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时间:2021-05-26 18:25:08 数学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数学进行有效教学一

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引入

  课堂的引入,犹如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弹奏”得好,就会引人入胜,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效果。正因为源于首因效应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破费心机,甚至殚精竭虑,然而是否有效呢?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先给学生展示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中国队入场的情景,教师经过一番声情并茂的语言叙说后,问学生,“从刚才的情景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小手林立,争先恐后地喊着“我、我、我……”教师微笑着让几位学生一一作答。生1:“我看到旁边有很多中国运动员。”生2:“我看到了姚明。”生3:“我看到了高高飘扬着的奥运五环旗”……教师的表情随着学生的回答迅速地变化着,不一会儿就晴转多云,很快多云又转阴了。

  她所期待的中国国旗中的五角星犹如身居闺中的少女,千呼万唤终未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位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可以拉近数学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从以上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实际上所需要的教学素材是姚明手中的那面中国国旗中的五角星,而小小旗帜中的小小五角星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位置有多大?孩子的思维是感性的,他们的'视线不可能如此细微。因此,在导入环节的设计时,我们不能只将眼光停留在“生活”这个层面,更要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方能如愿以偿。

  二、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引领

  有人说:“孩子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获取感性体验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反观时下的很多课堂,我发现学生操作的场面是热闹的,但孩子的思维是凌乱的。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在热热闹闹中走向有序,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有效地引领。如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表象,我通过让学生根据要求拍摄图书箱模型的照片这一方式来组织教学。

  在出示拍摄要求后,我做了如下活动引领:“站在什么位置拍摄,才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呢?待会儿,我们就分组讨论讨论,不过在讨论之前,我要对大家提几点要求:第一,要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每个人都要发言;第二,讨论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他讨论小组;第三,在讨论的过程中,你们的观点不一致或者你还不清楚的时候,你可以走到图书箱模型这边来看一看。”由于,我的要求明确,学生们的行动自然就有了方向,这样既节省了讨论的时间,提高了讨论的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思考、有序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数学进行有效教学二

  重视个体差异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因为个体的差异以及其他因素而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同情况。直观表现为“尖子生”和“后进生”。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可简单的认为“后进生”比“尖子生”差从而重视“尖子生”而轻视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因素很多,很有可能因为兴趣等因素而导致学生个人学业上有所高低,可是这却并不能作为判断学生学习天赋的依据。

  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仅要保持“尖子生”的发展,还要对那些“后进生”加以鼓励和激发。不仅在课堂上要对他们有所照顾有所重视,主动提问他们,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还要在平时多和他们沟通、辅导,让他们了解数学的重要性,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需要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理念,切不可抹杀个性,而是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获得学业上的进步,获得个人的发展。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有效的教育。

  合作交流探讨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不仅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还要在听后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能养成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学生讨论交流中,老师适时给予点拨,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和技巧,采用多种方法,从多种途径着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数学进行有效教学三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二、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理念是教学策略的指导,所有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依据教学理念,然而目前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考试成绩作为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实际上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试卷的模式是固定的,但实际问题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想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是要从教学理念入手,将新课改的新要求付诸于教学过程实践中,树立创新的教学思维,以身作则地脱离开应试教育的陈旧模式,才能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在这一方面,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初中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目标区分开来,明确自身的角色,既要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也要作为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为学生带来更加人性化的学习体验,关注点放在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上,让学生遵循数学规律学习,对即将步入高中的初中生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相关文章:

小学如何进行有效数学教学06-24

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11-01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有效教学11-09

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06-17

浅谈如何进行快乐有效数学教学11-05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06-26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03-25

如何进行生活中的数学教学06-29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式(通用5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