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百文网手机站

以课程视野探析教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角色变迁论文

时间:2021-08-12 13:21:30 政治 我要投稿

以课程视野探析教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角色变迁论文

  摘 要:新一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对教材进行了全新的编排,突破了学科体系,以生活主题构建教材板块,这使得一线政治教师有点无所适从。本文从课程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教材在政治课教学中从“法规性依据”到“辅助教学的工具”的角色转变,以及这种功能定位的变迁对政治课教与学的方式的影响,表现为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学生从“背教材”到“用教材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教材应该趋于成为“师生互动的资源平台”,教师和学生也将摆脱教材的束缚,借助教材的“范例”发展教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以课程视野探析教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角色变迁论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角色变迁;资源平台

  作为课程理念的主要贯彻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对政治课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始终是政治课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物化要素,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正是直接地表现为教材的重新编写。然而在课改实践中,许多政治教师对教材的认识还停留在原地或是表现为无所适从,这对新教材的正确使用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推进形成了阻力。本文试图从课程发展的角度对政治教材的功能定位及其对思想政治课程教与学的影响,作出一些思考。

  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学科中心课程和社会中心课程为重要的课程理论支撑,它注重政治学科知识的系统化传授,强调政治课的社会政治本位。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教材被完全等同于教科书,并且成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唯一的完整的终端代言。“它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的法定内容,是教学考核和评估的依据,也是使用其他教学媒体的依据。”①在这个阶段,教材在政治课教学中居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其角色表现为教与学的“依据”,并且带有明显的法规性质。这一功能定位对政治课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课程与教材是预设的,分离并先于教学过程而存在,这就决定了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只是一个对教材的分析、挖掘、再现的过程,它否定了教学过程本身的生成性和创造性,使得传统的政治教材难以走出“繁、难、偏、旧”的怪圈,政治课也成为空洞的说教课。其次,教材被视为法规性的依据,就迫使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和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教师只是教材内容的宣读者,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教教材”,评判教师的标准就是能否吃透教材,讲清楚教材。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点的灌输过程,教学方法表现为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纯理论演绎,内容陈旧、方法单一,使得传统的政治课难以得到学生们的喜欢。再次,这种以教材为绝对中心的.课程观,也极大地扼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背教材”成为学生政治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学习的好坏就是看学生能多大程度上再认和再现政治课教材的内容。对于教材,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和探索的余地,而且由于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记忆,学生甚至没有阅读各种其他材料的时间。

  二

  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偏重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组织教学,通过解决学生当前认为重要的问题,增强他们已有的兴趣和生活经验。②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必修课就是要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选修课是必修课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要基于学生情趣、兴趣、志趣等方面的选择,为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体验人生规划的经历提供机会,③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从单一政治教育转向公民教育。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一方面,教材的概念得到了扩展,教材除了教科书这一主要形式以外,还包括教学参考书以及与教科书内容有关的文件、时政材料、经典著作等资料。另一方面,教材的功能也得以重新定位,教材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具有法规性的依据,而是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其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角色表现为辅助课堂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工具”。这一功能定位,颠覆了传统的教材观,为政治课教学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首先,政治课教学不再孤立于思想政治课程之外,其本身就是课程的主要组成,更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政治课教学不再是为教教材而存在,教材也只是为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而可供选择的一种学习资源。所以,今天的政治课教学应该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在坚持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借助教材,实现课程目标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其次,教材的工具性功能定位决定了教师的工作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具体而言,就是要摒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课程中心的观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为注重形式认知结构的优化和基本观点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注重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再次,对学生而言,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而只是可供选择的一种学习资源。所以,政治课学习要从“背教材”向“用教材学”转变,学生通过课堂的互动学习和课堂内外的自主学习,让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教材和教师展示的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整合,从而实现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增长、结构的优化和能力的提高。总之,今天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正使得教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弱化,更加凸显其辅助教学的工具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政治教师要善借于物,转变观念,转变教的方式,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借助教材,引导学的方式转变,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

  应该说,今天的课程改革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课程封闭性、孤立性和预设性的不足,它打破了政治课教学中的“教材中心论”,试图树立“课程中心”的观点,理论上使得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政治课教学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生成性。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关于教材的使用却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不管你课程怎么说,我们政治一线教师只想知道新教材中哪些知识点是必须教的,哪些知识点需要补充,各个知识点讲到什么程度,考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好问的?新教材已经没有学科体系了,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就重点教,没有规定的就不教。”客观地讲,这两种声音代表了现在绝大多数政治教师的普遍心态。一方面,问题出在教师本身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虽然在理论上通过对教材地位的弱化,凸显课程中心和教材的工具功能,赋予了广大政治教师、学校和地方拓展课程的权力,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未能给出有价值的指引和建议,特别是对教材的功能定位,只给出了“工具”这一变革方向,未能指出工具的实践范式。这就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过去“(用考纲)教教材”到现在“用教材(教课程标准)”的定式化发展。如何解决这一实践中的难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深化认识和发展课程建设理论,准确定位教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功能。

  随着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应该在课程理论上兼收并蓄,特别是要吸收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一些有益观点,重视学科的综合性和课程的整体结构,在教学目标上指向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在注重智力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能力、伦理、审美和情感的人格发展,⑤实现思想政治课从“以知识为本”向“以育人为本”的转变。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材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载体或是单纯为实现某个目标的工具,“教材已不再是教材文本与教师的阅读──明理的关系,而是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师中的儿童的对话关系、伙伴关系、共同成长的关系。”⑥换句话说,教材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课程平台,这个平台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其一就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平台,即教材作为课程的具体化,必然具有工具意义,教材的使用必须有利于课程内容目标的达成;其二就是课程资源生成的平台,即教材作为师生选择和对话的文本,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⑦,教材的使用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教材,理解达成课程目标,生成新的课程资源的过程。这一功能定位极大地拓展了教材的工具意义,使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政治课教学有机融合,在实践层面上明确了教材与课程、与教学的内在关系。

  首先,教材是课程标准“范例性”的具体化,它否定了教材是法规性依据的传统观点,更是发展了教材是课程内容具体化的初期观点。在实践层面上,把教材理解为为实现课程目标,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供使用的一种“范例性”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为此,政治课教学必然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引导师生从学校、家庭、社区、地区等层面发展教材,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本位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将更多地呈现出互动、生成、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其次,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课程平台,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地发挥引导、开发、整合的作用,更多地使用启发式教学、整合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合作探究式教学等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政治教师要积极引导并主要依靠学生对现有教材进行校本化的解构,并在解析与构建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深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政治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尝试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有教材为载体,结合自身和学校、地区的实际,编写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切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

  再次,对学生而言,政治课学习不再是“背教材”,也不是“用教材背课程标准”,而是表现为与教材“范例”的对话、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探究、交流,用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丰富教材,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学习的过程将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利用原有和新学的知识去发现和收集自身生活情境中的有价值信息,并整理出来与教材的范例进行对比、整合,领会教材中的课程要求;同时,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共享自己的成果,并分享他人生活中的有价值信息。最终,在这样的探究、合作中实现课程目标,发展自己,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注释:

  ①⑦谢树平,李宏亮等.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0、132页.

  ②⑤白月桥.课程变革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07-298,216页.

  ③④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3、31、210页.

  ⑥郭雯雯.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实现.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4期.

【以课程视野探析教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角色变迁论文】相关文章:

探析政治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01-01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美感论文12-29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探析论文08-01

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探析论文09-21

政治课程教学计划06-25

当代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理念探析论文05-08

浅析网络环境下提升中职政治课程教学论文07-30

问题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2-29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反思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