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百文网手机站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2-22 18:26:07 政治 我要投稿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1

  一、转变教、学的方式,感受学习的乐趣

  本堂课采用了“活动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学习知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例如让学生通过朗读朗朗上口的儿歌,根据内容自己动手探索,对比,得出刷牙的正确方法。在“给胃什么食物”时,四人小组的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的方法,合作交流的形式提供了很好的菜谱。在整堂课中,采用了拟人化的方法,由几名学生扮演身体的器官,与孩子们交朋友。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特长,掌握了知识,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不足与遗憾

  表面上看,我们对身体很熟悉,其实不然。身体的哪一部分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应该怎样用心去保护?这些知识都要事先去查阅、请教,去实践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充实自己。在设计与教学中,感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泛,要集思广益。

  教案点评

  一、寓教育与活动中,教学反思《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课标提出,本课程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本活动,教师安排了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编排了生动有趣的小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活动中,创设各种情景,引发学生的话题。比如牙伙伴与同学们的对话;胃伙伴喜欢与怎样的孩子交朋友;牙医博士帮助解决孩子们的难题等环节教育孩子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以及怎样保护。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的宗旨是确立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每次活动都需要儿童亲身的感受、操作等来完成,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直接知识或经验,不是依赖教师获取知识。活动中,老师让全班分成三个小组,调查自己和同学们的身体情况以及保护情况。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身体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接下来,老师组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保护牙齿的措施,并记在记录卡上,也可用画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提出了较全面的保护措施;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小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正确刷牙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整个活动由学生参与组织,课前让一些学生参与策划活动的过程,并由他们做课堂的主要角色。整堂课的很多时候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2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基本上是采用了讨论与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的。

  首先我从发生在学生和老师身边的故事说起,在我的提示下,同学们能够去寻找班上的感人故事,从而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友爱和团结,增强了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另外,道德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学生直接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因而要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帮助他人和感激他人中建立我要关心他人的意识。于是我在每次的活动中适时地加以总结,从而促使学生的活动目标更加明朗化。

  在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制作感谢卡的时候,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以及我对于他们思路的引导,同学们明白了:感谢他人不是走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的表达,除了制作感谢卡之外、还有其他的表达形式,比如:一句“谢谢您”“多谢您了”,既是礼节,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他们也知道了,感谢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实际行动。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3

  教学中,我把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品德与生活课与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缺少主体参与。本学期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教室”、“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一起玩游戏”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在教“交流多愉快”这个单元时,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展示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是如何应用于生活实践、取得的收获是什么。教育学生讲文明、有礼貌,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布置学生与爸爸妈妈一起,通过上网、看报、走出家门等方式,了解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升华爱国情怀。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兼品德教师,我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劳动编织美好生活”这个单元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爱劳动地生活,要求学生诚实、勤劳,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收集、了解劳动者的辛苦,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同时深入了感恩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每一节课有当堂课的目标,但也是其它目标的延伸、应用和巩固。为配合好品德与生活教学,我制定了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4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我和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我觉得“品生”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努力在教学中架设从学习到生活、活动的桥梁。

  及时交流,升华认识。《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过后我们要及时让孩子们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如在《学做家务当帮手》每一活动过后我都及时辅导小组长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们认识到了“妈妈(奶奶)每天给我洗衣服,很辛苦,所以我以后要听她们的话,还不乱弄脏衣服。”“衣服很难叠整齐,但是我一定要学会,再帮妈妈,让她不辛苦。”“指甲里有很多脏东西,以后我不留长指甲,还要经常洗手。”……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动,所以我建议学生把话写在“爱心卡”上回去说给家长听。

  开发课程资源,发挥地方资源与校园资源的作用。在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试着这样做:教学《感受夏天》中我则充分利用大海这一地方便利带领学生“亲亲大自然”,然而海边的载沙行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索性讲起载沙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有效制止这一行为,当然,一年级孩子所能做的便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写“爱护沙滩不载沙”等标语。过后就这一主题我开展了“保护大自然”的班队课,学生通过一组组照片和一段段声情并茂的解说认识到:大自然很美丽,但很脆弱。并签名表示从现在开始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爱护我们的大自然。接下来,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的绿色资源带领学生定时开展“护绿”活动。教材或教参只是为我们提供个参考,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借助“参考”努力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5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第三课。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一、做到了在理念上努力接近“以生为本”。尽量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寻找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运用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熟悉了解各行各业。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比较流畅,先让学生了解了各行各业,然后给各行各业分类,最后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分工合作而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上课如流水般哗哗哗下来了但自己没留下印象,总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没落到实处,比较肤浅。从备课到上课感觉没有找到任何一个闪光点。更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给学生切身体会。最后一个“创建工厂”环节比较乱,准备好的小组跃跃欲试,都在准备自己的发言,没有认真听汇报交流。总体上讲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每一教学环节进行的很仓促,没有解决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平均用力导致课堂没有闪光点,没有突破重难点。

  四、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够,对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了解并不多,所以老师总在牵着孩子走。

  虽然设计了几个活动,比如:让孩子联系自己一天到晚的生活说说各行各业和自己生活的关系;在了解各行各业之间关系的时候,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和怎样收看电视节目。整个过程中牵着孩子走的痕迹特别重,没有在孩子的调查、了解、探究之后进行教学,然后在课堂引导孩子梳理知识。品德与社会课就是一门以生活为出发点的学科,尽量让孩子从自己身边找到各行各业,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去调查研究,把“球”抛给学生,比如让学生采访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们,他们都在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他们怎样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的?哪些行业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等?

  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以及怎样收看电视节目的环节,直接出示图片让学生看,有点塞给学生的感觉,最好让学生自己事先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收看电视节目单,需要哪些工作人员付出怎样的辛苦?孩子事先查资料,引导孩子自己交流发现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好奇心、探究性趣,更能体现以生为本。

  在给各行各业分类时,在了解社会上有哪些不同行业之后给孩子留下时间自己分类,不要强加给学生。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6

  《我自己会整理》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个单元的第四个主题。这一单元的目标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一课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结合一年级学生喜欢玩喜欢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

  一、赛一赛,想一想。

  二、比一比做一做。

  三、看一看学一学。

  四,找一找整一整。

  五、夸一夸说一说。

  五个教学活动一个紧扣一个,由激发愿望到锻炼能力再到落实到生活中去,层层递进,逐渐达成目标。

  一、游戏引入,故事动情,再现生活,学会生活。

  “源于儿童的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的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的主旨。在教学中,我利用孩子爱动的特性,以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满腔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接着利用孩子乐于助人的这一优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景,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轻松地进入思考状态,帮助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激发了学生要自己整理的感情。整理本来就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也是在学生生活中细心捕捉了有价值的`活动,(如:整理学具盒,整理书包,叠衣服等),通过再现生活,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中,生活得到充实完善,帮助学生提升生活,熏陶情感,发展品德。

  二、竞赛激情,榜样激励,活动贯穿,互助合作。

  品德与生活课需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落实活动性。因此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竞赛活动——《找书本》,让孩子们彻底放松自己,在这种趣味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对以下的教学活动充满期待,同时也初步感受到自己会整理的好处。在教学中,我首先请会整理书包的孩子上台来整理书包,并适时的给予奖励,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孩子身过的榜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来。接着进行了一个两人合作整理书包的比赛,让孩子个个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在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所发展。还设计了整理学具盒、整理教室、叠衣服等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从儿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利用群体优势,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整理。为儿童创设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景,让孩子们自由地快乐地在活动中学习,引导孩子们明白整理的重要,培养孩子们整理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师激励,学生互评,课内学习,课外延伸。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评价要更加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随时发现表现突出的孩子及时给予奖励,我想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用不同的语言去鼓励孩子们的进步,通过教师评价,颁发奖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会自己整理其它物品的信心。同时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努力实践“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让孩子互相发现,互相激励。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评(自己说说自己书包整理得怎么样,填写“我会做”的表格)、互评(其它同学评议台上孩子整理书包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欣赏、鼓励、尊重,以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发展。此外,儿童行为习惯的训练不能只满足于课堂上,而应引向家庭、生活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孩子学会叠衣服之后去整理自己的衣柜,填写“我会做”的表格,学期结束后再评比,意在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学完这课后去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等,利用课后的机会对儿童继续进行行为训练,并让家长参与进来(遇到问题还可以向爸爸妈妈学习,寻求帮助),以促进儿童行为养成,巩固训练成果。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整节课的趣味性还显得有点不够。关于这些还期待着老师们给我提出来,以帮助我进步。欢迎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7

  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政治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以合作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法为主,教师讲解法为辅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实现思想品德课“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目标。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认识到了挫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挫折对人生具有两面性,挫折是可以战胜的,很多学生也树立了战胜挫折的信心。

  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课堂中的气氛还不够热烈;同时课堂教学只面对全体,忽视了个体差异,尤其是对后进生,关注力度不够,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更多。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8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注、帮助社会势群中的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弱势人群一般难以成为他们的关注对象,本课教学使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尊敬,同情,帮助,弱势群体。通过观察、调查,换位体验等活动,了解弱势人群的生活的困难,激发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明白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伸出自己热情的援助之手。

  在本节课中我感觉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反应不够灵活。课堂中形成的问题很多。在体验部分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分组体验活动。由于我预设不够周全,致使手势问路的小组不知怎样与同学进行用手势问路,因此,对课堂的提前预设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以及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有待提高。评价学生的语言太少太简洁,能正确的评价学生也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口头语现象有点严重。比如:“对的、那、现在”等。细节决定成败,要想拿出一节理想的课,必须坚决杜绝此种现象。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备课要更加精细、深度、广泛。要对课堂有充分的预设,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要有一个灵活的反应。其次,还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愉悦环境。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9

  怀着新奇与忐忑的心情我上了今天第一节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对于本课的设计,我基本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进行的。

  开始是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上学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这是什么歌,什么意思。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的情绪也很高涨,我也放松了很多。

  接下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生活的变化,孩子们说得也很好。这时,我就随着孩子们的话题因势利导,我们进行了很多活动和情境模拟。例如:有的学生说,“我今天很高兴,但是我还不认识我的同学。”这时,我就带领学生进行活动,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同学,告诉学生要与别人认识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我让孩子们从同桌开始认识,然后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去认识自己想认识的同学。课堂中,一片其乐融融。

  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就谈到了,我们发了很多新书,我就问,“你喜欢这些书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呢?”

  由于孩子们初入校门还不够适应,所以40分钟的内容没有全部完成。但我觉得这节课我们很有收获,孩子们在宽松逾越的氛围中,认识了《品德与生活》,认识了王老师,认识了自己的同学,还知道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好好爱护自己的的书本。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意图是正确的,但是在备学生这方面还要细致些,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完整。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10

  《品德与生活》最大的的特点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明白事理。《向别人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旨在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愿意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学习别人的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感受学生

  为了体现课堂的真实性,让孩子们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和学生课前交流时我对课堂的内容没做任何铺垫,只是和孩子们娱乐一番唱唱歌、跳跳舞,对孩子们课堂上大体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帮助自己在课堂上抓住教育契机。华师附小二(1)班是一群活而不乱的孩子们,他们思维灵敏有极强的表现欲,对老师的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为此在教案设计上我有针对性的做了大胆尝试。如:我行我秀、说出心里话等。

  2、巧妙活动

  在活动中探究,在交流中感悟是品德与生活课堂的主体。整节课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我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贯穿始终,开课的手指操让大家兴趣十足,手绘鞋也独特新颖,这些源自生活贴近学生,孩子们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抓住学生就是盘活了课堂。随后“说出心里话”当我问到“别人有的长处,我没有时,我会怎么想呢?”孩子们开始大都用正面的态度表示“向别人学习!”当我的心里话抛出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心里话一一倒出“不服气、伤心、讨厌父母的攀比。”在大家相互的心理疏导后,都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转而真心实意的愿意向别人学习,本课的主题就彰显出来。向别人学习就必须发现、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第三个活动“寻找闪光点”就给了孩子们发现与学习的机会,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自发为别人的长处鼓掌、为别人的进步鼓掌、甚至为自己的收获鼓掌、让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孔子引路”的故事进一步让孩子感知:圣人尚且向别人学习,何况我们呢!四个活动层层深入,“向他人学习”牢牢进入孩子们心中。

  3、抓住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寻找闪光点”时,一位孩子写到:我的好朋友从来就不生气。她的发现让我不禁惊讶,不生气多难得啊!要认识一下这位同学,果然在点她起来说时,震惊了全场的老师,遗憾的是这位同学不在现场,我抓住时机:有机会一定介绍我认识,我要向他学习。

  在贴“闪光叶”时一位帮助别人贴好叶子的小女孩,深深打动了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她的行为,于是她成为我发现的“闪光叶”她的行为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也是我们全体学习的榜样。

  课上还是有些不足之处,学生拜师时秩序稍显混乱,我想如何让学生在自由活动时能更有序,更自主是品生课活动中我们需共同探究的话题。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02-22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01-07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5篇)04-16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5篇03-26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集合15篇04-23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汇编15篇04-22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21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合集15篇04-20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合集15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