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百文网手机站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时间:2022-12-27 11:45:00 企业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日本企业对于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看重。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里?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影响一国的各个方面,而当今优秀的日本企业文化是与其传统文化分不开。日本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具有双重趋向的价值目标,对中华儒教和佛教极端崇尚,建立了家族主义和以“家”为机制的等级制度,团体主义色彩浓厚,善于学习,重视持续教育,这些都是日本传统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日本企业不单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而且是日本统一社会组织的有机构成。企业与国家及其政府的关系,不单是纳税与收税的关系,而且存在着政治、思想和社会诸方面的直接联系。日本企业的价值目标具有明显的双重趋向:一是追求经济效益;二是追求社会效益。并且通过企业文化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松下公司既“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发展”,又“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增进社会生活的改善以及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著名的松下“七”精神中的第一条就是“产业报国精神”。日本企业确实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结合点就是“遵守产业人的本分”,发扬“产业报国精神”。在日本企业家的心目中,评价企业优势,不单纯看其获利多少,经济增长速度快慢,而且还看它对国家对民族作了什么样的报答,对社会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家”是日本文化的基质,社会只不过是“家”的放大体,也是一个纵式组织形式。中国的“家”具有以父权为中心,重血缘关系的特征;而日本的“家”却带有浓厚的母权制残余色彩。尽管后来出现了父权制家庭,但同祖同姓的父系沿传的绝对意义和血缘观念以被大大削弱。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若一个家族没有男性后裔,则意味着家族灭之。而日本人却更重视“家”这一实体的存在和延续。为了保证“家”的繁荣和延续,他们会把完全无血缘关系的人吸收到“家”里来;甚至有男性后代而他不具备继承家业和家传技艺的能力时也一样。日本人在考虑家族延续和人际关系问题上,把血缘关系放在较次要位置,比较重视地缘关系,社团关系和业缘关系。日本家族更强调纵式等级关系,忽视横向血缘关系。这就是第一意义上的家族主义。

  日本普遍认为,职工的本质是善良、勤劳、忠诚、可信赖的。懒惰、奸诈、欺骗和叛逆不是职工的天性,而是由恶劣环境造成的。并且认为,企业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每个职工都是这大家庭中有用的一员。日本工运评论家森田实说:在企业家族中,“企业主好比父亲,工会好比母亲,中层干部好比小舅子,职工则像挣钱的儿子”。这就是第二意义上的家族主义。这种家族是人为地组成的家制度体。它是一种具有“均”特征的社会组合。在该组合中,处于中心的不是人,而是“家”本身。在具有独立目的的“家”这一中心的周围,聚集了个人,成为超越世代、经营一定行业及至为换取报酬而提供服务的集团,具有财团性质。在“家”中,成员的人情关系比其他任何人伦关系都重要。

  日本传统社会的整体构造是“家”的联合,具有作为大“家”的性质,其顶点是皇室,并由这种多层次的同族关系而形成了作为日本社会整体的政治组织即国家。这种纵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等级特征。日本社会集团内部组织是纵式结构状态,有一个层层递进等级,而整个社会的全貌就是一整套与集团的纵式系列。传统日本社会除皇族和宫廷贵族以外,依次有4个等级,即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和贱民。每个等级之中又有若干等级之分。每个卡斯特在政治、经济、社会交往等各个领域都必须按照自己的身份行事,必须各守本分。武士在卡斯特制度中占特殊地位,他们终身为主人服役,为天皇效忠,拥有其他卡斯特不可能具有的权利。农民、工匠、商人属于庶民,他们同样被要求忠于自己的主人,取信于朋友。贱民是社会的最低层,从事被禁忌的职业,他们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被置于正式社会结构之外。皇族处于社会顶端。天皇是至高无上的、神圣的首领,是日本民族精神上的领袖,受到全民族的效忠。因此,每一个自我的周围,便是一个相当的等级世界,每个人又在总的纵式制度中占据一个相对的中心,他一般只同上下两级发生联系,而与同一等级的另外单元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联系。

  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经济日趋繁荣,原有的社会等级变得模糊,家庭制度不在那么严格,尽管如此,等级制的观点和习惯,在日本文化中仍然根深蒂固。目前日本社会的职业亦呈“富士山式”的等级结构。高居塔尖的是政治家、高级官僚、文体明星与大企业家,中间的是医生、高级技术人员与大企业职工,下层一般是个体收入者及中小企业职工。

  中国的儒教、佛教和中国民俗、民风迄今为止仍然为日本所珍惜,这也是他们所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之一。早在随唐时期,日本就不断向中国派遣大使及官派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鉴真东渡给日本佛教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由于自古到今的学习和发扬中国的儒学及佛教等文化。所以日本企业追求“人和”、“至善”、“上下同欲者胜”等共同意识均源于此。日立的“和”、松下的“和亲”、丰田的“温情友爱”以及强调“至诚服务”,松下幸之助强调“礼节”,小平浪平强调“诚为本”,都深受儒教与佛教的影响,特别是强调献身、报恩的精神,这是十分突出的。日本各个成功的企业家,在投身企业界时,均以献身“产业人的使命”作为自己的第一及最终觉悟。“不屈的斗志”,“农夫精神”,“顺应同化”等等,他们都把企业家的性命与事业融为一体,为之而生、为之而死。如松下幸之助所说,“专业知识或经验固然相当重要、可贵,我认为仅靠这些还不够,更需要的是舍命的精神,尤其在多事之秋,能发挥舍命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用的人。”感谢报恩,也是日本企业文化所追求的大义之道。善友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每一企业都很敏感的戒训。

  东方民族特有的“勤俭”之风,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也极大。日本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勤俭”是和上述敬畏“恩”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敬畏天皇,就要通过“勤俭”工作,通过牺牲个人利益,成全企业集团利益来体现,“勤俭”和“忠”都转移到了其所属的公司集团中。

  日本人在接受儒家思想时,洗掉了“仁、义、礼、智、信”中的“仁”,而代之以“忠”。忠孝既然是一种无条件的绝对的义务和责任,一种最充分报答也不过是其一部分,是无时间限制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它便成为巨大的动力源泉,使得日本人具有极大的向心力、冲动、干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世人皆知的日本人“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忠”的价值观上。在现代日本,一个人一旦被一家企业或公司录用,就意味着建立一种终身契约关系。他必须把一生都消耗在这个集团里,努力证明自己对所属集团的忠诚。其忠诚程度通常是以为所属集团所做出的牺牲程度来衡量的。日本是一个强调精神因素的国家和民族,它承认精神至上,并把它贯穿于一切活动中。正是因为日本具有独特的文化,日本才能踏上其独特、成功的现代化之路。

  日本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团体主义。团体主义被国际管理学界称作是日本企业振兴之法宝,高效管理的强大支柱。团体主义是处理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个人关系的基本状况。它要求员工始终把个人利益置于团体利益之下,做到团体利益第一,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也要求职工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后,做到先人后己。

  日本的团体主义作为一种企业道德准则是与日本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终身雇佣制联系在一起的。其主要的内容和特点在于公司直接从学校录用职工,个人的履历,学历以及入公司时的考试成绩是被录用的依据,一旦就职就成了公司大家庭的成员,雇佣关系是终身的;工薪的多少基本上而且大多数取决于连接工龄。公司与职工之间就结成了一种苦乐于共的不解之缘。公司的昌盛,发达能使职工始终身受惠,职工借公司之名可以得到个人有多高才能也的不道德社会声望。雇佣制下的职工与公司的这种利益关系决定了作为企业员工所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即企业团体主义。它要求人们把自己从属的企业团体“神圣化”,视其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否定自我主义的独立存在,重视企业团体的同一与和谐尊重企业共同团体的价值。当个人利益与企业团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对自己的私欲进行高度的自我制约和控制,按照企业团体的意志行动,以求得企业团体的昌盛,延续的发展。

  在日本终身雇佣制度使得员工成为日本企业最稳定的资源,教育对日本企业即必要又可能,另外,由于企业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许多企业家把教育作为企业对社会的义务。因此,日本企业家提出有关经营与教育的观念:“企业的发展在于人才――造物先树人”;“只有培养出优秀的职工,才能生产出优秀产品”;“企业的教育训练投资产出系数最大,是最合算的投资”“职工能力的提高与企业利润的增长是几何级数关系”。

  最早系统提出把“经营即教育”作为企业文化重要内容的是松下辛之助先生,他自1918年创办松下电器公司以来,一直把教育作为其经营理念的核心。它的思想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企业和社会有一种无言的契约,即经营是社会对企业的委托

  要完成此重任,必须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故必须统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统一的方法就是教育。

  2、集中众智

  要经营好企业必须集中众智,使每个职工都把自己当作企业的经营者,作好应做的工作,并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体会自身价值,为了造就这样的集体,必须靠教育。

  3、依靠教育在企业成员中确定“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

  其他日本企业也非常重视员工教育。如日立公司强调“事业即人”,实行“日立职工的终身教育”。丰田公司也提出了“既要造车,又要造人”的口号,日本公司教育的动力来自于团队精神,又通过教育强化了团队精神而正是这种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管理之魂。

  用善于学习来形容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不是为过。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界希望于它从中国古代吸收进来的“卧薪尝胆,刻苦图强”的民族精神,寄希望于它善于向世界各国学习的民族文化传统,这种精神,这种民族性,确实是日本振兴的一个原动力。

  日本素来有勇于、善于摄取外来文化的民族传统。早在公元7~8世纪,它就吸取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中国隋唐文化,兼取中国儒、法、墨、佛学之精华,容日本社会之实际,制定了《十七条宪法》,仿效中国均田制进行了“大化革新”。1868年明知维新又汲取了西方工业文明,废除了封建幕藩体制,摆脱了殖民地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正如日本人自己所言:“日本人对外来文化,并不视为异端,不按抵触情绪和偏见,坦率地承认它的优越性,竭力引进和移植。”因此,日本文化中有中国文化之根,日本文化又借鉴于西方文化,在战败之后陷入极端困难之时,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外国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学习精神”是日本迈向繁荣的第一步,这就是奥秘。

  日本企业文化形成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国土资源匮乏;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以村落为单位的农耕社会里对集体有严重的依赖传统。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要想获得生存,单靠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这是日本企业文化中重视集体作用、团队合作的重要原因。

  (二)儒家思想影响

  日本很早就接受了儒家思想,受其影响,重视“家”、“忠”、“仁”等概念。“家”是日本文化的基质。日本传统的整体结构是“家”的联合,其顶端是皇室。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日本人的“忠”与“孝”与中国人的理解不相一致。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男女生来负有“恩情债”。有债就需要报恩,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日本人的“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忠”的价值基础上。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一)注重规范化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建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比如,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东方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群体意识。日本企业正是吸收了西方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日本企业文化。到现在。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时代进步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此道路上,必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合理内核――“诚信”精神、人本主义、团队意识等,同时也要学习欧美国家企业文化的外在表象――理性化思维、规范化管理和开放性创新。把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企业文化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日本企业用“以人为本”替代“以物为本”,用“以人为核心”替代“以工作为核心”,强调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强调人的主动性。这实际上是日本文化吸收儒学的人文主义的结果。日本企业公司同事、员工之间互爱互助,职工结婚和生日,公司派人送礼物和生日蛋糕,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这些企业文化思想和做法,应该重新回到它的发祥地――中国。青岛海尔的张瑞敏,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非常关心员工的成长,提出“你有多大本事和能耐,企业就为你搭多大的舞台”,让员工尽量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才能和生产积极性。所以张瑞敏能够把上世纪80年代一个小企业,改造成现在年销售额达1000多亿人民币、每两天就推出一个新产品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

  (三)利用集体主义。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日本的企业多是家族式的企业,它源于日本人的家族观念,家族观念源于儒家思想的家族等级制度,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家族等级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已基本消失,我们不可能利用这样的文化来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中国一直提倡集体主义,我们可以将此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培养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由于企业的盈亏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劳动者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就会为企业尽力尽责,有利于建立职工企业命运共同体。

  (四)培养学习和创新意识

  日本在“二战”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企业大量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资金,迅速消化吸收,加以改造和创新。创造自己本国特色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经济迅速崛起。我国自1978年起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国外资金,但引进的多,真正能消化吸收并从而创新还不够。

  (五)经营理念要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经营理念,提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虽然我国一些企业也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也提出过“产业报国”的口号,也有不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产品质量还不高,没有创造出较多的世界名牌,还没有形成支撑自己的企业文化。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思想,以及日本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走内涵式、科技型、节能型的高效低耗的发展之路。

  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构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公司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目的的手段,其自身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国家、民族、企业的具体条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日本最擅长的就是吸取别国的长处,把对我有利的东西“拿来”。日本人将“理性”、“原则至上”的经营理念与日本的“集体意识”、““忍””、““信””等东方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家内和合”思想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和”概念源自中国儒家思想“仁”、“礼”、“义”,日本则发展为“和”、“信”、“诚”,这是日本“团结”的根本。日本商界的有识之士们相信,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秩序观为企业“提供了一切活动的思想基础”,“日本人的观点是……一个真正实现了和平的组织,必然会带来和平与成功。”他们认为,在公司中,不能过于重视业主与实践者之间的雇用与雇用之间的关系,而应将公司视为家族的延伸,并强调要在公司内营造“家内和合”的家庭氛围,将雇佣关系转变为“亲情”。他们相信,雇员是公司的一份子,应该对公司忠心耿耿,并愿意奉献;管理者不仅要对工作进行指导,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要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日本公司的精神是团队精神

  日本公司尽管存在着等级制度,但在管理和决策上仍然是一种集体化的趋势。日本公司的员工更重视工作的联系,公司强调集体的工作效率和集体的奖励,鼓励员工在完成自己的工作指标的同时,积极的帮助同事,建立起一种团结、团结的精神,使员工的团队精神得到充分的认同,从而为员工创造一个愉快、温馨的环境,而员工需要一个和谐、互动、认同的集体。日本公司的决策方法是自上而平和,自下而互相结合,通过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能激发员工的参与感,确保工作的成功。

  日本人的创造性

  日本民族因生存危机而产生的忧患意识,尤其擅长吸收、吸收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但他们的突出之处,却始终保留着他们的民族特色,比如西服与和服、西餐与日本饮食。日本人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科技的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加工改造和创新,在创新中形成了日本的多元文化。虽然美国人首先提出了企业文化的经营理念,但是它在日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贯彻以人为本经营方式

  一名美国企业家曾经说,美国在与日本的国际竞争中失利,其根源在于两国的文化差异,即商业上的输赢,都是因为文化的差异。美国是典型的西方文化,其经营理念主要是以理性为主导,以行动为导向;日本则是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它采用灵活的经营方式,以人为本。

  日本企业的灵活经营模式具有终生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内部工会制等特征。终生雇用是一种不成文的默契,“对于企业和员工而言,雇用和婚姻一样,都是终生的责任。”这一体系并非由法律所确定,但却反映了日本家庭文化的传统。年功顺序工资制,升职的主要依据是年资。

  资历高、资历长的人有更多的升迁机会,这个系统是以资历为依据的,雇员的工作时间和对公司的忠诚度要高于工作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减少“跳槽”的情况。公司内部的工会制度是指按照公司内部的方式,通过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中来提高公司的运营水平。通过长期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公司内部工资制度,使得员工与公司之间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从而激发员工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努力。

  在企业文化中突出管理思想

  日本公司向来注重商业观念。注重以优质产品,周到服务,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他们常用厂歌、口号、徽章等形式来表达公司的文化、经营思想,并将其作为公司的格言。日本公司的文化与西方公司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不同,它的价值目标是对经济和社会的追求。正如日本松下公司所说的那样,它的公司文化与价值目标是:“注重经济效益,注重求生意志”,“恪守工业人的职责,促进社会进步,为人类文明而努力。”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有哪些】相关文章:

日本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特征12-05

美国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特征03-04

企业文化的核心特征有哪些06-12

日本企业文化的管理特点有哪些06-09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什么12-05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06-09

新时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2-06

中国的企业文化特征都有哪些03-09

杜衡的特点有哪些特征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