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摘 百文网手机站

随笔·日常:"在星巴克见!"

时间:2021-11-24 13:20:35 读者文摘 我要投稿

随笔·日常:"在星巴克见!"

  一·开端

  不知不觉,我成为了星巴克万千常客中的一个。

随笔·日常:"在星巴克见!"

  大概五六年前,合肥的北环区发展得势,写字楼和商群随着资产的介入拔地而起;全球最大的咖啡商公司自然不会放过二三线城市下沉计划中的任何可乘之机,于是一家带着浓郁洋人气的“星巴克咖啡”便首当其冲地出现在了北环的某个位置,而我,则刚好住在离这家店走路不出五分钟便到的隔壁小区里。

  最初,因为这份“家门口”的便利,星巴克开始逐渐成为我在这座三线小城里平静日常的一部分——这听起来很像是广告,但一个只要走路五分钟就到的,咖啡味很香,无线网很快,冷气很足,逼格很够,又可以让我“不想在家待着”的地方,我是无法拒绝的——从那时开始,“在星巴克见”成为了我使用率极高的一句话。加入了会员制以便获取更多积分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不慎掉进了经典的商业陷阱,逐渐发展出了像是糯米年糕那般韧性的“用户黏度”;至于被高中同学冠以“星巴克小公主”的外号反复调侃,便又是另一后话了。

  总之这就是我和绿色双尾美人鱼的邂逅。

  二·家门口

  比起星爸爸其他的店铺,虽说同样占据了“写字楼一层”这种战略性地方,眼前的它却是极为迷你的一家——店铺的形状十分狭长,若想和朋友来,保证面对面的交流又不和别人分享桌面,恐怕要来早些才能占到理想的地方;点单台前只要多个二三人,拥挤的感觉立马就油然而生;好像连新品存货,小食饮料,烘豆瓷杯之类,都会比其分店少供些。所以在星爸爸庞大的“家庭里”,它绝对会是个子最小的那种孩子。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并不是一家有规模,有人气的大分店,我很快喜欢上了它。小一些的空间,给人非常安全的感觉(几乎每个座位和角度,作为常客的我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店员们不会那样忙碌,所以和年轻的咖啡师们聊天再经常不过,也十分有趣;而客人们遗留在桌上的蛋糕盘不会被搁置很久,座位也不会一直乱七八糟。狭长店面的这一头,面对着终年忙碌塞车的北环路;另一头则是个清净的内广场,同样不大。透过落地玻璃,是咖啡店的室外座位、其他店铺的灯光、和环绕内广场的绿植,四季葱郁。因此,进入这家店,人们好像就能把那不休的繁忙感扔到背后,在狭窄店铺的一隅里躲起来一样,无论晴雨,无论春秋。

  每当这个时候,广袤的全世界都藏在了手中的那一盏咖啡杯里,任由人们的小口啜饮。就算是生意人的约谈,在这里似乎都没那么紧张了——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分歧和忙碌,可好在这个世界上,也永远不缺美味的咖啡(还有喝咖啡的地方,哪怕只是这么小而已)。

  想到这里,我总是很高兴:人,咖啡,咖啡店,多么值得为之惬意的美好关系啊。这一点,是超越了“星巴克”的,适用于普世的法则:只是之于我,无疑是在这家店的帮助下才感受到的。

  三·点单

  关于我点单的习惯,的确随着这些年的过去而改变了很多(大部分人在如此长的时间里,都会有所变化吧),这家星巴克也一一见证了。

  初中时,因为并不了解意式咖啡各类喝法,拿铁或别的`什么也好,在我嘴里没有什么显著区别——实际上,那时的我是时令新品星冰乐的青睐者,因为他们更好看,也更丰富,满足了拍照欲和少女心,“颜值即为胜利”便不无道理(笑)。还有热巧,一度是我的心头好。那时的我被可可豆的恶魔所迷惑,以至于“热巧好不好喝”成为了我判断饮品店好坏的标准之一。

  开始真的喝咖啡,看着黑围裙在操作台前做手冲,已经是上大学之后的事情了。如今站在星巴克熟悉的柜台前,瞅瞅菜单,“探索欲”已经大大减少。我的点单再一次固化了起来:拿铁,冷萃,美式——几乎没有更多了。

  若是想喝点牛奶,就喝拿铁,冷热都爱。卡布多奶泡、敦实感不足;摩卡香浓兼并、甜度却略齁。拿铁之于牛奶与咖啡,好比有默契的二人跳舞,节奏和比例都完美,不出差池;虽说少了惊喜感,却平淡如一,不来不去。

  若是大早上阳光明媚,就喝冷萃——和温度沉淀了许多个小时之后,黑咖啡里令人不适的酸度被大大降低了,适合早上醒来,口味还不能吃太重的时候。配三明治,绝佳早餐。

  若是在运动之前,或是感觉当天有点大卡超标的危险,就是单纯的美式了。一边苦一下舌头,一边警告自己还是个胖子的事实,能从中获得许多健康养生的动力。

  这家店也是我与许多朋友消磨时光的固定去处——大多是同龄人,有共同话题,喜欢互相见面唠嗑。他们之中,有的人还在身边,而有的已经踏上另一条征程:我几乎记得每个人点单的习惯:“tall杯冰美式”已经因为种种原因减少了许多联络;“星冰乐”在我离开了“糖分俱乐部”后仍然保持着孩子般的甜口;“橙汁”不喜欢咖啡和茶,只买灌装橙汁;“红茶拿铁”对国内星巴克的红茶拿铁比美帝本土更香一事啧啧称赞。初中班主任,同样因为住址靠近的缘故,几乎同时和我一起掉进了星爸爸的坑;最近一次见她,师生间意外地有默契,都表示了对清淡配方的偏好,真是难得缘分。

  现在回头看看,点单时所做的思考,实际上是非常重要且有趣的思维过程。从脑海里产生了想法开始,到出口告诉店员结果,还有最后拿到满满一杯饮料的时候,都是这个人本身的映射。偶尔,我会看看点单的队伍,只那么两眼,看见许多新手和老姜们在柜台前那瞬间,或犹犹豫豫,或摇头晃脑的模样,不尽相同,却都有趣。可我依然希望每个人最后从咖啡师手中接过的,都是即时即刻他最喜欢、最想喝到、最希望与人分享的一杯。为此,我感到很欣喜。

  所以在我看来,站在点单台前的一瞬,那一杯已经不仅仅是饮料了,也是关于如何“喝掉自己”的自我实现,所以才重要啊。

【随笔·日常:"在星巴克见!"】相关文章:

日常随笔:静08-25

日常简单的随笔07-09

生活日常随笔12-23

见或者不见随笔11-30

日常随笔一则08-25

日常生活随笔07-09

写父亲的日常随笔10-22

教师日常随笔故事11-03

日常生活随笔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