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01-20 15:44:46 数学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方法一

  1、灵活驾驭教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设计教案,组织练习等。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教学方法,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学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一旦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仅有利于把握教材,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取得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抓关键,突出重点,把学生始终摆在主体地位上,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了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只有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按兴趣和程度差异组成活动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活动中始终把学生推上第一线,让学生当成活动的主人,采用启发式、探讨式、讨论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位。

  3、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保证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条件,因为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现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数学教学方法二

  加强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知识。而操作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也有研究表明: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金桥”。数学的一大特点是内容抽象性,而儿童认识知识的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正是根据这种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学生学具操作,通过眼、手、口、脑多种感官,直接参与认识知识,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形成,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使用学具操作。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拼、摆、折、画、剪等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锐角、直角、钝角),当提出:如果是一块较大面积的三角形也用数方格的方法简便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悬念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操作,悟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①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由学生拼、摆成己经学过求面积的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②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讨论,结合刚才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进行对比并提问,条件与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面积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学生根据这些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发现,最后总结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引发联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联想是思维的火花,也是创造思维的起点,它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加强联想能力的训练,把事物之间的联系串成线,为开拓学生思维提供“原料”积累思维信息量,更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驾驭所学知识,不断打开思路,培养创造思维。小学生只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就能展开联想的翅膀,在数学科学里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灵活引导,加强学生联想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就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在训练高年级学生见到“某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一半”由学生联想到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①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

  ②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倍;

  ③女生人数是全班的;

  ④男生人数是全班的,……

  通过这样横与纵的联想训练。学生在解答某班学生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男、女学生各几人?就能大胆地展开思维的联想,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这样,既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又使学生获得触类旁通的成效。

  数学教学方法三

  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我们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革新。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变成学习的主体,自觉的改变其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程度。课堂教学环境越宽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想法时,教师应积极评价;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解释;当学生一时还理不清思路时,教师应耐心地给予点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耐心倾听。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安全、放松、自由和愉快,就敢想、敢问、敢说,从而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思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如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质疑,从教学的重难点处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诱发他们的奇思妙想,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三、拓展生活实践,为学生打造运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如: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以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一间屋子的长和宽、桌子的长和宽、床的长和宽、书桌的长和宽等,并作好记录。完成这样的练习,同学们要亲自测量,培养了他们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篇12-28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11-19

如何午睡发挥最大效果10-10

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08-15

平板玻璃包装在物流中如何发挥作用08-11

如何让乳液发挥最大效果04-02

如何调整考研数学复习中的心态12-07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礼仪知识01-04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论文08-14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