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戏剧

微电影演员的表演技巧有哪些

时间:2023-07-07 12:36:25 振濠 影视戏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微电影演员的表演技巧有哪些

  微电影表演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微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范畴,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微电影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适合于微电影表演的原则和方法,然而,又和戏剧表演不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微电影演员的表演技巧有哪些,欢迎阅读!

微电影演员的表演技巧有哪些

  微电影演员的表演技巧有哪些 1

  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并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员的表演是观众接受的最后形象。而微电影演员的表演是通过银幕间接地与观众交流,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银幕上的最后形象须经摄影艺术处理和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段的艺术再创造才能完成。特别是微电影艺术的纪实性、综合性、时空观、蒙太奇以及微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更为微电影表演带来了种种特点,既要求微电影表演真切、自然、生活化,同时还要求演员具有镜头感以及对于非连续创作的适应等。演员在摄影机或摄像机前,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手段去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它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

  微电影演员应掌握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语言以及各种技能,并掌握一整套表达人物情感、思想的内部心里技巧,他依据剧本,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人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屏上。

  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隐藏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并对剧作的人物形象作有个性的补充和体现。这种再创作,就要求影视演员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具以较深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演员与角色、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即内部)与体现(即外部)的统一。

  作为微电影的种种特性,例如:它的逼真性、时空性、蒙太奇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电视也类似)必然带来镜头前表演的种种特点。

  一、银、屏幕的逼真性:

  银、屏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微电影反映现实极其逼真,将真实的现实环境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这就是说,微电影演员是在与现实相一致的真实景物中进行表现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与真实的环境融为一体,做到自然、真实、生活化。

  二、微电影演员以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其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现出来。

  演员创作角色的过程中,组成创作自我感觉的必不可少的各种因素和技术方法,如动作、假使、规定情境、想象、单位与任务、注意与对象、真实感与信念、速度与节奏、情绪记忆、交流与适应、逻辑与顺序、性格化、舞台魅力、肌肉松驰、道德与纪律、控制与修饰、面部表情、声音、语调、言语、造型等。

  为了掌握演技和进行具体的理论及分析影视片表演鉴赏,我们先从表演的内部技术学起。

  一、动作

  表演(员)的名词就是动作。演员就是动作者。 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它的“原因”、“目的”和“结果”,这就是动作的三大要素。

  动作是演员技术最主要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重视它。演员表演时,仅依靠外在动作是不够的,必须找出内在的根据(即目的)。

  如:

  1、削铅笔

  2、疲倦

  二、注意力集中

  人在生活中,除了睡眠外,他的注意力是不停的、时刻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的。那么影视演员在银、屏上的注意力集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对象上的一门技巧。银屏上或舞台上的注意多为有目的的注意。

  演员要强迫自己注意力集中,一方面要和实际生活一样,同时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的对象必须明确。所以,一个演员必须养成一种自然的注意力集中的习惯。演员需要有注意的对象,对象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力量控制演员的注意力。演员在排练过程中,有时会被私心杂念所干扰或被外界各种现象所吸引,离开了应注意的对象,将会出现肌肉紧张、慌乱等现象。演员运用“注意力集中的技术”,假借于想象虚构,给自己提供根据,并对对象加以改造,使之有吸引力,就能把内部和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对象上,从而排除私心杂念及外界干扰。

  演员有意识地运用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可以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增强记忆,为创作角色储备丰富的素材。

  有的演员在喧闹的环境里也能进入角色,有的演员有一点声音就会被打扰吸引,使他不能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这就说明他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因此,训练一名新演员做到注意力瞬间完全集中在表演对象上是十分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常地、不懈地练习方能成功。

  注意力集中练习题:

  1、在屋里,注意听屋外有什么声音。

  2、注意听外面的声音,忽然改变听门外有什么声音。

  3、触觉的注意力练习:蒙上眼睛,让他摸指定的人。

  4、味觉注意力练习:体会各种不同食品的味道(酸甜苦辣)

  三、肌肉松驰练习(肌肉控制)

  肌肉松驰是演员消除肌肉紧张的技术。肌肉的多余紧张对演员总的自我感觉起着有害影响,会破坏正确的创作,妨碍对角色的内心体验及外部体现。

  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很好的修养,容易犯有莫不开和精神及肌肉紧张的现象,这对表演艺术有极大的影响。

  例如:

  一个人平时行动很随便,但一站到镜头前,便总觉得手脚多余,没地方放,不知干什么好,这些现象都是肌肉紧张所致。一个演员为了表情逼真,必须尽力想办法使肌肉松驰下来,尤其是面部肌肉。

  那么什么办法可以使肌肉松驰下来呢?

  只有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种现象上的时候,肌肉才会松驰适度,动作才会自然舒适,注意力集中与肌肉松驰是互相帮助起作用的。也就是说只有注意力集中,就可以帮助松驰;反之,如果肌肉产生多余的紧张,也证明注意力没有很好的集中。

  演员在表演空间里,精神应该集中,肌肉应该解放,把精力很合适地消耗于动作中,有意识地锻炼肌肉松驰,有意识地锻炼和控制自己的肌肉松驰和紧张,达到能够自由运用肌肉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的各个形体器官才能富有表现力,才能表达角色的内心体验,自由地流露出内在的情感,达到预期的创作效果。

  微电影演员的表演技巧有哪些 2

  (一)强设置

  每一部电影的开端部分一定会有人物、时间、地点,而且人物还不止一个,可能是若干个,这时我们就需要设计。在电视剧或大电影中,我们可以从容设计,可以安排较复杂的开头形式。电视剧或大电影使用较多的开头是人物日常生活的展现,通过这样一个铺垫,让观众逐步感知人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境遇等。但微电影不行,微电影总共只有那么一点时间,不能设置一个长长的开头,那样既抓不住人,又浪费金钱和资源。怎么办呢?强设置!

  在人物性格的设置上,要强烈,要鲜明,要极致,从人物的经历到人物所处的境遇,一上来就要给一个很鲜明的设计。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一上来就要紧张,要让观众感觉到有戏,要剑拔弩张!强和弱是怎么具体来表现的呢?举个例子,我曾经推荐过一部微电影,叫《硬币》。这部微电影讲的故事是很温暖的:一个离婚女人,每天守着她的营生——大街上的一座报亭,靠卖报纸维持生计,并经营旁边的一个电话亭。有一天来了一个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对她说:“阿姨,我要换硬币。”电话亭里的电话是投币式的,必须要用纸币换硬币才能拨打。女人一看孩子手里拿的是一张纸片,不是钱,就没有行动,并说道:“你这不是钱,不能给你换硬币!”女孩说:“我要给我妈妈打电话,我妈妈去天堂了。”这句话把表情冷漠的女人打动了。这就是强设置!

  在这部微电影的一开始,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具备较强的对比与反差:一个经历了世事折磨、满眼沧桑、面容冷漠、抽着烟、对世界充满怀疑和敌视的中年妇女,忽然被一个天真烂漫、孤独无助、执着地想用一张纸片换硬币,给天堂里的妈妈打电话的5岁小女孩所打动。在大电影和电视剧里,那个冷漠的女人通常需要大篇幅的铺垫和介绍,才能让观众了解到人物的设定,而在一部微电影里,该怎样做呢?真正的开头是这样的——有个男人正在打电话,内容大体是向朋友借钱,说自己老婆生了双胞胎;打完电话临走时对看报亭的女人说:“当初你生不出,现在这个又猛生,真受不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显然这是女人的前夫,来这里“得瑟”了。几句话就对比出女主人公的孤独、落魄、不如意,这就是强设置。后来,小女孩出现,天真无邪、美丽可爱,想给天堂的妈妈打电话,也是一句台词就说明了人物经历——这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可怜的孩子。

  还有一部外国的微电影,其实是一个广告微电影,叫《留下我》。开始的镜头是一个男人在看全家福照片和他妻子的照片,然后,他将几个装着照片的相框都收进抽屉,关上。这时来了一个老人——他的老父亲,老人拍拍男主人公的肩膀,像是安慰他。老人拿着一部照相机说:“过去的就先放下,高兴些,给你照张相。”快门“咔嚓”一声过后,男主人公不见了。老人低头看相机,发现儿子被照进了相机里。然后镜头切换,男主人公果真进入了相机里的世界,他在相机里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穿越,他兴奋地指挥父亲把相机往回拨动。于是他很快穿越回了过去幸福的时光,他见到了死去的妻子,重新经历了爱的瞬间和曾经共同度过的时刻。最后他在手心上写了几个字,伸手给操作相机的父亲看,手心上的字是:留下我!

  这部微电影的强设置表现为这个男人一上来只用一个简单的、想把回忆关进抽屉的举动,就让观众知道了这是一个悲伤的男人,以及他正处在人生的低谷。还有一部微电影叫《调音师》,开头只用一个镜头,就表现了主人公因在一次钢琴比赛中失败(因为太紧张),而跌入人生低谷,不得不成为给人家调琴的调音师的背景经历。为了多赚钱,他假装瞎子骗取顾客的同情,这又是一个强设置。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让人物进入极端状态(不是松弛散漫的生活常态),并迅速使故事激化,让人物被推上某种充满悬念的风口浪尖,这就是我们要的强设置!

  (二)快切入

  所谓的切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出事了!”就是有事件要发生,人物之间马上要交手,从而产生戏剧冲突。微电影的故事不能长时间处于一种常态,我们经常说,常态不好看,非常态才好看。强设置是一上来就让观众觉得人物不是一般的人物,生活不是平静的生活,不是那种闲得无聊、稀松平常的生活,从而给人一种紧张感。

  如果你的微电影不能做到强设置,你的作品有可能开端处于一个短暂的平静状态,但这种常态不能持续太久,必须迅速将其打破,这就是“快切入”。继续用上面的例子,《硬币》里,小女孩用纸片来换硬币,冷漠的女人不再冷漠,她收下了孩子的纸片,真的给了她硬币。这个不会生孩子的女人眼睛里忽然流露出柔情,此时,观众的好奇心也一下子被唤起,后面将会发生什么呢?

  (三)猛引爆

  切入和引爆是一件事的两种表现形式,切入要快,讲的是铺垫的时间要短,不能长,必须尽快打破常态;引爆要猛,讲的是打破宁静的事件要发生得尽量凶猛和强烈,事件本身要激烈、刺激性强!同时,这个事件要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兴趣,制造气氛的紧张,启动人物的动作——他必须动起来,必须应对变故,必须去做某一个行为或动作。

  在《调音师》中,那个装瞎子的落魄钢琴家来到一户人家,继续他的调音师生意,按了几次门铃,门没开,他怀疑自己走错了门,下意识地(忘掉了自己是“瞎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检查地址是否错误。这时门开了,出来一个老妇人,说不需要调音。他赶紧掩饰自己的窘态,强调自己是盲人,来一趟不容易,恳请老妇人让他进屋工作。老妇人怀疑地看了他一阵,终于让他进屋。刚一进屋他就在湿滑的地面上摔了一跤,手触到地面时他发现让他滑倒的不是水,而是血!而且,他透过墨镜,发现死去的老头儿正坐在一把椅子上……这就是我们要的所谓的“猛引爆”!观众看到这里,已经毛骨悚然。最关键的是,扮演瞎子的主人公还得继续往下装,那个老妇人(杀人凶手)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他将怎样应对?他会怎样做?最终怎样了结?这让剧情充满了悬念,充满了紧张感。

  (四)紧扣动作,推波助澜

  通过切入和引爆,使人物迅速行动起来,这时候,微电影不允许我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必须紧扣主要人物的动作往下写,因为微电影篇幅有限。《硬币》里,报亭女人和孩子之间产生了交集,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冲突和矛盾,但女主人公有一个显著的动作——陪着这个孩子把游戏做下去。

  怎样继续?推波助澜!女孩显然是独自溜出家门,因为她想妈妈;女人因为可怜孩子,不愿破坏她的美好愿望,于是陪她做给妈妈打电话的游戏。女人开始不给换硬币,后来不仅给换硬币,还扮演起小女孩的妈妈。一组短镜头表现小手和大手之间用各种小玩具换硬币。然后女人和孩子感情渐好,女人还陪孩子在海滩玩耍。后来,孩子告诉报亭女人她和爸爸要搬家了。刚刚被唤起了母性的女人立即感到了失落,她上门请求女孩的.爸爸允许她带女孩去一次游乐场。在夜晚空无一人的游乐场,女孩像进入了梦境,嘉年华中的小丑领着她去见了思念中的“妈妈”,“妈妈”给了孩子一条用硬币做成的项链(紧扣动作)……这部微电影还有一个温暖的结尾:多年以后,女人依旧守在电话亭旁,一天,她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电话里一个女声说:“阿姨,我要换硬币。”女人抬头一看,一个青春美少女站在了她面前,少女脖子上挂着那条硬币项链……

  (五)拐点突出,转折分明

  所谓拐点,是指故事到某一个时刻,忽然出现转折或逆转,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微电影篇幅很短,如果平铺直叙,很难让观众坚持看到结尾。举个例子,有位新编剧的故事很有想象力,讲《西游记》里的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和白龙马去西天取经,回来都修成正果变成了神仙。白龙马好奇,想到凡间逛逛,于是穿越到了现代,遇到了一个美女。这个女孩正处在人生的艰难时刻,遇到一系列困境。白龙马变成了女孩的好朋友,一路陪着她,并把她的困难一一解决,最后是大团圆结局。

  这个故事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拐点,没有意料之外。你想想,身边有一个万能的神仙,还会有什么困境不能解决?还会有什么危机?一路顺畅,万事如意,这样的故事还会好看吗?假如我们非得写这个故事不可,应该怎样去修改呢?白龙马这个神仙来到凡间变成一个帅哥,他也许可以陪着女孩在事业上过五关、斩六将,但他却一不小心爱上了女孩!接下来他就有困境了,故事也会出现拐点:他动了心、动了情,但回天宫的时间到了,他该怎么做?要不要表白?要不要回天宫?拐点分明的故事才好看。

  (六)高潮反弹

  这里说的是对人物和事件施加压力,从而产生强烈的反弹,制造故事的高潮。这种方法叫“压弹簧”,就是反向施压。你给的压力越大,反弹力就越大。“压弹簧”的方法是一个万能的工具,尤其是在高潮的制造上。什么是高潮?高潮就是在故事最后的难关出现后,在难题解决之前,出现的那个极其艰难和紧张的时刻,以及解决这个难题时的畅快感。高潮需要多高?当然是越高越好,高到极点,高到极致。

  怎样形成这个“高”?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反向施压。怎样理解“反向”?就是情节发展和你的结局(结果)相反!假如你写的结局是男女主人公最终分手了,那“反向”就是之前他们俩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好得一塌糊涂、难舍难分。假如你写的是主人公最终实现了梦想,成功了,那之前一定是绝望,一定是遇到了连观众都认为是几乎无法跨过去的巨大的坎儿!假如你写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前面一定是这两个感情深厚的恋人在爱情道路上遇到了巨大的难关、无尽的干扰,几乎绝望,几乎分手。你给的负面打压越厉害,困境越巨大,苦难越深重,最终反弹回来的回归和牵手才越容易打动人。

  (七)出乎意料的结局

  微电影尤其需要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一个短小的故事如何写并不是很重要,只要有一个最后的大拐点,就足以支撑全剧。通篇没有一个强烈的感动点,没有一个逆向的拐点,这个故事就很难让人记住,很难让人觉得过瘾。说得极端一点,好的微电影和坏的微电影的分水岭,就在于有没有最后的这个意料之外。那么,怎样设计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呢?伏笔与误导——这是我们常用的技巧。在故事的前部,我们需要做一项工作,叫“隐藏”,也就是说,所谓的出乎意料,其实就是揭秘——观众先前不知道某事物的存在,最终知道了。

  当我们看到一部伟大作品的时候,我们会感叹:这个编剧太牛了!他竟然能够想到这样一个结局,这样一个解决矛盾的方法!太牛了!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与其说功夫下在挖空心思想一个解决危机的方案,不如说是全力以赴地设计了一个“圈套”让观众去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挖一个坑,让观众往下跳。第一个工作是埋伏笔。埋伏笔不同于真正的隐藏秘密,后者是藏得越深越好,而前者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埋一部分,露一部分。第二个工作是误导,就是设置迷雾,引导观众“误入歧途”,让观众朝着错误的方向去推测结果。当真相大白的时候,一方面正确的结果让观众感到出乎意料,另一方面重新回忆剧情,观众会发现先前已有的信息(就是伏笔中露出来的部分)被忽略了,于是责怪自己不仔细,觉得编剧水平高,这就是所谓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