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 百文网手机站

岳飞的经典散文

时间:2021-08-13 11:01:54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关于岳飞的经典散文

关于岳飞的经典散文1

  草木葳蕤,齐山掩映在一抹苍翠中。山光水影,蓊郁之美,若是当年郑板桥见了,想必又得引发“买尽青山作画屏”之慨。

关于岳飞的经典散文

  人与景,都在绿色的风暴中沉陷,在这美丽的沉陷中,唯有岳飞骑马的巨大石雕屹然矗立,矗立在齐山山坳,英雄的魂魄,被外化成物质格局,就此凝固在池州,听千年风吟。

  来此像前,人,不能不肃立,不能不仰视,进而心中油然而生崇敬。圣洁的古风自南宋浩荡而来,吹拂山坳与峰顶,吹拂离乱与太平。我和一群游客,与这青山绿水,此刻已虚化为背景。

  天地间,只有岳飞与他的白马,在人的意识里无限放大。那马,现实而虚幻,就在这池州城外往东五里地的齐山风景区,在烟霞雾霭与风雨雷电中,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昂首引颈呼啸嘶鸣……如今,当闪电撕裂天空沉沉的黑幕,惊雷隆隆犹如山崩地裂,池城那些灵异的耳朵,依然能听见马蹄的嘚嘚声,从古老泛黄的南宋而来,徘徊在池州大地,久久不愿离去……

  池州《地方志》载:“绍兴四年,岳飞自鄂州出师抗金,途经池州,轧营齐山,作有《池州翠微亭》诗篇。”大概的过程是这样:公元1134年,岳飞自鄂州经池州伐庐州,在齐山屯兵并月夜上翠微,感怀赋诗,诗曰:“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载乾隆四十四年《池州府志》)

  近年也有学者考证,岳飞之与池州并非仅仅“途经”。池州依恃长江天然屏障可驻雄兵。这里雄山峻岭易排兵布阵,物产富足可供军需,水草肥美可养马,矿产富饶,发达的冶炼业可供军队铸造各种兵器,岳飞有理由据此练兵筹措北伐。踏石留印,岳飞的马足迹遍池州,池州各处至今遗存“马草深村”、“马园”、“马岗”、“马岭”“马衙”等遗址。细加考量,上述各地群山环抱,天然牧场如在盆中,青青碧草一望无垠,实乃千里难寻之宝地。

  遥想当年,应该有这样一番情景吧:焦灼,像火一样灼烤岳飞的马蹄,为寻找宝地,岳飞骑着马彻夜不眠,人与马像一道白色的闪电,匆匆疾驰在池州大地。马蹄声铿锵雄壮,如疾风劲雨,如十面埋伏演绎绝杀,如苍劲的雄鹰迫击荒野苍狼。雄浑啊,池州百姓当年都听过这马蹄声,这样的马蹄声,怎能不让热血沸腾燃烧?

  爱与憎,在我阅读的历史人物中,岳飞最为鲜明,这两个字在他心中,犹如冰碳般绝然对立、反衬。《秀山志》记载了金灯崖得名由来及美景:“白面山麓,巨石横溪,溪水折而旋绕,澄泓可爱,每于月夜金波荡漾,不啻灯烛交辉。”而此处金灯崖一个“金”字,却激起了岳飞万丈怒火。岳飞打马过此地时,见一“金”字,顿时热血喷张,马如蛟龙腾空而起,三尺龙泉手起剑落,竟劈掉刻着“金”字半边崖壁。

  敬仰与爱戴,催生岳飞与池州的传说经久不衰,如齐山高耸,如秋浦河水绵长。这里的老人小孩,人人都能讲述一段关于岳飞的故事。

  而我,瞬间的仰望,穿越了千年风尘。依稀是风雨飘摇的南宋,兵燹连年,哀鸿遍地,大江流淌着百姓的悲苦。这时候,岳飞骑着马来了,第一次来到池州,铁骑劲旅如飓风卷来。顿时,河流与山川,滚过疾风和惊雷。池州城东门外湖心草场,现如今的兴济桥边,池城的百姓都听见了风暴来袭般的马蹄声,于是,城中人欢声雷动,倾城而出,箪食壶浆。高大雄健的马,映衬着雄姿英发的将军,刀枪剑戟在骄阳下闪光。欢呼——是天地间唯一撼人心魄的声浪。

  一颗大星辉映日月,于是,苦难化作百感交集的泪水,化作国泰民安的千年梦。收复河山的梦,看似一蹴而就。

  然而,十二道金牌,终将美梦化成梦魇。岳家军,像一只混合着各种各种动机诉求和欲望的洪流,而南宋弱小的朝堂犹如脆弱的沙堤,害怕任何形式的冲洗,于是这只强大的劲旅,呼啸奔腾向前的同时也加大了自毁的力度——悲剧或许开始就已经注定。

  天空黑云漫过,似有风雨来临,我和游人匆遽上翠微亭以避。

  翠微亭如悬崖上一只伸展的鸟翼,这就是当年岳飞登临远眺之所。

  抬眼望,还是当年岳飞虎目雄视的大江,烟波浩渺,直接天际,大江以北,山峦一片雄浑苍茫。山河依旧,岁月如秋浦河水一般静好。

  游人在讲岳飞的马的故事:岳飞遇害后,白马狂奔数千里,来池州寻主,徘徊在岳飞留下足迹之地,眼含热泪,引颈长啸,不肯离去……

  神驹啊——沉雄悲壮如此,众人听后无不感慨唏嘘。

关于岳飞的经典散文2

  从小就很崇拜岳飞,尽管从不迷信崇拜一个人,却对岳飞是例外,是因为他短暂的生命放射出悲壮的光芒。记得在童年时代,我家住在现在的市委大院,有一年夏天,来了一个说书的中年人,就摆了一张桌子在市委大门口,路灯微弱的光映下一身青杉长衣,很是青瘦样子,说书人一声木击便开始说书了。他抑扬顿错的声音,一口纯北方话,目光炯炯有神,不知为什么,又没有谁给钱,也没有报酬,他每天晚上八时开始,到晚上十二时结束,清茶一杯,完全是义务说书。在那炎热的漫长夏日,端上板凳总是坐在前面,几乎是忘记了蚊虫的盯咬和酷暑,很入迷,也很投入听说书,也许就在这微弱的灯光下,我幼小的心灵,就埋下了古典文学爱好的种子。说书人主要是说《三国》、《水浒传》、《武松传》,尤其是《岳飞传》,听得最着迷。岳飞可谓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爱国民族英雄,以至于把自己名字后面字改为文武“斌”,渴望有一天,像岳飞一样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武能平天下,文能抒其志,就是这样的民族英雄却惨遭秦桧的陷害,我总是为岳飞愤懑不平。

  以前只知道岳飞是河南人汤阴人,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有一次,我到九江县狮子乡六桥村访友,吃完饭,友人告之后山株岭山中葬有岳母墓,只可惜岳飞的故居“俾就闲祠”毁了,现在不知道在什么位置。

  这才知道庐山脚下,曾经是岳飞的第二故乡,要友人带我上山祭拜岳母墓,友人带着我拾一条静僻的山道,弯弯曲曲的山道杂草丛生。快步登上重山叠嶂的株岭山麓,寻寻觅觅找到了绿树掩映的岳母墓,墓碑座南朝北。可想而知,岳飞想到的是故乡依然沦落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渴望收拾旧河山壮志未酬。墓中刻有“宋岳武王之母姚太夫人之墓”,墓前有四平方米的祭台,台下有四十级石阶,花岗石砌成,现存一对石马,在踞岳母五华里的太阳山腰葬有岳妻李娃墓。可悲的是岳飞不知身在何处,现在只是在杭州风波亭建有岳飞庙,这样一个民族英雄成了一个孤魂野鬼,实在是令人心寒,那制造岳飞冤案的秦桧,就没有想到会遗臭万年让后人永远唾骂。

  这里埋葬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和一个贤良的妻子,岳母教子有方,曾以“精忠报国”四字刺于岳飞的背上。以激励岳飞抗御外侮,恢复失地,成为千古母教子之典范。李娃是岳飞二十七岁所娶后妻,当岳飞遇害放逐岭南吃尽了苦头,在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后,她才返回庐山“俾就闲祠”,享年七十有五,临终告示葬株岭山伴岳母。

  “岳飞在山下建有俾就闲祠,只是可惜找不到了原址”。友人指了指苍郁茫茫的山下,目光随之飘向远山近黛,也似乎在寻找什么?想到岳飞的后人一样被杀害了,封建社会株连九族的高压政策,一旦反朝廷就要断子绝孙,只有李娃晚年一个人孤苦伶仃生活在“俾就闲祠”,度过了她一生极为孤独凄凉的晚年,剩下一定是无尽绵绵的相思,这样一个爱国的民族英雄,为什么不把他的故居保留下来?历史在制造悲剧,为什么不让后去吸取教训,好在后人还精心维护了岳母墓与岳妻墓,隆起丛冢肃穆地躺在山岚上,这也许是对岳飞最深切的祭奠,我采了一大把山花,堆放在岳母墓与岳妻墓上,青山何处不埋忠骨呢。

  从寂寞的山中归来,只有从茫茫历史中去寻找答案,我翻阅了大量史料,从中找到一个岳飞“俾就闲祠”的定位,最后就把目光落在陶渊明故居的附近,一个历史上田园诗开创者;一个历史上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两个伟大的灵魂飘荡在山水之间,这本身就大有文章可做。

  南宋绍兴四年至六年,岳飞曾两度驻军在现在的九江市,庐山的秀丽山川使逐个驰骋沙场的爱国将领流连忘返,诗人与诗人的心也是共鸣的,于是,他决定把老母接到庐山脚下安了家,建有“俾就闲祠”。

  岳飞为什么把自己居处取名为“俾就闲祠?”这就是岳飞是人格的魅力,尽管当时的岳飞已官至将军,岳家军已经让金兵望风丧胆,南宋把东起九江,西到荆州以及江北大片的土地交给岳飞管辖,也算是一方要员。之所以有岳飞,金兵才不敢冒犯南宋。而岳飞仍然认为自己职务俾微,仍然是念念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所以称之为闲祠,什么时候收复了山河,什么时候就归居田园。事实上他也没有住过家中,只是岳母寓住在“俾就闲祠”,他一直奔忙在抗金前线,后起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位俾未敢忘国忧”就有异曲同工之意。

  岳飞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英雄,同时是一名文采飞扬的诗人,岳飞的《满江红》一词中“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其中不难看出岳飞优秀的品质,每当读起这首词,一个高尚的岳飞形象伫立在眼前,当中原大地惨遭外来侵略者的蹂躏,广大人民饱受战争的创伤痛苦之时,岳飞只是把功名看成“尘与土”。

  但很多人只知道他写的《满江红》一词,其他的诗词就鲜为人知了,我读了岳飞同庐山“俾就闲祠”有着密切联系的诗词,就更能理解岳飞丰富的内心世界,为今天研究岳飞的思想提供了史料。

  岳飞在戎马倥偬之余,曾与庐山东林寺的慧海和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岳飞也许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他在那时就有归隐山林的念头,他曾写给慧海和尚的一首诗: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猷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林终伴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寺莲社从今着力修

  岳飞在这首诗里表明了自己功成名就后,他要急流涌退,他渴望回到庐山脚下的“俾就闲祠”,学学陶渊明“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他并不沽名钓誉为了高官厚禄,岳飞告诉慧海要好好修茸一番寺院,等我回到“俾就闲祠”,我们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是现在国破山河碎,我的事业还没有完成。

  令人可悲的.是岳飞没有收拾旧河山,他就逼迫脱下了战袍。公元1142年,岳飞遭秦桧弹劾,那个高宗赵构是个昏君,他听信了秦桧的谗言,免去了岳飞枢密副使之职,在抗金战场上征战了二十年的抗金名将岳飞,就这样在封建社会官场倾扎下,岳飞怅然脱下战袍,回到了“俾就闲祠”真正地闲居起来了。

  此时的岳飞心情可想而知,他的心一定无限惆怅和凄凉,虏猷未灭,壮志未酬,却逼迫“下野”。在一个萧瑟秋风的深夜,岳飞一个人独自伫立在“俾就闲祠”窗前,他仰望窗外的明月,心中陪感凄凉和孤独,过去的一切,就像梦一样出现在脑海里。战马长嘶,金戈铁马挥戈的战场,岳家军所向披靡,而现在陪伴他只有窗外屋檐下的蟋蟀声,还有山岭上阵阵的松涛声,他的收拾旧河山的理想破灭了,岳飞感慨写下一首《小重山》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在当时的南宋主和派占了上峰,以岳飞为主的主战派,大多数倒向了秦桧之流,成了保全自己的势利小人,所以岳飞感叹知音少,就像伯牙和子期,他望天长叹发出弦断有谁听之感慨!

  那个秦桧把岳飞官罢了就罢了,这个秦桧心胸也太狭窄了,他太不了解岳飞的情操了,他怕岳飞东山再起,索性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死在现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岳飞遇难时年仅三十九岁,岳飞从罢官到遇害,在“俾就闲祠”仅住了两个多月。

  三十九岁,对于人的生命实在是太短暂了。

  三十九岁,正是人生黄金时期,人的智慧和思想正是旺盛年代,精力充沛,有很多事等着他去实现。

  三十九岁,人生从而立之年走向不惑之年,生命就结束了,可悲又可叹!

  当听到说书说到岳飞被遇害时,曾疑惑问道:“岳飞为什么不反了,打到临安,夺了皇帝的鸟位,反正是一死。”

  说书人淡然一笑说:“你还小,等读懂了历史你才知道。”

  读懂了历史,目光聚焦在历史这部天书里,这才知道岳飞的悲剧,就是对封建王朝的“愚忠”,这也许是历代英雄好汉的悲剧。中国古代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泊,儒家学说束缚了中国人思想达两千多年,这可能是一切悲剧根源所在。

  当历史再过一百年,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就被成吉思汗后代骠悍的蒙古铁骑踏平了,那个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1279年建立了元朝,中国的疆域空前辽阔。

  岳飞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南宋王朝的历史始终围绕“主战”与“主和”的斗争,政治斗争的结果,使得忠良被谗害,南宋偏安江南,那些达官贵族过着糜烂腐朽的生活,就压根没有想去收复失地。那是一个歌女不知亡国恨,夜半歌声到客船的灯红酒绿的时代,但南宋时期也造就了一大批爱国主义诗人,其中以陆游和辛弃疾最为著名,包括同岳飞同时代的词人李清照。一个只写写对夫君赵明诚思念的词人,花前月下凄凄惨惨,冷冷清清。山河破碎,晚年的李清照流离颠波江南无家可归,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忧国忧民的诗篇,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当这一切成为泡影,她忧忧地寂寞客死异乡,她的诗词表面上看是自己哀怨写照,其实是间接表现了时代的悲剧。

  最后由文天祥为南宋唱了一首挽歌,文天祥在就义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此,文天祥真的“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碲鹃带血归。”把他同那个时代一起埋葬了,还有他的过人的才华。

  岁月沧桑,“俾就闲祠”早已经烟飞尘灭,有一年,我来到杭州的岳飞庙游览,当看到秦桧的石像跪在岳飞庙前,欣慰笑了。后来游婺源才知道秦桧是江西婺源人,作为江西人总感到羞辱,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历史终归是公正的,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来鼓舞中华儿女反抗外来侵略,这是一个“俾就闲祠”所不能替代的。

关于岳飞的经典散文3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标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耽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岳飞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念岳飞散文05-31

岳飞的名言03-13

《岳飞》教案07-06

岳飞练字教案08-02

岳飞的故事作文01-27

岳飞宋词的赏析09-13

关于岳飞的作文11-27

岳飞小学作文10-06

我眼中的岳飞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