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 百文网手机站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

时间:2022-07-26 10:29:06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1

  1、人生道路虽很曲折,却很美丽。只要你细心观看,就能饱尝沿途美景。

  2、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必须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必须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必须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林清玄

  3、在任何特定的环境里,人们至少还有一种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一个人只要改变内在的心态,就能够改变外在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人的一生中,紧要处只有几步,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好处,成为真正幸福的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采取用心的生活态度就尤为重要。

  4、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状况,只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状况变成什幺样?”然后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

  5、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一个很有戒心的人。在人群中害怕被打扰,如同远离人群的动物。我并非标榜个性的人,其实有时候看到别人耍个性,只觉得无非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心生厌烦,避而不见。

  6、一向相信,有一种缘分,不必在乎天长地久,不必在乎情浅缘薄。只是一份付出便是幸福,只是一声懂得便是花开,经年以后再回首,终是无悔人生的聚散离合。过尽千帆,看透了春花秋月,渐渐的开始爱上宁静,宁静是一种独处之美,告别尘世的喧嚣,心归于情感的净土,打开心扉,用文字做伴。

  7、生命经过生死,便懂得了世事无常;缘分经过聚散,便沉淀了真情实意;爱情经过岁月,便领悟到情深缘浅。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相聚欢喜,别离伤感。人与人之间很多的时候,只是共同走过一段路程,在下一个路口又匆匆分散。

  8、如果相信轮回,对缘分就不会感到奇怪。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始于今生,还有许多前生带来的烙印。在过去生,有些曾是我们的亲朋故友,有些则是我们的冤家仇敌。当彼此在今生再度相遇,这种烙印就会复苏,并驱使我们将往昔的爱恨情仇继续演绎下去。

  9、不要放弃心灵的力量,不要错过改写人生的每一次机会,生命实际上是一只陶器,你想把它塑造成什幺形状,它就会变成什幺形状。

  10、心是一棵树,一个个故事被年轮携载;一回回驿动与飞鸟相约;一次次碰撞使它绵密柔韧;一幕幕经历造就了它博大的胸怀。

  11、一开始哭着讲悲欢,再后来笑着讲悲欢,到最后只是笑着、不谈悲欢。经历,最后都成回忆。人人都有些故事,不会讲出来,只一层一层积厚了回忆。但凡一生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往往最不敢回去。太多搬不动的悲喜埋在那里。

  12、月光如水,水如天。静静的夜,柔柔的月光,我站在花儿的面前,凝视着,花儿无语,我无语。我慢慢地听,给我以心静,给我以力量,这就是情,无须说什么,毋想什么,就这样,很美,很静…

  13、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14、时间就定格的画面中渐渐流逝,我能看见天空是那么地晴朗,一如你清澈的眼眸。当阳光划过天际,我轻轻转身,扬起的嘴角慢慢垂下。亲爱的,哪年哪月,我把你失去,再也找不回你。

  15、无论怎样,生活需要你正确应对。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

  16、春天有约,今世有缘,这样一种缘分,是一场传奇,不轰轰烈烈,却馨香而真挚。流年静好,春光亦暖,谁在谁的心上投下了柔软的话语?爱在相聚时,快乐幸福蔓延至心海,只觉得时光是那样短暂,爱在别离时,无限眷恋,黑夜又显得那样漫长,让心焦急地等待。

  17、总以为缘分会有机会弥补,还有下一次,下一次必须要抓住。但是每一次的下一次都在犹豫中悄然流失,最后只剩下空空的失望与后悔。身边的人一次又一次的与之擦肩而过,抓不住的,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有时候在想,缘分到底算个啥啊!总是扰乱平淡的心,总是骚动着无辜的人。

  18、要留下人生足迹,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少走人生弯路,就必须三思而行。

  19、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20、不要去想它,感受它就通了。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

  21、感情无需奢望,真心就好;缘分无需强求,知心就好。有人能懂,有心能依,有情能惜,这一生足矣。很多东西,任你多么努力终归还是失去;很多感情,任你如何珍惜却重复着相同的别离。

  22、天地万物,不管是一粒沙,一根草,还是一座山,都有用自己生命去坚守的东西。

  23、缘分带着几许浪漫,带着朦胧的淡淡的美,似在天边,又有近如咫尺的感觉。缘来,心中那一片光阴,如阳春三月的春天,明媚灿烂着心扉。我们的心还要记得,缘去,一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许自己一片安静的天空。

  24、很多时候,当下那个我们以为迈不过去的槛,一段时间之后回过头看其实早就轻松跳过;当下那个我们以为撑不过去的时刻,其实忍着熬着也就自然而然地过去了。所有没能打败你的东西,都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25、谁若弃世,他必爱所有的人,正因他连他们的世界也不好了。于是他就觉察到人的真正的本质是什么,这种本质无非是被人爱。

  26、传说有一种感情,纯纯似云,交错地美丽。像望不断的山水,袅袅;依依!

  27、没有爱,生命将不可能存在;没有爱,生命将会是痛苦,生命将会是一种惩罚。我们必须学会爱的技术。我们也需要互相支援,以建立一个有爱的家庭、单位、社区。世界是好是坏,全视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爱的方式。

  28、何时相信有缘分之说,我已然记不得。只是感觉,若将花儿的心语,缱绻成云裳的羽衣,待清风蹁跹,你会看到,花儿在尽情绽放那一抹旖旎;若将叶儿的孤寂,轻融于卧云的静谧,待微雨沐浴,你会感到,叶儿在安然静守那一叶菩提……

  29、受伤害能磨练你的心志,受欺骗能增长你的见识,受遗弃会教你自立的本领,受批评能助长你的智慧。

  30、爱网无关爱不缠,金田有种种金丹,禅心要在尘中净,功行终须世上全,烦恼脱于烦恼际,死生超出死生间,不能火里生枝叶,安得花开火里莲。

  31、不是不想恋爱,而是不想随便的恋爱。最好的承诺,不是爱你一万年,而是根本不需要承诺。不是不想说,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能和谁说。有时候,发现自己一夜之间长大,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32、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不怕缓慢,就怕常站;不怕贫穷,就怕惰懒;不怕对手悍,就怕自己颤。

  33、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记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的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

  34、有些东西,能够明白但不能够原谅

  35、生命无需太过执着,阴晴聚散随缘分。人生如旅,有人来亦有人去,有些人只是陪我们走过一程,也有的'人会相伴我们走完一生。情若相眷,不语也怜惜;心若不懂,相拥也分离。若,渐渐陌生,就轻简单手;若,流年不散,就抓紧拥有。

  36、人世沧桑,要为自己留一点空白,留一段风轻云淡的寂寞。寂寞可以让一个人脆弱,也可以使一个人坚强;寂寞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37、苦苦寻觅,寂寞伴随,千般华丽的帷幕,海市蜃楼的铺垫,所有都化为红尘一笑。

  38、绿了春色,黄了秋色,心路一向延伸,无尽无休,拘囵的身心静静开放着玫瑰,装扮寂寞的殿堂。

  39、别骄傲,别怀恨,别不肯原谅人。——狄更斯《马丁·瞿述伟》

  40、以为缘分等了,就会有结果,于是便等了,最后还是没有等到,是不是等得太早了;于是又倒了回去,还是没有答案,是不是回去得太晚了。这能怪谁呢?只能怪那缘分太浅,未满千年。

  41、有时候你把什么放下了,不是因为突然就舍得了,而是因为期限到了,任性够了,成熟多了,也就知道这一页该翻过去了。

  42、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家里;最难听的不是脏话,是无言;最美好的不是未来,是今天。

  43、一段生命是一个季节。每个季节都会有春华秋实。即使到了满头白发,我确信生命还会有自己的繁荣。只要纯洁的心怀里还荡漾着风,飘洒着雨。

  44、之前常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影子”,现在想改成“有影子的地方就有阳光”,却已力不从心。每个人都有睡不着的时候,不是不想睡,是有太多的纠缠,太多的放不下。

  45、不喜欢也不希望以类似的方式交流,但你若不强硬,对方会得寸尽尺、变本加历,很难平等正常的勾通,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46、流年,在辽远深邃的意念中,逍遥在无法把握的虚境,柔情万缕逃逸着现实,辗转在缥缈的梦中,在迷离和清晰里,绵绵絮语。

  47、如果你努力去发现完美,完美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忙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忙。

  48、情不自禁,文字淡淡的忧伤,绵绵的忧郁,丰富着一幅幅画面,有一种温润流动的光泽,有一种纯净端庄润洁的感觉。

  49、情感,在梦幻意境里淡看,释怀,安静,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完美永存于臆念,不存于现实。

  50、世事艰辛,命途坎坷,我们也许有时会对命运失望,却永远不能绝望,因为路还在我们自己脚下。只要我们勇敢而坚强地踏出每一步,我们的梦就最终会实现,因为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而且,只要我们经历过风雨,迎接我们的就不仅仅仅是阳光,更有那五彩斑斓的彩虹。让我们勇敢的心灵,去发现希望,拥抱希望吧!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2

  一九〇〇年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从一个姓杨的帮工那里得知,一处洞窟的墙壁里面好像是空的,里边可能还隐藏着一个洞穴。两人挖开一看,嗬,果然一个满满实实的藏经洞!

  王道士完全不明白,此刻,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因此,从这一天开始,他的实际地位已经直窜而上,比世界上那些著名的遗迹博物馆馆长还高。但是,他不知道,他不可能知道。

  他随手拿了几个经卷到知县那里鉴定,知县又拿给其他官员看。官员中有些人知道一点轻重,建议运到省城,却又心疼运费,便要求原地封存。在这个过程中,消息已经传开,有些经卷已经流出,引起了在新疆的一些外国人士的注意。

  当时,英国、德国、法国、俄国等列强,正在中国的西北地区进行着一场考古探险的大拼搏。这个态势,与它们瓜分整个中国的企图紧紧相连。因此,我们应该稍稍离开莫高窟一会儿,看一看全局。

  就在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几天之前,在北京,英、德、法、俄、美等外交使团又一次集体向清政府递交照会,要求严惩义和团。恰恰在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当天,列强决定联合出兵。这就是后来攻陷北京,迫使朝廷外逃,最终又迫使中国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也就是每个中国人都要赔偿一两白银的“八国联军”。

  时间,怎么会这么巧呢?

  好像是,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里一作出进攻中国的决定,立即刺痛了一个庞大机体的神经系统,西北沙漠中一个洞穴的门刹时打开了。

  更巧的是,仅仅在几个月前,甲骨文也被发现了。

  我想,藏经洞与甲骨文一样,最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因此必须猛然出现在这个民族几乎完全失去自信的时刻。

  即使是巧合,也是一种伟大的巧合。

  遗憾的是,中国学者不能像解读甲骨文一样解读藏经洞了,因为那里的经卷的所有权,已经被悄悄地转移。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3

  桃花不声不响地红了,疯疯癫癫咧着嘴在春风里傻笑,天空明净,是谁撑开了伞子多情的梦。云儿扯了一绺纱,遮遮掩掩地变成了雨,羞答答地飘呀洒呀,把压抑了一冬的矫情挥洒尽兴,江南又活在飘逸缱绻的伞里。无论晴天雨天伞是江南梦的全部内涵……

  伞儿就是雨的梦,伞醉在羞答答的雨里。软软的风,带着人们所有的遐想,味道让鼻子清鲜嗅得到,眼睛清晰看得到,心里清楚猜得到,清洁记忆忘不掉。伞儿如舞蹈着的荷儿,让人梦里也能生出担心来。那份担心,真能长出瓷儿般脆生生的嫩芽芽儿来了,让人们多了几分关心和担忧。透过玻璃一样的透明天空,雨冰冷的唇印在伞热情的脸蛋上。一根清冷凄婉的笛子,如一帘幽梦,在伞的世界里荡漾开来,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伞就是雨的情人,伞就是江南的情人。不知是雨绑架了伞的感情,还是伞绑架了江南的感情。就这样,无论今后走到何地,是朝夕相处,还是远隔天涯,伞都留下一个梦,一个让人忘也忘不掉的梦。

  当燕子飞回来的时候,不管有雨无雨,为了我自己,也为了你,我把你的红雨伞撑开了。从此也撑开了现在,也撑开了未来。一朵云就是一把伞,伞下却是两个人。在伞的下面,你还是不难说出一百个陌生原因,但是也能讲出一万个熟悉的理由来。不许别人去猜,别人想些什么我们都默认了。西湖断桥上的那只伞儿,千年才等了一回呢!当我撑开雨伞的那一刻,我明白了雨是为伞而来的,我是为你而来的。

  一个寂寞的男人,撑着一把寂寞的油纸伞,寂寞地走在长长的雨巷里。那个丁香一样芬芳结着愁怨的姑娘呢?那个会写愁怨的诗人呢?他还在撑着那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还能逢着那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否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那长长的雨巷,走过的只是一个寂寞的男人!伞和雨哪个才是男人的孤独的伴侣呢?那油纸伞真的永远只是个梦吗?

  当当山花红了的时候,那大晴天里,阳光斜斜的照过来,比泉水还要清澈,照亮每一片绿,每一片红,每一片紫。绿中就有一个你,红里就有两个你,紫间就有万个你了!伞就在和煦的阳光里撒娇。整个江南都在粉红的记忆里,伞就是记忆里的风景。伞曾经无奈地穿过古老的长安的宫殿,踌躇满志地踏上年轻北京的舞台,才走进江南唱晚的小舟上,行云的街道里,流水的小桥中,豁然的小道旁。伞在江南每飘过的一处地方,都有一个悠然多情的梦。

  在江南,等雨,不再是伞的宿命。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4

  相信蜻蜓飞舞的旷野里有一首歌,这首歌跟碧碧的荷粉粉的莲无关,但是跟青春相关,因为春天把那个小秘密留在了夏季火辣辣的娇媚里;相信蜂蝶翩翩的花丛里有一首诗,这首诗跟默默的绿淡淡的紫无关,但是跟青春相关,因为颜色所能表达的情感都是青春的底色;相信彩虹的绚丽光环里有一个梦,那个梦和明媚的日皎洁的月无关,但是跟青春相关,因为光环里有那座繁华的城,那方熟稔的禾,那汪肆意流淌的水,那里有青春五色的魂魄。当心扉尽情敞开,空旷得把大地之外的大海也揽入了怀里时,一切美好都顺其自然地被接纳了进来......

  那个可以用来任意挥霍的年纪,人们叫它——青春。上苍给予了抱负,也给予了理想,所以有胆识让劝告走开,让折腾进来,幸福和灾难不屑一顾,尝尝苦痛,碰碰壁,折腾累了,大不了转一个大圈儿回到原地。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更没有什么可埋怨的,转这个圈儿,就是为了给青春抒写波澜壮阔的诗篇。

  前些日对面那个穿着破破烂烂牛仔裤的男孩突然离家出走,为了梦想不辞而别,如今空空如也地归来了,几朝不见似乎成熟了许多。看到我一边问好,一边若无其事甚至有点幸灾乐祸轻唱着:“归来哟,归来哟,归来却空空行囊......”我想这是唱给我听的还是唱给他自己听的呢?噢,是唱给自信的青春听的,这是我悟出的最终答案。我不得不深深的感叹:丢掉负担、包袱过日子除了青春,还有哪一段光阴呀?孩子是不是离开家才能长大?

  北上广漂泊的眼泪有苦有甜,染上诗意的梦总在青春的记忆里。

  还记得那个不施粉黛的北漂女孩任月丽吗?出生于河北涿州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母亲是智障患者,来人不打招呼,有时候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奶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家的重担就落到了16岁的女孩身上。她义无反顾背着吉他闯荡,带着青春上路,染着诗意地北漂。西单地铁的地下通道那首《天使的翅膀》还在网络里回旋,富有诗意的神话使她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音乐圣殿。还有那从建筑工地走向舞台的旭日阳刚,还有那个从田头地间走出来的无冕之王王二妮......青春的诱惑总是在富有诗意的故事里传唱。

  再说说那个草根创业者马云吧,之所以能成为当今拥有青春梦者的崇拜偶像,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青春里有一个诗意的梦想。他高考、事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那愈挫愈奋的精神来源于,染上诗意的不变的青春梦想。试想,如果马云无数次跌倒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屈从命运的安排,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爬上高中危险的梯子,依然不忘等待着下课放学的钟声,依然相信山的那一边住着神仙。久久关在心头的无限风光,不会被狭隘无情的生存同化。奋斗饥渴难耐地想早点跳出那几个干瘪的文字,在大风大浪里实干一场,让好高骛远的理想早一点实现天马行空的浪漫。不相信天意,带上刚刚破壳的背叛行走于海之角天之涯。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原来是梦想帮的忙,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愿望原来是拼搏帮的忙,总是肯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如此可爱的世界。相信明媚的阳光平等地洒在每一片叶子上,每一株植物头顶平等地长着一朵花儿,每一朵花儿平等地拥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一切美好在诗意中应运而生。

  诗歌的美丽,歌声的典雅,舞蹈的轻盈,都是青春的杰作。而青春又要与多个知己遭遇,一个叫明媚,一个叫忧伤,一个叫华丽,一个叫失败,一个冒险,一个叫背叛,一个叫机遇,一个叫成长......

  我想,青春最美的遭遇就是染上了诗意!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5

  莫高窟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片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我去时,有几座已经坍弛,还没有修复。只见塔心是一个木桩,塔身全是黄土,垒在青砖基座上。夕阳西下,朔风凛列,整的塔群十分凄凉。

  有一座塔,显得比较完整,大概是修建年代比较近吧?好在塔身有碑,移步一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

  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王圆箓既是小个子,又是小人物。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见到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在甘肃当过兵,后来为了谋生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当了敦煌莫高窟的家。

  莫高窟以佛教文化为主,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当家?中国的民间信仰本来就是羼杂互溶的,王圆箓几乎是个文盲,对道教并不专精,对佛教也不抵拒,却会主持宗教仪式,又会化缘募款,由他来管管这一片冷窟荒庙,也算正常。

  但是,世间很多看起来很正常的现象常常掩盖着一个可怕的黑洞。莫高窟的惊人蕴藏,使王圆箓这个守护者与守护对象之间产生了文化等级上的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就是黑洞。

  我曾读到潘絜兹先生和其他敦煌学专家写的一些书,其中记述了王道士的日常生活。他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找来一些很不高明的当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毁,用泥巴堆起的灵官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但他又想到这里毕竟是佛教场所,于是再让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寺的墙壁刷白,绘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他四处打量,觉得一个个洞窟太憋气了,便要工匠们把它们打通,大片的壁画很快灰飞烟灭成了走道。做完这些事,他又去化缘,准备继续刷,继续砸,继续堆,继续画。

  这些记述的语气都很平静,但我每次读到,脑海里也总像被刷了石灰一般,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一直晃动着那些草刷和铁锺。

  “住手!”我在心底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我甚至想低声下气地恳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6

  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八十二岁的斯坦因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去世。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中国,又一次在生死关头被他人认知,也被自己认知。

  第二天,也就是斯坦因去世的那一天,伦敦举行“中国日”活动。博物馆里的敦煌文物,又一次引起热烈关注。

  在斯坦因去世的同一天,中国历史学会在重庆成立。

  我知道处于弥留之际的斯坦因不可能听到这两个消息。

  有一件小事让我略感奇怪,那就是斯坦因的墓碑铭文:

  马克·奥里尔·斯坦因

  印度考古调查局成员

  学者,探险家兼作家

  通过极为困难的印度、中国新疆、波斯、伊拉克之行,扩展了知识领域

  他平生带给西方世界最大的轰动是敦煌藏经洞,为什么在墓碑铭文里故意回避了,只提“中国新疆”?敦煌并不在新疆,而是在甘肃。

  我约略知道此间原因。那就是,他在莫高窟的所作所为,已经受到文明世界越来越严厉的谴责。

  阿富汗的喀布尔,是斯坦因非常陌生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一直想进去而未被允许,刚被允许进入,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就离开了人世。

  他被安葬在喀布尔郊区的一个外国基督教徒公墓里,但他的灵魂又怎么能安定下来?直到今天,这里还备受着贫困、战乱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包围。而且,蔓延四周的宗教极端主义,正好与他信奉的宗教完全对立。小小的墓园,是那样孤独、荒凉和脆弱。

  我想,他的灵魂最渴望的,是找一个黄昏,一个与他赶着车队离开时一样的黄昏,再潜回敦煌去看看。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黄昏,那么,他见了那座道士塔,会与王圆箓说什么呢?

  我想,王圆箓不会向他抱怨什么,却会在他面前稍稍显得有点趾高气扬。因为道士塔前,天天游人如潮,虽然谁也没有投来过尊重的目光;而斯坦因的墓地前,永远阒寂无人。

  至于另一个男人,那个蒋孝琬的坟墓在哪里,我就完全不知道了。

  有知道的朋友,能告诉我吗?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7

  这是公元1218年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军事方向,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天下最大的烈火,总是由最小的草梗点燃。

  据记载,那年成吉思汗派出一个四百五十人的商队到中亚大国花剌子模进行贸易。不料刚刚走到今天哈萨克斯坦锡尔河边的一座城市,就出事了。商队里有一个印度人是这座城市一位长官的老熟人,两人一见面他就直呼其名,没有表示应有的尊敬,而且还当场夸耀成吉思汗的伟大。那个长官很生气,下令拘捕商队,并报告了国王摩诃末。国王本来就对成吉思汗送来的国书中以父子关系形容两国关系十分不满,竟下令杀死所有商人、没收全部财产。

  成吉思汗从一个逃出来的骆驼夫口中知道了事情始末,便强忍怒火,派出使者质问事件真相。结果,使者被杀。成吉思汗泪流满面,独自登上一个山头,脱去冠冕,跪在地上绝食祈祷了整整三天三夜。他喃喃地说:“战乱不是我挑起的,请佑助我,赐我复仇的力量!”

  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征服战,开始了。

  耶律楚材,跟在成吉思汗身边。他会占卜,这在当时的军事行动中非常重要。除了占卜,他还精通天文历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提供天气预报,成吉思汗离不开他。

  他是积极支持成吉思汗的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这从他一路上用汉语写的诗中可以看出来。他写道:

  关山险僻重复重,

  西门雪耻须豪雄。

  定远奇功正今日,

  车书混一华夷通。

  阴山千里横东西,

  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

  天兵百万驰霜蹄。

  这些诗句表明,他认为成吉思汗西征的理由是“雪耻”,因此是正义的,他还认为这场西征的结果有可能达到“华夷通”的大一统理想。这个理想,他在另外一首诗中表述得更明确:“而今四海归王化,明月青天却一家。”

  看得出来,他为成吉思汗西征找到了起点性理由“雪耻”和终点性理由“王化”。有了这两个理由,他心中也就建立了一个理性逻辑,跨马走在成吉思汗身后也显得理直气壮了。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两个更大的感性原因。

  第一个感性原因,是他对成吉思汗的敬仰。他曾在金朝任职,看够了那个朝廷的外强中干、腐败无效、沮丧无望。现在遇到了成吉思汗,只见千钧霹雳,万丈豪情,一切目标都指日可待,一切计划都马到成功。不仅如此,耶律楚材又强烈地感受到成吉思汗对自己这个敌国俘虏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他被彻底溶化了,无条件地服从和赞美成吉思汗的一切意志行动。

  第二个感性原因,是他作为契丹皇族后裔的本能兴奋。这毕竟是一个生来就骑在马背上纵横驰骋的民族,眼前的世界辽阔无垠,心中的激情没有边界。更何况,作为几代皇族,骨子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治基因,有一种睥睨群伦的征服欲望。尽管这一切由于辽国的败落而长久荒废,但现在被成吉思汗如风如雷的马蹄声又敲醒了。这种敲醒是致命的,耶律楚材很快就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回归感和舒适感。因此,参加西征,颂扬西征,有一半出于他的生命本性。

  但是,战争毕竟是战争,一旦爆发就会出现一种无法节制的残酷逻辑。

  例如,这次以“雪耻”、“复仇”为动因的战争,必然会直指花剌子模国的首都;在通向首都之前所遇到的任何反抗,都必须剿灭;所有的反抗都必然以城邑为基地,因此这些城邑又必然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终于打到了首都,国王摩诃末当然已经逃走,因此又必须去追赶;花剌子模国领土辽阔,国王又逃得很快,因此又必须长驱千里;追赶是刻不容缓的事,不能为了局部的占领而滞留,自己的军队又分不出力量来守卫和管理已经占领的城市,因此毁城、屠城的方式越来越残忍;被追的国王终于在里海的一个岛上病死了,但这还不是战争的结束,因为国王的继位者扎兰丁还在逃,而且逃得很远,路线又不确定,因此又必须继续追赶……

  这就是由无数“必须”和“必然”组成的战争逻辑。这种逻辑显得那样严密和客观,简直无法改变。

  在这种客观逻辑之中,又包藏着另一种主观逻辑,那就是,成吉思汗在战争中越来越懂得打仗。军队组织越来越精良,战略战术越来越高明,谍报系统越来越周全,这使战争变成了一种节节攀高的自我竞赛,一种急迫地期待着下一场结果的心理博弈。于是,就出现了另一种无法终止的动力。

  鉴于这些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战争只能越打越遥远,越打越血腥,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失控行为。

  这就是说,种种逻辑组合成了一种非逻辑。

  战争,看起来只是运动在大地之间,实际上在大地之上的天际,还浮悬着一个不受人力操纵的魔鬼,使地面间的残杀沿着它的狞笑变得漫无边际。它,就是战神。

  在人类历史上,大流士、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十字军,都遇到过这个战神。现在轮到成吉思汗了,事情变得更大,超过前面所说的任何战争。

  于是,骑在马背上的耶律楚材不能不皱眉了。

  他的诗句中开始出现一些叹息——

  寂寞河中府,

  声名昔日闻。

  城隍连畎亩,

  市井半丘坟,

  这里所说的“河中府”,就是花剌子模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东部。这么一个声名显赫的富裕城市,经过这场战争,已经“市井半丘坟”了,可见杀戮之重。对此,耶律楚材不能接受,因此深深一叹。他的好些诗都以“寂寞”两字开头,既说明战争留给一座座城市的景象,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境。

  一个曾经为万马奔腾的征战场面兴奋不已的人,突然在马蹄间感受到了深深的寂寞,这个转变意味深长。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8

  那天,成吉思汗要在克鲁伦河畔的宫帐里召见一个人。

  这个人住在北京,赶到这里要整整三个月。出居庸关,经大同,转武川,越阴山,穿沙漠,从春天一直走到夏天。抬头一看,山川壮丽,军容整齐,叹一声“千古之盛,未尝有也”,便知道到了目的地。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已经十二年。这十二年,一直在打仗,主要是与西夏和金朝作战。三年前在与金朝的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不仅攻占了金朝的中都(即北京),还分兵占领了大小城邑八百多个。中都的一批金朝官员,投降了蒙古军。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为的是要反抗和推翻他们头上的统治者——契丹人的辽朝。金朝后来确实打败了辽朝,却没有想到蒙古人后来居上,又把它打败了。

  长年的征战,复杂的外交,庞大的朝廷,使成吉思汗的摊子越铺越大。每天都有内内外外的大量问题要面对,成吉思汗急于寻找有智慧、有学问的助手。他原先手下的官员,几乎都是没有文化的莽将。连他自己,也没有多少文化。

  他到处打听,得知四年前攻占金朝中都时,有一位投降过来的金朝官员很智慧,名字叫耶律楚材。

  这个名字使成吉思汗立即作出判断,此人应该是契丹族,辽朝的后裔。耶律家族是辽朝显赫的王族,后来由于金朝灭辽,也就一起“归顺”了金朝。这应该是耶律楚材祖父一辈的事,到耶律楚材父亲一辈,已经成了金朝的高官了。但成吉思汗知道,这个家族在内心对金朝还是不服的,企盼着哪一天能够报仇复国。早在蒙古统一之前,当时还没有成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曾经遇见过作为金朝使节派到蒙古部落来的耶律阿海,两人暗中结交,还立下过共同灭金的志愿。

  想到这里成吉思汗笑了,心想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家族,被金所灭而降金,金被蒙军打败后又降蒙,如此两度投降,是不是真的始终保持着复兴契丹之梦呢?好在,今天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分别从契丹和蒙古的立场,一前一后一起笑骂曾经那么得意的金朝。

  随着一声通报,成吉思汗抬起头来,眼睛一亮。出现在眼前的人,二十七、八岁光景,高个子,风度翩翩,声音宏亮,还留着很漂亮的长胡子,非常恭敬地向自己行礼。

  成吉思汗高兴地叫了一声:“吾图撒合里!”

  这是蒙古语,意思是长胡子。

  这一叫,就成了今后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的习惯称呼。

  寒暄了几句,成吉思汗便说:“你们家族是辽朝的皇族。尽管你做过金朝的官,但我知道辽和金是世仇。你们的仇,我替你们报了!”

  这话说得很有大丈夫气概。接下来,理应是耶律楚材代表自己的世代家族向成吉思汗谢恩。

  但是,耶律楚材的回答让成吉思汗大吃一惊。

  他说:“我的祖父、父亲早就在金朝任职为臣了,既然做了臣子,怎么可以暗怀二心,仇视金朝君主呢?”

  这话听起来好像在反驳成吉思汗,而且公然表明了对成吉思汗的敌人金朝君主的正面态度,说出来实在是非常冒险。但是,成吉思汗毕竟是成吉思汗,他竟然立即感动了。

  一个人,对于自己服从过的主人和参与过的事业,能一直表示尊敬,这已经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在表示尊敬的时候,完全不考虑被尊敬对象的现实境况,也不考虑说话时面对着谁。这样的人,成吉思汗从来没有见过。

  成吉思汗看着耶律楚材点了点头,当即向左右表示:这个人的话要重视,今后把他安排在我身边,随时以备咨询。

  这在后来的《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上记为:“上雅重其言,处之左右,以备咨访。”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相关文章:

名家励志散文摘抄02-26

名家优美散文摘抄11-26

名家散文摘抄十则11-30

名家写父爱的散文摘抄11-19

名家经典散文11-30

名家散文07-21

名家经典美文赏析摘抄04-09

《人生》名家散文07-27

名家散文及赏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