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培训 百文网手机站

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

时间:2022-11-11 19:30:36 音乐培训 我要投稿

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

  发声,原意指产生噪音或声响(如用嗓子或用器具)产生一种能听见的效果。引申为发出呼声,阐发见解和透露风声。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

  一、胸腹部肌肉是高音的动力之源

  胸腹肌肉群是气息的来源、歌唱呼吸的原动力,它包括肺、胃及肺部下端的一片肌肉——横膈膜,是一个大而有力的肌肉膜,它的作用是控制呼吸,在静止时呈倒置的盆型,吸气时变成顺置盆型。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呼吸的程序是:口鼻吸气使腹部向外突出—横膈膜和胃下降—腹部向内收进呼气—胃上升,横膈膜还原。这一过程支持着整个歌唱,无论演唱中音区还是高音区。

  很多人都知道气息的支持力,但有些初学者为了强调这一点总是不管轻、重、强、弱都把气息憋紧来唱,使气息像木棍一样顶在胸部,腰部肌肉更加僵硬,用气不灵活,声音缺乏生命力。其实气息应该像一条软鞭轻轻挥动而猛然击打,使其灵活有力。唱强音和高音时气息更应松畅,靠加强气息的弹性力量,增强气息的流量和流速来完成。

  在演唱高音时,气息支持和控制被认为是最难的。很多学生在唱到a2这个音时就会很紧张,就会提前高挺胸、猛吸气的做准备,然后憋着气唱出来,这样的声音又挤又紧,甚至还会破音。虽然演唱高音比起唱中音要更为费力,但我们要知道“力量来自于放松”。因此在歌唱高音之前除了心理上放松之外更要放下胸腹部各肌肉群,借助于叹气的感觉将气充分吸到腰部四周,感觉前后腰部都膨胀起来,胸肩随之放宽,然后整个腰部及下面张开的肋骨向内一收,产生一股强流,随后撞击我们的声带便产生了高音。呼吸肌肉群不能因为音高的变化而上伏,要找到整个身体的两个支点,即小腹和声带,使之产生对抗,保持住腹肌向下压的力量使气息更具支持力。另一方面,在歌唱一个长拍高音时,很多学生会因为气息不够而保持不住音高,使其偏低,这因为不能有效地控制腰腹部的收缩及气息的流量与流速。

  二、声带振动高音

  音高取决于振动的频率,而振动的频率则与振动体的.长短、厚薄、张力有关。声带的发音过程中就是按照这种振动规律发音的。

  从声带振动部位上,常常分为整体振动、边缘振动。整体震动,随着声音的升高,声带的张力逐渐加强,但仍然以拉紧声带并快速振动为主;边缘振动,发高音部分时,由于声带被拉长,变薄,声门没有完全靠拢,气息相对轻松经过声门,只引起声带内侧的振动,于是出现了边缘振动。

  由此可见,从低音区到高音区,声带始终是在一定的张力范围内,声带向下挡气的情况下完成发音的。其振动过程是由整体振动再到边缘振动,这是运用正确的声带生理机制理论来指导演唱高音。

  三、口腔器官在高音时的协调兼顾

  口腔器官中的喉、舌、唇、齿、牙是歌唱的吐字主要部位,“字正腔圆”无论在中国戏曲还是西洋美声都是一条演唱准则。为了更好地兼顾共鸣与吐字,我们必须协调喉与口腔内器官的作用。

  在歌唱高音时更需要让自己的喉与舌等口腔器官保持最大的空间,使它们保持对抗的状态。在发声最基本的五个母音中,每个母音的发音在口腔里的位置都不同。发“o”音时最靠近舌根部,“a”音在舌部偏后,“e”音在舌头的中部偏前,“i”音在舌尖部,“u”音在舌尖前的嘴唇部位。不难发现“i”“u”母音的咬字位置最为靠前,离喉部的距离更远,所以它们被认为是在高音区很难发清楚的两个母音。此外,语音中的辅音是在发音时气流受唇、齿、舌、牙、喉阻碍的音。如:b、p、m是唇阻气;d、t、l、n是舌阻气;k、g是喉阻气。这些辅音在高音区运用时,其中喉阻气的辅音相对容易些。

  因此,在高音区演唱时应该运用口腔器官自身所具备的机制,清楚而又不失良好共鸣地唱好每个字,还要了解母音在口腔的发音部位以及辅音的阻气方式有效地帮助或纠正在高音区的吐字,然后有机地配合其他腔体肌肉的协调动作,使我们的高音不再顾此失彼。

  四、用鼻腔和口腔的生理机制挂住高音

  我们知道声音是在硬口盖处振动共鸣,高音则是在硬口盖和鼻腔之间共鸣。鼻腔是指从鼻孔到咽腔这一段管道,当我们唱歌时,气息(振动波)能达到鼻腔的顶端,使鼻腔产生了共鸣。所谓“高位安放”就是指振动波通往鼻腔的共鸣。

  鼻腔往上就是由额窦、蝶窦、筛窦各血腔组成的头腔,歌唱时由于声波引起了蝶窦空间的振动就产生的强烈的共鸣,这就是我们所要的高音。这种声音极其明亮、光彩、辉煌,富有穿透力。根据鼻腔和头腔振动产生高音的生理机制,具体方法是:把口腔内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后移,下腭放下,软腭和会厌用打哈欠的感觉尽量往上提,使口、鼻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声波便会沿着上腭骨传到鼻腔和蝶窦等,引起振动。找到头腔共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前面的要领进行“哼鸣”练习,使声音集中在眉心,声音有了聚集点和高位置后,音质才能纯净明亮、结实丰满、穿透力极强。

  综上所述,歌唱能力最终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生理机制,只要具备完整的生理构造,树立科学的高音观念,遵循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原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不急于求成,用勇气和毅力坚持不懈地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高音。

  唱歌发声练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练中声区的音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大音域,要知道声乐学习要从基础入手,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要记住“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第二阶段

  是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练习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但千万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唱高音,要沉得住气,等这段音域巩固后,再进入高声区的练习。

  第三阶段

  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进一步扩大音域,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使各声种达到理想的音高范围。这了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从而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这样我们歌唱发声的乐器基本制造完毕,可以唱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