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百文网手机站

浅析唐宋诗词的异文现象

时间:2021-06-23 17:07:40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唐宋诗词的异文现象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沿传至今,异文现象就渐渐浮现出来,而不同表达或者不同字词的形式,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文字表意的博大以及意境的深远,异文现象也可以算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大亮点,其研究意义深远又趣味无穷。

浅析唐宋诗词的异文现象

  什么是异文现象:异文既是文字学的术语,又是版本学、校勘学的术语。作为前者,它与“正字”相对而言,是通假字和异体字的统称;作为后者,它既是指同一书的不同版本之间,某书的某章节、某句与他处所引该章节、该句之间,在本应相同的字句上出现差异这样的一种现象,也是指差异的各方。严格地说,异文应是指偏离著作原貌的一方,而保留著作原貌的一方应称作“正文”。但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出现“正文”的说法,相异的各方都叫异文,甲是乙的异文;同时,乙是甲的异文。本文所要论述和探讨的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异文。

  出现异文现象的原因:

  1,作者的前后修改和流行版本的不一致。

  典型例子就是:敦诚的《挽曹雪芹》: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暝。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唯有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坰。(《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北京大学藏;《四松堂诗钞》抄本,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肠回故垅孤儿泣,泪进荒天寡妇声。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鹪鹩庵杂诗》抄本,张次溪旧藏),这种情况多半由作者自身造成,因前后修改造成了版本的不一致。这种异文现象的不同版本之间往往差距比较大。

  2,由于原文脱漏,后人添补而造成的异文

  据欧阳修《六一诗话》载:“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这有幸找到了善本、古书上又有所记载的例子;至于那些没有找到善本,古书上又没有记载的大量的残本上的诗句,也许就象陈公一样,由书籍的拥有者或观赏者,根据上下文添补上了一个自认为最好、最得体、最接近作者原意的字句,当初只是猜测、只求完整,然而就此保存下来,时代久远,无法考证,被人误认为原文,遂成异文的又一来源。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后人由于没有细寻诗意以致妄改与想当然的增补。这类异文现象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造成了后人对其有相当大的杜撰发挥空间,究竟其版本谁更为贴切,现在也已无从考证,只能说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了,这些当然与我国文字的多意多情所致。

  3,由于原来文字与流行后的文本不同所致。李清照《醉花阴》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云”字一作“雰”。《词品》卷一:“中山王《文木赋》:‘奔雷屯云,薄雾浓雰。’皆形容木之文理也。杜诗:‘屯云对古城’,实用其语。李易安《九日》词:‘薄雾浓雰愁永昼’,今俗本改‘雰’作‘云’。”《花草蒙拾》:“此‘雰’字辨证独妙。”明、清各本多据杨慎、王士禛两大名家的意见作“雰”。现代名家先辈王仲闻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又说“作词极少引用古书上罕见之字,杨慎之说殊为穿凿。王士禛赏之,非也。”拙见以为,易安居士才学并富,兼有“斗茶”之癖,下笔纵恣,经常有熟得顺溜的古诗文漾出于当代口语之间。

  再如“乐游原”,“乐游原”原作为“乐游苑”,相传为北汉汉宣帝所建的一处庙苑,本作“乐游苑”,后来逐渐延边,“原”字就渐渐取代了“苑”而作“乐游原”,现在流行的宋词的词牌名就是“乐游原”,晚唐玉谿诗人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最著名的还有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们大多了解的也是“乐游原”了,这种异文现象就是由于人们的传阅和流传习惯中渐渐改变和演变出的,跟原本其实有诸多联系,只是局部差异而已。

  4,由于内容的猜测不定,而造成的不确定性。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歌“夜雨寄北”,就有“夜雨寄内”一说,《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究竟是“”还是“”,现在夜着实无法考证,只有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了。3和4的情况其实多属于字形、字音相近相似而引起的异文现象,异文之间存在着字形或者字音的细微联系,但是可以看到,由于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这些细微的差别之中其实蕴藏着很大的理解的不同,一字之差有时候会带来一文之差的后果。

  5,由于后人的思想情感所致,这种异文明显带有后人奋笔臆改的痕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俗本作“不破楼兰誓不还”,一字之差,迥非唐人口吻矣,完全是后人站在历史的环境中杜撰出来的。然孰是孰非,孰好孰差,只有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6,作者的避讳引起的不一致。这个理由很能够理解,中国是个封建主义国家,当时的文人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写长辈特别是皇帝的名号等,这类现象在古代中国极为常见,这种封建主义的暗风严重影响了文学的正常发展,但同时也是异文现象出现的一个环境。如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泉”本应作“渊”,避唐高祖李渊名讳改。如果不懂这层渊源,很是让人费解。

  研究异文现象的意义、价值及文学意味:异文现象的出现或多或少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中国古文字和古文化的多层面探究和理解的平台,异文之间的联系和细微差距又是研究文学意味和审美价值的很好借鉴。

  如著名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两句就是典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人曾经因为推演“推”还是“敲”而煞费苦心,“推”与“敲”一字之差却能牵动整个诗的高度感,“敲”字不仅从动作上而且从动态的声音中给人一种练字的美感,而“推”就不具有声感,可见诗人练字如此讲究,不仅给后世人留下了一首好诗,而且留下了文学创作的认真态度和讲究。

  再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一句,其中的“绿”字,王安石其先也曾考虑为“过”、“人”、“满”、“到”等字,后经反复修改认真选择,觉得“绿”字最为形象生动,最终敲定了“绿”字,“绿”字可谓是从动态上、感观上和审美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字本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而且又兼顾了动作和颜色两个层面,也被后世人认为是练字的典范。

  还又些异文现象的出现可谓就是见仁见智了,如宋词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又两种流行版本。我们大多数接触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但另外却还又个版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两个版本可谓就是见仁见智,各有感觉了。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后者,因为“崩云”、“裂岸”比“穿空”、“拍岸”显得更有爆破力,更有一种大气派、大气势,而且从朗读和音韵上来说,也更显得和谐和铿锵。

  还有就是上文介绍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寄北”还是“寄内”就属于文字的不同引发的意义的不同,两个字的不同带来的是两个不同意义的体现,古人已去,究竟其字为何,也难以定论,所以只能从某些文献或者从作者的当时情况去作推测了。

  像“乐游苑”演变成“乐游原”纯粹就是世人习惯爱好所致,容易理解,没有多少实在意义。

  如某些因字形字音的通假而造成的异文现象,也比较容易考证和理解,通过通假关系应该很好确定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