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百文网手机站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价值观目标实施误区探析教育论文

时间:2021-08-11 15:43:44 政治 我要投稿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价值观目标实施误区探析教育论文

  面对生龙活虎、具有复杂情感的学生,正确实施价值观目标,在感人、化人、育人中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不但是政治课程的根本任务,而且也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将其作为优先设置的课程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盲点、误区,值得探析。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价值观目标实施误区探析教育论文

  1.价值导向失控——南辕北辙

  传统课堂价值观目标实施的方法封闭、孤立、灌输,压抑了学生的主体创造性、能动性,甚至导致了学生精神、人格的分裂和倦怠。价值观不同于纯粹的客观知识,反映的是人们深层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层面的培育,必须在平等的、开放的氛围中,需要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自我体验、反思、积淀和生成,自觉地建构。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学生限于年龄、知识水平等的差异,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起点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差异。而且,在课堂生成中,他们有些理解也是错误的。此时,教师正确的引导及必要的讲解就十分重要,否则,价值导向失控,必然导致南辕北辙。

  案例:桌初中课堂上,老师在“生活需要宽容友善”一课中,组织同学们讨论“宽容”的意义。不少学生在列举了邱吉尔等名人因宽容别人最终得到巨大回报的事例后,都强调:宽容不是吃亏,是占了大便宜。老师在总结时表示也有同感。无独有偶,在某高中课堂上,老师在组织学生谈对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理解时,不少学生津津乐道于“出人头地”的愉悦,而执教者也赞同这种看法,并且勉励学生以此为座右铭。

  不是说宽容、帮助别人不能讲回报,但现实生活中同样也存在着无回报甚至恩将仇报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又该如何对待宽容呢?宽容更多的是一种胸襟、一种人格、一种价值取向。过分强调功利,易导致学生对宽容的误读,最终因其理解的狭隘、偏执而走向其反面;而对“人上人”须作新的阐释,否则学生只是停留于物质享受,醉心于等级特权,其自主方向是极其危险的。对学生发言内容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差,教师如不适时循循善诱,不随机纠正批评,必然导致价值扭曲,会对学生日后的自主发展造成严重后患。

  2.价值评价失宜——物极必反

  理想的教育当然要追求完美,但完美不是苛求,不能一步登天,不能脱离现实的土壤。长期以来政治课课堂中价值观目标的实施由于过于追求完美,而导致价值观目标的虚化,甚至导向物极必反的境地。

  案例:某教师在“生活需要宽容友善”一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与你产生过激烈冲突,平时不说话的某同学在大街上跌倒后,你上不上去扶?学生通过前面对宽容问题的学习和导引,纷纷表态:要有宽容心态,要扶。此时,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不扶。”教师愕然,随即作出评判:“你太自私了。”但该学生却辩解道:“我这不是自私,他年纪轻轻的,又没有受伤,自己不能站起来?要我扶,我感情上一下子接受不了。”

  这个案例中透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值得深思。大干社会中有圣人、贤人、坏人、恶人,但在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凡人、普通人,教育当然要努力培养“圣贤”、精英,但不能也不应该忽视、排斥现实存在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应该允许普通人价值取向的存在。当然,从政治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价值观,反对错误、反动的价值观。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并存,只要不是错误的、反动的、腐朽的或是非法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从学生自主成长的角度看,教育者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进行价值引导,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身心发展有着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特征,教师应该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承认其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在上述案例中,应该讲,学生的观点当然不是崇高的,但却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允许其存在的。或者从追求完美的角度讲,也存在着通过逐步的教育而促使其上升的空间和可能的,简单地给以“自私”的断语,其价值评价是失宜的,这种人为催熟、过分拔高的教育,往往会导致空洞的价值说教和道德浮夸。

  3.价值探究失真——弄真成假

  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克服“主体”变“客体”,“主导”变“主宰”的弊端。但学生不同于成人,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一个充满诱惑的氛围,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达到在价值探究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但探究需要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开放性特点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的社会环境,否则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思想和实践上的迷误。

  案例:对高一《经济生活》“劳动和就业”一课中设置的“工作要体面,不要让人看不起”的问题探究,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的场景:

  师:“这是一个带有偏见的观点,同学们是如何认识的?”课堂一片沉寂。

  师:“甲同学你来谈谈。”

  同学甲:“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师:“乙同学,你有什么要补充的?”

  乙同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无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老师总结:“同学们对这一观点的认识是正确的、深刻的。在我国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室后面有学生在低声议论:“唱高调,言不由衷……”

  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让学生自己思考,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抛开了教材中“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何在?误区何在?”的提示,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更宽阔的思路和视野、更丰富的选择,无意间进行了片面的限定;面对争议,面对需要引导的话题,以是非的仲裁者来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这其实已不是在进行探究了。不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现阶段,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们因其自身爱好和条件不同有不同的职业选择,人们的劳动技能与报酬有高低、厚薄之别,不同人的工作其贡献和创造的价值有大小、多少之分,由于科技发展和物质条件等的制约,工作也有苦累、轻松之别。这也都是人们所选择、所追求的,只不过不能以此来作为判断贵贱的标准罢了。如果我们离开客观现实泛泛而谈,怎能使学生信服?怎能不使学生感到假、大、空?因此,在设置问题进行价值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一味回避矛盾,对问题所赖以依存的社会实践环境进行提纯净化,让学生置身于人为营造出的实践“真空”中进行探究,势必会陷入弄真成假的尴尬境地。

  4.价值情境失当——弄巧成拙

  新课程重视情境教学,以克服以往的政治课教学疏离人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世界、偏重于生硬灌输的弊病,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的发展需求,使课堂充盈着应有的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但情境的设置要遵循认知规律、心理规律,要关注和研究预设和生成及效果之间的关系,防止弄巧成拙。

  案例:某市会课比赛中的情景。某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从而关爱、关心残疾人,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几个同学被蒙上双眼在教室里跌跌撞撞地走,有的跌倒在地,有的撞到桌子和墙壁,结果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教室里洋溢着诙谐、戏谑、轻松的气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设想是好的,可是提供或创设的情景所生成的情绪色彩,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却没有产生教师预想的悲悯的情怀,向善的追求,助人的希冀,而是滑稽、可笑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错位,却可能导向对残疾人的漠视、轻视、无视的结局。

  5.价值抉择失衡——似是而非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主要价值取向是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体味中作出价值判断,进行价值选择,内化思想品德。而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的教师,如何克服长期以来我们在能力培养、价值选择、道德追求等方面遗留的崇高症、强迫症的虚妄和偏执,是需要引起深思和关注的。

  案例:某老师在“为了集体的发展”一课中设置的生活情境:小张面临着钢琴晋级考试,每天都在进行着紧张的练习。学校团委的赵老师找到她说,学校合唱团有一场重要的演出活动,希望身为领唱的她能按时参加排练。小张接过排练时间表一看,大部分和自己练琴的时间冲突。想一想:在上述情境中,故事的主人公遇到了怎样的难题?议一议:她应该怎样妥善处理?学生通过讨论作出了选择: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妥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能因个人的事影响学校的合唱排练。谁知此时教师狗尾续貂,又追设了一个情境:星期天就要进行钢琴十级考试,可学校也要进行合唱排练,小张应该如何做?在片刻的冷场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议声。最后教师作出结论: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小张不能去考试,应该参加学校排练。课后,听课的老师进行了调查,许多同学感到难以接受这一选择。其实,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当然,与个人利益相比,集体利益更具有根本性的特点,占首要地位,我们反对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他人、社会、集体的个人主义,在必要时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但不能在集体的旗号下,在正确、高尚、崇高的名义下,忽视、轻视、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或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强调牺牲个人利益,这不但带来人的自我认同、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失落,也常常使人们产生我们所宣扬的集体主义面目可憎、缺乏人情味的错觉。在上述案例中,星期天的钢琴十级考试对于小张来讲,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大事。学校的合唱排练虽然不能算是小事。但是能够进行调整,在两者之间是能够寻找到平衡点的。过于偏执往往会导致价值抉择失衡,不但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也是与真正的集体主义背道而驰的。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价值观目标实施误区探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探析政治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01-01

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09-02

以课程视野探析教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角色变迁论文01-01

浅谈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论文12-05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探析论文12-04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论文01-26

如何在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论文12-06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美感论文12-29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探析论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