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心远地自偏随笔

时间:2021-07-04 12:09:36 随笔 我要投稿

心远地自偏精选随笔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开首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虽然对于他的归隐与淡泊,历来颇多议论,但是其于污浊之地洁身自好的心怀还是值得学习的。

心远地自偏精选随笔

  现在看看我们身边的社会,充满了种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沸腾着扰乱心智的喧嚣,何去何从,如何“心远”令人苦恼。

  寒假正值春节,耳根难得清静,小区里,无论是黎明还是至夜半,噼里啪啦之声不绝于耳。我不能评价各种家乡风俗的雅与俗,指摘别人庆祝春节的方式,也无法阻止那震天动地的一波又一波纠缠不止的嘈杂,可是面对着继之而来的雾霾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直线上升,心里还是莫名地烦躁。

  过年探亲访友,拜年本是一件敬爱亲友,沟通感情的良好时机,每一年却都沦为一种敷衍,礼尚往来最大的功效即是疲惫不堪,神倦心乏。酒喝得酩酊也许是酒量不足,茶水也喝得腹胀头晕,就是奇迹了,大有彰显“茶亦醉人不须酒”哲思今日之功效的意味。油腻食物淡而无味,食而无香,大有食之如鸡肋之感。怪不得,有潇洒人士喜欢旅游过节,真是大抛陋习,安心养性之妙方。

  当然,这得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消费得起的。有没有一种躲避传统陋习,凌驾于物质之上的'静心安神良方呢?

  放假时,我买了三本书,像当年坐在教室里等着放假的日子,心里却早已迫不及待地计划着回家要如何如何看书补习功课的激动兴奋,也期望自己在这个将近三十天的假期里充充电,汲取一点精神的营养。计划很美好,现实很粗糙。书着实看了几页,不足一半,就在风风火火的奔波中,在觥筹交错,嬉笑玩耍中消磨了时光,书还是闲着蒙尘,心还是荒着麻木。

  如果心真的麻木了,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一些如尘埃般的琐事俗事,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躲之避之,也可以减少一些烦恼,多些快慰。至于身边上演的一幕幕势利刻薄,冷漠尖酸,似乎也只有阿Q式的近视失聪才少些忿忿不平,按捺得住心脏异常激烈地跳动。“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棋局上每天都在上演着令人心寒的对弈方式。

  对于帮过的人,人家当了白眼狼,气愤不过;运势的跌宕起伏,身陷囹圄将自救放一旁,将希望寄于外人而不得,心里也是难以平静的。至于工作中的坎坎坷坷,名利的得失之惑,更让人愁肠百结,情郁于中,自损心智。

  人事人情上对心的修补是最难的了。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司马迁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实是可以商榷甚至原谅的。在城市里打拼,租房交租金,买房交房贷,衣食住行价格攀升,没有钱是无法生活的。于是在乎了钱,一定会有患得患失之惑。如何心远呢?

  古人在诱惑面前是有很多洁身自好,仙风道骨的典范的。比如于女色方面坐怀不乱,生活作风不为人讥笑诟病。相较于此,很多人的外遇,贪腐其实是未养心,造成了道德的滑坡,原则的缺失,人性的沦丧。在诗文方面亦崇尚“人淡如菊”,而非追求泛泛之辈口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卷气到底不能为铜臭气张目,为地位荣华添彩。在名利的态度上,学子们现在依旧朗朗吟诵着诸葛孔明先生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并在人生的道路上躬行亲受其振聋发聩之效。心如止水,是心的感知能力有限,是应对诱惑的抵御智慧有限,还是真正的超脱了名利和七情六欲的蛊惑?

  回到现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愿意在和谐社会里感受幸福的生活,创造人生的价值,谁愿意为求心静剃度入寺,或者隐居避世呢?

  这两年的元宵节,受群众路线教育和反腐倡廉大势的影响,县城里统一的烟火晚会取消了,清静了许多,但还是有些村巷小区街道,个体或企业燃放烟花爆竹,除了粉饰这喜庆的节日,吓一吓襁褓中的婴孩,污染一下环境,实在没有多少意义。在有钱就任性的浮躁面前,我一个忙于生计的人只有噤声。

  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固然可以“心远”,但毕竟有些狭隘。既然“结庐在人境”,想要躲得掉“车马喧”,只有认真学习靖节先生 “心远地自偏”的深意了。这样想来,“心远”也绝非一日之功。

【心远地自偏随笔】相关文章:

心远地自偏随笔12-30

梦自心成随笔07-09

难过而自惜随笔散文05-30

无心本自纯随笔06-25

若人走情凉,就守心自暖-散文随笔06-12

风景自心生作文09-27

我自归来-散文随笔04-01

添衣自暖随笔散文05-16

本心不改,我自菩提随笔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