文化来矫正错误行为。

  作为足疗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要学会把那些你倡导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变成团队的文化和氛围。这样,就能让团队的全体成员去替你“监督”、替你“批评”,而不是总是自己事事出头,把火力全都吸引到自己身上,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三、批评要懂得“抓大放小”,不要总是盯着一些细枝末节的“小节”不放。

  什么是“大”?原则是大、价值观是大、绩效目标是大。这些违背了和做不到,那要坚决追究。但同时也一定要懂得放小,不要把什么小节(特别是和自己的习惯、想法、思路不一样的小节)看得太重!更不能像员工评价的“整天就知道抱怨”。试想,谁会喜欢一个天天否定自己的领导呢?

  四、做一个温和而严厉的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衡量你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你带领团队取得的成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行为约束、行为纠正、员工批评是不可避免,甚至是必须的。

  但是,严格的要求与员工的尊重和服从并不矛盾,关键看你怎么做。我们知道,行为从目标开始,结果靠行为来实现。

  如果你一开始就在目标上严格要求,行为上密切关注,并及时为员工的工作行为提供支持、帮助和反馈,帮助他们完成目标,取得业绩和成就,那么,他们就会在你的严格要求和必要的批评背后,看到你的很多的关心和尊重之情。

  而有效批评的威力恰恰来自于你发自内心的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前面案例中的那位总经理说的“我对员工真的已经很好了,好到大家如兄弟姐妹一样,我不喜欢摆架子,也很少用命令式的语气去分配任务的。”

  其实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真正有效的管理。严格要求和是否摆架子没有关系。有效的管理者是一个严格而受人尊敬的领导。

  其实,在管理实践中,有一种现象尤其值得注意,即越是职位高或者越想做到高层管理者的经理人,越应该学习如何“有效地批评别人”。因为,更多的时候,职位越高,会越让你倚重组织赋予你的“职权”来批评员工,想当然地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从而忽视了学习如何“有效地、建设性地进行批评”。事实上,会不会“有效地、建设性地”批评下属,和职位高低无关。而是和你的“领导力修养”有关。

  领导是一门艺术,它让人们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而且他们非常乐意去做。而作为一名(高级)管理者,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做的决定,你说的话,甚至仅仅是你脸上的表情都会影响员工的士气!但是,只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让你产生正确的行为。

  管理者与员工沟通技巧

  1、鼓励新员工融入公司

  新员工刚进入公司不久,对公司归属感不强,对同事、上级管理还不了解。这时,员工很在意自己的表现和在领导眼中的形象,会小心翼翼,避免犯错,更不容易怠慢自己的工作。因此,管理人员对待他们的错误要宽容,以引导、鼓励为主。

  例如:一位刚刚步入社会,没有工厂工作经验的员工,开始从事检验工作。他特别用心地做了三天,但检出率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时管理人员往往有以下不恰当反应:A:你把这些产品拿回去,全部重检一遍,检到合格再下班。B:你去插架吧,这个岗位让新来的小李做好了。

  上述反应不仅会打击一个新员工的自信,还会让他对公司产生抵触情绪。相对而言,下面的反应方式就比较妥当:

  主管:你有没有发现,你漏检的产品有什么共性?

  员工:……

  主管:你漏检的产品主要是划伤和脏污问题,是不是培训的时候对不良标准没有记清楚?其他不良你都检出来了,说明你还是认真的,我让领班再给你示范几次,你注意记录一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大胆问。好吗?

  这样,员工既可以平静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又学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2、试用期,谁会没点畏难心理

  有时新员工可能存在畏难心理,这时候,需要管理人员有策略地进行交流,增进他的信心,并融入工作。

  如何激发信心?

  员工:我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工作,恐怕做不好。

  A管理:你连这个都做不了,还能做什么?

  B管理:我相信你能做好,回去好好做,做做就会了。

  C管理:谁都是从不会做起的,不行就多看看别人怎么做的。

  以上方式都不很妥当。比较好的回答是鼓励加正面引导:

  主管:如果这项工作你不能完全做好,那哪些部分你可以做好呢?

  员工:这个工作可以分三个部分,我能完成好第一部分。

  主管:既然这样,你就先从这个部分做起,先做上手,我相信你肯定会做得好。

  这样鼓励和正面引导,不但令员工无法找借口,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员工应对工作的方法与步骤,更能增强员工的信心。

  3、建立规则就是从试用期开始的

  对新员工多鼓励、多引导的谈话方式也有弊端,容易让新员工缺乏规则意识。过多的鼓励,容易忽视对规则的强调。

  例如:一位员工工作经验丰富,爬坡业绩也比较满意,但是他经常迟到,主管发现后找他谈话:主管:公司有规定,一个月迟到三次就会记通报批评的处分,不但影响绩效,还会影响你将来的晋升。你刚来公司,这次就提醒一下你,下个月不要再犯了。

  上述谈话没有任何作用,他下个月还会继续迟到,也许还会犯其他违反公司制度的事,甚至其他员工也会开始违纪。因为在他们眼里,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任何约束力,形同虚设。所以对于上述情况,能够维护公司规章制度威信的回答是:主管:虽然你是新员工,但公司已经做了相应制度培训,只要是公司的员工就要遵守公司规定。这个月你已经无故迟到5次了,按照规定会记处分,并且绩效也会评D。希望你可以汲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你的业绩不错,在新员工里算比较突出的,如果因为一些小毛病影响到将来的晋升前景,就得不偿失了。

  照顾新人可以,但是对明显的错误态度或是触及规章制度的行为,在交流和处理策略上要坚持原则,不能因为是新人就破坏规则。

  4、把握尺度的艺术

  一般来说,新员工难免会因错误、违反规定而受到批评,但无论是谁,挨批评总会让人感到不愉快。有一种谈话方式,既可以让员工认识到公司制度的严肃性,又保护员工的价值感,从而自愿遵守规则。

  例如:某员工对工艺流程和技术理解和掌握很好,但效率低下,主管找他沟通:

  主管: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厂部领导看到了你的改善提案,对你的想法很赞赏,可能会在全公司推行。

  员工:谢谢主管。

  主管:对了,下个月的新员工技能大赛,厂里打算推荐几个人,其中就有你。但是技能大赛对时间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果你的工作效率能提高一些,说不定能和咱们厂的其他新同事冲击一下冠军。所以,希望你可以在工作中打起精神来,我也好早点把参赛名单报上去。

  员工:(觉得十分尴尬)

  主管:我很看好你,你也要再接再厉呀。

  这位主管很好地运用了“表扬-批评-表扬”的谈话方式,既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达到了谈话目的,又避免了双方的尴尬。这种“夹心饼”式谈话融合了批评、表扬和期望,恰当运用这种方式,可以让谈话的功效更强大。

  5、怎么领导具有强烈支配欲望的员工

  企业中,有的员工组织能力很强,他们积极自信、竞争力强,同时具有野心。管理人员怎样领导这样的员工?

  例如:公司正在发起一个良率改善的提案活动,有个很有能力的员工,很快就交上了一份提案。

  主管:你的提案改善计划书做好了吗?

  员工:做好了,打算下午就交到生产运营办去。

  主管:这么快,你确定已经完备了么?

  员工:是的,我确定,您要先看看吗?

  实际上,这个员工这样问可能只是客气一下而已,他并不希望你插手。如果管理人员这样回答:行,你先给我看看,我给你把把关。

  这种员工就会觉得管理人员不信任他,甚至心存芥蒂。其实,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管理者只要从宏观上把控,细节上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比较好的回答方式:不用了,我相信你有做出这个提案的能力。只要你有信心,同时注意做好XX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预算、人力等问题,我相信你肯定没问题。放手去做吧,我看好你。

  这种不着痕迹的指挥方式,会让这种支配欲很强的员工感觉还是他自己在主导着工作,感到被信任,从而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6、与社交型员工的沟通

  有些员工十分活泼、幽默热情、善于沟通。对这样的员工,谈话应该以鼓励为主,以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工作热情。

  例如:公司年终绩效面谈,主管与一位社交能力很强的员工谈话:

  主管:这一年来,你的工作成绩不错,同事们对你评价也很高。

  员工:谢谢。

  主管:你参加了今年的业余歌唱比赛,还拿了名次,一定很风光吧。

  员工:哪里哪里。

  主管:真是工作生活两不误啊,来公司一年半,已经是代理线长了,我知道这和你的工作热情和认真是分不开的。当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顺利转正,你还需要继续保持现在的好状态呀。

  这次谈话中,员工感受到了主管对他的尊重,“孔雀”心理也得到了满足,相信他以后会更积极、热情地工作。

  7、与勤奋有余、主动性不足的员工沟通

  企业中,也有很多员工很勤奋、冷静,但不够积极、主动。这样的员工在工作上一般不会出现大错误,管理人员应该支持、鼓励他们的工作,并尽力激发出他们的主动性。

  例如:公司技术部一名员工,性格内向,工作勤奋,但是主动性较差。

  主管:你进入咱们部门已经有一年多了,工作做得很好,从 没出过什么大失误。我很欣赏你这种勤恳的态度,决定让你负责一个项目,我不过问,你只需要定时向我报告进度,可以吗?

  这样,既让员工感觉到你对他的赞赏,又有意无意地迫使员工与人沟通,增强他的主动性。

  8、适时引导下属发言

  召开会议就是为了沟通,而不是发表管理者的“一家之言”。当下属不说话——不管是没话说还是不想说——的时候,会议主导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下属发言。

  例如:当下属的发言因为考虑不太成熟而显得含混不清时,主管可以这样探询:

  “你的意思是……对么?”

  “你可以把刚才说的意思简要地复述一下么?”

  主管还可以借用某位下属的发言,发掘这个发言中的论点,再次引导大家发言:

  “大家认为小张的建议怎么样?是不是还需要注意什么地方呢?”

  这样层层递进的会议进程,往往就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因此,当会议进行到某个阶段时,主管还可以先总结前一段,然后再进行下一段的讨论:

  “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大家对第二个问题有什么建议?”

  9、下达命令,简单之余留出缓冲余地

  会议,往往是下达命令、分配任务的场合。

  例如:部门接到一个大订单,客户要求10天内完成,主管召集开会:

  “最近厂里接了一个大订单,10天后就要交货。按我们目前的生产速度,肯定能够按时交货。辛苦在座各位,在接下来几天里同心协力完成这个目标。”

  简单清晰的指令,不但清楚交代了任务,而且让员工听得省力、清楚。但是,最后任务却没有按时完成,原因在于主管没有留出完成任务的缓冲时间。意外往往总难避免,但可以控制意外发生的时间。

  管理者要明白,有些话不在开会时说、不在办公室说,可能效果会更好,毕竟在员工看来,上级办公室或会议室是一个严肃、正式、公事公办的地方。

  10、工作岗位上赞美下属,激励员工工作热情

  虽然,赞美下属没有那么难,也无须过分考虑时间地点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但有时候在工站上赞美对方,效果更显著。

  例如:某员工在公司工作三年了,尽管工作机械重复、部门也不大,但他还是工作得很开心,因为他的主管经常在上班、巡线、下班路过他的工位时,真诚地赞美他:

  “你今天气色真好,昨天休息得好吧”

  “你早会上提出的那个建议,很有创意”

  “你最近做得真好,自己产能良率高,徒弟也带得好,这个月争取给你提报优秀员工。”

  在工位旁真诚的激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显现出管理者对员工的真诚和看重,无形中刺激员工的荣誉感。

  11、聚餐庆功邀请

  作为管理者,免不了犒劳下属,应该怎么说,可以让犒赏事半功倍?

  例如:部门上下不懈工作了半个月,圆满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订单。为了犒劳大家,主管决定请下属吃饭。

  主管对领班说:“你通知大家,今晚我请大家吃饭。”

  显然这样的做法太死板,员工会认为这只是常规做法,没有起到激励效果。换种方式可以是: 主管对领班说:“今晚我请大家吃饭。一是庆祝咱们成功完成这个订单;二是感谢大家最近的辛苦。还是在老地方,过去之后大家想吃什么随便点。”

  这样更容易表现出管理者和员工是一体的,以及对员工的体恤之情。

  12、尽力帮助下属解决燃眉之急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放下架子,真诚地关心、帮助员工,那他们都会感动,从而更加努力。

  例如:一名员工最近总是愁眉不展,因为他儿子的哮喘犯得厉害,这天,他换好衣服,准备下班时,主管来到他身边。

  主管:“孩子的病好些了么?”

  员工:“还是老样子,每年春天都发作。”

  主管:“前几天,我托朋友约到一位在治疗哮喘方面很权威的老中医,今天回信说周末可以直接去他的诊所,你到时候带孩子去看看吧。”

  员工:“啊,上次只是随口说了,没想到您这么惦记我。真是太感谢了!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主管:“总之,你不要太担心了,有困难咱们一起解决。”

  不管结果如何,这位员工都会感激主管的。但是,如果这样的对话是在主管的办公室进行的,那么员工多少会感到一些窘迫,也感受不到真诚。甚至会觉得主管在居高临下地做着一件施舍的事情,或者是做表面功夫。

  13、小处见真情

  与大话空话相比,一些平常话更令人感动。

  例如:一位员工工作十分努力,经常主动承担更多的任务。一天,主管正好在路上碰到他。 “今天早点回去吧,努力工作是好事,但也要注意身体。千万别像我一样,不注意身体,抵抗力都下降了,一着凉就容易感冒。”

  虽然只是路上偶遇的一句很普通的话,这位员工可能也从别人那里听过类似的话,但却会增加员工对这位主管的敬爱之心。但如果这句话是主管把员工叫到办公室说的,那感觉就不同了。员工可能会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或者公司不允许这样做。

  14、站在员工身边,指导员工

  毫无疑问,管理者有责任指导员工做好工作,是苦口婆心地说,还是手把手地教。实际上有时管理者只要看看员工的工作,指出他们的疏漏之处就可以了。

  例如:检验岗位某位新员工,在同期的新员工里,他的产能良率爬坡速度最慢,主管静静站在他身边看了十分钟。

  主管:“你一直在看产品,真的清楚在看什么?”

  员工:“主管您看呢?我不是按着师傅教的在做么。”

  主管:“是的,你的检验手法、步骤流程一点都没错,可是,有个小问题被忽略了,你知道是什么吗?”

  员工:沉默。

  主管:“你工位上的离子风机没有打开,静电手环也脱落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一点没偷懒,但却做不出好的良率。不能只盯着手里的产品,保障工作有效率的其他措施也很重要,也是需要定时点检的。这样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你站在他身旁,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指出员工的不足之处,员工肯定会心服口服。

  15、请下属吃饭,倾听他们工作中的苦恼

  管理者可以私下和资深员工聊一聊,向他们请教一二。

  例如:一名主管,从其他园区异动上任不久,发现在部门安排的一些工作总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员工既没有公开反对他,但也没有积极配合他。为此,他苦恼不已,决定请部门一位资历比较深的老员工吃饭,同时向他请教一下。

  主管:我刚来不久,对咱们部门的同事不是很了解,最近都很注意工作方式,也没有对岗位安排做什么调整,为什么感觉大家不太配合我工作呢?

  员工:我想,可能是你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说话的方式跟之前的主管很不相同,有几个领班、线长都私下议论过这个问题,他们一带头议论,下面的员工自然就觉得你不是很有威信咯。你应该先跟他们几个人好好沟通一下。

  主管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然在短时间内就挽回了局面。

  如果在办公室、车间找员工来谈论这个话题,员工可能很难实话实说;像这样私下请员工吃饭,员工既会觉得像朋友一样,又会认为你确实在想他寻求帮助,更容易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

  16、注意你的口头禅

  口头禅是一个人的习惯用语,它最能反映出个人真实的情绪和想法。一些不良的口头禅往往会让谈话陷入困境。如果口头禅是句脏话,那么更有可能导致言语冲突甚至打起来。

  例如:某个管理者,他的口头禅是“你知道吗”,这让员工有点摸不着头脑(话没说完,就冒了好几个“你知道吗”,员工怎么知道)。在员工看来,几句话就爆出一句“你知道吗”,是一种不自信的、有损风度的表现。

  实际上,口头禅更体现出了管理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品位,确实有些口头禅显得太过随意和缺乏内涵,不宜使用在职场中。而下面这些口头禅,效果则会积极一些,例如:干得越来越好了。保持下去。真是令人佩服。恭喜你。加油。等等。

  17、说好最后一句话,留下良好印象

  说好第一句话难,说好最后一句话 更难。第一句话难在要打开局面,最后一句话难在为以后留有余地。

  例如:主管A自认为工作认真,指导下属也尽心尽力,但不知为何,员工们都显得很疏远他。而主管B则颇受员工欢迎。A与B的不同,尤其体现在与员工谈话中的结束时。

  主管A:你赶紧把这个错误改掉,要不以后出了更大的问题,别来找我哭。我一会儿不盯着你,你就出错。

  主管B:这个错误真是很严重,不过现在抓紧改还来得及,不要太担心。以后有困难不要自己闷头琢磨,随时可以来找我,咱们共同解决。

  这两句话,给员工的感觉截然不同,A主管的说法比较生硬,伤人的自尊;B主管则给人温暖、有依靠的感觉。最后一句话决定了日后相处的基调。

  18、清空自己,排除己见

  有效倾听的最大障碍就是自我,所以要尽量“清空”自己,否则容易先入为主,从而忽视了说话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或信息。

  例如:一位员工总爱找主管发牢骚。一天,这位员工因为工作的事去找主管。

  员工:我发现,咱们这个部门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

  主管开始厌烦了,心中说:瞧,他又来了。天天事儿真多。

  主管:嗯,知道了,还有别的事么?

  主管对员工心存偏见时,就算员工说得很有道理,他也难以真正听进去,大都会置之不理,有可能会错过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19、摆正态度,克服偏好

  我们不但会受到偏见的影响,还会受到偏好的影响。

  例如:部门里两位做事风格鲜明的员工,员工A与员工B,员工A与主管行事风格相似,所以很受主管的器重。最近,这两位员工发生了一些矛盾,员工A就去找主管吐苦水。

  员工A:这次品质事故是这样的,开始就是由B负责的,我只是好心去协助他,没想到现在出了问题,他就往我身上一推,真是好心没好报。

  主管本来就器重A,听他这样说,就直接认为主要责任在B。

  主管: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我知道了,你放心,不会让你承担责任的。

  很明显,主管的话语中已经带有袒护之意。如果主管深思一下,竭力排除自己的感情干扰,会更客观地说:

  “这件事公司已经在调查了,很快就会有结果的。你放心,我会公正处理的。”

  20、不要认为自己摸透了员工心理

  在谈话中,管理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自己已经十分了解员工的心理和需求。

  例如:部门一位女员工近两天工作消极、情绪低落,主管找她谈话。

  主管:你怎么了?好像不高兴。

  员工:没事,我自己调节一下就好。(很尴尬,其实是生理期导致不适)

  主管:真的没事?不用不好意思,其实我知道,你在这个岗位做了快两年了,是不是有点厌烦了……

  这位管理者自以为了解员工心理,没认真听员工说话,才说出这样的结论。他虽是一番好心,但完全理解错了。

  “倾听”和“听见”不同,倾听不仅用耳朵,而且要用心。

  21、给员工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在合适的地点批评犯错的员工,才是一个管理者的高明之处。

  例如:公司有统一着装的要求,可是一名员工总是不穿工衣来上班,这让主管非常不满,一天,主管忍不住当着众多同事的面批评了他:

  主管:请你以后注意影响,上面领导或者客户见到这样的你,还以为我们部门工作都很散漫呢。总是这样,什么人啊你。

  这个年轻人感觉在这么多人面前挨批,又是因为一个看上去无关大雅的问题,太下不来台了,马上当着大家的面顶嘴冲撞回击主管,并辞职不干了。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主管完全可以找个私下的时间,这样跟员工说:

  主管:XX,我知道你是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与众不同,年轻人爱美嘛。但是在公司上班时间,还是要注意影响。万一被客户看到,认为我们公司管理很松散,员工都不齐心,不给我们订单了,那我们岂不是都要失业了。

  这样既照顾了员工面子,又指出了错误之处,员工更容易欣然接受。

  22、预先的计划更改,要有解释说明

  有时候,企业会临时更改指令,这时管理者要对员工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例如:最近公司决定派一队人去其他园区支援,领队的人选跟主管之前报上去的不同。主管把原定的领队叫进办公室,跟他解释:

  主管:去A园区支援的领队确定了,公司决定派XX去。你别多想,你的能力,公司是认可的。之所以做这个决定,主要是考虑到XX是浏阳人,最近他母亲身体又不好,他过去支援也方便照顾一下家里。你也知道,XX也是老员工了,公司体谅他一片孝心。我相信,你和XX共事了这么久,肯定也会理解的。

  这样做,员工会比较容易接受这个决定的变更,不会由此产生怨言。但是,如果管理者不向员工解释,只是冷冰冰地下个通知;又或者是在很多人面前说这些话,肯定会让两个员工都有想法,甚至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23、挽留人才要讲究方法

  虽然公司人员流动是常事,但是员工频繁流动会导致公司缺乏熟练人才,影响业绩。因此,在员工提出离职意向时,主管要尽力留住他们。

  例如:下个月,一名老员工合同到期,但他不想和公司续签合同,并随即提出辞职。主管考虑到他的业绩很不错,在产线上的威望也比较高,便让他来办公室,想要 说服留下他:

  主管:你为什么决定辞职呢?

  员工: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加班太多,比较累;二是,工资没有涨上去;三是,前几天跟朋友聊天,觉得目前的状态不能让自己开心。

  主管:出了这三个,还有吗?

  员工:主要就这三个吧。

  主管:那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其实最近这六个月,大家都比较辛苦,公司订单量明显多了很多,所以才这么忙,而且公司还有调休制度可以弥补,加班工资也比往常多了很多。大河涨水小河满,不就是这个道理么。你对此还有意见么?

  员工:陷入思考,沉默。

  主管:好,那第一条我们先放在一边。至于第二个原因,其实不瞒你说,我个人倒是对今年的加薪持乐观态度,公司现在业务这么好,又上市了,你要是现在走了,那才叫可惜。你相信嘛? 员工点点头。

  主管:第三点,咱们先不说不开心的事。你都来了三年了,我就不信你这几年在公司工作,都没有一些让你觉得高兴的事?

  员工:有的,比如咱们部门氛围很融洽、能不断接触新技术,领导们也对我比较客气。 主管:那你权衡一下,还想离开吗?

  员工沉默不语,最后还是决定要离开。

  实际上,这样的谈话一直进行得挺好,但是最后主管有点着急了,以为自己已经说服了员工留下,但实际上却没有。因为,主管的目的员工一直很清楚,从开始就存在着防备心理。主管反复思量,最后决定再请这位员工吃顿饭。

  主管:咱们这些同事相处都三年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你和你的做事风格,觉得你很认真、负责和勤奋,之前的改善提案也很棒。

  员工嘴角上扬,很高兴。表扬都是让人高兴的。

  主管接着说:其实我和大家都觉得你很不错,大家真不希望你走,希望你能留下。

  员工:可我话都已经说出口了,这样大家会不会觉得我说了不做,会被人笑的,这样我挺没面子。

  这句话表明,员工的立场松动了,主管应该再加把劲。

  主管:怎么会呢?我和咱们经理都很喜欢你,大家听说你要走,要留都还来不及,怎么会去笑你呢。而且快到年底了,一般这时候公司都不招人了。像你这样的老员工哪是随便招得到的,是吧?至于工资问题,不久就会有机会调整的,相信我。

  经此一谈,员工肯定会留下。这两次谈话成败的差别就在于:之前,主管在办公室谈显得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而后者在餐桌上谈,就没那么严肃,会让员工感觉到关心和亲切。

  24、万事开头难,从说好第一句话开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句话说得好,即将开始的交流也会因此顺畅很多。

  例如:下属向管理者汇报工作时,管理者不要开口就说:

  这个我早就知道了,你还有别的要说吗?

  你的想法我早就考虑过了,行不通。

  这样的回答,意味着员工说的都是废话,显得很没礼教,从而伤害了员工的自尊心,很可能导致交流终止。换一种方式,可能这样说:

  嗯,这个我也听说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嗯,你这个想法很好,有创意,但你认为应该怎么实施呢?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我觉得你还可以好好想想。

  这样的说法,既礼貌地指出自己已经了解到得事实,又给予员工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从而使下面的谈话顺利进行。

  25、刚上任,怎么做好开场白

  “新官”上任,有时需要进行一个“就职演讲”,这个演讲就是打开工作局面的第一步,所以至关重要。因为,就职演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下属对你产生信心,一般可以参照:

  大家好,我是咱们部门的新任主管。厂里之所以会选择我来承担这个岗位,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我对这个工序很熟悉,二是……现在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的情况……今天上午我在车间走了走聊了几个同事,发现,咱们部门目前可能存在四个问题,是需要尽快解决的。这四个问题分别是……我近阶段的工作目标,就是解决好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可以通力配合。

【不同类型员工的管理技巧是什么】相关文章:

如何与不同类型客户类型沟通技巧02-21

员工关系管理的技巧是什么12-04

员工沟通管理的技巧是什么12-23

关于员工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是什么11-24

管理好员工的方法技巧是什么07-18

员工情绪管理的方法技巧是什么01-19

问题员工的管理方法技巧是什么12-05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技巧是什么12-03

员工宿舍管理方法技巧是什么12-09

员工食堂管理方法技巧是什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