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百文网手机站

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

时间:2022-09-06 15:29:55 太极拳 我要投稿

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

  杨式太极拳的养生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大家知道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杨式太极拳内功的练习方法

  一、瑞狮揉球式

  太极由无极而生,而无极为先天一气。杨式太极拳在练习揉球式行功之时,心阳之气降,肾之阴气升,恍惚之中无极而生太极之象。

  二、霸王举鼎式

  霸王举鼎式为太极内功之练劲调气吐纳之功,势法开合阔展具龙虎之象。行功之时外掤、上举、下按显而易见,呼吸吐纳之功隐于其中。

  三、青象吸真式

  青象吸真式为太极内功打通任督气通大小周天之功法,其形似青象吸水,外借其形,内助真气,通达背部三关,行大周天之功。

  四、神龙回首式

  神龙回首式为太极内功之练气通脉之功(主练带脉之气),其形似神龙游空,盘旋往复,足之外碾、身之盘转身势曲折如龙,形曲而力直,气劲如旋球,束展之劲尽在其中。

  五、锦鲤戏水式

  青龙戏水为太极内功之培元固本之功,其势如锦鲤翻波,左右摇晃,实质内练命门之火、两肾之水,练真阴真阳,水火相济之功。

  练杨氏太极拳如何做到全身放松

  1、思想人静

  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2、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

  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纲。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3、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

  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

  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拓展:杨式太极拳的基本功

  1、坐腿转腰胯。重心自右脚涌泉穴略后移至右脚跟,腰右转,收右胯,撇右脚,渐渐坐实右腿(重心100%在右脚),右膝与右脚尖上下相应,臀部与脚跟齐平。

  2、一动无有不动。当以右脚跟为轴外撇时,合左胯;当右脚掌一着地,左脚跟应随之离地外展,以便身法、步法相随,动作顺达。

  3、肩胯相合。腰右转时,肩在转,胯也应同时右转。如果腰肩转而胯不转,则成了扭腰,因此说转腰胯比转腰更为确切。

  4、内劲潜转。腰胯右转时产生的内劲,经腿、膝至脚跟,象钻头似的`右旋入地,右腿稳固了,迈左步方能做到轻灵、稳健。

  5、两肩齐平。腰胯右转时,不应出现右肩低、左肩高的现象,以免破坏立身中正。

  6、点起点落。提左脚不要蹬地而起,不要擦地拖起,也不要全脚掌同时离地;而是脚跟外侧先离地,然后脚掌内侧离地,犹如从泥浆中轻轻地、慢慢地将腿拔起。点起点落是迈太极步的规律之一。

  7、旋踝转腿。提右脚时,左腿(膝)应内旋;左脚前伸时,左腿(膝)要外旋。当然,其旋转的幅度,要比旋腕转臂小得多,不要做得太明显。

  8、以腰带脚。腰胯略右转(约15度),带动左脚提起,以利于移动腿松柔、自然。

  9、提脚莫高。左脚不要提得过高,以免牵动自身的重心,离地不宜超过一拳,但也不可拖地,脚尖自然下垂。

  10、虚腿放松。提脚伸腿,均以大腿带小腿,左踝关节、膝关节和左腿肌肉应放松、自然。

  11、脚走弧形。左脚提起后,不要直向前迈,应略近(不是靠拢)右踝旁前伸,呈弧线状;但也不要做作,使弧度太大。

  12、轻轻出步。右膝微屈,以最小的力使左脚前伸。

  13、敛臀。左脚前伸时应敛臀,切切不可突臀或扭臀,以影响身法中正。

  14、松胯。左脚前伸应与腰胯左转同时开始。左胯松开,使胯关节周围较紧的韧带松弛,腿膝则灵活,迈步会轻灵;另外,松胯后又可以使迈步开阔,以确保左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

  15、实腿送虚腿。右腿坐实,重心稳定,但左脚前迈时,右腿微微下蹲(当然不能太过,以免造成起伏),送左脚软着地。

  16、脚趾引领。出左脚时,宜用脚趾将腿领出去,有拉长动作的意念,而不是向前跨出去。

  17、边伸边落。左脚前迈时,应边伸边落,当左腿伸直(非挺直)时,脚跟正好着地,切莫在空中伸直后再慢慢着地。

  18、自然伸直。左腿伸直时,不可呈笔直状态,关节应略为弯曲,以免大腿肌肉紧张和影响腰胯转换。

  19、脚尖莫翘高。当左脚跟着地时,脚尖不可翘得太高,以免“三紧”,即踝紧、膝紧、胯紧。

  20、分清虚实。左脚跟着地要轻,如履薄冰,不要全脚掌同时着地,也不要如同打夯一样落地有声;另外,在着地的一刹那,其重心仍在右脚,不要前移。

  21、方向准确。左脚前伸后的方向要正(除搬拦锤等少数动作外),不要外撇,以免影响左弓步的步型和向前的劲力。

  22、平实踏地。左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和脚尖着地,待全脚踏平后,再蹬右腿,这样容易扎地生根和弓到手到;反之,如果左脚跟一着地就蹬右腿,则不利于右蹬左撑和劲力透达,而且易患最为常见的上下不相随的弊病。

  23、步幅自然。迈步的幅度,以左脚跟随着地的距离为准。拳架高,步幅小,易分清虚实,但运动量较小;拳架太低,步幅过大,其运动量虽大,但易患换步不灵、起伏和断劲等毛病。总之,步幅应根据每人的体质和技艺而定。

  24、速度均匀。在迈步过程中,提脚和前伸应连续均匀,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在右踝旁停顿。

  25、身体莫起伏。在提脚前伸的整个过程中,拳架要始终如一,不要有忽高忽低的起伏现象。

  26、随遇平衡。左脚踏平后,重心才徐徐前移。其过程如同太极阴阳图慢慢地、均匀地转变,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70%,直到100%(坐实左腿),随遇平衡是正确调整重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