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简单些?

时间:2022-12-30 09:31:57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简单些?

  数学一直是学生们难以攻克的科目,如何才能讲述用简单又风趣的方式授课,让同学们高效且感兴趣的学习数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简单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简单些?

  今天我们五(4)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课前我把教材和教师用书仔细地研究了一番,定位好教学目标后,我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开始了我的简单的数学课的教学。下面是我课堂教学的实录。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小木盒),看到这个木盒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量出这个木盒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生2:还可以求出它的占地面积和12条棱长总和。

  师:打开盒盖给学生看盒子里面,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1:可以求这个无盖木盒的表面积。(我心里有点急,因为这不是我的设计意图。)

  生2:可以求这个木盒里面的体积。

  (我很高兴,我的目的达到了)

  师:故作惊讶,同一个木盒怎么会有两个体积呢?

  生:木盒的体积是包括木版厚度的,而木盒里面的体积就是指木盒里可以放多少东西。

  教师大加赏识,及时表扬该生——“你观察得真仔细,分析得也很有道理”

  师:对了,像木盒里面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就叫做木盒的容积。谁来说说你对容积的理解。

  生1:容积就是一样容器里可以放多少东西。

  生2:容积就是一样东西除去外壳后的体积。

  生3:容积一般比它的体积少一点,就是一样容器盛多少东西。

  师:大家对容积的理解都比较正确,谁举例说说容积呢?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了起来。大家抢着说。

  我请学生安静下来,一起分享大家的经验,我请了几个学生举例说明,大家都频频点头,不时还传来学生们的欢笑声,因为有的学生所举的例子比较特别,但都与容积有关。

  此时,第一个学习目标已完成,学生对容积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应该说容积的教学是简单的、真实的、有效的。

  师:我们知道体积有体积单位,那么容积也应该有它特有的计量单位,想知道吗?请你们自己从书本上答案吧!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去看书自学。

  师:你们学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让我们一起交流、分享。

  生1:计量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

  生2:我知道了容积单位还有升和毫升。1升就是1立方分米,1毫升就是1立方厘米。

  生3:我知道了1升=1000毫升。因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很好懂。

  生4:我知道升和毫升通常在计量液体的体积的时候用到。

  师:就这些知识大家还有疑问的吗?

  生:比升大的容积单位是什么?

  师:立方米。

  生:好奇地问,怎么和体积单位一样了呢?

  (教师感到这一问很难回答,但还是作了说明)

  师:正像刚才的那个同学所说,计量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计量较多液体的体积时也是用立方米作单位。这也算是一种规定吧。

  此时,第二个学习目标也已完成,学生自学并较全面地认识和掌握了容积单位。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得十分出色,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把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全部掌握了,下面谈谈你们对容积的认识。

  生1:容积和体积差不多,一个是里面量的,一个是外面量的,做法是一样的,还是用体积公式求容积。

  生2:在求容积时,如果装的是液体,就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就行了。

  生3:我帮生2补充一下,求容积时分两步,第一步和原来一样求体积,第二步把体积单位化成容积单位。

  师:看来化单位是求容积时的重要一步,下面我们就此进行一下专项练习,行吗?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教师在小黑板上出示一组题,内容涉及单位互化的各种类型。

  由于学生有了比较厚实的体积单位互化的基础,也就很容易地把原有的方法正迁移到容积单位的互化上来。因此,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很高(全对)。

  师:出示小木盒,你们能求出这个小木盒的容积吗?

  生:能,先量出小木盒里面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容积了。

  师生共同测量数据。并公布在黑板上。请学生求一求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师: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1:分两步,先求体积,再把立方厘米转化成毫升。

  生2:就是像以前一样求体积,不要化单位。

  师:怎么会有两种结果?谁对?不妨我们就此开一个“辩论会”?各方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这个小木盒没有说装固体还是液体,我认为如果装固体的,那么生2对,如果装的是液体那么生1对。

  生:我反对,小木盒怎么能装液体呢?所以生1是错的。

  通过“争辩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

  求容积的一般方法,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容积单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节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在此也已达成。

  师生共同总结全课。(到此用时28分钟)

  布置课堂作业:练习五5、6、8。

  学生作业全都在课堂上完成。

  教后记:

  一、要把数学课上简单,就得全面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只有目标定位准确,才能总揽课堂,自如驾御。在上课的程序上,要确立一根总绳,分几个大环节,每个大环节中的`要点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都要进行通盘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生成的课堂中把握住方向,从而实现课的有效性。

  二、要把数学课上简单,就得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课堂中来。

  有人说“数学课是枯燥的”,我不认可这个观点。数学课应该是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中有很多神奇的结论、美丽的形体、严密的推理等等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是教师如何让你的课堂具有挑战性,如何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让学生体会收获后的愉悦。这都需要教师平时多思、多想、多研、多探索。只要学生积极参与的课,这个课一定是简单的。如:本课教师用一个小木盒导入,和课未的“辩论会”都是学生喜欢并且很乐于参与的,而这些环节的设计又是很容易想到和做到的。

  三、要把数学课上简单,就得注意条块清楚,层次分明。

  数学课强调的是“逻辑性”,一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几个知识点,分几个层次进行,各个层次间如何过度,都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且尽可能地做到泾渭分明。同时对重难点的处理上,要有相应的对策,要舍得多化时间、化足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千万不要把遗留问题留给学生,否则学生就会逐渐地“厌恶”你的课。

  四、要把数学课上简单,就得正确把握练习题目的度。

  每节数学课一般都有一定量的练习。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层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即要有专项练习,又要注意小幅度的变式,题目要精,最好能“一题多用”,但千万不要超出教学要求。

  相信通过你、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我们的数学课上简单,也一定会让学生喜欢我们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简单的教学技巧

  教师要把好备课关,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无事一身轻,袖手旁观。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好备课关,在“启”和“结”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启”这一环节,进行巧妙导课,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简洁、准确、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其思维活动的火花,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景之中,如教“平方差公式”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出示一组动脑与思考练习题,让同学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待学生们做完后,可继续引导说“这几道题我们虽然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出结果,但很费时,课本上有一个重要公式可以帮我们的忙,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请认真自学以下内容,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这时同学们带着急切求解的心情去看书,从而激发了同学们自学教材的动机和兴趣。”

  “结”是数学自学辅导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纠正偏差,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其知识系统。初始阶段可用于教师精讲,待学生掌握方法后,这一环节可由师生共同完成,也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按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可以采用单课小结、联系小结、章节小结、监测小结等。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就要从阅读抓起,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明确阅读的“三读”,即粗读、细读、精读,强调阅读必须“三到”,即眼到、手到、脑到。由教师制定阅读提纲,学生自己阅读,题纲要紧扣教材,突出重难点,按知识点编拟,体现阶段性,最后就是独立阅读阶段,通过领读和导读训练,学生初步形成自学能力,就可以让学生独立阅读。这样由“领”到“扶”,最后“放”,学生自学的翅膀终于可以翱翔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从严抓起,教师不该讲的坚决不能讲,学生学不会的坚决要学会,一遍不行,两遍、三遍,直到读懂学会,这样才能顺利地渡过阅读关。

  “练和知”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练是知识的运用,是检验读的结果。知即“自检”,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法配合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帮助学生练和知。要做到认真审题,选择方法,制定解题步骤,明确解题格式,精心计算和论证。“自检”中要求做到查格式,包括图形,解题要求及关键步骤;查依据,即运算或论证的依据是否正确;查答案,包括数据和单位。要注意:最少做完一道大题后再自检;对题和错题应有个标记;错题应及时纠正,并在旁边加记错误原因和教训。经过这样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强化了自学习惯,培养了自学能力,也带来了学习数学的高效率。

  数学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

  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机一幕进入了寻常教室。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前瞻后望,体现系统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浅至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遵循教材反映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服从内容的编排“思路”,对教材内容、要求、教法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置课堂提问。不要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这样会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因此,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大纲、章节和课时要求,以及重点、难点,理清知识脉络,站在本课、本节、本章,甚至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来系统地把握教材,并根据不同内容、类型和特点的教材恰到好处地设计问题,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提问环环相扣,切中要害,能提能放,使学生既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严、细、准的学风,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提问时应通观全局,高屋建瓴,既具有现代数学的战略眼光,又具有灵活的战术策略。同时注意前后问题彼此联系紧密,连成一体,孰前孰后,排列有序,且各施其责,所有问题如同念珠个个串连,又象粗细协调的根根琴弦。

  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自己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结论。再通过操作感知,让学生分小组画平行四边形,画完后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四边形有什么相比,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几方面去研究?”依赖于前面对三角形的学习经验,学生讨论后,提出测量平行四边形的边、角以及对角线。测量后,填写测量结果。此时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问:“你们从测量的结果想到了什么?”, “谁能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其他的性质?”学生通过观察表格所填数据,会猜测平行四边形具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特点,接着提问:“那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证明这个猜想的正确性。(根据课堂情况决定是否提示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知识来得到线段、角的相等”)学生通过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线段的相等、角的相等。这样,将整个知识点连成一体,同时也为后续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埋下了伏笔。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尤其是操作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感知、讨论探索、最后验证,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解决问题的愉悦,又达到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精确性、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目的。

  提问必须具有开放性,激发创造力和想像力

  开放性提问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景中,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获得发展的有效方式。成功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新的知识点的探究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灵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商不变规律,与72÷24的商相同的算式有哪些?学生刚开始的答案都是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后的算式,经过老师启发,才想到扩大2倍3倍5倍缩小2倍3倍5倍等都行,这道练习的答案有无数个。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后,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怎样移动两个因数的小数,使42×23的积缩小100倍?一般学生只想到把其中一个因数缩小100倍,经老师启发后,有些学生就能想出答案有无数个。这种提问设计,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因素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创意,具有开发性,激励学生展开想象,能从多角度、多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去探索、思考,不断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形成习惯性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教师应对学生策略引导,使自主学习顺利进行

  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要交给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合作时间、探究学习的方法。古人说得好:“善教者能使人得其法。”十八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劣等教师传授真理,优等教师是传授真理的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掌握了点石成金之术,终生受用不尽。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授受和掌握,冷落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际中导致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的质疑问难提供时间和空间,并启发诱导学生多思多问,同时积极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包括“自我监视”和“自我调控”,前者是指随时随地监视自己的学习是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的意识;后者始终使自己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的调控策略。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意志不坚定,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不好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时,学生要立刻意识到是不对的、有害的,然后强制自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自己,调整自己,使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又能控制自己的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必然会取得好成绩。

  教师应寻找可行的教学结构,使教学过程走向自主

  新课程要求建立开放的,灵活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采取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式学习,把数学教学变为数学活动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在自主教学的全过程中,更要有注意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要为学生的质疑创造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为中心。“思考,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努力实现探索,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能动地建构数学的认知结构,把落实双基和培养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我以“观察邮票上的图案中小方格的个数”作为情境创设,让学生发现什么,激发探究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邮票上的图案”联想到数学图形,再展开猜想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接着让学生寻找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很容易想到割补法计算图形面积)。教师适时点拨:把图形进行割或补,两种方法体现的是同一种思想――化归思想,即把不能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化成可以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教师再提出:其他直角三角形中有此关系吗?继续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做实验,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将正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边长建立关系,从而归纳出勾股定理,接下来再进行勾股定理的使用训练。这种“创设情境――探究活动――质疑点拨――交流归纳――反馈训练”的结构,突出了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意学生研讨过程。它遵循科学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步骤掌握知识。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简单些?】相关文章:

如何让员工从薪酬上得到最大的满意07-04

如何上数学课07-01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跃07-01

如何活化数学课堂07-02

如何保证在初中继续保持数学上得优势07-03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07-02

如何打造趣味数学课堂07-02

如何让数学课更精彩07-12

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