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 百分网手机站

《资本运作》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7-06-15 11:51:22 资本运作 我要投稿

关于《资本运作》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引导语:资本运作作为一种经济运营方式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衡量其经营成果的关键性因素。下面是yjbys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资本运作》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资本运作》学科范畴的思考与界定

  资本运作的实践开始并发展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至20世纪末才传入我国,《资本运作》作为一门新课程近几年来在各高校逐渐发展起来。《资本运作》一般是作为管理学科体系的运用课开设的,已经开始成为不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有些高校把它作为管理专业公司理财方向研究生的选修课, 或作为经济学科体系的课程开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资本运作》课程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课程设置及定位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资本运作》所属学科范围的认识不同。

  究竟是把《资本运作》定位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是近年来课程建设过程中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对国内外《资本运作》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西方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没有“资本运作”这一独立概念。究其原因,是因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产权制度、资本市场、市场中介、政策法规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企业家自然而然地进行资本运作活动。西方经济学认为有关资本的各种运作是一种平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资本本身进行技巧性的运作来实现资本最大程度的增值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也就没有必要专门对此展开研究。但在我国,经济体制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在此转轨过程中虽然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人们对“资本”认识的不断提高,为“资本运作”在我国的诞生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但由于我国的产权制度、资本市场、市场中介、政策法规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因此有必要对其研究。在国内,这一专业课程或设在经济学下的金融学院(系),或设在管理学下的会计学院(系)等。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从金融学的发展变革中得到一些启发。

  从理论渊源上看,资本运作与金融学密切相关。而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起点是从宏观层面开始的,其核心内容就是货币经济学和国际金融等问题。直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才逐渐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的范围逐渐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延伸。微观金融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资产定价与资源配置, 主要包括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两部分。在许多人看来,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都归属于金融学,涵盖了诸如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等子学科的学科体系。在专业设置中应将这些内容设在同一个学科分类中。但在实务中,以美国为例,货币经济学和国际金融一般设在经济系;公司财务和资产定价通常设在管理(商)学院。这种现象看来是“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的逻辑混乱”,其实产生这种疑惑的原因在于“金融”这一概念在中西方的含义不完全一致。钱颖一(2001)教授认为,在我国“金融”通常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和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这两部分在国外都不称作金融(finance)。在国外,金融(finance)指的是公司财务(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两部分。为了避免混乱,钱颖一教授将国内的“金融”称之为“宏观金融”,而将国外的“finance”称之为“微观金融”。

  资本运作实践20世纪末才传入我国,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公司作为一种兼容现代商品经济特征和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向各个经济领域蔓延,并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面对纷至沓来的经济变革,面对经济主体多元化,企业改制上市、收购与兼并、上市公司的重组、股权资本运作、吸收合并、债务重组、可转换公司债券、股份回购、杠杆收购、公司重整、破产重组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迫切需要资本运作技术的传播与推广。这种商务实践的需求,一方面促使财务管理从会计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或方向,资本运作则成为财务管理专业或方向的一门课程;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开设金融专业的院系,其研究的范畴逐渐从宏观金融学向微观金融学延伸,其课程设置也越来越重视微观金融(finance)教育,也开始设置《资本运作》课程,不同专业背景设置的《资本运作》课程带有其各自专业的烙印。

  赫伯特・西蒙教授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决策”。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个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如果将管理学的思想运用到资本运作活动中,那么,资本运作就是从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两个方面对资源各构成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资本运作目标和价值的增值。当然,资本运作并不是简单地借用微观金融学、管理学中一些现成的原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应用这些原理和结论指导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决策。这就是为什么植根于经济学的资本运作会成为管理学科体系运用课程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资本运作在研究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借助于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企业经营战略、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法律、社会学等学科的各种分析工具和概念,搜集各种必要的信息,以便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在这些学科中,又数财务管理对资本运作影响最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运作与财务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不少高等院校把《资本运作》课程作为管理学科体系运用课程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资本运作根植于经济学但却归属于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二、《资本运作》课程开设的对象

  我们认为《资本运作》课不仅要对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 还应对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工商管理类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资本运作的基本原理、模式和方法,学会如何运用它们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并与今后学习的其他课程相结合,逐步提高管理技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随着金融专业研究的范畴逐渐从宏观金融学向微观金融学延伸,其课程设置也越来越重视微观金融(finance)教育,所以我们认为经济学类金融专业学生也应设置《资本运作》课程,以适应当前实务界的迫切需要。

  三、《资本运作》课程内容的建设

  慕刘伟(2005)提出,资本运作具有双重内涵:其一,从宏观上讲,资本运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资本层次上的资源流动,可以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结构的目的;其二,从微观上讲,资本运作是利用市场法则,通过对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实现资本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他认为资本运作的主体除了企业之外,也应当将政府纳入其中,因此政府资本运作的行为成为了其教材编写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我们认为,如果该课程为经济学类金融专业学生开设,则资本运作的主体不仅应立足于微观企业,还应当将政府纳入其中,这样更能体现金融专业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的特点,也更能发挥金融专业学生的.特长。但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资本运作的定位、目标,政府资本运作与企业资本运作的关系等内容。如果该课程为工商管理类学生开设,则资本运作的主体应立足于微观企业。

  就工商管理类专业《资本运作》课程的内容建设来说,应该突出中国企业组织资本运作的特点, 立足于我国实际,反映我国丰富的企业组织的资本运作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组织创造的新鲜经验,并展望未来,探讨资本运作的发展趋势;充分引进外国有代表性的资本运作思想和操作模式,并对我国有用的资本运作理论和方法,加以重点评价。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资本运作实际上是企业产权主体为适应变化着的市场环境而采取的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调整过程。有效率的资本运作要求整个经济体制形成一种动态调整机制, 这包括了实体资本或资产配置结构的重新调整、产权改革与产权交易、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建立、金融投资衍生工具的创新、无形资本价值的增值以及一个竞争性市场环境的确立等方面。在以上思想指导下,我们认为企业改制上市、收购与兼并、上市公司的重组、股权资本运作、可转换公司债券、股份回购、杠杆收购、公司重整、破产重组等应成为该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既包含企业资本运作的策略,又包括资本运作的融资决策;既立足于我国实际,又引进了国外有代表性的资本运作思想和操作模式。另外,对企业资本运作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对企业资本运作的场所―资本市场等内容也应有所涉及。

  四、《资本运作》课程的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资本运作》课程的突出特点。在课程安排中,要留出一部分时间作为案例分析之用,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好方法,也是本门课程的突出特点。所用案例由任课教师自行选用。同时,采用“活模块”课程设计模式,目的是为学生自我设计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活模块”课程内容既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安排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也可按照应用型课余选修内容设计。既要考虑“学科本位”的特点,又要考虑“能力本位”的需要;既要考虑不同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又要根据不同的实务要求设计不同的模块内容,使课程建设在整体上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本运作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所提出的特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