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 百文网手机站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时间:2022-03-04 19:30:08 综合管理 我要投稿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通用5篇)

  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企业财务管理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凑集资金、进行资金投放并监督控制财务活动。在企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财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通用5篇)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篇1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的决策和管理漏洞大。

  目前,许多企业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车间式管理水平上,对投资决策管理重视不够,甚至出现管理盲点。部分企业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一味注重投入,忽视投资决策和管理,以至投入不能有相应的产出,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严重的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

  2、资金管理问题多。

  资金短缺是企业深感头痛的事。然而实际上不少企业的资金不是缺在总量上,而是由于管理不善,致使资金循环不良。还有一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原因是账太多,只注重将产品推销出去,却不重视资金的回收,使应收账款越积越多,从而使企业资金循环不良,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困难。

  3、费用管理不严。

  有的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稍有积累便在非生产性上开支。

  4、成本管理不到位。

  许多企业对生产经营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劳动无考核,物耗无定额,设备无人管,成本不核算,考核无奖惩。不少企业对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堵塞漏洞,开发副产品,力争多产出不重视,造成浪费。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成为市场的主体,生存、发展和活力已成为当今企业的总目标,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生产经营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观。树立起自主筹资,自我约束观念、资金成本和时间价格观念、负债经营和财务风险观念、偿债观念。还要加强财务指标的运用和分析观念。要强化各项财务指标的科学运用,学会用指标来分析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为事先安排和计划,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使企业按照既定目标行事,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预算管理应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利润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年度预算编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为月度预算,进行月度经济活动分析,找出问题和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也便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月度预算采取近细远粗的滚动预算,这样就可以时时把握企业全年利润目标的动脉,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首先要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另外还要考虑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结构,以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其次要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这就要求一方面财务部门与生产、流通部门合理调拨,另一方面加强对现金流出的日常监控,实行资金审批报账制度,以节约使用资金。

  4、使用专业财务管理软件

  利用速达财务软件提高财务业务效率(包括记账、报告等),还能更好的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节省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5、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环节越来越多,应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所有生产经营领域,做到细致人微,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在实践中狠抓落实,实现企业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财务管理和业务的协同发展是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拓展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细节。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篇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调控、煤炭企业去产能以及加大环保力度,煤炭企业持续低迷,大多处于亏损或微盈利状态,在调控后期,如何突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摆脱经济环境困扰,通过财务管理创新尽早走出危机影响,迅速扭转不利局面是我国煤炭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20xx年以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煤炭企业去产能、调结构,市场供需失衡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煤炭价格也有小幅回升,但总体而言,煤炭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行业依然面临利润大幅下降、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等困局。在相对困难时期,如何渡过难关尤其是财务难关,这就需要财务管理创新,将有限的资金管理好并盘活,通过财务杠杆等实现企业华丽转身,等经济形势转好后突飞猛进,迅速发展。

  二、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煤炭企业在财务人员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培训少,工资待遇较低,人员学历结构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岗位分工不优化等等,导致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上不去,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建设硬件不足, 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开展较晚,使得硬件设备常常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各种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管理方式无法展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信息化和财务管理一体化在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层对于企业发展重视较多,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忽视。各企业虽然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确实存在差距。财务管理长期以来受到各种体制、思路、机制、技术和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使得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总是停滞不前,在一些理念和管理方法方面总是赶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没有核心竞争力,不解决创新问题,我国煤炭企业很难可持续发展。企业绿色生产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煤炭企业多次受到环保执法部门的罚款或停业整顿,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

  (四)资金需求不均衡,资金管理问题较多

  在经济形势发展不利时,企业往往缺乏资金,往往存在闲置资金,如何实现资金的有序管理是煤炭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由于煤炭企业分支机构较多,各企业资金需求也不一样,如果不实行集中管理和核算,不能够实现企业资金的集中利用,必然导致有的企业短时间内急需资金,有的企业资金过剩不知如何理财。资金预算管理问题较多,不能将预算管理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许多企业忽视了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有的企业也进行预决算,但只是报表上的数据,企业资金如何使用还具有随意性,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五)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预警机制需完善

  煤炭经济形势近期仍不乐观,在一些企业出现了财务风险,有的资不抵债,有的上市煤炭企业被证监会“ST”,这些问题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直接相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导致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从煤炭企业整体来看,大多数企业都不具有风险认识,认为国有企业不会破产倒闭,风险意识极低,这与财务管理的理念根本不相适应。

  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建议

  (一)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管理既涉及会计知识,又涉及审计学、投资学等知识,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理论与实务的专门培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定期组织和安排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理论的学习,为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新的平台,使其不断优化和更新传统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将理论与实践将结合,进一步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体系,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二)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财务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把财务人员从账簿和报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对大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的财务信息,使财务人员摆脱了加班熬夜的魔咒。企业管理者也从事务性的工作如审批和听取汇报中解脱出来,能够全神贯注的从全局考虑问题,有效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要加强软硬件配备,通过实施“智慧”财务工程,提高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和分析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智慧”财务模式运行后,财务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准确,而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决策速度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决策失误率大大降低,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了最低水平。

  (三)注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财务创新

  在企业内部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统一的财务核算和管理规范,为煤炭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奠定基础。下属单位和机构全部实行ERP 统一管理系统,做到统一财务软件、统一科目代码、统一会计政策。具体包括:统一的编码规范,包括会计科目、进出口商品客户、煤炭及其他产品的供应商编码等;统一的各项制度,包括业务处理的规范化、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等。制定统一的基础设置规范,所有下属单位采用统一的基础设置,实现整个企业基本信息保持一致,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正常运行。严格控制生产成本,改革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实现清洁生产,在原有工艺基础上,适当改变工艺条件,实现过程的优化控制,改变原料配方,换用高效设备,改善设备布局和管线,开发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的全新工艺等来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四)以财务公司为载体,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管理

  在企业内部成立以财务公司为载体的资金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内部资金融通和结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统存统贷、有偿使用和闭路循环,对整个企业各子公司所使用的资金进行集中控制,统一调配。负责处理资金结算业务,并通过与银行的联网,及时与银行进行互动与沟通,将企业闲置资金有效利用。煤炭企业通过建立以财务公司为载体的资金结算中心,是企业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科学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这一重大举措对企业资金管理实现良性循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加大预算执行力度,通过预算管理实现财务计划,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五)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煤炭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体系时首先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构建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预警对象各个方面的特征。一个优良的指标体系应对预警对象的各个特征不遗漏,能全面反映针对预警目的的企业的全部财务信息。指标体系应该是完备的和充分的,从理论上讲,建立的指标体系的数量要尽可能多一些才能达到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各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但也不应使各指标所预警的内容相互重复。预警体系还要具有可操作性,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指标应易于测量与计算,各指标所需的资料易于获得。同时,还要保证这些预警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总体特征,而不能带有主观性。只有这样,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于财务预警来说才是实用和有效的,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篇3

  《公司法》中阐明,企业财务治理权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与财务监督权。财务治理结构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随着财产所有权的分解,财产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多元的财产主体各方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独立。如果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处理不当,轻则影响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效率,重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企业财务治理权的配置,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企业产权制度忽视了债权人这一重要的利益关系者

  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财务治理权的基础,但这一基础忽视了企业财务治理权中债权人这一重要的利益关系者。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产权制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业主制企业,即由企业主独资并亲自经营企业。业主制企业由于财务资本的相对欠缺以及对财务资本的过度依赖,而奠定了“财务资本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因而形成了“财务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产权,因当时企业的规模小,又使企业主一身多任,即所有者、经营者游动者合一。由于财务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因此财务治理权也归业主所有。第二阶段为合伙制企业,即由两个或数个业主合资建立的企业。合伙企业虽然产权主体不再单一,但由于其所有者人数较少,所有者达到一致的协调成本很低,因而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分离,财务治理权仍由所有者所有。第三阶段为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如果企业直接由所有者(股东)管理,股东之间相互监督、协调的成本很高。因此,股东们挑选出一个代理人,即经营者为他们管理公司,结果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制企业的财务治理权便分割为财务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两个主体拥有,且经营者财务逐渐上升至主导地位。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虽然还存在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但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以公司制企业为主。公司制企业的所有者包括国家、法人和个人,为了便于说明财务治理权主体,此处将所有者称为出资者(因为企业财产拥有者包括债权人)。一般认为公司制的财务治理权属出资者和经营者拥有,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因为该观点忽视了在企业利益相关主体中的重要一方——债权人,从数量上来看,企业的负债一般占其全部资产的一半以上,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为什么人们不认同债权人的财务治理权,即传统的观点认为,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清算时享有比股东优先的受偿权力,因而,债权人一旦将资金借给企业,就不应过问企业的具体操作,只有企业负债到期而没有偿还时,债权人才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身的利益。在这种观点下,债权人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其借出资金的安全性很不到应有的保障。例如,企业可将其借入的资金投入到与债权人原估计的风险要高的项目中去,一旦成功,企业可获得超额利润,而债权人只能获得预先约定的利息与本金,企业投资项目的额外风险并未给债权人带来任何收益,这显然是违背公平原则的。这样,就会大大打击债权人对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有碍于整个社会资金的良性流动。因此,必须使债权人也享有企业的财务治理权,特别是主要债权人。

  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债权人对企业的财务治理权已有所体现。例如,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银行存款最低余额的限制;贷款协议中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要求,如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最低水平、流动比率的最低水平等。

  综上所述,享有企业财务治理权的主体应是:出资者、经营者、债权人。

  二、在企业财务治理权的分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差异

  出资者、经营者和债权人都是企业财务治理权的主体,但由于其在企业财务中的角色、地位、责任不同,同时其利益要求和承担风险的水平也不同,因此其财务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L、出资者的财务目标是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净资产的增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形资产增值,即出资者投资创建企业带来的超过原始资本和无风险报酬之外能够确认和计量的价值,它包括风险报酬和超过预期所实现的经营收益;其二,无形资产的增值,即出资人所投资的企业创建的无形资产所带来的额外收益。由于出资者的财务目标是资本的增值,其对待风险的态度与其他财务利益主体是不同的。当企业发展较为顺利,且资本市场较完善时,出资者往往会采取偏好风险的态度,因为冒险的成功可为企业带来巨额回报。当风险较大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出资者可以采用吸收负债方式筹资,由债权人分担投资风险。出资者的目的是资本的不断增值,其必然要求他们的代理人——经营者执行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财务决策,这样做可能导致经营者作出非最优化决策,以损害债权人利益为代价来增加股东财富。

  2.经营者的财务目标并不完全与出资者一致,他们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经营者的个人效用函数主要包括报酬、闲暇和成就感三大要素,因而他们的财务目标与出资者在某些方面一致,在某些方面不一致。经营者受聘于出资者,出资者的目标是企业财富最大化,只要实现了这一目标,经营者便可获得丰厚的报酬,这一点两者是一致的。两者不同的是,经营者作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他们希望自己的处境最优。在能保持稳定的收入时,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当经营风险较大时,会有两种情况发生:其一,非风险偏好的经营者可能会担心失败,害怕失去工作而采取谨慎的态度,以致丧失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其二,如果经营者是风险偏好者,其愿意冒较大的风险,因为投资项目一旦成功,就能体现其个人才能,可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万一失败,受损失的是出资者,经营者可换个地方或调换工作。上述两种结局都是股东极不愿意见到的。另外,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需要新增资金,股东总愿意以负债方式来筹集资金。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负债资金的“杠杆效应”,另一方面可通过负债比率来增加经营者的压力,这些是经营者不乐意的。

  3、债权人的目标是企业必须根据约定的期限和条件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对于企业的财务行为,债权人最希望企业采用稳健型的财务政策,这样做既可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又可大大降低企业的破产风险。一旦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债权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希望尽快地收回借出款项或发生尽小的损失,他们会不惜诉诸法律,这会使企业雪上加霜。在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只有那些主要债权人(借款金额大,还款期限长的债权人),才有可能关心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他们可能为企业的债务重组提供方便,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又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

  三、以出资者为导向,经营者为主导,债权人为辅助是财务治理权分配的原则

  1、以出资者为企业财务治理的导向。我国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下,国家控制了国有企业的主要财务治理权,企业只享有最低层次的财务执行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了使政企分开,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这时,有些人误认为企业具有的权利就是厂长、经理所拥有的权利。在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国家几乎完全放弃了作为出资者对企业所拥有的财务治理权,而是由厂长、经理们行使了应由出资者行使的权利,他们在管理企业时主要考虑自身(经营者)的利益,而忽视出资者的利益,更不顾债权人的利益,而企业的责任则由出资人(国家)来负担。这样,便从出资者控制财务治理权的极端走向了由经营者控制财务治理权的另一个极端。而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出资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他应主导企业的财务治理权,不能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不闻不问,仅关心企业每期上交的利润,放弃自己的财务治理权。出资者对企业的财务治理权具体可表现为: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权;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的任命权等。采用的手法主要有: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企业进行控制与监督;选派财务总监(如深圳、上海、武汉等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选派财务总监)。要注意的是不要干扰经营者的财务治理权,不要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2.经营者是企业的财务治理权的主导。两权分离后,出资者在企业外部行使其财务治理权,他不涉足于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是企业的财务主体,即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企业的财务执行权和决策权(除重大的投资项目外)。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企业经营者,他在出资者、经营者、债权人这三者中处于与市场最近的位置,他对市场通常有比其他两者更为敏锐的判断。企业财务的主要部分就是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而这些工作只有身处一线的经营者最清楚,如果凡事都要请示出资者就会贻误商机,领取薪水的经理们在企业的高层管理中逐渐取代传统的所有者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

  3、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中处于辅助地位。债权人也是企业财务治理权的主体,但仅涉足与债权人利益有关的财务活动。具体表现为,在与企业发生借贷行为时签订借贷合同,合同中除了借款金额、利率水平、还款方式与期限外,还应明确规定企业借入资金的用途,保证一定的偿债能力,违反合同的赔偿条款等。合同执行过程中,债权人还有权审查借款人的帐目,并委派专人不定期地对债务人的资金投放进行监督,确保借贷资金的安全。

  有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债权人也可处于企业财务的主导地位。当企业的经营者治理财务无效而导致企业面临破产时,财务治理的主要权利会转移到财务资产的所有者。对众多的所有者,谁主导企业的财务治理权就要看谁的财务资本最多,谁承担的风险最大。在股权分散且银行资金较多时,往往银行成了企业财务治理权的主导。即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主要借款的银行作为债权人,可出面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以保证企业不再发生损失,最好的结局是帮助企业走出财务困境。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篇4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目的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快速的发展,物流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大,这给现代物流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现代物流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财务管理问题。现代物流企业主要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单位,它给市场上的服务对象提供需求,从而使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得以真正地实现。对于现代物流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以物流企业的管理目标为中心,对物流中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运用科学的手段来降低服务对象的商品成本,从而使得服务对象能够获得更大的价值。另外,现代物流企业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的目的,就必须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分配,根据自身企业的性质,减少财务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比较缓慢,物流企业的资金管理方法也比较滞后,从而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此同时,由于物流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市场最新动态,也不能科学合理的调配资金资源,给物流企业的资金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另外,部分物流企业只是根据上级部门汇报的资金情况进行汇总,并没有对各个部门的实际资金进行实时监督和规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② 融资较为困难

  目前,随着现代物流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物流企业如果不改变以往传统的融资方法,就很可能面临倒闭的局势。物流企业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一般的物流公司都是中小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资金,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物流公司是很难满足大量资金需求的。但是,根据目前物流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物流企业的信用情况较为一般,很多物流企业的融资都比较困难,而且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定的都比较高,从而使得很多物流企业都无法进行较多的融资。

  ③ 财务监管不严

  现代物流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总是在其他各个地区都建立很多的分支机构,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由于分支机构比较多,管理起来相当烦琐,无法对各个分支机构进行财务管理监控,从而使得这些机构的财务核算工作都不符合相关标准,甚至有的机构出现了一些财务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与此同时,很多物流企业的内控体系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缺乏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从而使得下属机构缺乏有效地财务控制。另外,很多现代物流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人员,这些财务管理人员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从而无法及时有效地监督管理财务管理工作。

  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① 进行全方位预算管理,重视财务管理

  从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物流企业要想保证自身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目前,流通问题对于所有的物流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流通主要包括货物的流通、资金的流通等,因此,企业相关领导应该致力于对财务预算的控制,改变以往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统计和汇总形式,对财务具体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控制,树立财务监管的权威。同时,现代物流企业还应该制定并分解预算主要指标的建立,定期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确立财务资产的收益率,把相关的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从而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要对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通过一系列的评价结果能够充分了解到预算执行的效果,一旦预算执行中出现了差错,那么就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最终真正实现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②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现代物流企业要想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保证自身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物流企业应该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投入水平,不断推进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发展。同时,物流企业还应该不断优化财务机构配置,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最后,现代物流企业还应该加强财务监管力度,相关领导要不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从而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③ 精简优化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目前,很多物流企业都没有一个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因此,物流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成立财务管理机构,精简优化机构,从而保证财务预算、审核等工作的有序进行。人才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因此,物流企业应该定期对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另外,还可以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和考核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适当的奖励;表现工作差的员工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 不断开拓融资渠道

  对于所有的现代物流企业来说,融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物流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融资一直以来都是物流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就应该不断开拓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快速、持续发展。首先,我国相关政府应该降低信贷标准,不断对信贷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其次,要对金融机构进行政策性引导,保证金融机构能够给物流企业带来资金支持;最后,物流企业也应该不断引入大量的外部资金,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达到开拓融资渠道的目的。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篇5

  一、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1.资金问题

  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的资本实力不强,信誉较低,在资金的总量上优势不强。在中小型企业当中,管理层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还是不够明确,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营运资金的管理,忽略了企业的筹资、资金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大局观不够强。此外,中小型企业的可担保资金以及可抵押资产有限,在业务上的收入增长不够快,中小型企业的筹资较为困难,潜在的投资者对中小企业信任程度不够,中小企业的筹资难度大。例如,河北某市民营中型现代冶炼企业中,虽然制定了发展战略,但是其战略只规划了业务量,对于财务战略其公司认识不足,致使企业资金筹划、控制等方面存在缺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后劲不足。

  2.政策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国内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尚未建立全面的法律体系。首先,我国的法律政策还是不全面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专门的政策支持,己经出台的大多数政策都是基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中小企业保护方面的政策不足。其次,我国关于融资、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多是根据大型企业来制定的,中小型企业的总数以及产值与贷款总额的比重并不协调,比例差异大,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税费项目中随意性以及重复性较强,有的政府部门甚至将中小企业作为摊派费用的对象。

  3.中小型企业的投资问题

  中小型企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当中,有的中小型企业为了加快自身的发展,积极地采用各种方式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例如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开发新产品、更新设备等。但是,中小型企业之中,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较为缺乏,无法实际地将一些有用的手段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手段无法实现,在投资分析以及市场论证的环节无法与市场环境吻合,使中小企业的投资出现问题,容易引发财务问题。同样以某市冶炼企业为例,企业虽然制定了投资战略,但是其战略中投资方式单一、片面将闲置资金运用于高炉建设,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市场的紧缩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4.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

  在中小型企业当中,财务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中小型企业是典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结合的企业模式,企业的投资者一般与经营者是同一主体,这样的模式必然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财务的治理上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严重。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属于高度集权的企业模式,在企业领导把握着高度的权利的条件卜,企业领导者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水平有限,对财务治理的理论以及方法缺乏深入的认识,容易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以重庆某民营造纸企业为例,公司为了扩大市场,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财务控制不足,致使企业在扩展业务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呆账坏账,企业发展受到极大阻碍。

  5.财务人员的素质问题

  中小型企业当中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当中,财务专业人员的配置不合理,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稀缺,财务管理能力较低。而且,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型企业,在人员结构上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这些人没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财务方面的随意性主观性较强,往往都是按照经验来进行工作,企业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多发,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财务管理上容易出现问题。

  二、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1.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法律环境,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资金运作能力不足,发展较为困难。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例如建立关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延长商业银行的贷款年限、鼓励风险投资的进入、帮助中小型企业上市融资等。此外,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了解,运用税收优惠来实现增收。

  2.加强中小型企业投资的科学性

  中小型企业的投资盲目性较强,为此,应该加强中小型企业投资的科学性,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中小型企业应该进行相关的可行性研究,结合现代的投资技术以及财务管理技术对新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考核,通过调查市场环境提高投资的可行性,防比投资风险的出现,进而加强财务管理。

  3.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型企业的特殊性较强,在财务管理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中小型企业应该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科学地节约成本。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以从报销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制度、成本分析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等方面下手,通过规范财务行为来规范财务管理,要建立相适应的财务控制机制,防止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出现。

  4.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社会经济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当中,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经营管理中,中小型企业应该不断地更新白身的财务管理理念,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现白身的问题,结合现代财务管理经验以及白身的特点来完善财务管理,要把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当中。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是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视,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科学的设置,对于财务人员应该定期地组织相关培训,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监督激励机制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队伍的水平,鼓励创新,充分地发挥财务人员的能力。

  三、结语

  财务管理不论对于任何企业都是极其重要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财务问题,这些问题单靠企业白身是无法全部解决的,政府要不断地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扶持,企业白身也要按照白己的特点加强白身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