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 百分网手机站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时间:2017-06-02 19:53:04 研究生院 我要投稿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2017年招生简章

  为帮助大家了解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的相关信息,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全文如下: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2017年招生简章

  学校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形成了以三航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学生26000余名,教职工3700余人,拥有友谊与长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100亩。

  学院概况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位于长安校区,下设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系,拥有先进材料测试中心、飞行器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振动工程研究所、土木与建筑科学研究所、可持续建筑与环境研究所等,覆盖力学、航空航天、土木、交通、建筑等学科。

  学科实力强大

  学院设有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建筑学4个本科专业;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结构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航空航天设施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与土木工程、安全工程10个硕士点;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3个博士点;并拥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

  力学学科在2009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五,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七,其中固体力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筑学为陕西省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包括教授25人,副教授4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千人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洪堡学者2人,香江学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

  教学科研平台一流

  学院拥有“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飞行器结构完整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具备总装备部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资质和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

  学院拥有国家级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和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3年国家级工科力学教学基地通过验收。2006年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在教育部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估中排名第一,于2012年通过验收,由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转为正式挂牌单位。

  学院拥有中航飞行试验研究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中心、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在季文美、胡沛泉、吕茂烈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带领和培养下,逐渐形成了一支以省级教学名师为代表的高质量教学队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并于2009年获得国家级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中,由我院大学生组成的西北工业大学代表队获得冠军,我院代表学校承办2009年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得到了兄弟院校和力学教育界同行的一致认可。在研究生培养中有2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4篇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得“宝钢特等奖学金”。在国际国内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金奖等大奖。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学院面向国防军工、大型装备和重大工程等国家需求,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近五年,学院主持项目405项,总经费2.4亿,到款经费1.6亿;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共47项,力学学科基金申请数和资助数连续两年在力学科学处排名第一;学院师生共发表论文596篇,其中SCI收录233篇,Ⅰ区和Ⅱ区论文共90余篇;五年来,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防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973课题10项,民机科研专项2项,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3项,技术基础10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6项;学院教师获得国防科技二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国际合作稳步发展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20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办“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e Modeling in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国际杂志,并有2人担任4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学院每年出国交流的教师和来学院访问的国外学者达到30余人次。另外,下属的国际联合机构“可持续建筑与环境研究所(SBERI)”,与瑞典、美国等国教授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长期输送并接收国际交流教师及学生。

  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动力学与控制),学科代码:080101

  研究方向:

  1)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Hamilton体系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分析与控制;冲击动力学。

  2)振动理论及应用:振动基本理论与应用;噪声分析与控制;结构健康监控与故障诊断;多场耦合动力学。

  3)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理论及计算;非线性系统的分叉与混沌;非线性随机振动理论及应用;多系统动力学、稳定性与控制。

  2. 固体力学,学科代码:080102

  研究方向:

  1)宏细微观力学与损伤力学 :多尺度下材料本构模型、计算与实验;损伤与断裂的细观机制;纳米材料的力学行为;纳米物理力学;材料的蠕变、损伤及破坏的细观与宏观力学过程; 材料力学行为计算机模拟。

  2)先进复合材料与智能材料结构的力学行为 :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与断裂行为;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及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耐久性和损伤容限;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功能材料的力学行为及模型。

  3)材料力学行为及其计算机模拟:材料在静力、动力、热、电磁等环境中力学行为和力学模型;材料力学过程中的数值仿真分析。

  4)结构完整性分析:疲劳强度理论和断裂力学;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与分析;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热强度分析;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

  5)结构动力学及动态破坏分析:材料及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结构抗冲击设计与分析;动力学测试理论与方法;流固耦合力学;结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智能结构与健康监控。

  6)固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材料与结构的失效行为数值模拟;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分析理论及方法;多尺度计算力学;材料与结构的多学科优化方法。

  3. 工程力学,学科代码:080104

  研究方向:

  1)结构优化理论与应用:优化理论与方法;飞行器设计理论与方法;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结构可靠性。

  2)计算力学: 高精度计算理论与方法;多场与多尺度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应用;交叉学科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分析;计算流体力学。

  3)工程测试及分析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材料疲劳及断裂测试;仿生材料力学与结构测试;振动、冲击与噪声。

  4. 土木工程,学科代码:0814

  1)结构工程:智能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机场与道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筑经济与管理。

  2)航空航天设施工程:机场道面结构设计理论、航空航天地面设施无损检测理论、航空航天地面设施防灾抗灾理论、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安全性能测试理论。

  5.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代码:082301

  研究方向:

  1)路面及机场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机场规划设计、场道设计。

  2)道路新材料及工艺:路基路面新材料及新工艺、道桥辅助设施智能材料。

  3)交通项目施工及管理:施工过程动态监控、进度控制、效率评估。

  4)道路检测与监控:道路及场道无损检测、智能化养护管理、道路安全监控。

  6. 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代码:081301

  研究方向:

  1)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西方古代建筑史;西方近现代建筑史;西方建筑历史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筑类型史。

  2)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历史理论与方法研究。

  7.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学科代码:081302

  研究方向: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及理论:绿色生态建筑基础理论: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与规划方法:绿色生态建筑评价理论与方法。

  2)公共建筑设计及理论:公共建筑研究方法;公共建筑设计理论;公共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3)地域建筑创作方法及理论:地域建筑创作方法;地域建筑创作理论。

  4)城乡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乡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与设计方法。

  8.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代码:085213

  研究方向:

  1)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结构优化设计及可靠性理论;新型结构体系研究;地下结构与土体力学性能分析;结构健康监控及可靠性评估;结构抗震、抗风、防火等理论和方法。

  2)建筑设计及理论:当代建筑技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与理论;公共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创作方法及其理论。

  3)城乡规划及其理论: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及设计;城市设计理论及方法。

  4)桥梁、道路与隧道工程设计: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场道无损检测及使用性能评价;噪声控制;桥梁与隧道工程设计。

  5)建筑经济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控制技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6)防灾减灾技术与防护工程:灾害的预测、预报方法与控制技术;灾害的防护技术及工程设计。

  9. 安全工程,学科代码:085224

  研究方向:

  1)可靠性与适航技术:飞行器结构机构可靠性方法与设计;飞行器机电液系统安全可靠性;飞行器结构机构适航验证技术;航空动力装置适航符合性设计技术。

  2)飞行器系统安全工程:系统失效与寿命周期分析;航空安全保障设计与安全救生;全寿命安全管理。

  3)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航空结构测试技术与故障诊断;故障检测及性能评价;故障预测与维修性;飞行器健康管理。

  4)武器装备\设施风险评估与防灾害设计:重大灾变下结构性能及防护;风险监控及过程管理;武器装备与设施风险评估;武器装备的腐蚀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