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知识资料 百文网手机站

土地的誓言教案

时间:2022-03-19 17:54:23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8篇)

  《土地的誓言》是男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所写,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入选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学期课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土地的誓言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8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土地的誓言的含义。

  2.反复诵读课文,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爱乡情怀。

  3.通过阅读文本,以拟写“课文对联”的形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型与课时】

  1.读写结合课

  2.一课时

  【预习要求】

  1、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学会运用。

  2.结合课前提示和文下注释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重点朗读两个自然段中关于关于家园的描写,感受作者所倾注的情感。

  【课文简析】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饱受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的土地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之情。为了抒发这两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抒发自己对土地的热爱、想念、眷恋。并且江倾诉对象拟人化,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二是运用大量的排比造成连贯的气势。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处。三是运用蒙太奇手法,列举东北特有的景色,连续展现出来,形象性强,能借物抒情,避免直接抒情的苍白无力容量大,能触发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学生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仅凭文中的文字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是不够的。因此,如何来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如何对课文的留白进行补充,显得至关重要。

  【教学创意】

  本课的独特创意就是:以补充的材料和文中的内容为依据,在诵读的基础上写“对联”。

  “课文对联”,就是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在深入了解了文本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选取文中现有的词语进行适当的加工来组成“对联”,其形式多种多样。就文章组成而言,可以用“对联”概括主要内容;用“对联”概括某一片段,用“对联”概括人物形象等。就拟写“对联”的形式而言,可以是学生自拟上下联;学生互拟,师生互拟。

  这种形式,一是能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汉语、运用汉语,承传汉文化。二是恰到好处的浓缩文本精华。三是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读上,而是停留在理性的写上,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教学过程】

  一、简洁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写的《土地的誓言》。

  相信经过预习,同学们都知道如何来解释文章的标题。

  学生回答:面对土地,作者发出的誓言。(同学们应该能够回答出文题的含义。理由是文本中具有明显的誓言特征的句子: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入队、团宣誓,竞选班干部宣誓等,都有我愿意,我发誓等字样。)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既然同学知道了“土地的誓言”就是“面对土地,作者发出的誓言”,那么,请问同学在读课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师示二个问题:

  ①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

  ②为什么要发出誓言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3)同学们发言。教师即席评说。

  同学们可能会表达的一句话(教师归类):

  ①

  九一八前: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

  这是一片丰饶的土地。

  这是一片留下我欢笑的土地。

  这是一片充满香气的土地。

  九一八后:

  这是一片被占领的土地。

  这是一片倒下的土地。

  这是一片被践踏的土地。

  这是一片沾满污秽和耻辱的土地。

  ②因为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十周年。这说明我们的土地被日军占领了。所以作者要发出誓言。

  根文前提示和文下注释,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后,包括作者在内的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抗日战争仍然在继续。面对沦陷的土地,回想美丽的故乡,作者发出了铮铮誓言。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洁生动的对话(包括简介九一八事件、展示九一八事件的图片,以及抗日战争的一些情况,也可以是适当补充一些端木蕻良及其他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作家写的关于关东原野美丽或颓废的文字,为后面拟写对联奠定基础。)

  三、指点本课朗读感情。

  有了学生对“土地”和“我为什么要发出誓言”的理解。就不难把握朗读文章的感情。

  师生共同讨论本课的朗读感情:

  ·重点字词。如“炽痛”“泛滥”、“无时无刻不”、“翻滚”、“埋葬”、“必须被解放”、“必须站立”。

  ·描写九一八前的故乡的句子。

  ·表示对故乡怀念的句子。

  ·想起故乡后自己的感受。

  ·对故乡发出的誓言。

  ……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和句子自读,互相听读,学生示范读,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再带着感情朗读。可以重组课文。如,先读九一八前的家乡——再读想起故乡的感受——再读九一八后故乡的有关语句——最后读誓言。

  四、讲析课堂对联拟写的相关知识

  朗读,更趋向于感性。如何把感性与理性更好的结合起来。那就非动笔不可。在文中,作者为我们细腻的描写了自己的家乡和回想家乡的感受以及面对被侵占的土地发出的铮铮誓言。如何把这些感性的文字变成理性的思考?如何让这些文字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不妨用对联的形式来表现。

  (1)教师讲析“课堂对联拟写”的形式:

  所谓“课文对联拟写”,主要是指在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对联的内容为载体就是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在深入了解了文本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选取文中现有的词语进行适当的加工来组成“对联”。其形式有:

  学生自拟;

  学生互拟;

  师生互拟。

  这是一种概括、领悟文本的好方法,也是一种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训练。

  (2)教师讲析“课文对联拟写”的过程:

  首先,要确定一个描写的主体,而且在文中或者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中能找到与这个主体相对或者相类的事物。如确定主体“故乡”与之相类的是“家园”。确定主体是“日军”,与之相对的则是“八路”。然后,利用文中的相关有效信息,拟写“对联”,这样拟写的对联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可以形成强悍的冲击力。

  (3)教师讲授“课文对联拟写”的技法:

  ①要遵从“对联”的一些基本准则: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词性相对;上下联意思相关联;暂不考虑平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