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分类及性格

时间:2023-04-21 09:12:06 进利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轼的诗词分类及性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诗词分类及性格,欢迎阅读!

苏轼的诗词分类及性格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人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非也。以吾言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性情之表现也。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真率,他的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王水照先生对苏轼的“真率”性格最有体会。他说:“保持一己真率的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可谓一语中的。王先生没有详细论述苏轼的真率性格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早在少年时代,苏轼的父亲苏询就注意到了苏轼、苏辙两兄弟性格的不同。苏轼自幼才华横溢,至嘉佑二年(1057 )一举进士及第,名震京师。从此宦海沉浮,屡遭不幸,在坎坷的仕途上走遍了天南海北的苏轼飘泊无归,已是“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这使其不得不对自己归根何处及早进行周全考虑。苏轼在各地为官时均以体恤人民疾苦为己任,再加上他富有魅力的才华,乐观豁达的胸襟,热爱生活的本性使他无论官居何处,都深受各地人民的爱戴和崇敬。对将来卜居何处,他有太多选择,这与他随遇而安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苏轼性格豪放不羁,锋芒毕露,确实‘不外饰’。结果一生屡遭贬斥,差点被杀头。辙是车子碾过的印迹,它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善处乎祸福之间’。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所以在以后激烈的党争中,虽然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悠闲地度过了晚年。

  青年时代的苏轼,由于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苏轼的厄运也就接踵而来,屡遭贬滴,越贬越远。去世前两个月,苏轼在画家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上题诗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檐州。真是沉痛之极,虽然苏轼在历次党争中都是处于被排挤、受打击的处境,但苏轼并没有苟容取合。王安石变法,苏轼觉得新法过于激进,为害百姓,反对变法,因此遭到新党排斤,通判杭州。他离京时,友人文同曾劝他说:“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叶梦得《 石林诗话》 卷中)但苏轼并没有听从朋友好意到湖州的九年间的劝告。从通判杭州到湖州的九年间,针对当时新法的流弊,他写了一系列的政治讽刺诗,如《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 山村五绝》 《 吴中田妇叹》 等。 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是持反对态度的。但他在任地方官期间,看到了新法的某些利民之处,于是改变了对新法的态度,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对虽和他政见不同、但学问道德高人一品的王安石、司马光都是十分敬仰的。但对于那些假道学,苏轼则毫不留情地揭出他们的真面目。苏轼始终坚持维护自己的人格,而对外界强加于他的打击、压迫,苏轼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发泄不满。

  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他的性格以及思想。东坡词中,有一个或显或隐、贯穿始终的基调,我们不妨称之为“人生咏叹调”。与之相伴随的,则是作者持续不断的人生思考:其广度和深度在词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

  东玻词所体现的人生思考主要有以下三对人生矛盾:

  1、出仕与退隐

  苏轼早在26 岁时即踏上仕途,长时间在宦海浮沉,反复地面临着人生抉择,尤其是在感到失落以及在政治上受挫,遭致贬窜之时。孺家入世思想本是他的“主心骨”,早年“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言壮语,最能代表他对事功的向往和追求,然而日久而事功无多,便渐渐倾向恬退:“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在经历了宦海浮沉之后,词人更体悟到仕途的曲折与险恶:“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其退隐的内在要求自然格外强烈。而一旦被朝廷“放归”却又想到功业未建不由慷慨悲歌起来:“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可见词人仍在出入之间排徊。在词人看来,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功成身退:“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2、理想与现实

  词人尽管怀抱着“致君尧舜”的理想,但现实却难尽如人意:烦冗的宦务与频繁的调动使他身不由己:“长恨此身非我的,何时忘却营营”; “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他的飘泊感、沦落感、厌倦感也油然而生:“生人到处萍飘泊”; “天涯同是伤沦落”。乌台诗案,黄州及岭海两度流贬,都曾使词人的理想破碎,“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迭”。词句饱含曲折和难言的苦衷!词人忽而迷惘:“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忽而自嘲:“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忽而负屈:“问公何事,不语书空”;忽而沉痛:“珠泪溅,丹衷碎”;这些都是由仕途的升沉不定所引发的。

  词人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步履为什么那样艰难?一是朝廷党争的存在,各派彼此掣肘,互相攻伐,争斗不休,使苏轼难以大展经纶。二是宋王朝国力的贫弱,再加上国策的保守,决定了统治者不可能有大的作为,“道大难容,才高见嫉”(薛瑞生语),苏轼的命运不问可知。那么,如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苏轼的回答大致是:“淡化功名意识;守着“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的随机应变的人生哲学;抱定“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

  3、宇宙与人生

  这是一个沉重的带有根本性的课题。苏轼在带有神话色彩的奇想中触及了对宇宙无穷与人生短暂的深刻矛盾。有见于此,他对于日居月诸时不我待异常敏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对于人生短促的慨叹,与其惜花伤春之词同样表现出对生命本体的忧思。但苏轼并非一味浩叹,他在《赤壁赋》中就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达观的诠释:“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他在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就与这种达观的态度相表里。

  我以为东坡词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是那些富有积极思想意义的部分。

  对现实人生的热爱,在顺境中的淡泊,在逆境中的从容,面对境遇变化时的通达,东坡词所作的人生思考超出凡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对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企图达到对人生功利境界的超越: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身处逆境,都是如此。

  苏轼在其词作中表达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沉思,无疑体现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能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以至精神的滋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 年8 月24 日),一代文豪苏东坡逝世于常州,距今已经900多年了。历朝历代乃至当今的中国人都时刻怀念着这位文坛巨子,罕见的全才、奇才。他兼擅诗词文、书法、绘画的非凡才华,至今为人们所称羡;他颠沛流离的宦海生涯、浪迹天涯的人生经历,至今为人们所慨叹;他开朗豁达的胸襟、刚正不阿的气节,至今为人们所景慕;乃至他的传闻、轶事、佳话也是妇孺皆知。清人周启隽说得好:“先生蜀人也,生于蜀而不拘乎蜀,先生盖天下士矣。”苏轼的故乡虽在四川眉山,然而苏轼也是常州人的骄傲。900 年前,苏轼在常州与世长辞,从此,他的一腔浩然正气在江南大地上回荡。常州作为苏轼魂系江南的终老之所,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常州的各个角落,这正是“莹域所藏,寝庙所寄,虽非其乡而谓之乡人可也”。

  总之,苏轼无论为人还是为文,都是一任他的真率性格自然流露。后人高度赞扬了苏轼的“真”。方东树《 昭昧詹言》 云:“东坡… ,自以真骨面目与天下相见,随意吐属,自然高妙。” 王水照先生说:“崇尚本真自然,反对对人性的禁锢或伪饰,在苏轼的心目中,已不是一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而是一种对人类本体的根本追求。”当可作为对苏轼真率性格最好的评语了。

  附:有关苏轼经典的诗词25首

  1、《杂曲歌辞·行路难》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弊裘羸马苦难行,

  僮仆饥寒少筋力。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2、《杂曲歌辞·远别离》

  莲叶团团杏花拆,长江鲤鱼鳍鬣赤。念君少年弃亲戚,

  千里万里独为客。谁言远别心不易,天星坠地能为石。

  几时断得城南陌,勿使居人有行役。

  3、《杂曲歌辞·别离曲》

  行人结束出门去,马蹄几时踏门路。忆昔君初纳彩时,

  不言身属辽阳戍。早知今日当别离,成君家计良为谁。

  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不如逐君征战死,

  谁能独老空闺里。

  4、《杂曲歌辞·筑城曲》

  筑城去,千人万人齐抱杵。重重土坚试行锥,

  军吏执鞭催作迟。来时一年深碛里,着尽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家家养男当门户,

  今日作君城下土。

  5、《杂曲歌辞·秋夜长》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愁人不寐畏枕席,

  暗虫唧唧绕我傍。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

  6、《杂曲歌辞·春江曲》

  春江无云潮水平,蒲心出水凫雏鸣。长干夫婿爱远行,

  自染春衣缝已成。妾身生长金陵侧,去年随夫住江北。

  春来未到父母家,舟小风多渡不得。欲辞舅姑先问人,

  私向江头祭水神。

  7、《杂歌谣辞·吴楚歌》(一曰燕美人歌)

  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

  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8、《杂歌谣辞·白鼍鸣》

  天欲雨,有东风,南溪白鼍鸣窟中。六月人家井无水,

  夜闻白鼍人尽起。

  9、《寄远曲》

  美人来去春江暖,江头无人湘水满。浣沙石上水禽栖,

  江南路长春日短。兰舟桂楫常渡江,无因重寄双琼珰。

  10、《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

  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11、《寄衣曲》

  织素缝衣独苦辛,远因回使寄征人。官家亦自寄衣去,

  贵从妾手著君身。高堂姑老无侍子,不得自到边城里。

  殷勤为看初著时,征夫身上宜不宜。

  12、《送远曲》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行人醉后起登车,

  席上回尊劝僮仆。青天漫漫覆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13、《筑城词》

  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把杵。重重土坚试行锥,

  军吏执鞭催作迟。来时一年深碛里,尽著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尽人皆死。家家养男当门户,

  今日作君城下土。

  14、《沙》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宫中玉漏下三刻,

  朱衣导骑丞相来。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白麻诏下移相印,

  新堤未成旧堤尽。

  15、《求仙行》

  汉皇欲作飞仙子,年年采药东海里。蓬莱无路海无边,

  方士舟中相枕死。招摇在天回白日,甘泉玉树无仙实。

  九皇真人终不下,空向离宫祠太乙。丹田有气凝素华,

  君能保之升绛霞。

  16、《古钗叹》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凤凰宛转有古仪,

  欲为首饰不称时。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

  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虽离井底入匣中,

  不用还与坠时同。

  17、《各东西》

  游人别,一东复一西。出门相背两不返,惟信车轮与马蹄。

  道路悠悠不知处,山高海阔谁辛苦。远游不定难寄书,

  日日空寻别时语。浮云上天雨堕地,暂时会合终离异。

  我今与子非一身,安得死生不相弃。

  18、《宴客词》

  上客不用顾金羁,主人有酒君莫违。请君看取园中花,

  地上渐多枝上稀。山头树影不见石,溪水无风应更碧。

  人人齐醉起舞时,谁觉翻衣与倒帻。明朝花尽人已去,

  此地独来空绕树。

  19、《永嘉行》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

  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

  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20、《吴宫怨》

  吴宫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吴王醉后欲更衣,

  座上美人娇不起。宫中千门复万户,君恩反覆谁能数。

  君心与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茱萸满宫红实垂,

  秋风袅袅生繁枝。姑苏台上夕燕罢,他人侍寝还独归。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长相弃。

  21、《北邙行》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车前齐唱薤露歌,

  高坟新起白峨峨。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山头松柏半无主,

  地下白骨多于土。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22、《陇头行》

  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汉兵处处格斗死,

  一朝尽没陇西地。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谁能更使李轻车,

  收取凉州入汉家。

  23、《楚妃叹》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江南雨多旌旗暗,

  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无终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骋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

  麋鹿死尽应还宫。

  24、《洛阳行》

  洛阳宫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翠华西去几时返,

  枭巢乳鸟藏蛰燕。御门空锁五十年,税彼农夫修玉殿。

  六街朝暮鼓冬冬,禁兵持戟守空宫。百官月月拜章表,

  驿使相续长安道。上阳宫树黄复绿,野豺入苑食麋鹿。

  陌上老翁双泪垂,共说武皇巡幸时。

  25、《送远曲》

  吴门向西流水长,水长柳暗烟茫茫。行人送客各惆怅,

  话离叙别倾清觞。吟丝竹,鸣笙簧,酒酣性逸歌猖狂。

  行人告我挂帆去,此去何时返故乡。殷勤振衣两相嘱,

  世事近来还浅促。愿君看取吴门山,带雪经春依旧绿。

  行人行处求知亲,送君去去徒酸辛。

【苏轼的诗词分类及性格】相关文章:

苏轼的诗词01-25

苏轼的诗词11-24

苏轼被贬的诗词06-18

苏轼诗词集锦11-23

苏轼的诗词佳句06-19

苏轼的诗词全篇06-19

苏轼的诗词鉴赏11-05

苏轼经典的诗词参考06-19

苏轼写景的诗词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