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时间:2021-06-14 10:31:57 语文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应该如何准备语文期末考呢?考前做份模拟题可以提前检测出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做好补充。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模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题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熨(yù)帖 隽(juàn)永 昵(ní)称 窸窸窣窣(sū)

  B.粗糙(cāo) 虔(qián)诚 毋(wú)宁 瞥(piē)了一眼

  C.饕餮(tiè) 悄(qiāo)然 攫(jué)住 令人惬(qiè)意

  D.不屑(xiè) 束(sù)缚 跌宕(dàng) 舔舐(shì)冷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乖张 影璧 拮据 雕梁画栋

  B.窈陷 踌躇 寒暄 拂反盈天

  C.氤氲 岑寂 袅娜 料料峭峭

  D.窒息 端祥 胡诌 厥功甚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

  B.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C.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D.细节有两个作用:一是“颇有微词”,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也就是能看到事物的苗头;一是“搜间传神”,搜求一般人不注意处,即找到好的细节,把它写出来,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本专题的学习中,我们尝试运用了涵泳品味、比较鉴别等,这些方法在今后的文学鉴赏中都需要有意识地运用。

  B.他们不靠日历时间来记录岁月的消逝,而是靠收获庄稼,靠民间节日,人的纪念日来说明季节的到来。

  C.与作品的意境、基调相一致,诗人运用了近三十个各种类型的叠词,这些叠词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产生了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非常好。

  D.肖洛霍夫通过叙述索科洛夫的故事传达了他的态度,这种深沉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引起了在国内外读者中的强烈共鸣。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苟以天下之大, , 矣。(《六国论》)

  ②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③元嘉草草,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 。(《荷塘月色》)

  6、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写句子,语言清晰简洁。(3分)

  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从20岁起就坐轮椅的史铁生,一生是用生命在写作,这样的作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太值得人们敬重,太值得人们怀念。请你为作家写一副挽联,表达哀思。要求:①上下联基本工整,②或嵌进作家的名讳,或嵌进作家的作品名,③上下联均不超过12个字。

  上联

  下联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 宋•苏洵《六国论》

  (二)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 清•李桢《六国论》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思厥先祖父 先:先前,从前

  B.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判定,决定

  C. 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D. 其溺于攻伐 溺:沉迷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至丹以荆卿为计

  C. 赂秦而力亏 而又得天助焉

  D. 齐人勿附于秦 习于虞诈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2)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10、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他认为“赂秦”的三国是: 、 、 。(1分)“赂秦”的具体表现是 (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5字)。(1分)

  李桢在《六国论》中说“未可专以罪秦也”,其理由是什么?(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不超过20字)。(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6分)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①。老去逢春如病酒②,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③。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④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释】①钟:酒器。②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③小帘栊:小窗帘。④元:原来,本来。

  11、本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12、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抒发欣喜之情;一种指春去,大抵抒发伤春之感。你认为本词取“春归”何义,还是词人另辟蹊径。请简要说明。(3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9题。

  (一)

  森林之火的利与弊

  ①1970年以前,对森林之火的态度,美国官方政策一直是灭火,但是生态学家们认为,这样做会使倒下的枯树积聚在林地上,造成更多的破坏。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研究证明,过度地抑制森林野火,这种不科学的森林防火措施,常常事与愿违:不仅没有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反而酿成了多次无法控制的森林大火,破坏了自然循环和生态平衡。

  ②森林火灾分为两种:一种叫树冠火,俗称森林大火。它通常是一棵大树的树底先被火苗点燃,一直烧到树尖,并且殃及邻树一齐猛烈燃烧而形成。这种大火可以摧毁被烧林中的一切。如遇大风干燥天气,火借风势,破坏性就更大了。另一种叫地面火,俗称森林小火或野火。这种火一般是由落地的树枝、树叶和其他干枯植物,因刮风、雷击或暴晒等自然原因引起。这些星星之火烧得快,灭得也快,如控制得当一般不会对树木产生损害。因此,对于森林之火不能一概而论。

  ③专家们指出:地面火是一种巨大的自然力。一般每隔2~25年,森林一定会自燃一次。这种燃烧不仅可以控制幼树生长的数量,还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使森林中的各种树木不会因为生长空间过于拥挤而难以成材。另外,不同的植物或树种对火有不同的需要。例如,某些松树的松果成熟后掉落在地上,它们只有在火中才能砰然打开,让里面的种子跳出来。如果没有火,那些种子就只好躺在里边睡觉。还有许多埋在地底的草种,只有经过地面火的洗礼,在春天丝丝细雨的滋润下,小草才会怯怯地发芽生长起来。而这些新生的植物又成了下一次野火的新燃料和一些动物的鲜嫩食物。再者,阔叶树的种子极易发芽,而且生长点常常暴露在外,如果长时间没有森林小火,阔叶树的生长就会越来越占优势,从而挤压针叶树,破坏了针叶树和阔叶树之间的树种平衡。同时,森林内的腐木和下层易燃灌丛堆积过多,也会为病虫害的繁殖和森林大火埋下隐患。一旦失火,常常是将整个林地变为一片焦土,寸草不生,且原有林地生态长期内难以恢复。

  ④相反,森林小火可以促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地发展。经过一场地面火之后,树木和杂草吸收了火灾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很快就能恢复生长,使森林回归平衡,并且能够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阻止非当地土生植物和树木病害的蔓延。森林小火给森林中的动植物带来了一片生机。野火之后,老弱树倒下了,阳光重新照亮了森林,特别是森林中低层也享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在地面火烧过的地方,森林里的熊、鹿和其他动物又有机会吃到鲜嫩的植物了。还有许多鸟,专门喜欢在火烧后的地上找熟东西吃。而且,野火过后形成的林地隔离带还能阻止更严重的火灾蔓延。

  ⑤因此,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严禁滥砍滥伐森林的今天,我们更应正确地对待森林之火。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手段,充分利用森林小火来抑制森林大火,让小火在有限的空间和面积内活动,最终达到自然界的一种协调平衡状态。

  ⑥“洛斯阿拉莫斯火灾”原本是一场有节制的燃烧计划,当初森林管理人员只希望通过燃烧消除360公顷的灌木和其他易燃物,但由于这里森林过于稠密,最后导致火势无法控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森林生态学教授华莱士•科温顿说:“洛斯阿拉莫斯是一个注定要遭到劫难的城市。如果没有这种有计划的烧除,它可能早就被烧得像个烟蒂了。”

  ⑦目前,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摸索,林业专家提出了一些安全有效的燃烧措施。这要求在精确指定的湿度、温度和风力等条件下进行。最好选择春季或秋季,朝着下坡和逆风向方向进行。一般由人手持火把伸向地面,边走边点燃地上的树叶和其他易燃物,目的是使火保持在地面,并消耗更多的燃料。当然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燃料太湿不会燃烧;太干,火势就可能扩大并且失控。所以专家指出,在放火区和非放火区间还必须预先开出足够宽阔的防火带,以防火势的扩大。还有专家提出,用机械式的方法来清除林中低矮的树丛,这种办法当然最为安全,但花费太大,操作性较小。当然,对于森林野火或“有节制的燃烧”必须严加控制,并在科学前提下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节选自《百科知识》

  13、本文说“地面火是一种巨大的自然力”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14、第六段中引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火灾”,想要说明什么?(2分)

  15、通看全文,再结合你自身的经验,谈谈科学的森林防火措施应该是什么?(3分)

  (二)

  流浪的河流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作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辉……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头扯出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冰冷冷,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让我觉得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级,就像人类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生存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问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16、第三段写出了冷水河的什么特点?你觉得作者这样写冷水河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4分)

  17、为什么我会为自己的“异乡人”的称谓感到羞惭,觉得它矫情而可笑?(3分)

  18、在作者看来,河流的精神内核是什么?(2分)

  19、人类为什么会选择流浪?为什么说人类的流浪是无谓的?(4分)

  四、写作(40分)

  20、请以“热爱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题答案

  1、B(昵nì 悄qiǎo 束shù)

  2、C(影壁 沸反盈天 端详)

  3、D(“颇有微词”意思是很有些不满或批评的言辞。这里应用“推微知著”或“见微知著”)

  4、B(A“运用了涵泳品味、比较鉴别等”,缺少宾语中心词;C“产生了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非常好”,句式杂糅;D“引起了在国内外读者中的强烈共鸣”,语序不当或修饰不当,应为“在国内外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或“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强烈共鸣”) 5、(略)

  6、上联:生花妙笔轮回天国 下联:铁肩担义再见地坛

  上联:史一样的作品 下联:铁一样的生命

  上联:病隙碎笔写人生点滴 下联:命若琴弦拨金铁之声

  7、A(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8、D(A 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奉秦之物 B介词,因为/介词, 把 C连词,表结果,因而/连词,表并列 D介词,引出动作对象)

  9、(1)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逐渐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了

  (2)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象秦国一样统一中国

  10、楚、韩、魏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或“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六国互相攻打,弱肉强食,削弱自己,导致灭亡。

  11、对比(反衬)。“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追忆反衬现实。形容“少日春怀”,词人用了“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狂态如见。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

  12、词人独辟蹊径,抛却前人“春归”的两重含义,独取其对“春”的既恨又爱的情怀——恨春衬其年华老去,爱春催百花盛开——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13、控制树木生长,适应植物需求,平衡森林生态,防止火灾蔓延。

  14、不要害怕有节制的燃烧,应谨慎对待有节制的燃烧。

  15、防止树冠火的发生,不要过度抑制森林野火(有节制的燃烧),不在野外随意生火,不在森林中乱丢易燃物品,看到有火灾迹象立即报警等。(结合自身经验1分)

  16、狭小、平静、清澈、自由、灵秀的特点。(2分)

  这样写冷水河是为下文写河流的精神内蕴作好铺垫。(2分)

  17、因为河流随意到哪儿,都是一个整体,因而获得了生命的力量。而人却以异乡人自称,固执地不让自己融入那方水土,最终让自己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这样做岂不可笑?和河流相比,我这种固执的做法难道不该羞惭吗?(表述方面一定要强调“河流”和人的对比。)(3分)

  18、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紧密和谐统一起来,就是河流的精神内核。(或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2分)

  19、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的象征。所以他们选择流浪。(2分)因为他们只学到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不懂得融合才是流浪的实质。(2分)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考试模拟题及答案01-10

高一语文综合模拟题及答案01-10

高一语文下册模拟题及答案01-10

高一语文上册考试模拟题及答案01-10

高一语文下册考试模拟题及答案01-10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10-02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答案09-29

语文专升本模拟题及答案06-22

语文小考模拟题及答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