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的原则与实施方法

时间:2023-05-19 16:55:04 赛赛 绩效考核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绩效考核的原则与实施方法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对绩效考核非常的熟悉,然而有一些人不知道绩效考核的知识。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绩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平原则

  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 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 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 工资、 奖金等方式同物质 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 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 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 上进心。

     绩效考核实施方法

  1、发挥考绩对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作用,开展有效的工作分析

  即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员工对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必须的绩效要素。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工作团队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与考核依据。考核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管理层和员工的密切配合,在合作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业绩是通过科学的体系管理出来的;其次,要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然后就要贯彻执行;最后总结考核。

  3、设计考核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工具

  结合企业的个体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要注意指标过多,计算就会变得繁琐,一些重要的指标会被淹没而难于显示其重要影响。每一种评价工具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虽然绩效考核理论推崇与特定的工作行为联系在一起是绩效考核工具,但企业更愿意接受较为简单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法。

  4、完善工作绩效标准,使用明确的绩效要素

  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最好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对绩效考核要素加以界定。比如,“很好”——工作绩效的大多数方面明显超出职位的要求,工作绩效一贯是高质量的;“好”——称职的可信赖的工作绩效水平,达到了工作绩效标准的要求。这样就会使考核者容易对评价结果进行理解。避免使用诸如“忠诚”、“无私”等抽象的要素名称,除非它们能够用可观察的行为来证实。

  5、减少考核者的主观性,注重绩效考核反馈

  选用较为客观的考核者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是使评价客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训练考核者正确地使用考核工具,指导他们在判断时如何使用绩效考核标准;尽量使用一个以上的考核者各自独立完成对同一个对象的绩效考核。使考核者与被考核员工能有频繁的日常接触;及时将考核结论酌情告知员工;在适当的时候,对工作绩效较差的员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绩效考核的误区

  1、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然而,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却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2、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现实中不少企业在每年年底进行考核的时候,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审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这样,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发生了脱节现象,就难以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

  3、绩效考核的主观性。健全的人事考评制度就是旨在通过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的评价,判断其潜在发展能力,并作为对员工奖惩的依据。但在实践中,评估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偏差。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陷大都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效度。

  绩效管理考核的基本原则

  在建立考核制度及实施人力资源考核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既是人力资源考核制度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又是良好的、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1.公开与开放的原则

  绩效管理考核不是某一个部门、更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组织内各级管理者及其下属员工共同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承担着相应的考核职责。这就要求对绩效的考核必须遵循公开与开放的原则。一个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首先是公开的,借此取得上下认同,从而推进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其次是考核标准必须是十分正确的,上下级之间可通过直接对话,面对面沟通进行考核工作。在贯彻开放性原则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工作分析(或职务分析)确定组织对其成员的期望和要求,制订出客观的考核标准,以此将组织对其成员的期望和要求,公开地表示和规定下来,这样,就可以使绩效考核具有总体性、全局性的特点,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将绩效考核的活动公开化,破除神秘观念,注重进行上下级间的直接对话,避免因缺乏沟通而引起对考核的抵触情绪;

  (3)引入自我评价及自我申报机制,对公开的考核做出补充。通过自我评价,可增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而且有利于绩效信息的提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对考核结果不认可而导致的冲突。进一步说,通过这种相对考核,能侧重于能力考核,有利于员工发现自身差距,弥补自身的不足;

  (4)根据企业不同,分阶段引入绩效考核的标准和规则,使其员工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的过程。

  2.反馈与提升的原则

  即把考核后的结果,及时反馈,好的东西坚持下来,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加以纠正和弥补。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关注员工绩效水平的持续提升是现代的考核理论的出发点,缺少反馈的绩效考核没有多少意义,既不能发挥能力开发的功能,也没有必要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独立出来。因此必须构筑起反馈系统,对绩效形成的过程进行引导,对绩效的最终结果进行控制。

  3.定期化与制度化的原则

  绩效考核是一种连续性的管理过程,因而必须定期化、制度化。绩效考核既是对员工能力、工作结果、工作行为与态度等的评价,也是对他们未来行为表现一种预测,因此只有程序化、制度化地进行人事考核,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潜能,才能发现组织中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组织的绩效提升。

  4.可靠性与正确性的原则

  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某项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绩效考核的信度是指绩效考核方法应保证收集到的人员能力、工作结果、工作行为与态度等信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它强调不同评价者之间对同一个人或一组人评价的一致性。如果考核因素和考核尺度是明确的,那么,评价者就可以在同样的基础上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从而有助于改善绩效考核的信度。

  效度是指某测量有效地反映其所测量内容的程度。绩效考核的效度是指绩效考核方法测量人的能力与绩效内容的准确性程度,它强调的是内容效度,即考核反映特定工作的内容(行为、结果和责任)的程度。

  可靠性与正确性是保证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一种绩效考核体系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5.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所谓可行性是指任何一次考核方案所需时间、物力、财力要为使用者的客观环境条件所允许。因此,它要求制定考核方案时,应根据考核目标,合理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在考核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限制因素分析。任何一项考核活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必须研究该考核方案所拥有的资源、技术以及其他条件,分析考核方案适用对象如何,适用范围如何。

  (2)目标、效益分析。全面分析和确定考核所要实现的目标,全面评价考核方案对组织所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潜在的问题分析。预测每一考核方案可能发生的问题、困难、障碍,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和后果如何,找出原因,准备应变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在实施考核活动前,对各种考核工具进行预试,通过预试发现问题,减少考核误差。

  所谓实用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考核工具和方法应适合不同测评目的的要求,要根据考核目的来设计考核工具;二是指所设计的考核方案应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素质的特点和要求。

  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权责一致原则

  各项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要作用,在于监控和考核相关的业务流程和每项业务流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绩效考核实施前提是必须解决企业战略清晰化、部门职能规范化、岗位责任细致化和业务流程合理化等基础管理问题,否则,根本不可能做好绩效考核。

  所以,绩效考核首先要求明确考核对象,对考核对象承担的责任和赋予的权利有明确的界定,从而明晰管理层次的关系,减少部门摩擦,降低对立情绪,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由此可见,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细致的《岗位描述》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对被考核者来说,只是考核你所在岗位的绩效表现,而不是针对你这个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绩效考核才有可能在企业顺利实施下去,才会对管理者和员工起到绩效牵引的作用。

  二、量化考核原则

  绩效考核是通过系统量化的方法,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绩效考核往往是单一的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或考评,考评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与员工的私人关系或个人喜好等方面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绩效考评结果。

  同时,考评者常常由于相关信息的缺失,而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评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因此,只有量化了的指标才具有操作价值。

  在设置绩效指标时,对企业层面的关键业绩指标、部门层面的考核指标和业务层面的日常管理指标,要尽量做到指标量化,能用财务性指标量化的,尽量用财务性指标量化,不能用财务性指标量化的,尽可能准确的描述每种绩效表现和对应的奖惩幅度,从而使考评者能够准确把握绩效标准,公正的对被考核者作出评价。

  三、兼顾公平原则

  主要是合理设置考核权重,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绩效的关系,关键是避免两重理解偏差:第一种情况是个人绩效突出,但因部门绩效不佳,受到牵连,导致个人考评结果不理想,从而极大的损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二种情况是员工个人绩效极差,却因部门绩效较好,考评结果优异,导致员工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依赖他人努力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得分,不利于改进此类员工的工作绩效。

  因此,在实际绩效考核过程中,要结合部门和员工实际职责内容,制订和落实“30/70原则”,即中、高层管理者考核得分中,个人工作业绩权重为70%,企业关键业绩权重为30%,部门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直接关联度越大,此项权重就越大;员工考核得分中,部门业绩权重为30%,个人业绩权重为70%。通过合理设置权重,从而达到拉开差距、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兼顾公平的绩效考核目的。

  四、有效沟通原则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但是由于管理理念差异以及重结果、轻过程等意识的存在,许多管理者不是很重视绩效沟通,尤其是员工的直接上级。他们不进行绩效沟通有三个原因:第一,没有时间;第二,认为根本没有必要;第三,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这样的沟通意识不利于员工素质和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因此,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对员工工作最终结果的考核,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还必须从思想认识、沟通技巧、绩效管理全过程跟踪等三个方面着手,从绩效计划环节中的`合理分解指标和分配任务,到绩效实施过程中的辅导支持和管理培训,再到绩效周期结束后的纠偏分析、适时激励,从而把握绩效沟通过程的关键点,做有效沟通的管理者。

  五、全员参与原则

  全员参与绩效管理是提升管理执行力的关键,从企业高层到每位员工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是高层领导的参与。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行为,是企业追求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系统,因此绩效管理必然是“一把手工程”,只有企业高管团队亲自参与,下决心并全力支持绩效管理,才有可能把企业战略目标逐级分解下去,同时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推动中层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来。

  二是中层管理者的参与。

  绩效管理不只是企业管理部门的责任,企业管理部门在绩效管理实施中主要扮演流程制定、工作表格提供和咨询顾问的角色,真正的责任主体应该是执行层管理者——部门经理、行政主管、班组长,他们在绩效管理中应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与下属讨论绩效目标、标准,经常进行检查,掌握下属的工作业绩,对下属进行反馈和辅导,评定下属的绩效结果,给予奖励和惩罚。

  三是基层员工的参与。

  让所有员工的绩效都与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紧密关联,使人人肩上都有担子,事事有目标,人人有事做,这往往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成功与否。

  六、注重实效原则

  持续的管理改进是绩效管理的根本意义所在。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计划(P)、绩效实施(D)、绩效考核(c)和绩效反馈(A)4个阶段的循环操作,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发展的动态管理过程。

  在绩效管理实践操作中,是注重短期结果导向还是注重长期过程改进,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设定合理的考核周期。如果考核周期设计过长,往往导致过程监控不力,变成事后诸葛亮。对很多企业来说,采用月度考核、季度小结、年度总评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的兼顾短期(月度、季度)的管理改进和长期(年度)的业绩提升。

  二是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管理必须与员工薪酬挂钩。一般来说,企业将员工薪酬分为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考核权重各占50%,既保证了基本收入,也合理拉开了考核差距,达到奖优罚劣、激励先进的目标。

  同时,考核结果要与员工学习成长和职业发展相互关联,通过绩效测评,疏通员工职业发展渠道,好的(升、奖、委以重任),差的(降、罚、再培训甚至淘汰),这样才能使员工更多的关注企业发展、个人绩效和学习成长,营造注重实效、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管理的精髓既在于“知”,更在于“行”,重在知而行之。对管理者来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们要摒弃无益争论,克服畏难情绪,大力倡导勇于创新的“绩效精神”,努力构建追求成功的“绩效文化”,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升。

【绩效考核的原则与实施方法】相关文章:

绩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技巧06-08

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法是什么12-05

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法有哪些06-11

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法有什么06-10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法12-05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实施方法12-06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方法12-06

英语学习的方法与原则06-26

绩效考核的原则与种类有哪些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