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燎疳琐记的散文

时间:2021-03-19 10:25:11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燎疳琐记的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燎疳琐记的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燎疳琐记的散文

  天色渐暗,暮色渐浓,一个不寻常的夜,悄然来临了。

  父亲拿了香火纸表,出门撕下门神春联,将满满一背篼柴禾斜挎在肩上,腿脚轻快的走出了院门。母亲也从厨房里拎出满满一筐葱皮蒜胡儿,手里端着半碗五谷杂粮,大声招呼着我们这群仍在院子里打闹玩耍的娃娃:

  “走啊,走啊,燎疳去!”

  “燎疳了!燎疳了!”我们全都欢呼着,嚷闹着,蹦跳着,推推搡搡地跑出了院门。夜幕下,黑暗中,村庄一派祥和,一片热闹。村道边,小巷里,石阶下,人影幢幢,笑语喧天,家家门前一堆柴,户户院外一群人,大家说说笑笑,喊喊叫叫,声音在夜晚格外清亮。

  忽听得远处传来一声喊:点着了!就见黑漆漆的夜里,蓦地升起一团火,红红的,亮亮的,旺旺的,火苗在半空呼呼闪。接着又是一阵笑,又有一家点燃了柴火,火光照亮了村巷,照亮了树稍,也照亮的火堆旁人们的笑脸。随后,又是一家,两家,三家……到后来,家家门前燃起了柴火,响起了鞭炮。火光,映亮了天空,照明了村庄,烧红了人心,也温暖了家家户户的幸福时光。

  柴火燃旺的时候,母亲就把竹筐里的葱皮蒜胡子倒入火堆,一股刺鼻的味道冲天而起,在空气里弥漫开来。大家都捂了鼻子,离火堆远了几步,尽量避开这呛人的烟气。一阵浓烟过后,父亲说了声:疳火好了,都跳跳吧!便第一个从那呼呼燃烧的火堆上跳了过去,就见火苗在他的双腿下乱窜。我们犹豫片刻,也跟随着父亲的脚步,人人卯足了劲儿,一个一个从那火焰冲天的柴堆上跳过来,又跳过去……

  这是春天里的一个夜晚,我们西北地区的村庄所过的一个叫“燎疳节”的.独特节日,时间为农历新年的正月二十三日。

  本地年俗中,大年是个漫长的节日。每年腊月二十三,农家就进入了年节日子,俗称“过小年”;其间经过腊月三十的除夕夜,到正月初三,惯称“过大年”;之后经正月初九“上九日”,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大年渐入尾声;最后就是正月二十三“燎疳节”,在这天夜晚,人们都依着“燎疳”的习俗,举行一次类似篝火晚会一般的节日活动,来一场集体狂欢,一个春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

  记得小时候,我们每当有个头疼脑热,奶奶总会念叨:怕是只顾着耍了,没好好燎疳吧?这使我倍觉“燎疳”的神奇和神秘。我时常问奶奶:疳是个啥东西?怎么非得火燎呢?奶奶想了想说:疳是个鬼怪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很凶很毒,专往娃娃身上钻,会让你头痛,发烧,鼻子干,眼睛痒,治不好就会没了鼻子,瞎了眼睛。奶奶说这话时,我只觉后背阵阵发凉,身上也似乎起了鸡皮疙瘩。心想:我可要多燎几次疳,千万不能让疳吃去了鼻子,剜去了眼睛。

  后来上学了,自己识了点字,读了些书,方知“疳”就是疳疾,是一种多发于小儿的疾病。古代医疗条件差,农人便把疳疾神话了,以为有疳魔作祟,于是就有了“疳娃娃”之说,认为这疳娃娃跟瘟神一样,专找小孩的麻烦,小孩有了疳病,全是这疳娃娃给捣鼓的。为了驱魔消灾,人们便用纸剪上一串串娃娃,象征病魔,俗称“疳娃娃”,将其拿到院子外燃烧掉,就能达到祛除疳疾或预防染上疳疾的目的。

  多年后,当我开始喜欢上民俗文化研究后,才知道烧纸作的“疳娃娃”,其实是对自然神灵的祭奠,“疳娃娃”替孩子去祭奠神灵,烧掉了“疳娃娃”,就可以使正常的孩子不得疳疾。流传到后来,“疳娃娃”就泛化为瘟神,主掌一切瘟疫,疳疾也泛指为一切疾病瘟疫和霉气晦气,烧掉了它们,新的一年里人们就能健健康康,平安吉祥。燎疳,就这样从一种迷信活动演变成了节日习俗。

  实际上,燎疳就其名称而言,还当源于古代的“燎祭”。古时烧柴祭天称为“燎”,“燎祭”又称“庭燎”,后转变成“燎岁”习俗。《诗经》中就有一首诗名叫《庭燎》,里面有“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的句子,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中也有“功业已就,天下已顺,乃燎于上帝,告以天命”的描述,可见燎祭之俗源远流长,在后来才逐渐演变成年节里人们于庭前燃烧苍术、柏叶、竹子的习俗,意在燎去一年的晦气,希望过上红火的日子。燎疳成为年俗的一部分,且能保留在现在,这在大西北的年俗文化里,实在可算是独树一帜的。

  但在我乡村生活的记忆里,每年的这个春夜,我们对燎疳其实并没太多念想,更没有像今天这样理解得如此复杂。这个夜晚,热闹归于乡村;这个夜晚,喜庆属于孩子;这个夜晚,只有快乐与开心。我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自家门前的火堆上跳着,叫着,笑着,闹着,直到柴草燃尽,那火苗小了,弱了,最后闪烁着熄了,灭了,我们才会停下来。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周围不知啥时候来了好些人,在我家火堆上跟我们一起燎疳后,又在急急赶往别人家燎疳。乡村人质朴,和睦得像一家人,连燎疳也不分你我,谁家的柴堆点得早了些,烧得兴旺些,路人遇见了,孩子看见了,就很自然地围了去,跟着燎,全不管自己家的那堆柴草正待点燃。乡俗称之为“赶燎”,据说有沾光旺运之效。小时候,我们时常从这家火堆燎到那家火堆,鞋子跳裂了,裤裆烤焦了,衣服烧出小洞了,犹在那火堆上跳来跳去,一口气燎上七八家的火堆。直到筋疲力尽时,方才急急回转到自家门前。

  远远就看见父亲拿了一把木锨,将那些明明灭灭的草木灰烬归拢成一堆,静静等着我们“赶燎”归来。母亲看孩子们都到了,就将手里的一碗凉水泼洒到地上。父亲轻咳一声,将木锨伸出去,与秋天时在麦场上扬麦糠一般,铲了满满一锨头灰烬,向空中用力扬了出去。我们昂了小脑袋,瞪圆小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火烬,看他们飞上天空,似星星,似金练,似钢花,直上空际,明明灭灭,闪闪烁烁。

  “麦子花!”“玉米花!”“豌豆花!”“苜蓿花!”“辣椒花!”“西瓜花!”……随着父亲起起落落的扬出,星花在半空便一次次绽放,我们瞅着火星构成的图案,分辨着它们的形状,看着它们像自己见过的某些庄稼花样,就这样高声的喊叫着,吵嚷着,说笑着。大人们曾说过,燎疳的灰烬扬起,火星里什么庄稼图案最多,新年里这庄稼的收成就最好,我们分辨得越清,喊叫得越响,对家里的春耕就越有好处。

  在这个春天的夜晚,天上星繁云淡,地上风轻人欢,人们仰望着星空,分辨着天上的星星,遐想着人间的星星,快乐的喊叫着,开心的说笑着,轻松的观看着,忘情的热闹着,家家天上看花,户户火中觅花,人人口里生花,个个心底开花。

  春回大地,岁序更新,燎疳节年年依旧,岁岁红火。村庄安宁,农家富裕,庄稼丰收,老幼安康,那些蕴涵幸福的光阴,那些祈盼康泰的希冀,那些充满欢乐的日子,全都在春夜的这堆火里,点燃了,兴旺了,飞扬了,升腾了……

【燎疳琐记的散文】相关文章:

琐记小语随笔散文11-05

办事琐记抒情散文05-31

琐忆优美散文(通用24篇)11-20

精选《琐记》读后感范文03-31

《琐记》读后感通用范文03-31

关于《琐记》读后感范文03-30

《琐记》读后感精选范文03-30

《琐记》读后感最新范文03-30

琐碎记经典散文11-12

老城记优美散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