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如何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实践

时间:2021-04-03 19:06:22 数学 我要投稿

如何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实践

  数学实践教学研究内容

如何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实践

  一、教学目标形象化

  数学班级上课中,常常选择将上课目标作为核心的上课方式,同学们能依据老师要求的教学目标主观得探索知识。心理学调查显示,孩子有某种天生的,将自己作为中心的研究渴望,这可贵的天生就有的品质,仅可以由老师进行合适的指导后,方可以让它变成数学研究的乐趣与激情。所以,不自然又勉强的目标会让孩子们厌烦,将抽象的目标变成跟日常实际有关的具体的目标,同学们的探索欲望就可以极大提升。就像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中整数、小数的乘法课程里,能够明晰确切得指出像下面这些上课目标:“这节课大家要了解如何在店里买货物”“哪个同学能够很快数出这盒粉笔有几支”“你可以替蓝猫算出蜜蜂有几个吗?”之类的。如此就可以比枯燥得学习哪些定律理论更生动具体,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上课效果也能得到优化。

  二、教学过程活动化

  同学们学习数学是源于日常实际。所以,应指导孩子们以日常实际为起点,在探究日常实际问题时学习数学,学习并思考数学里的日常实际问题。教育心理学的调查显示:如果要学的内容跟孩子们已会的内容相联系,就可以调动起同学们学习与解答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数学班级上课,应与同学们的日常实际密切相关,尽力将实践与上课教学结合。如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安排以下活动:师:孩子们,哪个同学可以最快速数出墙壁上的瓷砖。(教孩子们自觉的数,接着老师再发问)师: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答案的呢?生:一块一块数。生:首先,数一行的瓷砖,接着,数出总行数,将其乘一下就知道了。生:首先,数一列的`瓷砖,接着,数出总列数,将其乘一下就知道了。生:首先,数一行的瓷砖,接着,数出总行数,再加一下就知道了。上面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可以自主得凭借不同方式数出瓷砖的数量,然后,教师指导孩子们进行对比,再得出乘法分配律。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日常实际里的数学问题很具体,也很能引起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让同学们重拾学过的知识,提高学习动力与自信,帮助同学们尝试新的数学情境与思维。所以,在教授知识里要尽力将授课知识实际化、具体化。就像在上课的“估一估”里,能够问一些与日常相关的题目:“要多久你能吃掉一个水果”“从教室到操场大概要多久”之类的,这些话题在日常实际里很寻常,同学们也能轻易得出答案,老师再指导同学们归纳出估算的技巧。如此实际的问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方法

  (1)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这种方式的效果显然很不尽如人意。而且,小学生还处于贪玩时期,这种教学形式更不适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将生活情境与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能够主动地参与进来并积极思考和探索,才能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时,教师需要运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的感受来更好地感知数学。这样,能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要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小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和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要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活情境时也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就要运用生活中更能吸引他们的情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要选取生活中常常能接触到的情境;对于农村的学生,就要选取相关的农业生活情境……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知识的学习是短期的,但知识的运用却是长期的。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生活中更便捷地解决各种问题,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在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时,就是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不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如何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实践】相关文章:

数学学科如何开展教学研究05-26

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工作07-03

如何开展数学教学06-20

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06-19

数学如何开展概念教学04-05

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06-22

如何开展数学教学课堂研究01-20

小学教学数学活动如何开展04-08

新课标下如何开展数学教学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