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师 百文网手机站

景观设计生态化的内涵和原则

时间:2023-02-06 09:10:22 景观设计师 我要投稿

景观设计生态化的内涵和原则

  景观设计生态化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景观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景观设计生态化的内涵和原则,欢迎大家阅读。

  1、景观设计的内涵

  1.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与规划是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设计包括:会展展览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空间道具设计、节日气氛设计。

  1.2景观设计的属性

  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1.3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1.4景观设计的宗旨

  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2、景观设计的生态化概念

  2.1景观设计生态化概念的产生

  景观设计生态化是景观学和生态学两种科学的观点结合产生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的)。景观的概念引入生态学带来了新概念框架,发展成为一个由生态学,地理学,森林学,野生生物管理,城市规划等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2景观设计生态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平衡,更适宜人居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把这些生物与环境统一起来,构成为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实际上就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湿度、温度、土壤、各种有机体或无机物质等)所构成的。

  2.3当前生态规划设计趋势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思想方法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人居环境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共生、竞争等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心、人和社会协调关系,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交流、健身、无了、美学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质量。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3、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原则

  3.1多种文化元素综合的原则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文化元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整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景观。

  3.2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

  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大大节约能源。

  3.3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景观生态设计要体现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

  3.4本土性原则

  本土性原则的要求是: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本土知识,吸取当地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应考虑当地和其文化传承;其次,应接纳和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并且不要试图去改变这些自然环境条件。

  4、景观生态化设计概说

  (一)景观生态化设计概念

  一个花园当没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一池水塘如果不是用人工水泥护衬或化学物质维护,便会生长出各种昆虫、水藻、杂草,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而生态设计或许就是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这种能动作用。

  景观生态化设计,从本质上说,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对土地和户外空间进行的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进行的设计。

  (二)景观生态化设计内涵

  生态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发展的可持续,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学习、娱乐等方面的质量。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应同时考虑城市的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自然环境的审美功能和精神功能,这也是生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人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主要内涵。人性化指人是城市的主角,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性化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生态化指生态优先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理念。艺术化指城市环境是人类创造的最大的艺术品,因此它也有与艺术一样的审美功能。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过分强调一方或者忽视一方都会导致景观生态设计的缺陷。

  (三)景观生态化设计误区

  目前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主要存在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过度生态化,过分地强调环境的自然属性,认为只有城市建成环境达到原生自然的状态才是唯一的生态化路径,这种观点忽视了城市建成环境的人工属性;第二个误区是伪生态化,即要么简单套用生态理论,完全不顾设计方案的成本,要么只喊喊生态口号,并无生态之实;第三个误区是过于技术化,生态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建立在文化观念、技术储备、经济支持等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使用门槛,景观设计过于技术化往往导致设计方案理念先进、技术超前,但难以实现。

  5、景观生态化设计手法探析

  (一)原生态自然式的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是景观设计的载体,生态环境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景观格局的不同。生态优先就是要首先尊重原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对于任何一个景观设计,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我们做什么?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设计中生存延续,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些让生物无法生存的用混凝土加固的护岸、没有生态系统的人工湖都是不合适的。

  我们所设计的景观要通过物质空间要素表现出来。这些要素包括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动植物等,又包括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自然式的景观设计除了要了解自然系统本身演变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前提外,还要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对诸要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景观模式,选择与环境相适配的植物,选择与自然相和谐的材料。

  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West8曾设计一个机场绿化的方案,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原则。他们首先和当地林业机构合作进行了生态方面的研究,确定桦树最适合在这里生长。于是每个植树季节都在此种植桦树,作为绿色的生态质地,并在桦树下种植可以固氮的红花草,作为有机肥料供给树的生长,还安装了一些蜜蜂蜂箱,用以传播红花草的种子,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圈。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沃克事务所对索拉纳园区的总体规划,他们力争使工程建设的影响减到最小,保护了大片可贵的大草原与岗坡地等当地自然景观。

  (二)乡土化的景观设计

  倡导根植于所处的环境,维护地域特征是乡土化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设计应尊重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的植被状况,多运用乡土的植物,使之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大草坪”曾在中国大地上流行,“大草坪”只能看不耐踏,失去了在其上活动的功能,消耗了大量的浇灌用水(尤其对于干旱少雨和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人力、物力、财力,而得到的生态效应却很少。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异质性原理,城市绿地应该从大草坪和观赏花木的集合地走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生态化绿地。苏杭一带夏既酷热,冬又寒冷,根据当地气候在景观设计时往往控制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树的比重,在开敞空间中种植一定比重的落叶树,以便冬天室外能获得阳光。

  很多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乡土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他们在设计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俞孔坚在中山岐江公园设计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当地乡土植物,如白茅、象草和莎草等,营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景观,在改善场地生态系统的同时,使公园的地域和文化氛围更加突出。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在自然江滩及内河湿地的自然基底上,于内河湿地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形成了一个具有弹性容量的步道网络和集聚丰富体验的审美空间。

  (三)保护和节约型的景观设计

  保留与再利用作为一种生态的景观设计手法自20世纪70年代来一直受设计师的青睐。设计中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所消耗的能源和施工中的废弃物,保留当地的文脉。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变,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师面对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工业元素和工业遗留的斑斑痕迹,不是去掩盖和消灭,而是尊重场地现状,采用了保留、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1972年Richard haag主持没计的美国西雅图煤气场公园开历史之先河,首先应用了“保留、再利用”的设计手法。韩国西首尔湖公园将废弃的工厂建设成为一座具有未来感的现代公园,将工业碎片完美地陈列在这里。

  资源的循环使用服务于新的功能可大大减少耗费。成都的活水公园通过汇集地表污水,进化处理后的污水作为水流雕塑、戏水池和人工湿地塘用水;在德莱塞特尔设计的柏林波茨坦广场中,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广场的水景用水、卫生洁具的冲洗、植物的浇灌等用水都来自于收集的雨水。除了达到节约的目的外,很多细节上的设计还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法国巴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流细缓,为了使雨水能及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巴黎的公园地面大部分都采用泥土、沙石或砾石。在德国等地区,通常精准计算本地雨水分布清况,保证每一滴雨水能够完全渗透到本地块地下。德国巴伐利亚洲环保部新楼设计,该区90%的屋面和80%的地面排水是通过处理而均匀的渗入地下,硬质地面利用地面坡度和设置雨水渗透口使雨水均匀地渗入地下;半硬质地面如镶草卵石、块石铺面,雨水直接渗入;屋面雨水大部分通过屋面绿化储存起来,经过蒸腾作用向大气散发,其余部分则经排水管系统向地面渗透或储存,为水景提供主要的水源。反观我国的公园,大多都采用大理石、磨石等精致的硬质铺地,能渗入地下的水连20%都不足,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充,北京暴雨被淹足以窥知,想必这也是近年来常出现极端恶劣天气的部分根源。

  (四)生态恢复型的景观设计

  生态恢复型设计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种种技术手段来恢复和再生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在设计时除了完成常规性设计要求和目标,更多从怎样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补偿遗落的景观文脉、补偿社会经济发展力,倡导健康、自然的新审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虑。

  最突出的当属景园建筑师K·希尔针对德国圣弗特堡地区长期煤矿开采所造成的整体环境酸化问题。她在占地18平方英里的主污染区设计了纵横交错的步行林荫道网络,沿途设置机井并开挖水渠,利用机井抽水促使周边地区清洁的地下水向该区域流动,抽出的污水经透明的净水装置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通过水渠日清、大地日绿的鲜明变化使当地人们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提高。

  在美国纽约高万斯运河海绵公园建成之前,工业污染和水体污染一直困扰着高万斯运河。公园建成后,不但污染的水体可以在这里通过缓流、吸收和过滤的方式得到净化,而且原本僻静的运河滨水区也再次重焕生机。海绵公园一方面把地表水纳入水监管体系,重构下水道和雨水径流系统,同时辅以生物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种植绿地改善城市空间,公园所选植物能在多种环境中正常生长,还具有从污水中分离出重金属的能力。

  (五)植入高技术的景观设计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材料已成为当今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技术与生态之间是一种新的共生关系,不要强调“人造”和“自然”的界限,景观设计的介入总是在改变着自然。

  目前在西方景观设计中具备高技术含量的举措较为广泛,包括:利用植物进行污水处理、利用真菌或细菌将有机垃圾降解、土壤污染治理、植被恢复、绿色能源使用等等。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屋顶花园上运用风能的风车。反映了当代设计师对新能源的关注。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也建成了采用太阳能灯具的公园,如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领域还突破了沙、石、水、树木等天然材料的限制,开始大量地使用塑料制品、光导纤维、合成金属等新型材料来制作景观作品。如舒沃兹在瑞欧购物中心庭院的水池设计中,将池底分格条采用光纤代替灯光效果,创造了创造了富有时尚气息的现代景观。