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 百分网手机站

战略管理的四大盲区

时间:2017-05-11 17:23:21 战略管理 我要投稿

战略管理的四大盲区

  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战略,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战略管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对战略形成的认识就如同盲人摸象,因为从未有人能够具备完整地审视大象的眼光。

  在战略制胜的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企业将与“狼”共舞,越来越多的有识企业家开始认识到,必须加快步伐,跟上潮流,尽快完成企业由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刚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习游泳的中国企业界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甚至一些有远见的大企业还纷纷成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机构,配备相应的研究力量,增加了这方面的投入,以使自己在与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然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战略管理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什么?中国企业真的也进入战略管理时代了吗?

  自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提出了“环境——战略——组织理论”的“结构追随战略”论点开始,美国的企业界明确地引进了战略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取得主流地位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进入一个高潮,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核心能力”、“战略联盟”和“战略生态系统”等的研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这些繁杂的学术流派,使得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也使得企业家们产生了许多的困惑。刚过去的这个十年,对企业战略管理来说,像是一场梦:企业界被那些层出不穷的竞争理论所蛊惑,而这些理论本身又或有缺陷,或过于简单——即是人们常说的知识空穴。结果,大多数企业都几乎完全抛弃了战略管理。从西方引进的企业战略管理,到了中国企业家手里似乎有些变味,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滥用战略”、“没有战略”、“无效战略”和“抛弃战略”的问题,如果不能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层、系统地思考,那么这些问题将阻碍中国企业在资本积累初步完成后,所需要的战略经营。概览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有理由这样说,在加速繁荣的同时也在造就着加速死亡与衰败。

  滥用战略——造成概念混乱

  战略和能力的匹配,获得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滥用战略等于没有战略。

  战略是什么?当今企业界用得最多最滥的词就是战略,言必称“战略”也悄悄地成为某些企业家的“习惯”,由此也使得战略一词的概念呈泛化的倾向。无论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民营企业,都热衷于将自己的企业列入战略管理的行列之中,战略也被看做管理活动的至高水平。战略一词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但它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管理?这至今仍然是理论界、学术界和企业界在深入探讨的问题。

  勿庸讳言,战略是一种以思想为灵魂的纲领性体系,在内容上涵盖了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品质、文化、CI、品牌、营销以及资源、设备、规模、发展速度等具体内容。同时这些因素之间也彼此作用。从战略的作用看,它规定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状态,又根据变化的市场状态在细节上调整具体的行动。国际上有“要干就是前三名”等战略思想造就的韦尔奇,国内有以斜坡球理论、OEC、SST、市场链等为框架性内容的海尔战略管理理论,一些知名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案例不断涌现。凡此种种,说明着战略的作用。正是这样的导向性因素使企业乃至于任何组织体系的命运发生着变化。

  在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对各项力量、核心竞争力或关键资源的具体化分拆使用,希望用来解释成功,必将形成误导。企业希冀技术领先这个单一要素的战略能获得成功,其结局往往是短暂的胜利。或者企业在每个活动层面都制定所谓的战略,其结果是企业目标和方向模糊不清,全都是市场的口号,根本经不起竞争的考验。没有战略或多个战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跟着别人走”,或防御性地安排经营活动,由此导致企业内部各个职能不一致,组织不协调,经营活动相互隔绝,无法彼此适应,从而丧失互补性。战略必须是唯一的、整合的、整体的。

  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企业家都知道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都知道一些战略管理的制订流程,但按流程做后却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发展作用。之所以这样,究其原因,在收集信息、内外部分析等过程中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不能发现实质性问题,最后导致企业的发展只能随大流,不能培养出核心的竞争力及核心经营要素。要走出这个“圈”,就必须正确审视战略,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把战略管理落到实处。

  没有战略——何谈战略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战略,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战略管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企业有一个战略目标或者这一类的东西,但是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这算不算有战略?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但是没有实施的组织与管理措施,这算不算有战略?如果以上这两种情况都不能算作有战略,那么中国真正有战略的企业就真的少得可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战略这一概念本身事实上已被挤到后排,而站在前排的是互联网热中涌现的竞争新观念。这些企业的领导者们由于种种原因在战略上总是思维非常混乱,不知如何思考战略。结果,一个没有战略的企业什么都想尝试,什么可能更赚钱就做什么。

  中国人聪明,所以不少中国人做事宁愿相信聪明也不相信科学,企业没有战略,照样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可是现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太快,这必然导致企业可以预测和控制的时间区间大大缩短,企业首脑人物或这个团队只靠聪明已很难把握企业发展趋势,就如同水越来越深,已经无法摸到石头了。

  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企业家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最应该考虑的是企业战略方面的问题,可是我没有时间。”仔细查看一下他们的工作日志,整天不是忙着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就是会见各级政府要员或接受媒体的采访,再不就是天南海北到处飞,表面上看似乎真的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战略无用论”的思想主导着这些企业的领导者。

  企业仅仅以运营为中心的做法是危险的:如果你所努力的事业,是和你的竞争对手一模一样的,那么,你就不可能做得很成功。尤其是在今天,信息流和资金流以惊人的速度运转时,这种企业就更前途难测了。当你把竞争点立足在运营方面时,事实上你只能把宝押在对手的无能上!

  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地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提供咨询报告而写成的《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所强调指出的:“对于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尤如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有可能就迷失方向。即使飞机有幸不坠落,也有耗尽燃料之险。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形式没有一个指导方针,不管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地位多稳固,都将在这场革命性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

  这是一个不谈战略就显不出品位的时代,这是一个不谈战略就显不出企业实力的时代,毫无疑问这还是一个战略决胜的时代。那些根本还来不及谈论战略的企业和企业家,遭受失败的机会总是随时随地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